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书院坐落于北京什刹海之滨、佛教古刹广化寺旁,于2011年9月28日落成。首创院长由已故的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当代鸿儒汤一介先生担任。
在汤一介先生的倡导下,什刹海书院自2012年底开始设计《什刹海书院文库·导师口述自传丛书》。本套丛书将完整、全面地整理什刹海书院中儒学、道学、佛学、易学、中医、教育、心理、书画等领域导师的一生行述。行述论及导师的家世、求学、交际、学术成就及亲历的历史事件等。这本由怡学任总主编,吴安春担任主编的《启骧口述自传》为该丛书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启骧口述自传/导师口述史丛书/什刹海书院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什刹海书院坐落于北京什刹海之滨、佛教古刹广化寺旁,于2011年9月28日落成。首创院长由已故的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当代鸿儒汤一介先生担任。 在汤一介先生的倡导下,什刹海书院自2012年底开始设计《什刹海书院文库·导师口述自传丛书》。本套丛书将完整、全面地整理什刹海书院中儒学、道学、佛学、易学、中医、教育、心理、书画等领域导师的一生行述。行述论及导师的家世、求学、交际、学术成就及亲历的历史事件等。这本由怡学任总主编,吴安春担任主编的《启骧口述自传》为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爱新觉罗·启骧(1935~),清代雍正帝九世孙。早年命途多舛,中年受堂兄启功影响临池学书,临摹众帖。此后办展、出书、讲学,研习书艺,笔耕不辍。1990年北京申办亚运会时,应邀书写《奥林匹克完章》,作为国礼赠送给萨马兰奇,现存于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2014年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书写的《上善若水》条幅悬挂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迎宾大厅。启骧以其书法艺术成就播名海内外,被北京什刹海书院延请作导师。 由怡学任总主编,吴安春担任主编的《启骧口述自传》概要忆述了启骧八十年生平及其成就,对清代皇室家族没落后的生活、北京风俗民情亦有生动描述。读者从中不仅看出启骧“慈悲善举埋在心田里,艺术雅俗灵在悟性里,功名利禄露在哂笑里,感恩戴德刻在记忆里”的性格特点,也能体悟启骧“学书在法,奇妙在人”“学法不学体”的书法理论。 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章 家族背景 一、家世赫然鸿绪传 二、朝乾夕惕言雍正 三、袭承爵位在恩功 四、独行弘昼纂三希 五、护军统领崇仁义 六、书画怡情大匠缘 第二章 青葱岁月 一、儿时难忘门风正 二、国破偷闲找自娱 三、燕京二海多童趣 四、黎明前后岁峥嵘 五、无端冤屈歹人猖 六、足球情愫绿茵倾 七、习业痴球步坦途 第三章 “文革”梦魇 一、不期噩运伤华夏 二、球技超凡亦护身 三、明镜一枚能鉴妖 第四章 凡人小事 一、军营往事伴流年 二、性情狷介守方圆 三、操纵退休为哪般 四、心梗是福调习惯 五、裘韵悠扬一戏痴 六、滴水之恩涌泉报 第五章 书法人生 一、偶遇启功迷翰墨 二、亚运义捐呈寸心 三、国礼拳拳馈萨翁 四、面壁十年图破壁 五、两轮大展动京城 六、笔毫惟愿开风气 七、挥墨方知乱象生 八、艺海刍言心有属 九、异域书林看日韩 十、于今感悟知三昧 十一、扬帆砚海敞心扉 十二、格言耿耿伴春秋 第六章 近看启功 一、历尽沧桑志未消 二、笑面人生无巨细 三、书协轶事见精神 启骧作品 启骧作品简评 启骧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家世赫然鸿绪传 我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代孙。1935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二),我出生于北平内宫监胡同8号(现为恭俭二巷1号)东屋的一个大砖炕上。那时我父亲住在四合院的东屋,我爷爷住在北屋。北屋的客厅里挂着西太后写的大“寿”和齐白石画的“无量寿佛”。大院由三套四合院组成,共有四十多间房子,有三千多平米,俨然一座大花园。院子里有假山,有廊子,有一口水井和一座土山(八国联军烧房子留下的),还有很多棵松树、丁香树、三春柳、花椒树穿插在房屋之间;空地生花草,屋檐攀紫藤,确实有些“阶柳庭花”之容,“蓊蔚洇润”之气。之所以叫内宫监胡同,是因为那里曾经住过很多太监,我小时候还能见到他们,其中有个太监的京剧老旦唱得很好,据说曾是宫内由太监组织的戏班成员。 由于出生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所以我的小名叫“抬头”。听说我刚出生时很胖,足足有八斤多,家人便又开始叫我“胖子”。而“抬头”慢慢没人叫了,“抬头”这个乳名自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一生中有三个正式的名字:金启骧、狄启骧和爱新觉罗·启骧。小学时叫金启骧,因为爱新觉罗是满语,汉意就是“金”;日伪时期开始叫狄启骧,因为我爷爷有一个名字叫狄琴荪,我们满族人可以指名为姓,所以就改姓“狄”;退休后,随着国内外爱新觉罗家族活动的增多,为了更加方便,就使用了我的满族姓氏,叫爱新觉罗·启骧。 我们爱新觉罗家族是建州女真族的一个重要氏族。1635年(崇祯八年,天聪九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的称号,定族名为“满州”,为称帝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1636年(崇祯九年,天聪十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宣布称帝,改“后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从而进一步加速了明朝腐败统治的灭亡。在清王朝(包括后金政权)将近三个世纪的封建统治中,先后有十一世(代)十二人做过皇帝: 第一世:第一位皇帝,后金政权的创建者努尔哈赤(太祖),1616年始,年号天命,在位十一年。 第二世:第二位皇帝,努尔哈赤八子皇太极(太宗),1627年始,后金年号天聪,共十年。改清称帝后,年号崇德,在位八年。 第三世:第三位皇帝,皇太极九子福临(世祖),1644年始,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第四世:第四位皇帝,福临三子玄烨(圣祖),1662年始,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 第五世:第五位皇帝,玄烨四子胤稹(世宗),1723年始,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 第六世:第六位皇帝,胤稹四子弘历(高宗),1736年始,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 第七世:第七位皇帝,弘历十五子颗琰(仁宗),1796年始,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第八世:第八位皇帝,颞琰次子曼宁(宣宗),1821年始,年号道光,在位三十年。 第九世:第九位皇帝,旻宁四子奕詝(文宗),1851年始,年号咸丰,在位十一年。 第十世:第十位皇帝,奕詝长子载淳(穆宗),1862年始,年号同治,在位十三年。 第十世:第十一位皇帝,载淳七叔奕譞二子载湉(德宗),1875年始,年号光绪,在位三十四年。 第十一世:第十二位皇帝,载湉五弟载沣长子溥仪,1909年始,年号宣统,在位三年。 有一段传说广泛流传:永陵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二十一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是我们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曾祖、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均在这里陵寝。后面的山是一条龙脉,经过勘察发现,这条龙为西东走向,龙头在西,龙尾在东,蜿蜒起伏,共有大小不等十二个龙脊(山头)。由此,风水先生曾经预言爱新觉罗的后世将有十二代的天下。而从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正好是十二位皇帝,又因山头高低不等,与他们的在位年限相吻合,也就注定了皇帝的在位时间。也就是说,康熙、乾隆的山头最高,而宣统的山头最低。这种巧合无法解释。 爱新觉罗家族掌握政权以后,在家族内部也有“宗室”和“觉罗”之分。所谓宗室,就是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的直系子孙称为宗室,束金腰带为标志,俗称“黄带子”。所谓觉罗,就是觉昌安(努尔哈赤的祖父)的直系子孙,塔克世子孙以外者为觉罗,束红腰带为标志,俗称“红带子”。 P3-5 序言 什刹海书院坐落于北京什刹海(后海)之滨、佛教古刹广化寺旁,于2011年9月28日落成。首创院长由已故的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当代鸿儒汤一介先生担任。书院顺应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欲藉秀水之湖滨,找寻千古之文风,培育旷世之英才,为弘扬华夏人文成己成人匡济天下之大道,续先贤文化之血脉,畅华夏民族之精神,大用于国家、民众。因此,从筹建之日起,书院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文化之兴衰,关乎民生之福祉;人才之陟降,关乎社稷之昌隆。书院自觉肩负自己的历史责任,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宏愿,以“秉承五千年中华人文传统之大道,弘扬儒释道三教圆融益世之精神,包容诸子与百家探索求新之学说,肩负新时代人类济世和谐之使命,培育重道德自信自觉自强之英才”为办院宗旨,以“崇德尚智 至正中和”为院训,以“人文关怀、身体关怀、灵性关怀、社会关怀”为教育理念,以“三教平心论”为突出特色,继往开来,努力为推动中华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书院每年循环举办儒佛道易四季论坛、校长暨教师国学论坛、企业家国学论坛、中国传统书法大讲堂、教师经典研修等;集结出版了院刊、年刊、三教经典、书法教程、论坛视频集;组织了大量的国学交流与参访活动。目前,书院已经成为兼具教育教化、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将藏书、讲学、科研、出版、展示、演出、养生、文化传播、国际交流、公益事业等融为一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的国学研究和教育机构。在汤一介先生的亲自组织下,书院组建了由汤一介、传印、根通、乐黛云、黄心川、余敦康、王尧、陈可冀、钱逊、任法融、张尚德、方立天、楼宇烈、成中英、林崇德、金春峰、李祥霆、爱新觉罗·启骧、陈鼓应、王殿卿、蒙培元、牟钟鉴、杨曾文、凌孜、张继禹、黄信阳、赵书、解思忠、赖永海等当代鸿儒硕学组成的导师团。这些导师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德高望重,学术成就斐然,社会影响深远,均是某一领域的开拓者或领军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文化的活字碑。 在汤一介先生的倡导下,书院自2012年底开始设计《什刹海书院文库·导师口述自传丛书》。本套丛书将完整、全面地整理什刹海书院中儒学、道学、佛学、易学、中医、教育、心理、书画等领域导师的一生行述。行述论及导师的家世、求学、交际、学术成就及亲历的历史事件等。书院对导师一生行述进行系统的整理出版,不仅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为序。 什刹海书院 2015年5月5日 后记 绿浸心扉,圆融三教儒释道;馨弥刹院,力纂一书天地人。北京什刹海书院推出“导师口述史”丛书,乃利国利民之事。其心志可谓独矣,其手笔可谓大矣,其呈献可谓巨矣,其谕义可谓远矣。能参与其中,不仅仅是欣慰之事、幸运之事,更是笃诚之事、功德之事。忝作门下,窃为启骧先生的精湛书艺而折服。在与先生的求教、探究、游艺及酬酢之中,先生的为人之道,则更加令人钦佩。或是诲人不倦之执着倾心,或是调侃戏谑之趣言妙语,或是笔走龙蛇之高迈拔俗,或是慷慨解囊之仁行善举,一幕一幕如镜头转换,目不暇给。每一幕都似乎可以慢慢咀嚼,细细体味。 启骧先生为清雍正第九代孙,可谓皇族之家,帝王之后。然而随着清王朝的寿终正寝,清后人也各作鸟兽散。有的伺机而待,企求重染江山;有的斗狗架鹰,不免得过且过;有的读书探史,以图修身齐家;有的不务正业,落得孑然一身。先生生逢乱世,两年后又因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小小年纪就遇上了家破国亡,不能不说是一大不幸,可谓危于累卵,时不利兮。从日伪时期的备受欺凌、国民党时期的家业破败,始终处在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境地。而新中国初期的几次政治运动,又使性情狷介的他自然成为了明枪暗箭的靶子,无端地成为斗争对象;更为不幸的是,培养、教育先生,令先生无比崇敬的爷爷毓逖,在“镇反”运动中无辜被抓、又含冤死去,这无疑给了先生重重一击。自从1952年考上了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生活才开始有所好转。这不知是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生于忧患”。而这些“忧患”非但没有压垮先生,反而是一种难得的磨砺,造就出先生不媚上,不凌下,不屈不饶,越挫越坚的性格。 不坠青云、异乎寻常是启骧先生的人生模式。即几乎每做一件事情,都带着明显的个人风格而难以复制。首先是进入北京市足球代表队,是北京的顶级球队,成为京城足球界的佼佼者;继而进入中国建筑男子篮球队,走入专业球队,是全国建筑行业中的拔尖球队;“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又成为了“一小撮”坏分子,成为了斗争目标,专政对象;之后做了一段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的基建工程技术工作,由技术员做到了高级工程师,在专业中做到了最好;与此同时,其中还穿插着一系列参加和支持京剧票友的活动,曾与京剧老旦名家赵葆秀彩演京剧《遇皇后》,成为京城一名票;当然其中更少不了书法学习、书法创作过程。不知是否应了“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之语。 多才多艺、通感超群是启骧先生的天赋异禀。即爱好之多、水平之高,而且打通了彼此隔挡,这是常人无法颉颃之处。这与先生的生机秉性,感悟气质相关,更与对待每一件事情均能孜孜以求,苦苦探索相关。这正是先生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核心价值所在。表面看来,球类、京剧和书法等等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先生经过仔细琢磨,缜密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相通即“隔行不隔理”之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隔行如隔山”之说。掌握了它们之间深层次的规律所在,并加以提炼和相互借鉴,使得它们充分得到了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这些难能可贵之处均给人启迪,令人信服。套一句戏词:“先生乃‘人中之龙’也”。 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先生的书法艺术。先生潜心染翰时虽已过不惑之年,然而数十年如一日,尺壁寸阴,挥毫不辍。作为当代功夫派、实力派书法家,启骧先生的书法根深叶茂,花开满树。从柳赵学起,得二王精髓,临历代大家,浸启功之法。可谓取法森严,知古达今。加上几位老师的循循善诱,孜孜以教,尤其是得到启功的精心点拨后,书艺大涨,骎骎日上,很快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家族展览、出国访问、书写宪章、结集出版等等随之而来;书评笔会、中外交流、馆堂收藏、个人大展等等接踵而至。对于高官显贵的强行索字,先生总是婉言以辞,不亢不卑,因为艺术家就是“无冕之王”;而对于身边的志同道合者,却是慷慨以对,不吝笔墨,因为他们就是艺术家的“空气和水”。 纵观中国楷书史,二千年来有着明显个人风格并自成一体,获得大众认可并广为临摹的楷书大家就这么二三十位,加上近现代几位也仅有不到四十位,笔者认为先生的楷书既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既追求外在之美,又具备内在精神;个人风格彰明,社会影响深远,不但可列入其中,而且将会有众多的临摹者和追逐者。这不是姑且妄言,取容之语,读者来日可鉴。 笔者虽多年行笔未辍,愧有所获;即使是一名书协会员,枉有名分;纵然为体育、音乐、诗赋参与者,仅以自娱。所好未覃,为读懂先生亦有津梁之用,所见未透,为解析先生尚起辅弼之功。此书成稿仓促,肯定有谬误存在其中,这都是本人之疏漏和水平有限所致,敬请启骧先生及其族人、侪辈乃至广大读者斧正。 至此,首先要感谢启骧先生口吐沧桑,言及肺腑。讲到孩童嬉戏之处,其满面春风,精神奕奕;讲到蒙冤不平之处,其怒不可遏,泪光闪烁;讲到学戏开心之处,其引吭京韵,声情并茂。时而情景再现,时而又超然物外。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实乃真诚之士,性情中人。也使笔者深受感染,情难自禁。其次感谢先生的六叔狄恒恕提供家族轶事,感谢先生的外甥女王允丽女士提供故宫史料、把关家族史,感谢于显中先生提供相关资料,感谢有关人士的慨然相助。在本书的整理过程中,夫人给予笔者以鼎力支持。彼作为教育心理学博士后,查资料、访族人、探问题、阅稿件,虽挤挪时间,却不亦乐乎。兹向她付出的辛劳表示由衷的谢意。 至此,占七言一韵,以讫全文,诗曰: 光阴未掷化天缘,搦管绘章夤夜眠。 先祖朝乾开瑞世,后生夕惕悟真禅。 刚柔裘韵声声妙,雄逸毫风字字妍。 宗匠入藩非谶语,不才有幸记时贤。 宋涛2015年3月7日于师柳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