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命运(上下陆天明经典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陆天明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陆天明所著的《命运》是一部反映中国经济腾飞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文学巨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般的小说。本书以深圳的崛起为线索,集中描写了在这一场伟大的变革中,上下各层诸般人等的种种观念各种矛盾之间的激烈冲突。小说对深圳和他的开拓者们着墨最多,特别塑造了市委书记、市长宋梓南光彩照人的形象,作者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宋梓南崇高深邃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描写感人至深,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丰碑,让全国人民通过小说永远铭记深圳艰难而又美好的开拓,永远铭记宋梓南这样伟大的特立独行的“拓荒牛”。作品以宋梓南的经历和生命体验,写深圳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从中央把深圳定为经济特区,到邓小同志1992年第二次南方视察,写出了深圳特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为防止边民逃港,以一个团的部队进驻深圳开始,写了接受集体转业的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与香港大亚合作安装电话、全国选干部、组建罗湖区、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奖金的争论、深圳速度、外汇市场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等等,涉及一系列的观念制度创新,人才素质和思想管理问题,提出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的口号,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内容推荐

陆天明所著的《命运》一书以深圳的崛起为线索,集中描写了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变革中,上下各阶层,包括中央领导、商人、底层民众等不同人物、不同观念的激烈冲突。决策者如何决策,商人又该如何把握商机,如何斡旋各方关系……他们在这场变革中都有极为精彩的表现。《命运》记录了中国经济腾飞发展的历程。小说涉及面之广、人物之多、规模之大都是极少见的。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下午三四点钟光景,缓缓隆起的地平线上,躁动地堆积起一层层乌云。同样在这个下午的三四点钟,一八四团团长关向民心里有点烦。说准确点,应该是很烦,非常的烦:

当时,部队正奉命向紧邻香港的深圳宝安-一线紧急开进,去制止边民外逃。而在十分钟前,关向民得到三营八连连长的报告,说他们连的老兵冯宁表现异常“反常”。这个冯宁因脚伤在团卫生所治疗多日,因始终未愈而没能归队,在这次行动之前,经师党委核准,已被列入留守人员名单;但得知今天部队要出发,仍需拄双拐行走的他,却突然强行冲出卫生所;蹿上个出租车,一路追赶到火车站。当时军列已经缓缓启动。他全然不顾站台上铁路公安的大声喝阻和竭力拦截,扔掉双拐,纵身一扑,钻进八连所在的那个闷罐子车厢里,“死皮赖脸”地随部队一起往南边来了。当时的情形真可以说是惊险万分。就在他纵身一扑,伸手抓住车厢门上那冰冷的铁把手的瞬间,列车突然加速,他的下半身差一点被甩进急速滚动的车轮里。若不是这小子手劲儿足够的大,抵抗住了车轮飞速旋转时产生的那股吸力,他的两只脚,连带两条小腿,肯定就会在车轮和钢轨的无情噬合中轧成了肉酱。且不说由此给他本人的后半生将造成什么样的恶果,更严重的是将延宕滞阻整个大部队的行动。军区首长在给一八四团传达由军委下达的这次行动命令时,反复强调,深圳紧邻香港,最近处和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多年来,许多边民就是利用深圳这个地缘条件,不断地在此“闯关”外逃。当然,更多的人(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是从邻近的海上泅渡去香港,有人中途被淹死,因而海面上随波逐浪地漂浮起几百具尸首的事情已不止发生过一起两起。边民外逃事件已经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和社会稳定,已然成了中央和相关地方政府的一大心腹之患。为此,年年大张旗鼓地采取各种措施,内外结合,上下齐心地防外逃,治外逃。但外逃之风却依然像盛夏的韭菜似的越割越盛,越演越烈。在这样的情势下,军委下决心把一八四团这样一个著名的“红军团”拿上去,布防深圳宝安,团党委首先的一条,当然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在国境线上修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坚决制止住多年没能堵住的外逃现象,为中央分忧,为人民再立新功。在这同时,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严防队伍内部发生任何变故,尤其是不能跑了人。军区首长着重指出,一八四团最后能不能堵住外逃,这取决于众多因素,但是带好部队,决不发生一例官兵外逃事件,是作为一团之长的他,应尽之责,必须做到,也是应该能做到的。如果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跑了人,别说跑多了,只要跑了一个,“红军团”这面光荣的旗帜,也就算彻底砸了。“到时候,你关向民少说废话,带着请辞报告回来见我!”所以,在得到三营八连连长的报告后,关向民绝不敢有半点疏忽,马上想把这个冯宁找到团部来,严肃认真地谈一谈,摸摸底。

冯宁是个“老兵油子”。关向民不相信他此次“强行”随大部队南下,会是出于“为中央分忧,为人民再立新功”的高尚动机。关向民做出这种判断,是有他充分依据的。这个冯宁是关向民一个老首长的儿子。老首长离开部队早,转业回东阳老家办教育,两人多年没联系。一直到五年前,关向民带队去东阳市征兵,老首长突然找到征兵办公室,把儿子托付给了他。这个冯宁聪明,肯干,也能吃苦,所有这一切都是没啥可说的。但当兵五年了,却一直没能解决掉组织问题,也就是说一直也入不了党,也没提干。这要是在地方上,也许不算是一档子特别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在部队上,尤其是在“红军团”这么一个有光荣政治传统的部队里,一个老兵,五年了,既解决不了组织问题,又提不了干,自己不提出退伍的要求,组织上也不让他退伍,上上下下都会觉得这样的事非常“怪异”。其实团里早有领导主张让冯宁脱军装走人。但在团党委会上,只要讨论到这档子事,关向民总也不表态。党委的其他领导也都明白老关的为难:冯宁在他管制下,五年没入党没提干,就这样让他走了,他觉得没法向老首长交代。而让人感到更“怪异”的是,直接管着冯宁“进步”大事的营连两级组织,一方面总是反对让冯宁入党和提干,另一方面却又老不让他脱军装走人。这个冯宁虽然好犯自由主义,又有点“吊儿郎当”,自由散漫,不服管,但是真正交给他个什么任务,他总能完成得很好。还有一点也不是不重要,这小子脑袋瓜特别好使,当他来劲儿的时候,经常能给连长营长出一些非常好的点子,帮着营里连里把工作做好,而且在一些后进的战士中,他还拥有一种特别的威望,在关键时候总能让他们不出什么问题,出色地完成某些突击性的军训和生产任务;而且在做了所有这些事情后,他还从来不跟营里连里邀什么功,不跟别人争个什么荣誉,这一点又让营连领导特别舒心。关向民也曾多次找他谈过话,甚至很明白地告诉他,论能力,你完全可以当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把一个连,甚至把一个营带好。只要改掉忽冷忽热自由散漫的毛病,听话,踏踏实实地干,在部队你会有无比光明的前途。但这个冯宁对这个“个人前途”问题,似乎完全不在乎,仍然改不了热一阵冷一阵,一会儿认真一会儿又疲疲沓沓的老毛病。所以,在得知他今天突然铆足了劲,冲出卫生所,不顾一切地要跟部队南下到深圳宝安,关向民很自然地凭直觉就断定冯宁此举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什么“阴暗打算”……

让关向民焦虑的还有,一些基层领导完全认识不到部队面临局势的复杂性。他曾找三营八连连长谈过一次话,要求八连连长好好地做一下冯宁的工作。让他先去摸一摸冯宁的思想底牌:“他为什么不顾脚上有伤,拼死也要跟着大部队到南方来?这里的真正原因,你们摸透了?”

八连连长只是一愣,说道:“这还能有什么原因?不就是想跟着部队一起行动呗。”

团长告诉他:“别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P1-3

序言

剖开这些文字,会有血流出来

陆天明

做作家,是幼时的梦想。没人教过我做这样的梦,也没人唆使我去做这样的梦,但,真的,七、八岁时,就向往当一个作家。现在想想,确有一点莫名其妙。但也真的就这么背着做作家的冲动和梦想,一直活了过来。到什么耐候才认真想过,怎么才算是一个称职的作家?好像至今也没腾出一块正经的时间来做这样的考量和盘算。没有去盘算,大概的原因可能是因了一直认为自己在作家圈,里就算是个称职的家伙吧。现在想想,也确有点可笑:凭什么你就把自己这么个长得有点疙里疙瘩的“大土豆”放进了“称职”这个筐筐里去了呢?我并非不知道这二三十年中国文坛上新潮风起,异议并列,大小圈子各施拳脚,勇争前茅。但我总在想,做文学无非三点: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最后必定还是要由历史和人民来断是非、黑白、优劣的。二,活着是为了要思想。这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理论家泰纳的一句名言。我始终奉为写作生涯的金科玉律。三,每每剖开自己写过的文字,里头都应有血流出来。这其实是改过了爱默生的一句名言放在自己书桌上的。他的原话是:“剖开这些字,会有血流出来,那是有血管的活体。”是的,无论怎样,把文字和文学做成“有血管的活体”,做成一个有“思想”的生灵,坚持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和见解,绝不屈服于各种诱惑和嘲弄,或胁迫。

现在,安徽文艺出版社要把我几十年来写下的长篇小说择其“精要”汇成一个集子,惶恐、感激之余,只能请诸位读者朋友试试,在这些文字里到底能剖出鲜红、灼热的血来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