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造就了名人。“青少年成长励志丛书”收录了三十一位闻名古今中外的名人:思想圣贤、科学巨人、艺术大师、文学巨匠、政治领袖、军事统帅等,全面阐述了名人的生平、思想、贡献以及人格魅力。名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因他们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启迪。通过阅读他们的人生经历,通过感悟他们带来的人生启迪,青少年能更加幸福地成长。
万有图书编绘的《富兰克林》为“青少年成长励志丛书”中的一种。图书选取了富兰克林一生中最典型的故事。
富兰克林一生只正式上过两年学,10岁时就辍学在家,一边工作,一边发奋自学。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反英斗争,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并参与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是美国开国时期的一位伟人。并且,即使在繁忙的政治、外交活动中,他也没有放弃科学研究。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天文、地质、物理、气象、化学、机械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后人称他为“现代文明之父”。
万有图书编绘的《富兰克林》为“青少年成长励志丛书”中的一种。图书选取了富兰克林一生中最典型的故事,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精美的插图,向读者讲述了富兰克林的人生经历,介绍了他宝贵的人生经验,从而达到使小读者了解名人、学习名人,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是啊!要是我们有钱的话,就可以让他去读书了。”母亲也忧心忡忡地说。
有一天,父亲的铺子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受了总督的委派,专门调查本地学龄儿童的读书情况,想知道家长们是不是都把子女们送到学校去了。他们听说8岁的富兰克林已经会朗读《圣经》了,但因为家里穷,没有钱到学校读书,就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家给政府做蜡烛,条件是必须把富兰克林送到不收费的拉丁学校去读书。这样,他们就不用考虑学费的问题,只需要出一点书本费就行了。
父亲约瑟亚听了,高兴地跳了起来,说:“谢谢你们!我马上把富兰克林送到学校去。”
拉丁学校的老师对学生们管得很严格,除了复活节和圣诞节以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什么假日,更没有暑假和寒假。平时,学生功课做得不好,就要受到老师的处罚。所用的课本都是拉丁文,而且课程很少,像作文、算术、音乐、图画、劳动等科目都没有开设。
富兰克林读书很认真,记性也特别好,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背诵的课文,他只要几天就行了。他和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帮助他们。在一次朗诵会上,州长和波士顿的许多知名人士都被邀请来参加。老师让他与另一名同学分别准备一篇课文,在朗诵会上背诵。为了帮助自己的伙伴,富兰克林费了好大的劲儿。可是,在背诵的时候,老师却说错了题目,要求富兰克林背诵伙伴的那一篇课文。为了不让伙伴受到处罚,也为了不让老师受到州长的批评,他一个人把责任承担了下来。
事后,那位老师感动地说: “富兰克林不但诚实,而且有一副好心肠,整个波士顿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因为父亲不想让他将来当牧师,富兰克林只在拉丁学校念了一年书就不再去了。到1715年10月,父亲又把富兰克林转到写字学校,学习写字、阅读、算术等课程。就是在这里,富兰克林打下了书法基础,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这种学校的课程的确比拉丁学校的实用得多。到学校不久,富兰克林就被孩子们推举做头儿。
富兰克林从小就是个游泳健将。他常想:如果把划船的桨拴在人的手和脚上,是不是会游得更快呢?经过苦思冥想,他有了主意。他自己亲自做好了一副桨,然后在一个池塘里进行试验。可是,这样游得虽然很快,但是太费力气,累得他手脚酸软。
后来,他又设计了一样更加巧妙的东西,不需要手脚费力气,就能够从池塘的这边游到池塘的那边去。他对同伴们说:“这次的试验,要在一个大池塘里进行。”
消息传出去后,波士顿地区差不多有一半的孩子都跑来观看他的这个试验。做试验这天,富兰克林早早就来到了池塘边,看到周围聚集的人已经很多了,他就把一个特制的大风筝放了起来。等风筝在空中升得很高的时候,他便跳进池塘,脸朝天用脚拍打着水进行仰泳,两只手伸在头上,手里握着风筝线。风筝徐徐向前飘动,把富兰克林从池塘的这一边拖向那一边。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富兰克林就游完了一千五百米的距离。
富兰克林上了岸,大家嘻嘻哈哈地闹成一团。当天晚上,波士顿的少年们一直都在谈论富兰克林的试验。
富兰克林一直向往当一名水手。当时的波士顿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有些人贩子专门拐骗孩子,卖到船上去做水手。富兰克林平时最喜欢去海边玩,每逢有船只来往,他都会看得出神。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