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漫笔》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刘福堂创作的《死而无憾》、《爱就这么简单》、《父亲与树》、《母亲语录》、《带头人》、《在外的人》、《弟媳》、《侯家兄弟》、《表婶》、《骂与笑》、《刘田轶事》、《王力小传》、《麻嫂》、《孝子》、《孝女》、《保姆》等作品,这些都是作者刘福堂经历坎坷,感慨良多之后的产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庄漫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福堂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庄漫笔》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刘福堂创作的《死而无憾》、《爱就这么简单》、《父亲与树》、《母亲语录》、《带头人》、《在外的人》、《弟媳》、《侯家兄弟》、《表婶》、《骂与笑》、《刘田轶事》、《王力小传》、《麻嫂》、《孝子》、《孝女》、《保姆》等作品,这些都是作者刘福堂经历坎坷,感慨良多之后的产物。 内容推荐 上庄,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乡村,近年来成为中国诗坛的一个亮点。上庄充满诗意与传奇。《上庄漫笔》作者刘福堂经历坎坷,感慨良多,于是便产生将说、听、看的事物和想法写出来的冲动,经过2个月的笔耕,竟积累了70余篇文字。 全书分为5辑:人物篇、风物篇、往事篇、困惑篇、希望篇。 目录 自序 人物篇 读母亲和《母亲》 死而无憾 爱就这么简单 父亲与树 母亲语录 带头人 在外的人 弟媳 侯家兄弟 表婶 骂与笑 刘田轶事 王力小传 麻嫂 孝子 孝女 保姆 陪父母饮酒 风物篇 感谢悬崖 上庄十景 老家豆腐 血肠 野菜 野花 野果 红果 家花 鸡冠花 草药 桑树 亲情 乡情 货郎 文化广场 广场舞 农家饭 蒸肉 往事篇 陪刘章游海南 乡路 小时候 割垫脚 鞋 上林校 去东北 借调林业部 下海南 新时代闯关东 爷爷与二叔之死 小伙伴 困惑篇 矿难猛于虎 酒乎毒乎 花钱造孽 悼山杨林 围栏 抱纸 栗农苦衷 麻将声声 多子老人 河鱼 柏树 农药 泾渭分明 人与人 希望篇 名人与上庄 诗上庄 诗刻 刘章诗歌奖侧记 漫步村路 山清水秀 治河 上庄游 村规民约 遐想 试读章节 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最刻骨铭心的爱。以母爱为题材,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歌颂母亲者,可谓是浩若繁星,不计其数。高尔基的《母亲》姑且不论,仅在《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三卷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收有三篇用同一个题目写的《我的母亲》,三位作者分别是我国现代大文豪胡适、老舍和邹韬奋。这些“母亲”的性格、精神都曾使我感动不已。但最使我动情的,还是四弟福君的诗集《母亲》(作家出版社),因为“这一个”“母亲”,是我生身的母亲,是我感受母爱的当事者。 母亲让我感恩,《母亲》使我感动。我虽16岁就远离家乡,到北京黄村林校读书,毕业后一直“闯北(黑龙江)走南(海南省)”,呆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不多,但母爱却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滋润着我,使我受益匪浅。 母亲给我的母爱最直接的体现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是最大的问题。玉米粥稀得可以照进人影,吃饭时,母亲总是把稠的从盆底捞给我们,而盛进她自己碗里的却是最稀的。米少熬粥不容易出锅巴,母亲就特意少铲锅,使其尽可能多出点锅巴,留给我带着上学。母亲省吃俭用、勤奋劳作,养鸡、养鸭、养猪、养蚕,不辞千辛万苦,供养刘阳老叔和我完成了大专和中专的学业,成为我们这个处于穷乡僻壤行政村的第一个“状元”户。《母亲》中写道: “母亲有七个冬天/没有穿棉袄/她/前胸一块羊皮/后背一块羊皮/把置棉袄的钱省下/为了供老叔和大哥念书”,这就是当年真实的写照。“舔犊”之情可见一斑。 母亲给我的母爱最重要的体现是精神和道德上的培养。我一生坚守着“道德的防线”,直到安然无恙的退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亲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身传言教。这些从小就打在心灵深处的烙印,使我受益终身。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虽无显赫的官位,但各个都是诚实守法之人,各个都是尊老敬老的孝子,有谁能说这不是受父母熏陶的结果呢 母亲虽是不识字的村妇,也没见过大市面,但她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是我所见过的一些满腹“经纶”的高官显贵们所望尘莫及的。母亲平生省吃俭用,对自己非常吝啬,连点剩菜汤都舍不得扔,连块旧布条都舍不得弃,但对他人却很慷慨。有刘肝儿之类的乞丐们登门,母亲从不让他们失望的空腹、空手而归,少则一顿饭、一件衣,多则住上三五天。使他们或多或少的也都分享到一份母爱。小时我不理解,为此还时常抱怨母亲,母亲总是回答说:“人身都是肉长的,谁都不是石头缝蹦的,他们也有父母啊!”“谁都难免会有落难的那一天,对别人好,也是给自己积德。”“母亲有我们七个亲生儿女/还是六个孩子的干妈/这六个孩子中/有人靠吃母亲奶水才活过来/有人被母亲手中的三棱针救活/还有的人让母亲热乎乎的心,温暖了又温暖/后来就给母亲跪下。”母亲的慈悲心肠,赢得了附近十里八村人们对她的敬仰,她能“收获”左玉奎、王振云、伊多利、吴凤兰、王文天、王二丫六个干儿干女,也就不足为怪了。 《母亲》是一部诗歌体的报告文学,较好的把握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二者关系。她用朴实的感情、朴实的诗句,诠释了母亲朴实的人生。其中的许多小故事,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形,如闻其声,感人泪下。 “小脚的母亲/粽子一样的小脚/真神/穿着大军靴的鬼子兵,在山里撵了八年,也没能撵上她/如果不被缠足/被追赶的就是鬼子/必须感谢母亲/这双神奇的小脚/躲过长着眼睛的枪子儿/绕过一生的坎坎坷坷/把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一个个带到今天/当我为母亲洗脚/抚摩那畸形的骨骼/如抚摩那畸形的岁月/粘连的趾头/是弯曲变形的历史,小脚的母亲,走了一辈子/不屈不挠的路/而今屋里屋外挪着碎步/审视一生的脚印儿。”这就是《母亲》中的母亲。P3-5 序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热恋生育、养育自己的那片热土。古往今来,思念故乡的文章、诗歌都非常的多,从荷马到李白,络绎不绝,数不胜数。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等等,不一而足。作为游子,我也同样。 上庄,是我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喝着这里的山泉水度过童年,跟着这里的小溪流奔向山外,远走他乡。在外浪迹多年,始终没有机会为家乡做过任何奉献,一直感到很愧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又被大风刮回故土。顿感山也亲,水也亲,人更亲。和亲人、乡亲总也说不完、道不尽。说着、听着、看着,便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于是便产生将这些说、听、看的事物和想法写出来的冲动,经过二个月的笔耕,竟积累了七十余篇文字。然后我又回过头来,将它们重新梳理一遍,分成五篇章。 人物篇。写了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也写了乡亲,记录了亲人和乡亲们的音容笑貌、感人故事、平凡业绩、生活琐事,他们都是我所熟悉和难以忘怀的人。我怀着敬意和同情,用心血将他们真实地记录下来,对死者是追思、缅怀,对生者是亲情的表达,是精神的寄托。王顺、刘田、王力、小麻子、侯家兄弟等,都是社会最底层、最平凡的人,但他们的人生却值得品味,是社会的一滴露珠。 风物篇。我生长在这个小山沟,对这里的一IU一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河边、地边是我的幼儿园,深山密林是我的运动场,虫鸣鸟叫是我的音乐会,花草树木是我的启蒙课堂。所以我写树、写草、写花、写果、写情、写景,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尽在其中,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笔写就,非常亲切自如。家乡的美丽富饶是我的自豪和骄傲,把它们写出来,通过宣传,让更多大山外面的人来和我们分享。 往事篇。通过回忆,再现了许多尘封的往事,是纪念也是眷顾。有些人和事,虽过几十年,因印象深刻,仍然记忆犹新,难以磨灭。我在《小时候》《小伙伴》《割垫脚》《鞋》《上林校》《去东北》《借调林业部》《下海南》等几篇中,回忆了我从童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的成长过程和学习,工作情况,是对自己历史的回顾反思,也是对家乡人民的真实汇报,是成功是失败,任由家乡人们评说。 困惑篇。在家乡生活期间,既看到了可喜的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也发现很多问题,产生不少迷惑。如矿难、白酒、农药、毁林、破坏生态及虐待老人、政府失责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从小见大,是大海的一滴水,是社会的缩影。我不想粉饰、回避它们,所以用具体人和事,提出和反思存在的问题,以便引起人们和政府的重视和思考,尽快有效的设法解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所在。 希望篇。通过《名人与上庄》《诗上庄》《诗刻》《刘章诗歌奖侧记》等文章的记述,展示了上庄的人脉优势,文化底蕴;通过《漫步村路》《山清水秀》《治河》等文章的记述,再现了上庄的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通过《遐想》,在赞颂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对未来建设发展充满信心和憧憬。循着“生态上庄、诗意上庄、文化上庄”的建设目标,期待“把诗上庄打造成中国北方文化名村”的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上庄,是上庄人民的上庄,是兴隆、承德、河北的上庄,也是全国的上庄。期待它在大家的共同关心、齐心建设下,以独特的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早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二年,我在亲人的陪同下,在燕山深处的乡下老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忧无虑非常惬意的田园生活。野菜伴粗粮,山泉煮饭香,小溪水潺潺,花草更芬芳。处处响歌声,人人心花放,神仙也羡慕,朋友来远方。这就是目前我在家乡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美好的生态、生活环境,时常激发起我创作的灵感、欲望。形势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写作形式和内容当然也要跟着变。因环境而选择内容,因内容而选择形式,这将是我今后的创作方向。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许多文学创作的来源。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醉心于大自然,在其中获取灵感,思考、感悟人生。儒勒·凡尔纳和亨利-戴维‘梭罗,是两位早期关注自然生态的文学大家。他们的作品透露着对自然、环境、人生的种种思考。从这点看问题,我的这次人生变故成了好事,给我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是人生一大转折。难怪有远方朋友来看望我时,总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有人对我说: “刘老,我好羡慕您眼下的生活啊,简直赛过神仙了,真是因祸得福啊!如果没有这场灾祸,您肯定还死死地恋着海南,死活不肯离开,还在为环保终日操劳忙碌,说不定现在会怎样了呢!”我说:“是啊,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塞翁失马,坏事变好事嘛。” 我经常拿海南万宁燕窝岛金丝燕的命运作对比:燕窝第一次采走了,金丝燕不气馁,立即筑第二次,但唾液已没有先前那么多了,它们只好把身上的绒毛啄下来,和着唾液粘拌成窝,窝上已渗着斑斑血丝。然而,不幸的是第二次窝还未住暖,又被一些村民毫不客气地端走。为了生存挣扎着再筑第三次窝,但此时唾液已经“山穷水尽”,许多母燕筑第三次窝时,往往是窝成身亡。多悲惨呀,那不幸的遭遇真让人感叹落泪。每到万宁,我总要朝燕窝岛的方向深情地望上几眼,感慨一番。比起这些金丝燕的命运,我岂不是幸运多了 金丝燕为筑窝耗尽唾液窝成身亡,我为保护生态环境呐喊,虽屡遭打击,但有众多好心人的保护,目前好歹还算幸运地活下来了。金丝燕是悲哀的,我是幸运的。 ! 本书有些素材是我主动所感、所思,但大部分是在饭桌上与母亲、二弟、二妹边喝酒吃饭、边聊天闲谈时获取线索,然后再作深入调查和仔细梳理,应该说是我们全家共同写就了此书。耳听小溪弹奏、小鸟鸣唱,眼看青山绿水、碧天白云,嘴吃自家所种瓜果菜蔬、玉米高粱,鼻吸泥土芬芳、花草清香,身在上庄写上庄,耳濡目染,真情实感,在不知不觉中书就开花结果了。此为第一集,既然开了头,随着上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也会与时俱进,及时写出第二第三集,与乡亲和朋友们共享上庄成就。 莫言在2014青岛文化艺术季的开幕式发表主题演讲《小说与故乡》时说:“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拓展故乡,是对故乡的一种超越。”是的,故乡有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诉不完的衷肠。 谨以此书献给上庄的父老乡亲及所有关心上庄的朋友们。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并不吝赐教。 2014年7月31日于上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