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山著的《语言批判与形而上学》围绕当代西方哲学关于“语言批判与形而上学”的论争这一线索,考察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家们,从语言批判入手,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种种尝试,厘清论争的源流;以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语言批判为轴心,展现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关于语言批判与形而上学之论争的整部画卷,力图深入上述论争内部,抓住其核心问题,揭示它们与传统哲学问题的关联与异同,探讨以语言批判为手段进行形而上学研究何以可能的问题,对语言批判之探讨路径本身的优势与缺陷及西方形而上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些尝试性的探讨。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他早期所谓语言批判,就是援用现代逻辑方法对命题进行分析,找出其表面语法形式背后的逻辑形式,从而确定其意义。他的后期哲学则转而通过描述日常语言的用法而探究其意义,仍可认为是一种语言批判策略。
其实,古代和近代哲学家们已意识到了语言对于描述世界、表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展开了语言批判。他们持有这样的基本假定:语言是人们表达观念、思想与知识的必备工具,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乃是我们所能获得的关于世界的主要信息。只要仔细分析作为世界信息的主要载体的语言,我们便有望从总体上弄清从语言到思想再到世界这样一幅宏观图景的内在结构,以实现人类理智所追求的整体目标。
李国山著的《语言批判与形而上学》尝试性梳理了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家们通过语言批判探讨形而上学问题的种种努力及成就,重点介绍了高尔吉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霍布斯、贝克莱、莱布尼茨、维特根斯坦、奎因、卡茨等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的工作,描绘了一条粗略的线索,旨在凸显他们的语言批判策略与传统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关联,呈现出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一道别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