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苏州过云楼后人、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顾问顾笃璜先生将其高祖顾文彬所撰十册《过云楼日记》捐赠苏州市档案局(馆)。应捐赠者的要求,苏州市档案局(馆)在妥善保管的基础上,专门拨出经费对手稿进行整理、扫描与摘录,并与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共同合作开发这部分史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点校本终于顺利出版。《过云楼日记(点校本)》由肖芃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过云楼日记(点校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顾文彬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3年5月,苏州过云楼后人、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顾问顾笃璜先生将其高祖顾文彬所撰十册《过云楼日记》捐赠苏州市档案局(馆)。应捐赠者的要求,苏州市档案局(馆)在妥善保管的基础上,专门拨出经费对手稿进行整理、扫描与摘录,并与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共同合作开发这部分史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点校本终于顺利出版。《过云楼日记(点校本)》由肖芃编著。 内容推荐 此次出版肖芃编著的《过云楼日记(点校本)》(清同治九年至光绪十年)以自然年度分卷,共分十五卷,其中同治九年至光绪六年为顾氏手录,光绪七年至十年原稿现藏上海图书馆,为瞿济沧抄录,并有所删改。因此,点校本中光绪七年至十年的格式也随之有所变动。《过云楼日记》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宦海生涯。详细记述了顾文彬自同治十年至同治十三年任职浙江宁绍台道期间,有关政务处理、关税收缴、外事交往等官场活动。二是士绅生活。描述了光绪元年,顾文彬因病辞官回苏后的官绅交往、家庭生活等情况。三是收藏雅趣。顾文彬酷爱收藏,精于书画鉴别,《过云楼日记》详细记录其搜集、赏析、鉴别各类藏品的过程。藏品以书画为主,兼及各类版本书籍、钱币、玉器、彝鼎古玩。四是诗词对联。顾文彬进士出身,工于书法,娴于诗词。编著有《过云楼书画记》、《集词楹联》、《眉绿楼诗》、《眉绿楼词》等。《过云楼日记》中共记载其所作诗词近三百首,对联近六十副。五是建造怡园。《过云楼日记》中对怡园的建造过程,尤其是其中的布局架构、假山树木的寻觅添置都有详尽描述。总体而言,《过云楼日记》对于后人了解和研究怡园的修建过程、江南藏画楼之首过云楼的收藏情况,乃至晚清文人仕宦、交游情况都有很高的价值。 目录 编者的话 凡例 同治九年岁次庚午 同治十年岁次辛未 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 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 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 光绪元年岁次乙亥 光绪二年岁次丙子 光绪三年岁次丁丑 光绪四年岁次戊寅 光绪五年岁次己卯 光绪六年岁次庚辰 光绪七年岁次辛巳 光绪八年岁次壬午 光绪九年岁次癸未 光绪十年岁次甲申 试读章节 廿九日晴 未刻,同人讲德,胜廿七番,?闲负百余番,恐未能全璧归赵矣。 三十日晴 午后,至府学观演学,自中丞以下,各官俱到,绅士到者亦多。 往晤应敏斋,与谈德馨转票事。二月 初一日晴 先通奉公十周年忌辰,在宝积寺礼忏一日。亲友来拜者,素斋,午饭坐四席。申刻,往晤李薇生,领刘中丞存典现银一千两。晤厉慕韩,代王介生递控,化铜作把。持公秉往拜汪耕余,未晤,晤其账房友高西园,代谢选青。交税契、房契一纸。晤退楼,交与履历,托其代主起服呈稿。 初二日先阴后雨 巳初,偕江子山、骏叔至胥门码头下船,往光福看梅。傍晚至圩里李家,即子山收租栈,止宿过木渎,访冯景翁。 初三日阴 辰刻起,待山轿不至,步行至一仁堂,觅得山轿两乘,时巳午初,偕骏叔先至司徒庙,次至石壁,次至石楼,次至圣恩寺,归已抵暮。 司徒庙前年因看桂,曾偕端卿到彼一宿。清、奇、古、怪四柏彼时尚在荒烟蔓草中,近则缭以围墙。柏之清者直干于霄;古者亦耸峙,周身作绞纽纹,如文与也画法;奇者身已卧地,顶上之枝又昂起;怪者半腹已空,只剩枯皮,亦卧地,上半之枝槎枒挂地,宛如树根。此外,尚有三柏,大亦相等,直干者二,其一齐腰折断,横若桥梁,近顶之枝俯地而起,亦甚奇矫,为四柏所掩,而名不彰。草木之传播,亦有幸不幸耶? 石壁庵基甚小,面临太湖,背负石壁,纵横数丈,壁下修竹成林,境甚幽邃。 石楼庵亦甚小,惟寺门外竹林数千竿,皆干霄直上。东有高冈,登之亦可望太湖。 圣恩寺规模宏敞,郡中所无,虽经兵燹,寺外树木尽摧为薪,而寺中佛像殿宇皆未毁,正殿前古柏四株,大者逾于司徒庙。至还元阁,观所藏太公钟及叶瑶所画五十三参册,有金耿庵对题。 登藏经阁,观藏经已不全及血书《华严经》。 登钟楼,楼三层,钟悬上层,极大极精,钟上镌《法华经》全部,如指顶大,皆阴文,故疑是镌非铸也。 主人李君邀晚饭,同席江子山及其子奕之,并帐友陶君与骏叔。 初四日阴 辰刻起,下船,与江奕之及骏叔偕归。至木渎,访周子曾,未晤。至胥门码头上岸,访七夕生,小坐,归已抵暮。 初五日阴 午后,盛杏荪来,代郑润记,书济成典票,知其即日起身往湖北。 初六日晴 未刻,同人讲德。 初八日晴 先妣张太夫人八十冥诞,在宝积寺礼忏一日,亲友来拜者,坐四席。 初九日睛 午后,往晤应敏翁,托其谈德馨钱铺转票事,并赠以种子古方及余平素按摩之功。往晤盛旭人、吴平斋,俱略谈。 初十日晴 午后,同人讲德,胜四十一元。 十一日晴 如冠九署粮道押运进京,道出于此,来晤畅谈。 十二日雨 午刻,请如冠九、彭芍亭、盛旭人,出所藏四王卷册,与冠九观。 十三日晴 午后,?闲来,同访旭人,偕往湖南会馆,欲借其地演剧,先相度之。余与旭人同访巧云,小坐,抵暮而归。余复往观还巢新辟小园。 (眉批:余竭力作撮合山,而旭人后竞娶张姬,论貌远不如巧云。舍此取彼,岂非前定之缘?) 十四日 往拜程味亭之母冥诞,留饭。 申刻;同人讲德,胜十一元。P5-7 序言 苏州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藏书储画之风源远流长,历朝不衰,至明清时期更是蔚然成风。清末的过云楼,以其庋藏大量的名贵书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而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过云楼,取意苏东坡所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是由第一代楼主顾文彬发起建造的私家藏画楼(初以藏画为主,至其孙顾鹤逸时,充实了大量古籍善本)。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紫珊,晚号艮庵。清元和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湖北汉阳知府、武昌盐法道、浙江宁绍台道,词坛名家。 2013年5月,苏州过云楼后人、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顾问顾笃璜先生将其高祖顾文彬所撰十册《过云楼日记》捐赠苏州市档案局(馆)。应捐赠者的要求,苏州市档案局(馆)在妥善保管的基础上,专门拨出经费对手稿进行整理、扫描与摘录,并与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共同合作开发这部分史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点校本终于顺利出版。 此次出版的《过云楼日记(点校本)》(清同治九年至光绪十年)以自然年度分卷,共分十五卷,其中同治九年至光绪六年为顾氏手录,光绪七年至十年原稿现藏上海图书馆,为瞿济沧抄录,并有所删改。因此,点校本中光绪七年至十年的格式也随之有所变动。《过云楼日记》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宦海生涯。详细记述了顾文彬自同治十年至同治十三年任职浙江宁绍台道期间,有关政务处理、关税收缴、外事交往等官场活动。二是士绅生活。描述了光绪元年,顾文彬因病辞官回苏后的官绅交往、家庭生活等情况。三是收藏雅趣。顾文彬酷爱收藏,精于书画鉴别,《过云楼日记》详细记录其搜集、赏析、鉴别各类藏品的过程。藏品以书画为主,兼及各类版本书籍、钱币、玉器、彝鼎古玩。四是诗词对联。顾文彬进士出身,工于书法,娴于诗词。编著有《过云楼书画记》、《集词楹联》、《眉绿楼诗》、《眉绿楼词》等。《过云楼日记》中共记载其所作诗词近三百首,对联近六十副。五是建造怡园。《过云楼日记》中对怡园的建造过程,尤其是其中的布局架构、假山树木的寻觅添置都有详尽描述。总体而言,《过云楼日记》对于后人了解和研究怡园的修建过程、江南藏画楼之首过云楼的收藏情况,乃至晚清文人仕宦、交游情况都有很高的价值。 《过云楼日记(点校本)》的出版,得到了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马鸿德、戚启民两位先生参与了点校工作。参与工作的编辑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时间、囿于能力,书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当之处,期待读者朋友们批评与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