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YC创业营(硅谷顶级创业孵化器如何改变世界)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美)兰德尔·斯特罗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初创企业投资和培训项目Y Combinator是由前企业家保罗·格雷厄姆一手策划的。《YC创业营(硅谷顶级创业孵化器如何改变世界)》作者兰德尔·斯特罗斯是第一位用整整3个月时间旁听Y Combinator“课程”的作家,他详细记录了格雷厄姆辛苦得来的初创智慧以及作为一个新兴企业家生活的起起伏伏。这是一部关于这段科技初创企业爆炸式发展历史的权威著作,作者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原始资料。

内容推荐

截至2014年1月,YC共孵化564家创业公司,总估值达144亿美元,总融资20亿美元。自2005年成立以来,YC总计孵化的项目估值或售价超过4000万美元的创业项目达到45个,平均每年超过4个。在互联网创业成本日益降低、融资却越来越难的今天,硅谷的YC因何成为全世界创业者和投资人趋之若鹜的圣地?

兰德尔·斯特罗斯编著的《YC创业营(硅谷顶级创业孵化器如何改变世界)》全面解析YC为草根创业者提供的创业指南。为什么25岁左右的青年最适合创业?创业者如何才能在遴选面试中脱颖而出?为什么YC特别看好那些主要由黑客组成的创业团队?如何想出能够赢得投资的新点子?创业者应该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获准进入Y Combinator及其创业公司全程跟踪批量投资项目的第一人,兰德尔·斯特罗斯首度探访硅谷最神秘的创业营Y Combinator,全面揭秘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撼动互联网创业模式的幕后故事。《YC创业营》详细记录了YC 2011年夏季批量投资项目64家初创企业孵化全过程、保罗·格雷厄姆指导创业公司融资技巧、创业者吸引投资演讲诀窍、高度私密的YC演示日全记录……

目录

前言 走近YC,走近硅谷明日之星

第一部分 面试:挑出对的人

 第1章 寻找最小创业年龄

年轻无极限

 第2章 理想创业者的武器

精力、贫穷、无根、同窗与无知

第二部分 修炼:与YC一起创业

 第3章 誓师大会

超过一半的人会失败

 第4章 创业团队现状

男多女少

 第5章 搬到硅谷去

一个疯狂即正常的地方

 第6章 会面时间

与YC合伙人面对面

 第7章 快速发布

 第一版产品应该让你感到羞愧

 第8章 最友好的投资条件

创始基金与额外投资

 第9章 与顾客见面

测试创业想法

 第10章 招募克隆人军团

快速占领市场

 第11章 原型日

了解其他创业公司在做什么

 第12章 黑客马拉松

同窗创业者的聚会

 第13章 不断寻找新想法

在触礁时改变创业方向

 第14章 拐点会议

得到所有YC合伙人的帮助

 第15章 联合创始人

从搭档到“夫妻”

第三部分 冲刺:谁是下一个DROPBOX

 第16章 备战演示日

为投资者的问题准备好答案

 第17章 排练日

学习其他创业者的优点

 第18章 确定演示内容

斟酌每一个微妙的细节

 第19章 演示日

脱胎换骨的创业者

 第20章 永不言弃

硅谷会原谅失败者

结语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附录 2011年YC夏季项目成员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夏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虽然他们埋头于Viaweb的时间仅有一个月,但莫里斯依然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软件编写感到沮丧。既然两人难以为继,他们便决定招募另一位成员——莫里斯的同学,一位名叫特雷弗·布菜克韦尔的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生。

直到1996年年初,Viaweb才正式上线。在公司只有20几位客户的初创阶段,他们三人便动身前往纽约,参加他们的第一场商业展览。而当他们返回住所时,却发现公寓内的服务器早已宕机,并导致他们的网络服务下线长达11个小时。不过,竟然没有一位顾客注意到这点,这叫他们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沮丧。

等到1996年年末,Viaweb也仅吸引了区区70位顾客,不过这也印证了格雷厄姆常说的那句格言:“欲速则不达。”由于客户数量稀少,他们反而可以更随心所欲地改进软件。

从最初的构思开始,Viaweb定位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公司。格雷厄姆很清楚,像他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只有两种结局:要么碰上一个感兴趣的买家,被对方收购,创业者就能发财;要么就无人问津,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也有很多感兴趣的潜在客户曾找他们咨询过,但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搁浅。就在Viaweb岌岌可危、资金见底时,他们迎来了一场重要的商业谈判:雅虎抛出5 000万美元报价,而此时距离公司的创始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而鉴于这家公司前前后后仅耗资200万美元,这次创业仍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

在公司刚成立几个月时,莫里斯曾在一次吃饭时谈到,他其实对Viaweb的未来并不是很有信心。他甚至还和格雷厄姆打了个赌,如果他能从Viawcb赚到100万美元,就去打个耳洞。要知道,像莫里斯这样的人是说什么都不可能自愿去打耳洞的,由此大概就能看出他对Viawcb的怀疑。在与雅虎的交易圆满结束后,格雷厄姆和布菜克韦尔一人抬着莫里斯的一只胳膊,把他架到了哈佛广场的“车库”里,随后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但格雷厄姆回忆说,虽然莫里斯信守了诺言,却花了大半天时间寻找店里所能找到的最小的耳环。

这场收购是20世纪90年代网络泡沫时代的产物,雅虎将Viaweb变成了“雅虎商店”。在收购Viaweb的一年后,雅虎又用超过50亿美元的价钱买下了Broadcast.com,但却没有从这场收购中得到多少好处,反倒让Broadcast.com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挤进美国富豪之列。很多人都知道库班的财富基本上都来源于雅虎的这次收购,格雷厄姆对此也心知肚明。“当你跟别人说自己在1998年把创业公司卖给了雅虎,他们就会摆出一副熟知内情的样子,就好像你是用一件废品换取了数亿美元,但Viaweb对他们而言真的算是一棵摇钱树了。”格雷厄姆曾为他创立的Viaweb辩护道。

在Viaweb被雅虎收购后,格雷厄姆也成为雅虎的员工,这个故事似乎也走向了圆满的结局。雅虎的创始人也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并和格雷厄姆一样受到了黑客价值观的熏陶。“那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格雷厄姆感慨道。

不过,格雷厄姆与雅虎的创始人之间还隔着许多层等级关系。他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开发员,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做决定,他成了一个必须按时向老板汇报工作的员工。身份逼迫他遵从指令,但他的内心却渴望自由,这样的思想斗争从未停止过。他过得并不快乐,因此,他并没有在雅虎待很久。

三名Viaweb的黑客最终也分道扬镳。莫里斯重拾一直以来所规划的学术生涯,后来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员。布莱克韦尔对创业依然充满热情,在2001年于加州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Anybots,一家机器人制造商。雅虎收购Viaweb后的第7年,格雷厄姆突发奇想,创立了YC。这家公司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投资,还将“三剑客”重新聚到了一起。格雷厄姆出资100 000美元,并全职投入新公司的运营;而莫里斯和布菜克韦尔分别出资50 000美元,仅在一年两次的投资决策中共同出谋划策。同时加入他们的还有第4位创始合伙人杰西卡·利文斯顿,她辞去了在波士顿投资银行的工作,全职加入YC。她和格雷厄姆成为一对默契的搭档,最后更是坠入爱河;而对YC而言,两人在专业上的互补更是完美无缺。

P21-22

序言

走近YC,走近硅谷明日之星

旧金山的格雷线(Gray Line)是北加州最大的观光旅游公司。虽然它提供旧金山、谬尔红衫森林(Muir Woods) 和市区北的葡萄酒之乡索萨利托(Sausalito)的旅游线路, 但毗邻市区南沿的硅谷却已经从他们的线路表中消失了。毕竟,硅谷的美可不是坐在旅游大巴上能看得见的。

但硅谷的历史在此处仍清晰可见,除了坐落于此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 History Museum)之外,英特尔也将自己的博物馆建于此处。当然,你还能找到那些世界闻名的车库——惠普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曾在此奋斗, 史蒂夫·乔布斯紧随其后,接着还有谷歌的创始人。但现在, 这些地方不过是他们当年创业时所留下的平淡无趣的“遗址”罢了。

若要见识新一代的硅谷风采,你就不能只是参观这些博物馆和车库,而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最具潜力的创业公司。毫不夸张地讲,在这条夹在旧金山和圣何塞之间长约100公里的长廊两边,散布着数以千计的创业公司,只不过他们在做好准备发布第一款产品之前都隐蔽于无形,也难怪格雷线没法在这里开辟一条名为“硅谷明日之星”的旅游线路。

不过还是很遗憾,因为这地方所创造的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软件正在吞噬这个世界”——创业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这句话看似哗众取宠,实则道出了那些看似与科技世界八竿子打不着的产业正在或即将 受到侵蚀这一事实。那些从软件起家的创业公司就是“主谋”,它利用基于云端的互联网服务将计算能力变成了一种触手可及的公共事业,而它现在的成本只是 10 年前的百分之一。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地方能够像硅谷那样将如此众多的软件创业公司聚集在一起,若是按照安德森的说法,“吞噬”未来的人物很可能都会从这里出发。

如果可以,到硅谷参观软件初创公司的参观者最好选择山景城,那里的基金会对软件创业公司的投资比其他任何人都多,会一次性投资好几十家。每家公司都可以用 7% 的产权换取一笔11 000美元至 20 000 美元不等的小额资金。

前创业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是该基金会的首席经理人、最活跃的导师、首席程序员和最高产的评论家,早在基金会于 2005 年成立之 前,他就已经开始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们提供咨询。而该基金会在运营方面的种种特立独行——例如,取消合伙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头衔,也大都出自他的奇思妙想。而基金会这个出自计算机科学术语、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Y Combinator”(简称 YC)也是他想出来的。Y Combinator 指的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函数,用于接收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发回结果,但大多数程序员从没使用过, 甚至闻所未闻。

格雷厄姆拥有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但他对学术毫无兴趣。他更像是一名黑客,这种人不仅拥有编程技术,更对此抱有无穷的热情。黑客们好奇于事物的工作原理,出现无法正常运作的状况时会尝试修复,他们彼此惺惺相惜。

格雷厄姆自诩为黑客,15 年前与他联合创业的合伙人也是一名黑客。格雷厄姆私下里还会为 YC 的网站“黑客新闻网”(Hacker News)编写代码,此栏目收集了网络上许多新闻故事,都是由对编程和软件创业感兴趣的人和这些新闻故事的评论者推荐的。

在格雷厄姆看来,黑客们天生都是放荡不羁的。因此,他们有时会冲破阻碍,涉足一些技术禁区。他指出,黑客行为远比计算机的历史更久远,要知道,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时,就曾为了好玩而破解了存有机密文档的保险箱。

“黑”(hack)作动词时的一个意思就是,想出一个聪明的方法来攻破一个系统。YC 的申请人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请讲述一下你黑进某个(非计算机) 系统并从中获利的一次最成功的经历。”当 YC 进行投资决策时,格雷厄姆最乐意投资的总是那种纯黑客的创业团队。

想赢得 YC 的投资有一个必要条件:如果团队成员住在其他地方的话,就必须全部搬到硅谷住上 3 个月,冬季学期为1~3月,夏季为6~8月。在这3个月里, 他们要钻研产品、向格雷厄姆及其他 YC 合伙人讨教经验,并且每周都会和受邀的演讲人共进午餐。无论是整个学期项目还是各个学员小组,都将在演示日这天迎来最终的高潮,因为这些团队将会在数百位投资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成果。

独立的天使投资人给软件创业公司提供种子投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YC却另辟蹊径:他们会大规模地生产创业公司,并非一次只投资一家,而是一年进行两次批量投资项目。在2005年夏季举办的首届批量投资项目中只有8名幸运儿,但到了2011年冬季的第12届,获得投资的公司已经达到 44 家。

尽管从 2005 年开始的这种 YC 投资模式的核心要素,即批量投资、三个月定居、终极演示,已经被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的数十家种子基金效仿,但 YC 依然鹤立鸡群。相比采用定居策略的其他种子基金,YC 的投资额更大;其无人可比的毕业生人际网络对那些得到投资的创业公司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并且投资人对 YC 的毕业生也抱有很大的好感,他们私下里对从 YC 毕业的创业公司的总体评价是“最有可能成功的”。YC 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这家风投公司早期的投资成功案例有苹果、雅虎和谷歌。

出自 YC 的一些创业公司也确实表现出色。首屈一指的就是 Dropbox,这是YC在 2007年夏季项目中诞生的一家文件存储服务公司,其用户数量现已过千万。在安装了 Dropbox 的免费软件后,用户在一台电脑上的 Dropbox 文件夹 中的文档、照片、视频或其他任何文件都会自动通过Dropbox 同步到该用户的网页、其他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这样一来,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访问这些文件。用户一开始会得到2G的免费存储空间,之后可以付费购买额外空间。从 2009 年冬季的 YC 投资项目中脱颖而出的 Airbnb 同样值得注意,它为 产所有者和公寓住户提供了一个在线市场,允许他们将自己空置的房间或沙发租给旅行者。2011年年初,在该网站预约留宿的次数已过百万。而来自 2008 年冬季项目的 Heroku 是 YC 最大的一个尚不为大众所知的成功案例,它专门处理在云端运行的软件,客户群体无一例外都是程序员。

2011 年年初,另外两家硅谷的基金会联合创立了一个专为 YC 创业公司服务的基金,这也证明了 YC 在挑选有前途的创业公司上的眼光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为 2011 年冬季 YC 投资项目中的 44 家公司各提供了高达 150 000 美元的投资, 像这样一次性对大批公司进行批量投资的案例在整个风投界都是绝无仅有的。YC 的创业公司并不需要再通过其他任何审核流程;基金会的投资人也没有要求 查看其中任何一个被投资公司的创业计划,甚至连这些公司的基本信息也毫不过问。这些创业公司已经通过 YC 的评审流程,是 YC合伙人在数千份申请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外部的投资人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最初,能让自己的一系列公司全都得到来自外部投资人的六位数投资的种子基金只有 YC 一家。但到了 2011 年年底,其他地方的一些投资人也放开手脚,向其他大批量创业公司投资项目提供类似投资,差别无非是投资数额不同而已。马克·安德森的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非常赞赏这种批量投资策略,甚至决定向整个批次中的每一家创业公司都进行投资,而他们也选择与 YC 合作。

YC 并不欢迎蜂拥而至、走马观花的旅行团,但他们愿意接待一位作家,让他在此停留,静静地观察。我在10多年前撰写了《硅谷教父》(eBoys: The First Inside Account of Venture Capitalists at Work),它与我此时正在脑中构思的这本书 有些类似。在撰写《硅谷教父》时,我观察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风投公司标杆资 本(Benchmark Capital)及其所投资的那些创业公司。我在标杆资本待了两年, 正巧碰上互联网泡沫的繁荣时代;而最后的成书于 2000 年 3 月出版,又刚好碰到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和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萧条期。

写一本有关 YC 的书自然会牵涉到更多正处在极速发展中的公司。在 20 世 纪 90 年代,一家创业公司可能得花上一两年时间才能将创始人的想法转变成实际产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YC 的创业公司能够在数周内给出原型产品,有时甚至只需要区区几天时间。YC鼓励他们尽早发布产品,之后再探索中需要改进的部分,继而重新尝试。

10 年前,一家软件创业公司要想吸引风投,其创始人就必须拥有广泛的专业经验。他们需要数百万美元去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软件,并雇用员工。而如今,那些除了想法和编程天分外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也能得到 YC 的资助。你只是个在校生,却想要立刻白手起家搞创业?那就一个字,干!创业文化中的一句行话叫“start a startup”,言简意赅。而创业界的用语也大多直白朴素,你会经常听到“创业者”,却很少会听到“企业家”。

软件公司创业成本的降低让创业者们在没有 YC 资助的情况下也有能力进行创业。然而,对那些试图白手起家,却没有任何创业经验,或者合伙人也是外行的人来说,前方是数不清的陷阱。这也是 YC 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届的批量投资项目中收到 2 000 份申请的原因之一。创业者们在寻找领路人,以帮助他们避 开那些常规错误,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对创业过程越了解,就越能体会到那些陷阱的可怕。虽然有些YC毕业生放弃了曾受YC资助的创业公司,转而去追求另一个想法,但其中一些人最终又重回 YC,以使自己的新计划走上正轨。

即便是受 YC 资助的创业公司仍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而创业者们对此也心知肚明。你会经常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要疯狂一点”这样的说法,这里的“疯狂”指的是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对那些令人却步的风险视而不见,勇往直前。我在研究创业公司时发现,YC 和它所资助的创业者们正处于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这一生态系统是观察创业公司兴衰的最佳窗口,它跳出大众视线之外,上演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庞大的商业故事:软件正在吞噬这个世界。

在 YC 那里我们丝毫看不出与那次最终走向破裂的早期互联网泡沫之间有任何的相似之处——一些愚蠢的想法却得到好几百万美元的盲目赞助,亏损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实现了 IPO。YC 的投资总额也始终算不上丰厚,若在那个网络 泡沫繁荣的年代,大概只够创业公司买些铝合金椅子而已。同样地,中产阶级的退休储备金也不会因此受到威胁。这只是一次实验性的融资项目,执行者只有少数的专业投资人,即YC的合伙人、附属的天使基金和风投基金,以及那些看完演示日的演讲后愿意投资的富有的个体投资人。

我想要写一本有关 YC 的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确保这本书的公正性。但商业实体往往不愿意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方便:既允许作者深入公司内部了解情况,同时也不限制作者的编辑控制权。2011 年3月,我写信给 YC 合伙人, 希望获准全程跟踪即将到来的在夏季举行的批量投资项目。我提议从遴选阶段 开始,并随后亲眼见证这个夏天在YC所发生的一切,以便尽可能多地追踪各个创业公司。我期盼能让读者成为一名隐形的观察者,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置身于数十家创业公司和数名YC顾问之中的情景。

若要写出这本书,首先我必须能够获准进入YC及其创业公司的秘密领地。在演示日之前,在 YC 及各个创业公司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不为人知的——格雷线的大巴可开不进去。而且,即便是在演示日当天,绝大部分公司也都没有做好演示的准备。在出席的投资者们手中的项目单上,如果公司名称的旁边注有“请 勿记录”的标识,就说明这些创业者希望他们能尊重其保持非公开的意愿。我并不是请他们只为我开放那一天的参观时间,而是希望能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毫无障碍地观察这个封闭的世界。我还承诺这次访问观察的内容将只用于本书的写作,不会将任何材料用在其他出版物的供稿中。

令人高兴的是,YC 合伙人为我提供了我想要的所有许可。到了4月底,最终候选人的面试开始了,而我也动身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次夏季项目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从上一届的44家公司增加到 64 家。这也让我收集到了更多的趣闻轶事,我们正身处的互联网时代的创意、革新和奋斗都在此齐聚一堂,仿若一场宏大的盛典。

尽管本书原定写到演示日为止,但我最后将时间线延长至两届创业者新老交替的一幕。万事的开端都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开端正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于硅谷这片土地上。你即将见证这一切。

后记

《YC创业营》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各位在读完本书后能有所收获和体会。

在本书成书的大半年时光里,我也得到了多方帮助,尤其要感谢王旭泉老师。无论是《YC创业营》这本书还是我过去的译作,他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如今有了译者这层身份,也与王旭泉老师的帮助密不可分。

在《YC创业营》的翻译完成后,我也被书中所描绘的创业图景深深地吸引。如果读者也有,或者曾经有过想要创业的念头,那么一定能在本书中觅得一份激情。即使你无法真正前往美国硅谷,成为Y Combinator的一员,也同样能从本书中学习创业知识、了解创业背景,并体会创业心态,这些将保证你在任何时刻都能做好最充分的创业准备,一旦抓住机会,就一定能够大放异彩。目前,国内的政策导向对创业是有利的,而且与之相对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却越来越难,或许创业也是一条实际可行的道路。当然,如何选择还得由读者诸君自行决断,书本所提供的无非只是些参考和建议罢了。

抛开《YC创业营》的创业主题不谈,作者兰德尔·斯特罗斯在讲述身处Y Combinator内部所观察到的创业百态时不乏机智幽默之语,即使读者诸君暂无创业之想,亦可从中谋得一乐,看看传说中的“百万富翁工厂”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总之,愿各位阅读愉快,感谢您购买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从《YC创业营》的阅读中感悟到:要想创业成功,需要先颠覆观念。如YC在颠覆了行业传统理念后,创立了批量生产创业公司的生态系统。而创业者的成就无不是在颠覆了固有思维,进入“疯狂即正常”的创业历程中取得的。本书值得一读。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在我和其他很多天使投资人眼中,YC资助的创业公司是最值得我们投资的。

——罗恩·康韦

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Google和Facebook早期投资人

YC的目的就是要把伟大的创意带入人们的视野,并以帮助创立公司的方式使创意成为现实。能与YC合作着实激动人心。

——乔治·扎卡里

Twitter早期投资人、Charles River Ventures投资公司合伙人

这是与硅谷新兴创业公司生态系统的一次零距离接触。那些顶尖的年轻企业家在YC创立公司的整个过程将会让创业者及准创业者受益匪浅。

——马克·安德森

网景公司联合创始人

YC是一份国家级宝藏,是大规模生产新一代创业公司的硅谷种子基金。兰德尔·斯特罗斯带我们走进YC幕后,探寻难得一见的秘密,了解他们究竟是如何构思创业想法并以最快速度投入市场的。

——埃里克·莱斯

《纽约时报》畅销书《精益创业》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