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造就了名人。“青少年成长励志丛书”收录了三十一位闻名古今中外的名人:思想圣贤、科学巨人、艺术大师、文学巨匠、政治领袖、军事统帅等,全面阐述了名人的生平、思想、贡献以及人格魅力。名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因他们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启迪。通过阅读他们的人生经历,通过感悟他们带来的人生启迪,青少年能更加幸福地成长。
万有图书编写的《老子》为“青少年成长励志丛书”中的一种。图书选取了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生中最典型的故事。
万有图书编写的《老子》为“青少年成长励志丛书”中的一种。图书选取了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生中最典型的故事,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精美的插图,向读者讲述了老子的人生经历,介绍了他宝贵的人生经验,从而达到使小读者了解名人、学习名人,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到第三次比赛的时候,跟第二次一样的状况又出现了。三局两胜,李耳失败,杜杰胜利。李耳的朋友庚寅不明白了,于是李耳私下向他解释了自己落败的原因。
按比赛规则,老师拿出戒尺惩罚李耳,可怜的小李耳忍受着火辣辣的疼痛,一声不响。
庚寅实在看不下去了,噙着同情的眼泪说:“老师.你不应该罚李耳,他输掉比赛是有原因的。李耳其实背得可好了,不过他说他看见杜杰第一次输的时候很难受的样子,就不忍心再让他输。而且杜杰对别人说,他要是比输了就不活了。李耳怕他万一想不开,所以才故意输的。李耳说,他比赛背书的目的是想催促杜杰好好学习,他情愿自己输。”
听了唐寅的讲述,所有人都感动不已。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孩子啊!他的心地多么善良啊!
商容老先生教了李耳三年。突然有一天,商老先生来向老佐夫人辞行,说:“今天我来向你辞行,不是因为老夫教得不好,也不是聃儿学习不勤奋,实在是老夫学识有限呀!聃儿才思敏捷,是个志向远大的孩子。这相邑,是偏僻又闭塞的地方,聃儿要想有更好的建树,需要到周都去深造。周都是天下的圣地,在那里典籍藏书就如同大海一样广阔,贤人志士就像云一样密布。聃儿不到周都去的话,难以成大器啊!”
老佐夫人听到先生这样说,心中犯难了:一是儿子现在才十三岁,宋都都难以返回,去周都岂不比登天还难?二是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叫人怎能放心让他孤身一人前往远方呢?
老佐夫人正犹豫着不知怎样回答,不料商先生已经猜到了她的难处,忙说:“实话告诉你吧,老夫的师兄是周都太学博士,他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惜人才,敬重贤能。他的家里养了很多学童,这些学童都是从民间选来的。他提供给学生们衣服和食物,对待他们就像亲生子女一样。博士听老夫引荐,知道聃儿喜欢学习,勤于思考,聪慧超常,很想见见他。最近,他的家仆路过此地,特意带信给老夫,说博士想要带聃儿去周都学习。这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要珍惜啊!”
老佐夫人听了先生的这一番话,不禁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有先生的保荐,聃儿可以到周都去深造,前途不可限量;难过的是母子就要分别,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呀!想到这里,就好像聃儿已经在千里之外一样,不觉心酸不已,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看到此情此景,李耳扑入母亲怀中,哭着说道:“母亲,您不要伤心,我绝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厚望,等将来我学成后,一定早日回来接您去享福!”
说完,母子二人抱着哭成一团。
待二人终于平静下来,就连声谢过商先生的举荐之恩。
三天之后,全家和商先生一起送李耳到了五里之外。李耳一一跪拜亲人、先生之后,随博士的家仆向周都去了。
老佐夫人遥望着李耳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之中,才上了马车回家。
李耳到了周都,拜见了博士,进入太学。
在那里,天文、地理、人伦都要学,文物、典章、史书都需要掌握。P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