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韩信评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业龙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著作以韩信的一生为线索,从韩信在淮阴的少年生活写起,历经化从军项梁、弃楚归汉、平定诸侯、天下一统,至被斩长乐宫钟室结束,展现了这位西汉开国大将大智、大勇、大义、大功亦大悲的曲折人生经历。作者按照历史的发展过程从总体上谋篇布局,精心安排,能够体现事理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逐一分析纳入对历史运动总过程的宏观把握之中。

内容推荐

韩信智于用兵。韩信熟读兵书,并且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诸如天文地理、规章法度、军事常识、用兵之法等等,丰富的学识积累和战争实践造就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韩信用兵如神,他是我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军事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韩信总能以最恰当的战略战术去赢得胜利,其卓越的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该著以议论、史评和人物解剖的形式,全景式地再现了大军事家韩信那历尽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显示出作者力透纸背的功力。

目录

识透古人 警省今人 启示后人——《韩信评传》序

引子

第一章 避世用晦 垂钓淮滨

 一、韩国贵胄

 二、励志学兵

 三、择地葬母

 四、昌亭之客

 五、漂母励志

 六、辱身胯下

第二章 怀才不遇 投楚勿庸

 一、群雄蜂起

 二、仗剑从军

 三、巨鹿之战

 四、坑秦降卒

 五、刘邦入关

 六、鸿门之宴

 七、咸阳大火

 八、分封诸侯

第三章 亡楚归汉 择主而事

 一、亡楚归汉

 二、治粟都尉

 三、数举不用

 四、寒溪夜涨

 五、登坛拜将

 六、汉中对策

 七、依刘说项

 八、决策东向

第四章 暗度陈仓 还定三秦

 一、蓄势待发

 二、明修栈道

 三、暗度陈仓

 四、席卷关中

第五章 力挽狂澜 救败荥阳

 一、项羽伐齐

 二、巩固关中

 三、张良归汉

 四、传檄四方

 五、占领彭城

 六、彭城溃败

 七、下邑画策

 八、救败荥阳

第六章 临晋设疑 奇袭破魏

 一、楚汉相持

 二、魏豹叛汉

 三、进击河东

 四、临晋设疑

 五、木罂飞渡

第七章 背水布阵 巧计灭赵

 一、迂回战略

 二、灭亡代国

 三、广武君策

 四、背水布阵

 五、岭上谈兵

 六、师事降虏

 七、迫服燕国

第八章 刘邦欺心 晨夺将印

 一、请立赵王

 二、争夺成皋

 三、英布叛楚

 四、陈平用间

 五、彭越扰楚

 六、汉王夺军

第九章 巧用兵机 袭占齐地

 一、出兵齐国

 二、郦生使齐

 三、蒯彻说计

 四、因机袭齐

 五、郦生之死

 六、广武对峙

 七、龙且救齐

 八、潍水鏖兵

第十章 以信标身 不辞汉臣

 一、请为假王

 二、武涉劝进

 三、蒯通相“背”

 四、虽死不易

第十一章 四面楚歌 决战垓下

 一、楚汉议和

 二、固陵之围

 三、袭占彭城

 四、十面埋伏

 五、四面楚歌

 六、霸王别姬

 七、乌江自刎

第十二章 功成失兵 齐王徙楚

 一、北上平鲁

 二、诸王劝进

 三、功成失兵

 四、齐王徙楚

 五、有恩必报

第十三章 计游云梦 楚王遭擒

 一、人告公反

 二、计游云梦

 三、被擒于陈

 四、淮阴彻侯

 五、田肯贺汉

 六、亡将之死

第十四章 序次兵书 著作兵法

 一、居常怏怏

 二、羞与哙伍

 三、序次兵书

 四、著作兵法

 五、多多益善

第十五章 功高震主 钟室蒙冤

 一、诛除异姓

 二、钟室冤魂

 三、史笔加“诬”

 四、蒯通释罪

 五、大风之歌

 六、匈奴之患

 七、牝鸡司晨

 八、微言大义

第十六章 略不世出 百世之师

 一、知彼知己

 二、先计后战

 三、当机立断

 四、攻其无备

 五、因敌制胜

 六、速战速决

 七、兵不血刃

 八、治兵如神

附录 韩信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人类行为,而人类为了保全自身现实的生存和寻求理想的未来,总是会审视过去的历史。

历史的辉煌总离不了一批社会精英人物。假如历史书籍中除去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理论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等,历史将是一片苍白,一片死寂。

如果客观环境容许精英人物尽情发挥,历史将光彩夺目,无比辉煌;如果环境妨碍精英人物的发挥,甚至窒息他们,历史则将空虚混浊,一片黑暗。

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有多少英雄人物粉墨登场,又创造出多少幕精彩的、震撼人心的历史活剧。

历史是漫长的,而人生却是短暂的。盖世的英雄豪杰,即使是名震一时,也难免被历史的巨浪淘去。能够在历史的浪涛之中沉淀下来的,毕竟只是少数。

天生非常之人,具非常之才,值非常之时,建非常之功,而罹非常之祸,上下千古,有谁堪与“兵仙”、“神帅”韩信相比拟?

秦末汉初——一个风云际会、豪杰竞起的伟大时代。

韩信,垂钓淮滨,慨然有囊括四海、席卷宇内之志。

秦皇无道,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腔豪迈之气起而抗暴,搅动起天下群雄埋葬秦王朝的战火烽烟。

豪杰四起,云集响应,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吴中,刘邦也起兵于沛县,更有彭越起兵昌邑,英布起兵番阳,田儋、田横起兵狄城,郦商起兵陈留,陈婴起兵东阳,蛰伏于各地的六国王孙、将领之后也纷纷趁乱复国。

秦二世二年(前208)三月,壮志凌云的淮阴少年韩信乘势而起,仗剑从军,投身到反秦起义的滚滚洪流之中。从此,韩信从一个落魄少年变成文武双全的七尺男儿。

不久,项梁在定陶(今山东定陶)一战中,被秦军偷袭,不幸阵亡,于是韩信又成为项羽的部下。可叹这位力能拔山的英雄不识英才,只让韩信当了一名执戟郎中。

在楚军帐下,韩信跟随主将,奋勇战斗,进行过胜利的行军,也经受了项梁为章邯所败的定陶之役,目睹了项羽从宋义手中夺权的斗争,身历了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九战破敌的壮举,也目睹项羽坑秦卒、屠咸阳、焚宫室的暴行。

在项羽麾下,韩信勤于思索,积极寻求胜敌方案,曾多次向项羽建言献策,却不为项羽所用。当灭秦之战即将演绎成为刘项对决之际,韩信审时度势,离开了项羽,投奔刘邦。

谁得到韩信,谁就将拥有天下。汉高帝元年(前206),韩信亡楚归汉,投到刘邦帐下,经萧何力荐,刘邦择良曰、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登坛数语,权全局,审大势,料刘邦、项羽如指诸掌。

高屋建瓴的眼光、决胜千里的睿智、豪气干云的胸怀,所有的能量和激情汇聚在一瞬间全然爆发,那凌人的气势惊世绝俗,那炫目的光芒震古烁今。

寂寞多年的韩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楚汉战争这场波诡云谲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绝世的韬略、智慧、勇气以及忠诚的肝胆与超迈的人格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舞台上,韩信运筹帷幄,自由驰骋,一展帅才雄风。他几乎指挥了楚汉战争的所有重要战役。陈仓之战、京索间之战、安邑之战、破代之战、井陉之战、胁燕之战、破齐之战、潍水之战、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等等,均大获全胜。他的每次作战,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我国战争史上的精彩战例。乘此破竹之势,汉鼎聿新。

韩信以超凡的军事智慧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演绎了一部流光溢彩、惊天动地的辉煌历史篇章。他不仅为开创两汉四百多年基业建树了丰功伟绩,而且也为我国由秦末纷乱走向重新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是残酷的,总制造出太多的悲剧,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

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据全齐,军锋震楚汉,不忍向利背义,拒绝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诱惑,大义凛然。

夺取政权以后,韩信挟不赏之功,名高于天下,他又以这一时期兵学典范的身份,为西汉帝国建立兵制,巩固刘汉政权的统治地位。

可是,这样一位忠臣良将,却于汉十一年(前196)春,突然背负“谋反关中”的罪名,惨遭杀身之祸。受到株连的,还有他的父、母、妻三族。

韩信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沉雄悲壮、惊世骇俗的人生画卷。他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燃烧着自己最璀璨的生命,在谢幕的时候却无声无息。

上苍以反差强烈的浓墨重彩,为韩信绘就了一副悲愤的英雄脸谱。

他的战绩何其辉煌!命运何其多舛!结局又何其惨烈!他为人们留下了太多的问号、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思考。

他的文韬武略,他的足智多谋,他的神机妙算,仿佛是夜幕里的一颗璀璨星辰,永远闪闪发光。

他的耿耿忠心,他的宽广胸襟,他的道德情操,仿佛是高山上的一块千年冰魄,永远坚硬不摧。

P1-3

序言

关于韩信,世界上凡是讲汉语的地方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他,而且韩信的名字也早巳渗透到了许许多多非汉语的群落,个中缘由极其简单,那就是韩信冠绝古今的军事成就。韩信是我国古代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在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用自己的卓越智慧和雄才大略谱写出一曲史诗般的壮丽篇章。

韩信工于庙算。韩信是一位能够洞览全局,善于深谋远虑的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其卓越的战略禀赋最突出地表现在对楚汉战争起首要战略指导作用的“汉中策”上。汉高帝元年(前206)六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拜将典礼结束后,刘邦当场急切地向韩信问计。韩信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列举了项羽在用人、战略、政策上的种种失误后,明确地指出项王的缺点正是汉王应当利用的,项王目前的这种貌似强大,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是可以打败的。韩信指出,要反其道而行之,任用贤将,论功行赏,救济百姓,收天下人心,取三秦,东向灭楚。这一段高瞻远瞩的雄论,事实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根本方略。汉高帝二年四月,刘邦兵败彭城,一些原来归汉的诸侯王纷纷改换门庭投靠项羽。九月,韩信平定魏地,但战略形势仍然十分不利于汉。汉军正面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荥阳、成皋多次易守。在这关键时刻,韩信估量了当时楚汉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客观形势,分析了彭城之战和灭魏之战的经验教训,及时提出一项宏伟的战略计划:“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这一计划的实施对战争全局影响极大,韩信挥师东向,战诸侯,服地方,分散牵制了大量楚军,同时不断以魏、代、燕、赵、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源源不断地支援成、荥防线,最终拥三齐之地南向进取楚都彭城,完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在历次战役的具体指挥上,韩信也同样能够全面分析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每次战役对战争全局的影响,从中找出制胜之道。汉高帝四年(前203)八月,项羽与刘邦议和,双方划鸿沟为界,以西属汉,以东属楚。刘邦见楚军已兵疲食尽,形孤势危,正是消灭项羽的大好时机,于是约韩信、彭越等向项羽发起战略追击。刘邦谋划不周,急躁冒进,被项羽抓住战机,回师反击,打得大败,汉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固陵,坚壁自守。为解固陵之围,韩信统观全局,认真分析战场形势,他没有按照刘邦的命令挥师径驰固陵,而是作出了占领楚都彭城的重大决策。韩信率三十万齐军南下,乘敌之隙,批亢捣虚,出其不意地占领楚都彭城。楚军失去战略依托,立即解固陵围兵,向垓下撤退。固陵解围,韩信不径趋固陵而首攻楚都彭城,既解了固陵汉军之危,又打破了项羽的持久战略,并迫使项羽进入汉军预设的战场,大大加快了楚汉战争的进程。

韩信智于用兵。韩信熟读兵书,并且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诸如天文地理、规章法度、军事常识、用兵之法等等,丰富的学识积累和战争实践造就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韩信用兵如神,他是我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军事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韩信总能以最恰当的战略战术去赢得胜利,其卓越的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汉书·艺文志》分兵家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将韩信列为兵家权谋类。对于权谋,班固的解释是:“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可见其为兵家之上乘,这也大致反映了韩信用兵的一些特点。韩信足智多谋,胸藏韬略,他在每战之前都进行严密侦察,做到对敌情、己情,以及天时、地利之情了如指掌,并根据具体情况运筹胜算,确定战法,进行周密的部署,既战则有章有法,处处主动,必获全胜。他率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定三秦。汉王攻彭城受挫后,他收兵荥阳,击破楚军于京、索之间。他以木罂渡河,计擒魏豹而灭魏,又北擒夏说收取代地,再东下井陉,以背水阵诱斩陈余,平定赵国,接着传檄而定燕地。然后又东击齐鲁取临淄,壅囊决潍河,击杀楚将龙且,大败二十万齐楚联军。最后会兵垓下,一战而迫使楚霸王乌江自刎。在韩信指挥的所有战役中,不论是以寡击众,还是以众击寡,均是以智取胜,他或声东击西、或背水列阵、或水淹奇袭、或四面楚歌,都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效果,处处显示出军事权谋家的本色。韩信的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其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和博大精深的军事谋略,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

我与徐业龙先生因研究韩信而相识。韩信出生在淮阴,陕西是韩信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在陕西,韩信首先以“汉中对”一语惊天下,这实际上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成功的战略计划,对楚汉战争起首要战略指导作用,展示了韩信高远而卓绝的战略禀赋,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接着韩信用兵关中,演绎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和“临晋设疑,夏阳偷渡”等经典战例,以其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和博大精深的军事谋略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瑰宝。楚汉战争胜利后,韩信蜗居长安,著作兵书,序次兵法,开启了我国古代兵书整理、校定、分类与学术总结的先河,为传承我国古代兵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来,韩信被吕后谋杀于未央宫,葬在灞河岸边的新筑镇新农村。天理昭彰,道义永在,陕西人对韩信十分崇敬热爱,千百年来人们始终对他同情有加,咏叹不绝。许多地方,特别是西安灞桥地区民间,关于韩信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人们对韩信的智慧推崇备至,对他的悲剧结局寄予深深的同情,其忠义勇敢的英雄形象和有恩必报的道德情怀也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目之中。可以说,陕西人也和韩信的故乡淮阴人一样,为曾经拥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伟大军事家而感到自豪和荣耀。陕西西安、汉中、宝鸡等地的历史文化研究者也把韩信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相关地区的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徐业龙先生多年以来坚持研究韩信,勤奋好学,认真严谨,造诣精深,创造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令人敬佩。2005年3月,他来西安灞桥考察韩信墓遗址,我们从此相识并成为忘年交,徐业龙先生诚实谦虚的品质和严谨治学的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尊我为前辈,每有新作必寄来征求我的意见,几年相处,更加莫逆。《韩信评传》是徐业龙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著的问世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必将对韩信研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远方的韩信研究同仁,我感到一样激动,一样兴奋,一样欢呼!于《韩信评传》即将出版之际,我欣然命笔作序,并邀陈忠实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希望作者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2007年11月于西安

后记

韩信(前230-前196),淮阴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是淮阴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韩信少小孤苦,却勤奋读书,熟演兵法,胸怀大志。在家乡淮阴,韩信还经受过漂泊寄食、胯下之辱的磨炼。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仗剑从军,初投项梁,项梁败亡,又属项羽,未受重用,后投奔刘邦,经萧何力荐,被拜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陈述统一方略,目光犀利,谋深虑远,展现出一代军事家、战略家的卓越才能;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他先后指挥陈仓之战、京索间之战、安邑之战、破代之战、井陉之战、破齐之战、潍水之战、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其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其卓越的军事智谋和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所推崇。韩信长于用兵,却短于处世,拙于保身,在人生的巅峰时刻,也是历史的转折时期,面对恩怨荣辱的命运抉择,他受传统的忠义思想、是非观念的浸染太深,知恩图报,只想着做一名忠臣、功臣,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可悲下场!韩信的一生集大喜、大悲、大辱、大志、大功于一身,他名垂于青史,功著于千秋,而其身首异处,夷灭至于三族,复又可悲、可叹、可歌、可泣、可怜!千载之下,使人感慨系之。

多年以来,我总是有一种奢望,就是要为家乡先贤韩信作传。《韩信评传》是2004年下半年列入写作计划的,作为淮阴区科学技术带头人,要在2005-2007年期间每年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并在2007年底前完成《韩信评传》的著作任务。我以此为目标,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寻寻觅觅,爬梳剔决。这期间还曾参与《韩信研究文集》、《韩信的传说》和《淮安历史文化研究》(第一、二、三辑)等书的编辑、组稿、撰稿等工作,既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经验。2005年上半年,有幸沿着韩信当年生活、战斗的足迹,到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安徽、江苏等省的20多个市、县(区),实地考查了各地与韩信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不仅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还在与各地同仁的交流过程中汲取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首先是以论文的形式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安政协》、《新淮论坛》、《淮安社会科学》、《齐文化》等报刊上与读者见面的。其中,《韩信生平事迹研究——{史记。淮阴侯列传)补遗》、《仓皇钟室叹良弓——韩信“谋反”冤案评析》、《史笔加诬贵有名——〈史记·淮阴侯列传〉辨“诬”》、《韩信——两汉兵学的奠基人》、《略不世出、百世之师——韩信用兵艺术初探》等论文还先后被《孙子兵学年鉴》、《韩信研究文集》等刊物、书籍以及国内多家网站转载或摘编,读到和听到的评论也就很多,论文中的相关学术观点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这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写好本书的信心。2006年夏季,我着手撰写这本书,前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本书的初稿。此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如今《韩信评传》总算是完成了,其中的艰辛不足与外人道。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我自幸自己是努力了,至于说有多少收获,那是另外一回事,且算是为自己的韩信研究作了一个总结吧。

余不敏,学问之事亦幸得浅尝一脔,草此《韩信评传》,用心多存乎文献之排比、事实之钩稽。书中所述之事均本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同时参阅了许多同志的相关著述,吸收了秦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当然也有许多自己的见解。时间实在久远,历史人物复杂,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或学术观点的考证,尽量做到严谨有据,诚心求是,并不敢胡编乱造,随意戏说。文中的数字标注表示页下有脚注,这些注解或注明资料来源,或对个别词语进行解释。囿于相关史籍是古文写成,在引用后多给出白话文解释或剖析。至于这本书在学术方面有若何价值,惟有听之时贤,操觚者深知远未臻于美备,不敢高自期许。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陕西西安的刘琦、汉中的郭鹏、诸城的邹金祥、王瑞娴、山西灵石的李仁海和张强、刘希平、荀德麟、花法荣、徐省生、季祥猛、葛莱、杨恒忠、葛以政、杨江淮、徐建、李玲莉、程海燕、吴翠莲等先生以及我的家人不时善加勉励,多方呵护,厚意高情,始终不替。刘琦、张强、荀德麟、徐省生、葛以政、程海燕、戴甫青诸先生还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文化学者、政协陕西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委刘琦为本书作序,全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以上诸贤,于此谨致谢忱!

谨向参考文献的著者致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齐鲁书社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编辑李兴斌先生的亲切指导和热情帮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谨致以由衷的谢意!

匆匆成书,偏颇与讹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惠以纠谬,不胜感谢!

徐业龙

2007年11月于淮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