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帝的新衣
1914年1月,北京中南海,亭台楼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袁世凯端坐在居仁堂的办公室里,正绞尽脑汁琢磨事儿。
不久前,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并让参众两院全体议员“停职休假”,代之以御用机关——中央政治会议,耳根子清静了不少,处理国事也舒服多了。不过,仍有一件大事让他耿耿于怀。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死走逃亡,但革命党人制订的《临时约法》仍未废除。这对老袁来讲,就像一柄悬在头上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况且,临时大总统都“转正”了,《临时约法》也该转正啦,名正言顺,还等啥。
于是,袁大总统提起毛笔,略加思索,刷刷点点,给政治会议下了一道命令:造法机关应如何组织,其职权范围及选派议员应如何规定,均须克日答复,以便公布施行。
要知道,政治会议的议员老爷们都是袁世凯千挑万选的能人,接到“圣旨”后,哪敢怠慢,加班加点,点灯熬油,争取赶在春节前鼓捣出一个实施方案,也让“老头子”过个好年。
1月26日(甲寅年正月初一),政治会议向袁世凯报告“工作成果”:
一、造法机关可定名为约法会议,其职权以讨论增修《约法》为限;
二、约法会议议员共六十人,由中央及各省共同分配,议员由选举产生,选举人必须曾任高级官吏,或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或有财产一万元以上者为合格;
三、约法会议议员的被选举人先由政府编造名册,当选人以在名册内者为限。
以上条件是高了点,但由“精英”选出的“精英”,才是真正的“精英”嘛。
所以,对于这个《约法会议组织条例》,袁大总统还是基本满意的。不过,为了做做样子,摆摆姿态,他大笔一挥又加了一条:约法会议作为代立法机关,对本大总统平行行文,不必呈文。
能与袁大总统平起平坐,这个面子不小了。
经过“推荐”、“提名”、“选举”,最后由袁总统圈定,顾鳌、严复、王揖唐等60位约法会议议员名单很快揭晓。
3月18日,约法会议在北京开幕,孙毓筠、施愚当选为正、副议长。
孙毓筠这个老同盟会员,是老袁用来撑门面的。施愚是当时的“法制专家”,也是袁世凯夹带中的高级法律顾问,在约法会议里实际上说了算。
袁世凯高度重视,派代表到会场致辞。
他先是把《临时约法》骂了个狗血喷头:“《临时约法》为南京临时参议院各省都督指任参议员所议决,无论冠以临时之名,必不适用于正式政府也。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使对于内政外交及紧急事变,几无发展伸缩之余地。本大总统证以种种往事之经验,身受其苦痛,且间接而使四万万同胞无不身受其痛苦者,盖两载于兹矣!”
两年了,苦不堪言,我容易吗。
开幕式差不多成了诉苦大会,袁总统“忆苦思甜”,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琴瑟不调,改弦更张……”老袁清清嗓子,接着说:“诸君富于学识经验,声望素著,其于吾国民情国势,必有灼见真知,而能谋福利以为根本之解决者。况共和国家,所藉以巩固者惟宪法,方今吾国宪法,既因事实上之障碍,而猝难发生,若长守此不良《约法》以施行,恐根本错误,百变横生,民国前途危险不可名状。故本大总统对于此次增修《约法》,固信诸君发抒伟论,必有良好之结果,尤愿诸君宝贵时日,能为积极之进行也。”
最后,袁总统振臂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华民国国民万岁!
决不能辜负总统的期望和重托。约法会议的议员们想总统之所想,急总统之所急,夜以继日,紧张工作。
40多天后,在袁总统所提出的“修改约法七条大纲”基础上,一部新《约法》终于“三读通过”,新鲜出炉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