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伯特·哈伯德编著的《致加西亚的信》讲述的是一个叫罗文的中尉送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98年,当时正是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罗文中尉在接到麦金利总统给加西亚将军的信时,对于“他在哪儿?”“他长什么样子?”“谁是他的联系人?”等问题,他一句也没有问,仅仅是默默接过信就出发了。经过三周的努力,他顺利完成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美西战争中的英雄。
由李英杰翻译的这本书是《致加西亚的信》的双语彩绘典藏版。
本书包含六大部分,其中包括罗文中尉的自述《我是怎样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从而加深了读者对“罗文精神”的理解。书中还涉及作者艾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紧密联系现实社会,劝谏和鼓励员工应该如何敬业、如何勤奋工作。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相信本书中所蕴涵的道理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作为企业领导来说,你是否希望你的员工勤奋、忠诚和敬业?作为企业员工来说,你是否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青睐与信任?由艾尔伯特·哈伯德编著的这本《致加西亚的信(双语彩绘典藏版)》是老板们激励员工的最佳读物,书中的英雄——安德鲁·萨默斯·罗文是每位员工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这本畅销百年的小册子写于1899年,故事以安德鲁·萨默斯·罗文上校送信给加西亚将军为蓝本。当时美西战争爆发,美国需要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罗文在接到麦金利总统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表示任何疑问,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时至今日,罗文的精神仍然受到大家的追捧。本书所倡导的敬业、忠诚和勤奋的精神,无论对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 1913年版序言
第二部分 致加西亚的信
第三部分 我是怎样把信送给加西亚的
第四部分 上帝为你做了什么
第五部分 它说明了一切
第六部分 艾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
A Message to Garcia
Part 1 Foreword for the Version in 1913
Part 2 A Message to Garcia
Part 3 How I Carried the Message to Garcia
Part 4 What’s God Doing for You
Part 5 It Said Everything
Part 6 Elbert Hubbard’s Business “Credo”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把文书藏在舱房的救生衣里,当我看到海角在船尾渐渐远去时,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第二天早上九点钟,我已经上岸,成了牙买加的一个客人。我很快就联系上了古巴革命党的领导人莱先生,并与他和他的助手一起计划着尽快把信送给加西亚。我是在4月8日至9日离开华盛顿的。4月20日,美国发来电报称,美国已经迫使西班牙同意在4月23日之前将古巴还给古巴人民,同时撤走岛上所有的武装力量以及附近海域的海军。我用密码电报将我到达的消息发了出去,并在4月23日接到密电:“尽快与加西亚将军会合!”
接到电报几分钟以后,我就到了革命党的总部,他们正在等着我。那里还有一些流亡的古巴人在场,其中有一些我没有见过。我们正讨论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一辆马车过来了。
“时间到了!”有人用西班牙语喊道。
紧接着,我还没有来得及说些什么,就被带到了马车跟前,在里面坐下了。
就这样,不管对于一个现役军人还是一个退伍军人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是最奇特的旅行便开始了。我的车夫显然是世界上最不爱说话的人。他不但不主动和我攀谈,而且我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我一坐上车,他就驾着车奔驰在金斯敦迷宫似的街道上。马车一直飞快地前进,速度丝毫没有减慢,我们很快就穿过郊区,把整座城市都抛在了身后。我敲了敲车门,甚至还踢了一脚,他都不理睬。
他好像知道我要把信送给加西亚,而他的任务就是尽快带我走完第一段行程。因此,当我发现不能让他跟我说话以后,我就顺其自然,坐回到座位上。
又走了四英里,穿过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我们奔驰在一条宽阔平坦的西班牙小镇公路上,直至行驶到丛林的边上以后,我们才停下来。马车门被打开了,我看到一张陌生的脸。他邀请我坐到在一旁等候的另一辆马车上。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太奇怪了!一切都有条不紊,似乎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耽搁一秒钟。
一分钟以后,我又重新开始我的旅程。第二个马车夫也是一言不发,与第一个一样。他对我试图与他交谈的努力置之不理,只是赶着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奔驰。很快,我们就穿过了西班牙小镇,经过科布雷河河谷,来到岛屿的主山脉,那里有一条路一直通往加勒比海圣安妮湾碧蓝的海域。
虽然我一直不停地尝试让车夫跟我说话,但是他始终沉默不语。他似乎听不懂我的话,也看不懂我的手势,只知道赶着马车一直沿着宽敞的路前行。地势越来越高,我们的呼吸也越来越顺畅。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个火车站旁。但是,山坡上有团黑乎乎的东西朝我滚下来,那是什么?会不会是我的动向已经被西班牙当局得知了,于是他们就安排牙买加军官来追踪我? 当这团怪东西出现的时候,我紧张了一段时间。结果证明是虚惊一场。一位年迈的黑人摇摆着来到马车前,透过车门递给我一只美味的炸鸡和两瓶巴斯啤酒。同时,他还一口气说了许多当地方言,我只能间或听懂几个单词,由此我明白他是在赞扬我,因为我在帮助古巴人民获得自由。他告诉我,他这么做也是和我一样出一份力。
然而,车夫似乎一点也不兴奋,对炸鸡和我们的谈话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不一会儿,我们又换了两匹马再次踏上征程。车夫用力挥着马鞭。我只能对着他大喊:“再见,大叔!”,以此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一转眼,我们已经远远离开,以飞快的速度在夜幕中飞奔。虽然我十分清楚自己肩负着多么重要的使命,但是在那一刻我还是被眼前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将使命暂时抛在脑后。这里的夜晚和白天一样美丽。不同的是,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热带植物常年开放,夜晚这里就变成了昆虫的世界,它们飞来飞去,非常吸引人。短暂的暮色还没有转变为完全的黑暗,萤火虫就已经把自己的磷光灯点亮了,带着一份奇特的美丽飞人丛林中。当我穿过丛林的时候,华美的萤火虫已经用自己的亮光照亮了整片树林,仿佛一个真正的仙境。
P24-27
这本小册子——《致加西亚的信》是我在一天晚饭后写作完成的,只用了一个小时。那天刚好是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也是三月份的《菲士利人》准备出版的日子。
在度过纷纷扰扰的一天后,我心血来潮地写下了这本小册子,因为当时我正在努力劝导那些一直无所事事的市民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再浑浑噩噩地过活。
写这本小册子的直接灵感来自于喝茶时的一个小辩论,在我儿子伯特看来,罗文才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当时的罗文,孤身一人把信送给了加西亚,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它就像火花一样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是的,儿子说得对!真正的英雄就是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人——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离开桌子,随即写下了这篇《致加西亚的信》,接着就把这篇文章刊登在了我们的杂志上。当时这篇文章还没有标题,我也没有想太多,结果初版迅速售罄。不久以后,请求加印三月份《菲士利人》的定单铺天盖地而来,12份、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要求订阅1000份册子时,我问了问其中一个助手,到底是哪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是那篇关于加西亚的文章。”他说道。
第二天,我们收到一份电报——来自于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内容是这样的:“将那篇关于罗文的文章印刷成小册子,册子后面登上帝国快递的广告,订购10万份,告知报价以及最快运期。”
我给他报了价,并声明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才能印刷出那些册子,因为当时的印刷条件十分差,对于我们来讲,要一下子印刷10万册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
最终,我答应丹尼尔斯先生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重新印刷小册子。这篇文章以小册子的形式前后总共发行了50万册,而这其中的百分之二三十都是由丹尼尔斯先生亲自发送出去的。除此以外,还有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了这篇文章。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开始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
就在丹尼尔斯先生销售《致加西亚的信》时,俄国铁路局局长希拉科夫亲王恰巧也在美国。纽约中心铁路局邀请他在美国参观,正好是让丹尼尔斯先生亲自陪同。这时,亲王看到了这本小册子,很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丹尼尔斯先生让这本书的发行量比其他书籍的发行量增加了许多。
不管怎样,亲王一回国,就让人把这本书译成了俄文,还发给俄国铁路工人们阅读。
接着,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翻译成自己的语言,从俄国传到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甚至在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战场的俄国战士手中都会有一本《致加西亚的信》。之后,日本人在俄国战俘的物品中找到了这本小册子,他们也认为这本小册子很有价值,于是,这本册子又有了日语版本。
并且,日本天皇下令:每个日本政府官员、士兵,甚至平民百姓,都要有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到目前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刷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本。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他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拥有如此巨大的发行量——这真的是多亏了那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啊!
艾尔伯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
这本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书实在太让人震撼了,它把一切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管理者炒掉员工的最后通牒,《致加西亚的信》则是老板寄予厚望的象征。
——著名管理专家威廉·亚德利
我们应该通过这部作品获得一种进取心,获得一种鞭策。为了国家,即使付出再多的代价,我们也在所不惜。
——著名管理专家哈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