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光主编的《选主批判(对当代西方民主的反思)》收入的12篇译文是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来的,它们未必是反思选主体制文献中最有代表性的论文,但都发表于过去十年以内,且都是由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撰写。作者们对真民主的关切远远超过那些披挂上阵的“民主十字军”斗士。在乌烟瘴气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它们是一股若隐若现的清流。但愿本书的出版可以启迪国内学子的思考,为中国民主的发展另辟蹊径。
民主的含义从人民当家作主变成了多党自由竞争选举,民主变成了选主。任何人只要质疑选主的民主潜质,就可能会被扣上要么“反民主”的帽子、要么“民主原教旨主义”的帽子。然而,在其原产地,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选主体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即使像弗朗西斯·福山、汤姆斯·弗里德曼这样的坚定辩护者也不时显得忧心忡忡:更严肃的思考者则开始跳出选主框框,重新审视一些在他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民主到底是什么?选主究竟是不是一种恰当的实现民主的方式?实现民主还有哪些更有效、更可行的方式?
打开王绍光主编的《选主批判(对当代西方民主的反思)》,你将获得答案。
“民主”的原初含义:做事能力,而非多数决
抑富督官:让精英重新对大众政府负责
革命、代表与现代民主制的根基
代表与民主:不稳定的联姻
超越选主:反思作为陌生权贵的政治代表
难以抓住的民主
混合宪制 vs.三权分立:现代民主的君主制与贵族制特征
超越选举威权主义:非民主体制的光谱
建构政治正当性:选举民主还是政府质量
政党的公共形象:一种必要的恶?
不平等加剧时代的美国民主
代议制民主真的民主吗?
译后记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