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校的儿子(外省人你要去哪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雨亭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校的儿子(外省人你要去哪儿)》是一本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人第二代所写的自传性随笔,书中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真诚与坦率。杨雨亭先生通过描述台湾“外省人”的漂流并具有危机感的心境,表达了对天下、国家的关爱和忧虑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外省人”未来归宿的思考。

内容推荐

杨雨亭编著的这本《上校的儿子(外省人你要去哪儿)》记述了上校和上校之子两代人的过往。虽然上校的儿子——本书作者儿时于眷村的成长经历,孕育了其性格与心灵主要的成分,可人到中年,他反而希望能挣脱外省人文化与命运带给他的束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环境剧烈的变动,外省人普遍有着不安的心灵与激动的情绪,这也是本书渴望予以表达与安抚的。

目录

序 杨瀚

序 刘纪曜

序 刘季伦

大陆版自序

卷一 童年到成长,外省人

 配眷粮

 可口可乐、我、妈妈

 老K叔叔

 坐牢爸爸与他的家人

 刘中校与他的妻子

 麻将与妈妈

 空投大陆的弟兄们

 眷村、寄居与族群

卷二 中断的朝代

 中断的朝代

 大执政官,蒋介石

 去美国

 外省人,你要去哪儿?

卷三 生活中的爱与罚

 蚊子与儿子

 报告舰长,每一个人都是寂寞的

 盲人女儿与妈妈

 维凡与我

 爷爷与孙女儿

 求官记

 国民党小组长与殖民者

卷四 逝去的爱情

 毛衣公主与我

 老公、淫妇与奸夫

卷五 美国的过往

 切菜的上校

 两个鱼堡

 夏威夷的冰激凌

 对不起列祖列宗

卷六 穷人与我

 搞马克思主义的黑人

 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金砖四国

卷七 我的家

 家道中落

 也谈张爱玲和我的母亲

 我的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

 老家

 父与子

卷八 去一个新天地

 家鸽的黎明

 生命的苏醒

后记

试读章节

刘中校与他的妻子

听妈妈说刘中校后来老是没升上去,不知道是受到哪一位长官的牵连。

一九七三,芝山岩

1973年,刘中校和他的妻子及十岁左右的一儿一女搬进我们家对门,我在二楼阳台可以看到他们家的客厅与院子。后来我到美国读书做事时真的看到一些华人把院子里的树都砍掉,铺上水泥,引起邻近洋人的不满。刘中校二三十坪(坪为日本面积单位名,一坪=3.30578平方米)的院子里就是这个样子,水泥地,墙角边放了几盆植物,院子中央拉了两条晒衣服的尼龙绳,好好独门独院的房子搞的一点美感没有。他们家的客厅窗子也是光溜溜的,没有窗帘,窗框漆成咖啡色,从我家二楼阳台看他们家一楼,一清二楚,客厅里面家具简单而素雅,磨石子地清洁光亮,整体而言倒是窗明几净。

比起我们家的摆设,正好对比,我们家的客厅陈旧、华丽、拥挤而温馨,用着美军留下来的旧家具,那是刘中校与他的妻子无法想象的事,看来他们只愿意用全新的东西。我们两家很少串门子,我和弟弟、妹妹去过几次,坐在那么素净明亮的客厅里,一个人会变得很有礼貌,感觉上主人客人都是客人,手脚伸展不开,停留不久,就想离开。

刘中校长相敦厚稍胖,国字脸,中等身材,经常穿着好质料的白色短袖衬衫,烫挺的卡其色长裤,衬衫下摆放在外面,黑袜、黑皮鞋,头发整齐。刘太太皮肤白净,在家里也穿着整齐,白色的短袖上衣,淡色的花裙,虽不是美丽的典型,但是颇有一股自信与雅致的气质。他们的孩子也是穿得简单整齐。一家人看起来似乎是外派在国外多年,回国后还保持了当地的气息。如果不是这样,比较像是空军或是装甲部队出身,那个时代中华民国的非正期军人除非升到将军,大抵是一副没志气的穷酸模样,海军与空军情形可能好一些,另外一个可能是蒋纬国当司令官时代的装甲部队军官,走德国模式,但是他的副司令官涉嫌叛变,装甲部队也换了指挥官。陆军方面,早年孙立人被整肃前,他的部队还有一些美式作风。

刘中校和刘太太常常吵架,就在客厅里两个人站着吵,孩子们早躲避到楼上房间去了。多数是刘中校好脾气地解释安抚,刘太太尖声急促地骂,由于房子里没有任何可以吸音与隔音的材料,刘太太的话语在空气中传送过来清脆而明确,刘中校低沉柔软的声音像合唱曲中的低音,字句听起来含混不清,但是稳重地衬托出刘太太高音的清晰嘹亮。

争吵的重点一直围绕在一个题目,刘中校没有出息,这个中校要干到哪一年?为什么谁老早升了官?为什么那个副处长的缺又给谁占了?为什么谁家买了新房子?为什么谁家外派了?为什么刘中校不肯去走谁和谁的门路?刘太太气起来,可以一口气骂上半个小时,刘中校从来不大声说话。周而复始,他们的日子就像一出令人看腻了的连续剧。

有一天的晚上,刘中校和刘太太在客厅里两个人站着吵,刘中校低声下气地安抚着,刘太太突然再也忍不住,“啪”的一声,刘太太打了刘中校一个大耳光,我正好在我家二楼阳台看得一清二楚。刘中校没有反应,两个人就那么样的对站着,过了一会儿,刘中校走开了,留下刘太太一个人站在客厅里。他们家的客厅到了晚上,灯光开得也亮。刘中校一家在我们家对门住不到两年就搬走了。

听妈妈说刘中校后来老是没升上去,不知道是受到哪一位长官的牵连。

P19-21

序言

2010年,在我第二次去宝岛台湾时结识了雨亭先生。见面当时,他赠送给我《上校的儿子》这本书。因在台期间,活动安排非常紧张,无暇拜读。回到大陆后才开始细细品味书中的情感、思考与感悟。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雨亭先生通过他的叙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台湾同胞的窗户。

《上校的儿子》,是该书在台湾出版时的书名。我认为书名叫“保密局上校的儿子”更符合历史,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因为不论是在“国军”中还是“解放军”中有或有过上校军衔的人太多了。而有“保密局上校”这个头衔的人物既有限又有特定内涵。上个世纪,在大陆地区曾放映过《保密局的枪声》,出版过《保密局的内幕》等不少作品。这些作品让大陆的人们,对保密局以及它的前身“军统局”在离开大陆前的所作所为有不少但也并不完整的了解。而对其中担负特殊任务人群的生活、感情方面的事情知道的甚少。特别是当这个特殊的群体离开祖国大陆地区,到达台湾后从统治阶级逐渐演变为外省人族群,其中的故事我们基本都不知晓。而《上校的儿子》写出了我们所不了解的许多故事,写出了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反映出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困惑与心理上的迷惘。

我家同“军统局”、后来的保密局从西安事变后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祖父杨虎城将军1937年10月,回国参加抗战时,蒋介石便命令戴笠在武汉逮捕他,随后他被军统局秘密监禁达12年。1949年9月,遭到杀害。祖父在长达12年的囚禁生活里,与军统局的看守们朝夕相处。当时他们大都是青年人,当中大多数是抱着抗日救亡的理想,高唱着“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须应当,刚强沉着,整齐严肃,刻苦耐劳,齐心奋斗!国家长城,民族先锋,快准备,智仁勇都健全!”的歌曲,进入军统系统,接受了效忠领袖蒋介石的教育。这些人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他们的职责需要和愚昧。然时光流逝,受害者和加害者都已离世,却给后人留下一段不可忘记的痕迹。

我和雨亭虽是同时代的人,却出身于不同甚至敌对、相互仇恨的家庭。多年来,由于海峡两岸的隔离,使我们彼此不理解、不了解彼此的精神世界和成长经历。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扩大与深入,我们通过阅读、交谈,开始逐渐相互了解、理解,特别在民族的认同方面我们仍有基本共同的语言。海峡两岸的人民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命运和经历,但根本上还是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能更多地认识彼此,进而泯除历史的冤仇和误会,一齐为实现民族的团结与振兴而努力。

也希望雨亭先生不久以后写出更加精彩的著作。

杨瀚于北京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

后记

2008年,在台湾出版这本书时,我在“后记”中如是说:“由于我的出身背景与年龄,使这本书有着一个中年外省人的印记,这是我感到惶恐与抱歉的,我不想去加深台湾社会里族群的对立,也不愿意去加强外省人的危机感,但是就如一个原住民只擅于描绘原住民的生活,或是一个民初的满人只擅于描绘满人的生活,我不擅于描绘客家人或者是闽南族群的生活,希望如此谦卑的解释能得到台湾各族群同胞的谅解。万一这本书还能在大陆出版,我更要望得到更多不同历史经验的同胞们的接纳。最重要的是,真心期望大家都能以他自己的角度欣赏与批评这本书。”真的没有想到,这本书在六年后,能够在大陆出版了。

照例,一个作者要感谢许多人,对读者来说,这是一段“冗言”,大多数时候,读者会略过。可是等到我自己出书时,发现我真的不能省掉这一段,因为从写书到印书到销书,每一个环节都牵涉到巨大的专业与心血。一本书在今天信息泛滥的时代,往往还没有到读者手上就迅速地从书店中下架了,如果没有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人的认真规划与投入,这本书要有起码的销量都不可能。尤其是在个人过去几年中所经历困厄的环境,要能坐下来写一本书,是需要多方面支持的。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与母亲,父母亲已经过世了,这本书要献给父母,作为我对他们的想念与爱的表达。我的父亲是本书的主角之一,他是上校,我是他的儿子,这本书的名字由我们两个人组成,记述了两代人的过往。然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汪乃圣,她跟我多年,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而照顾我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开翔与开成,付出了青春岁月。

我尤其要感谢全国政协和中国文史出版社的支持,他们经过相当时日的申请,获得批准在大陆出版。我更要深深地感谢杨瀚、沈总编、韩副总编、金硕同志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协助,这本书无法与读者见面。金硕同志在整个具体与细节的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为我安排本书的申请、校稿、编排、封面、印刷以及最终的出书,这过程中的种种难处,不亲身参与,无法体会其中的感受。

这本书2008年在台湾出版六年以后,在大陆出版时,中国发生了大的变化,整体社会往富庶的方向快速发展,以至于许多的台湾人相形之下,都快要变成穷人了,而对照这本书所叙述当年的情节,简直匪夷所思,大有今夕是何夕之感。一方面,为了中国和中国人高兴,我们慢慢地走出了百年来的困境,另一方面,也看出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记录了生活的过往,留下了变迁的痕迹。

至于台湾的外省人,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变化,面临新的环境,需要在感觉上、心理上逐渐脱下多年思想与心灵上压抑的重担,学习以豁达、开朗、喜悦的态度去生活。我的建议是外省人必须把握时机,努力充实自己,在技能、财富、学识、人际关系与家庭和乐上都要力求进步,未来才可能走出一条新路,尤其要重视下一代的培育。

最后,感谢耶和华,过去的漫长的日子里,袍带我走过死荫幽谷,领我到青草地。我深信在过去的岁月中,袍祝福大陆与台湾,在惊涛骇浪中走了过来。未来的岁月,不论就个人、家庭、社会、民族与国家而言,我都充满了乐观与信心。因为我相信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今后在人们彼此的包容与接纳中,一切一定会更好。这是本书真正的目的。

杨雨亭

二○一四年,十一月

台北寓居,阳明山下,磺溪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