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返美丽新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阿道司·赫胥黎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阿道司·赫胥黎编著的在《重返美丽新世界》中亲自解答了几十年前小说《美丽新世界》出版后社会舆论的众多疑问;对比了《美丽新世界》与乔治·奥威尔《1984》的异同;精确预言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在政治、环境、科学等问题上将要面临的众多难题,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分析了包括:民主社会中政府对公民的欺骗、集权社会中专制对人民的统治、新兴毒品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操纵、各类娱乐项目对21世纪普通人思想的控制等重要问题,并预言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而他的这些预言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多数竟然已经成真。

内容推荐

阿道司·赫胥黎编著的《重返美丽新世界》介绍了,重返美丽新世界

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社会学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书稿出版于1958年,赫胥黎在其中亲自解答了小说《美丽新世界》出版后社会舆论的众多疑问;对比了《美丽新世界》与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异同;精确预言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在政治、环境、科学等问题上将要面临的众多难题,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他的这些预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来,多数竟然已经成真……

美丽新世界

二十世纪十大小说之一,描绘了公元二十六世纪人类在“新世界”里的生活。在这个“社群统一、身份共一、稳定第一”的社会里,人类在出生前就被预先设置好了等级,为的是用其一生完成不同的社会分工。这里物质不再贫乏,身体不再衰老,欲望不再被约束,社会不再有压迫,但人类却丢失了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主人公伯纳德马克思是“新世界”里的异类,这也决定了其悲剧的命运……

目录

译者序

重返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

试读章节

此问题悬而未决,则其他所有问题一并棘手。更糟糕的是,形势一旦恶化,抛弃个人自由和民主传统就有了借口,未来的自由和民主不仅变为不可能,甚至最后都无人会相信它们曾经存在过。

不是所有独裁政权都按同样的路数攫取政权。要通往“美丽新世界”,其实取径繁多。其中路程最短也最宽广的一条路,今天我们正在上面迈步——我指的就是这条由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加速的人口增长铺成的路。且让我们简要分析,为何膨胀的人口数量和过快的繁殖速度会与独裁思想的产生、极权体制的崛起密切相关。

人口巨大的基数和持续的增长会给地球有限的资源施加巨大压力,受此压力的折磨,社会经济将岌岌可危。在欠发达地区,此一情况尤其明显。青霉素、DDT、清洁的水易于提供,虽然降低了此类地区的死亡率,但出生率却并未相应下降。亚洲部分地区、中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以至只需不到二十年时间,整个人口数量将翻一番。

若粮食、商品、住房、教育的供给速度比人口增长更快,那么生活于这些欠发达但人口过剩的国家里的可怜民众,其福祉或能得到提升。可是非常不幸,这些国家不仅缺乏农业机械,也没有能生产这些机械的工厂,更没有足够资本来开办工厂。

民众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政府才会考虑资本问题。而现实情况却是,在欠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民众的基本需要从未彻底得到满足。一年忙碌到头,最后两手空空,哪来资本去创办工农业企业?而这些企业本来是可以用于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的。

此外,在所有这些欠发达国家,技术性劳动力稀缺。没有他们,现代化的工农业企业也办不起来,而目前的教育设施又跟不上。资源、金融、文化等力量同样不足,难以改善现有的教育设施。于是,想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根本无计可施。这是何等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多数发达国家的年人口增长率高达3%!

1957年,加州理工学院的三位教授哈里森·布朗、詹姆斯·邦纳、约翰·威尔共同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下一个百年》,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书中探讨了这一窘境。人类该如何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难题?至今还没有特别成功的经验。“有足够证据强有力地表明,在绝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明显恶化,人们越来越营养不良,所能获得的商品越来越少,而任何试图改善这一状况的努力,都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最后不了了之。”

一旦某个国家的经济变得风雨飘摇,中央政府将被迫承担提供公共福利的责任——虽然是额外的。于是,政府务必要制定应对紧急情况的周详计划,务必要不断加大力度限制民众的抗议活动,而且,假如经济情况恶化导致政治动荡或公开的叛乱(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中央政府必须强力介入,以确保公共秩序和政府权威。如此一来,更多的权力逐步集中于掌权者和其官僚系统之手。

权力的本质在于,即使不曾刻意追逐,甚至是被迫拥有,掌权者也会自然而然去追逐更多的权力。权力即是贪婪。“主啊,不教我们遇见诱惑”,我们如是祷告,这祷告是很有道理的。只因所受的诱惑太迷人或时间太久,人通常都会向诱惑屈膝下跪。

当太多的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时,就会产生极其危险的诱惑,执政者会否笑纳这些诱惑?只有民主宪法才能阻止执政者被诱惑腐蚀。像在英国或美国,宪法运转良好,尊重宪法程序已变为传统。但在共和传统薄弱或有限君权传统薄弱的国家,即使最好的宪法,也不能阻止野心家笑逐颜开地屈服于权力的诱惑。而在任何一个激增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矛盾重重的国家,权力的诱惑忍不住要蠢蠢欲动。

这一趋势对欧洲高度工业化、民主传统强大但人口同样过剩的国家会产生何等的影响呢?假如新出现的独裁政权与欧洲为敌,假如欠发达国家的原材料供应故意中断,西欧国家将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极其糟糕的境地。它们的工业系统将瘫痪,它们的高科技也不再万能——本来直到目前,靠着科技的力量,西欧供养了庞大的人口,虽然其本土资源极其有限,远不能支持这么多的人口。如果高科技也玩不转了,那么在如此狭小的西欧,拥有如此之多的人口,其后果将会显而易见。倘若这一切果真发生了,受不利条件所逼,巨大的权力将会集中到中央政府,并将以极权、独裁的面貌出现。

至于美国,目前倒不是一个人口过剩的国家。然而,如果它的人口继续按目前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比印度还高,不过可喜的是,倒是比墨西哥或危地马拉目前的增速低许多),那么到二十一世纪初,巨量人口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将爆发。人口过剩虽然暂时还没有直接威胁到美国人的个人自由,但它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到下一代人,这威胁就会浮出水面。

假如人口过剩会驱使欠发达国家走向极权主义,而这些新的独裁政府又与俄国人结盟,那么美国人的军事优势就不那么保险了,他们将被迫加强对防御、反击的准备。但是,正如人所皆知的,自由是不可能在一个始终处于战时体制或准战时体制的国家里存活的,因为危机始终存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机构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始终保持对整个国家的人与事的控制。

综上所述:人口过剩制造了种种是非,我们不得不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这难道还不是永恒的危机?P10-13

序言

老舍先生当年在英伦半岛讲授汉文,为提高个人水平,焚膏继晷,大读英文小说,因此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我与之相反,年轻时即怀了小说家的梦想,因为这一痴梦,在大学时期也读了些英文小说。那时自行规定,每晚睡前至少读二十页,确实坚持了一段时间,也读了一些书,比如D.H.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他的中篇小说《公主》也写得非常优美。哈代的《远离尘嚣》《无名的裘德》《苔丝》《还乡》我也都很喜欢,因小说中那种摆脱不去的宿命感,还有那份诗意。

此外,还有两部小说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因为它们,我才知道世上还有一类“反乌托邦”小说,并被作品中描述的世界深深打动,自己也依样画瓢,写了人生中第一部可以算是长篇小说的叙事作品《云中帝国》,只是早扔在旧纸堆中,云深不知处了。

在当时,我是一点儿都不会料到,多年之后,我竟有幸翻译《美丽新世界》和《重返美丽新世界》。好比重温旧梦,但这梦其实沉重。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在七十多年前提出的那些关于人类命运的问题,即便今日也未能完全解决,并依然促使今人对现状进行反省,对未来进行思考。而只有学会反省与思考,人类才有希望。人人都关心这个世界的气候、政治、荣耀与恐怖,才有可能解决其间威胁人类命运的问题。如果没有反省与思考,任邪恶、恐怖和罪行临在别人身上却不去声援,终有一天那些邪恶、恐怖和罪行将会临到我们自己身上——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未来,因为未来就源于当下。

《美丽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生于1894年7月26日,卒于1963年12月17日。此人出身世家,其祖父是著名的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以“达尔文的看门狗”自诩,是进化论的坚定信奉者,其名作由严复引介翻译为《天演论》,在中国影响至深;其父伦纳德.赫胥黎则是《康希尔杂志》的编辑、传记作家;其母是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侄女。可见,赫胥黎家学渊源深厚,加之天资聪颖,1908年进入了著名的伊顿公学,但因眼疾辍学;后于1913年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文学,1916年毕业。在牛津期间,他认识了劳伦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7年,赫胥黎在伊顿公学执教,并开始诗歌创作,但很快便放弃了。在伊顿工作的三年间,他屡次前往伦敦,混迹于以伍尔芙为核心的“布鲁姆斯伯里圈”。1919年从伊顿辞职后,赫胥黎开始新闻写作,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小说创作,同年在比利时结婚。1923年,他放弃新闻工作,专心从事小说创作。在此期间他四处游历,1920年代一度旅居意大利,1937年迁居美国洛杉矶。1960年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并于1963年去世。巧合的是,他去世的当天正是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的那一日。

作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极大的作家,他一生写作了五十多部各种类型的作品,代表作有《美丽新世界》《重返美丽新世界》《卢丹的恶魔》《岛》等。他既是小说家,也是小品文作家、社会评论家、剧作家、诗人,晚年成为了神秘主义的信奉者。

1921年,赫胥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铭黄》立刻得到了普鲁斯特的赞许,他认为赫胥黎在英语文学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位置。1923年出版的小说《滑稽的环舞》因作品吐露出的幻灭性和讽刺性而受到了评论界的质疑,但却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爵士曾回忆说,他在青年时代把赫胥黎视为文化英雄。1928年,赫胥黎的小说《旋律的配合》风靡英美。1932年,赫胥黎出版了《美丽新世界》,这部小说也成为其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在文学界、思想界引发热议,并被译为多国语言销售至今。此书虽因其机智的文笔和出色的讽刺著名,但作者在写作时却秉持认真严肃的态度,这一态度延续到其后来的《重返美丽新世界》。全书弥漫的悲观主义氛围为赫胥黎晚年遁入神秘主义和东方哲学世界埋下了伏笔。老年的赫胥黎致力于研究印度哲学,引起了广泛的非议。但这种事并不罕见,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不是也在晚年去研究上帝了吗,为的是找到“第一推动力”;马克·吐温在晚年结识了天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后,也写出了与自己其他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悲观厌世的《神秘的陌生人》。赫胥黎之所以研究神秘主义,据他自言,为的是寻找到能帮助人类突破种种局限的“终极真理”。1936年,他在《加沙的盲人》中公开宣称自己信仰神秘主义,此后又在小说《天鹅死在许多个夏天之后》、《时间必须停止》,以及其他文章中阐述自己对神秘主义的看法,宣扬神秘主义信仰。《天鹅死在许多个夏天之后》还获得了1939年的“布莱克小说纪念奖”。

……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导致极权主义新的发展呢?人岂非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这些因素包括:人口的膨胀(对资源的压迫)、组织的膨胀(政治、经济力量日益集中在少数权贵和大公司手上)、非理性的意识形态宣传(在独裁者的武器库中,大众传媒是“最生猛的武器”,而娱乐化的世界则让大众好比患上毒瘾)、“群体毒药”(乌合之众失去理智的力量,失去道德抉择的能力,他们习惯于被人教唆,终至失去判断力和自主意志)、商业宣传(满足大众的欲望,甚至小孩子都被蛊惑了)、最先进的洗脑术(包括了高级的条件反射技术、“潜意识投射”技术、睡眠教育法)以及化学药品(制造一个躲避现实的幻觉的天堂),等等。

以上列举的,有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即能清晰感知;有些也许存在,但我们感觉不到;还有些可能没有在现实中出现,但其使用条件已经成熟。

总之,读过《重返美丽新世界》,但凡一个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都要惊呼恐怖了。因为如果我们不具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坚定意识,我们将会走上奴役的道路。

理查德·J.沃德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重返美丽新世界》中提及的种种因素)将导致人类成为奴隶,它们摧毁每个人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心智,并最终毁掉人的自由。”

赫胥黎不愿坐以待毙,他呼吁读者,起而反抗这危险的趋势。他寄希望于自由的、尊重多元性的教育:“关于自由的教育,首先需注重事实和价值。这些事实,包括了个人的差异性、基因的独一无二性;由这些事实则推衍而出相关的价值,包括自由、宽容、互爱。”

他寄希望于立法,来禁止非理性的意识形态宣传、“潜意识投射”技术和睡眠教育法,虽然效果可能有限。

他亦寄希望于乡村社区的复活。

也许这些危险的势力太过强大,如上办法不能有效抵抗,但赫胥黎在文末发誓:“只要一息尚存,我们仍需尽一身之责,竭尽所能,抵抗到死。”

这也许是悲壮了些,但这是一个思想者发出的最强音,这个最强音应该鸣响在每一个热爱自由、热爱人类的人的耳边。

《重返美丽新世界》的文笔也同样值得欣赏。赫胥黎继承了自弗兰西斯·培根已降英伦才子们雄辩、流畅的议论之风,读来畅快淋漓。

最后,要感谢这本书的编辑,若无他的介绍,我是无缘翻译这本书的。

是为序。愿读者阅读愉快。

庄蝶庵

2015年元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