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南九年(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袁敏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九年,弹指一挥间。

在我将要和《江南》告别的时候,我想留给她一份小小的礼物——《江南九年》。

礼物很轻,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心意很重,它是我和《江南》九年朝夕相伴生死相依一路走来的见证。

岁月无痕,文字也许可以留下如丝的印迹。

本书是袁敏的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江南九年》是《江南》杂志自2006年至2014年的卷首语合集,由时任主编袁敏主笔,书稿展现了九年来《江南》杂志走过的路程,寄托了主编袁敏对这份纯文学杂志寄予的文学理想,对每一期江南的主题和特色,文章都有相应的阐述,具有纪念意义。

目录

2006年

 入主《江南》NO.1

 女人唱戏NO.2

 乡土叙事NO.3

 戏如人生NO.4

 泥海人尘NO.5

 温州现象NO.6

2007年

 小董夫妇NO.1

 女性视角NO.2

 仰望星空NO.3

 绝地逢生NO.4

 选择《江南》NO.5

 未雨绸缪NO.6

2008年

 小镇梦勺NO.1

 感恩灾难NO.2

 倾听灵魂NO.3

 穿越死亡NO.4

 颠覆经典NO.5

 汶川记忆NO.6

2009年

 岁月无痕NO.1

 邂逅《人间》NO.2

 文坛双璧NO.3

 设立“郁奖”NO.4

 文史我鉴NO.5

 走近歌德NO.6

2010年

 坚守文学NO.1

 呼唤长篇NO.2

 问寻“非遗”NO.3

 “郁奖”评选NO.4

 秋的脚步NO.5

 《中国》背后NO.6

2011年

 文学之灯NO.1

 枯荷之美NO.2

 一瓢净水NO.3

 少年追梦NO.4

 天国女孩NO.5

 心灵家园NO.6

2012年

 走读江南NO.1

 体悟江南NO.2

 荷叶小壶NO.3

 欲望之外NO.4

 放飞梦想NO.5

 渴望安静NO.6

2013年

 面对先生NO.1

 七年之痒NO.2

 长天飘绿NO.3

 富春落叶NO.4

 寻找达夫NO.5

 迟桂花开NO.6

2014年

 遭遇冬雪NO.1

 终身朋友NO.2

 江南兰亭绘NO.3

 小说之门NO.4

 文学母本NO.4

 告别《江南》NO.6

试读章节

女人唱戏

这一期《江南》定稿时,我望着目录有些发愣。

以写《小镇上的将军》著称文坛的陈世旭,甩出的打头中篇小说是《独身女人沙龙》;备受国际影坛关注的中国女导演宁瀛为《江南》新开栏目“文学比邻”送上的开篇之作,是《女人无穷动》;文史学家章立凡在“第一见证”里二度亮相的,是《“文革”中的康同壁母女》;“文史我鉴”评说的,是两位女作家陈学昭和苏青;而当年以一部《良家妇女》令文坛瞩目,之后隐遁商海十余载,如今重新复出的李宽定,写的也是一篇散文《母亲》。昔日今世,形形色色的中国女性,无意中似乎都在莺飞草长的江南三月露而了。

我与副主编鲁渤先生商量,怎么全是女人扎堆啊?要不要把有的作品改一下题目?鲁渤先生说,题目改了,内容还不是一样,写女性的作品多,也未尝不可,三月有个国际妇女节,本来就该女人唱戏嘛!全世界都如此。我一琢磨:可不是吗?屈指算来,第二期《江南》与读者见面之时,正是“三八妇女节”前后。既然是女人的节日,男人们又有如此的气度和胸怀让女人们在这样的日子里热闹一回,女人们何不扎堆快乐一把呢?

事实上,从这些作品来看,写的倒不纯粹是什么热闹和快乐,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女性的过去和现在,是女人们内心世界的美好与追求,是她们与身处的外部世界之间的维系、冲突和协调。对于文学来说,两位前辈女作家的不同际遇、品格和作品魅力,虽已是旧时明月,却依然值得回味。喜欢时尚和现代艺术的年轻读者,也能从她们的故事、她们的言谈举止、她们的爱恨苦乐中,观照自己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社会时尚和流行文化的把握。

愿新老读者能喜欢这一期的《江南》。

乡土叙事

迎春花怒放的早春,空气里都弥漫着嫩绿和鲜黄,一场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建设的中国实验正在各地推进。借此良机,本刊今发起“新乡土叙事”征稿总动员,旨在邀约众多深邃的目光和丰富的头脑,聚焦于养育我们的广阔田野,和这场影响中国未来的农村新创业战略,关注与乡土有关的人生,关注被我们荒疏了的乡土题材。

对于农村具象,忙碌的都市人仿佛已生疏很久,而事实上,它们不仅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它们的前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关注它们,了解它们,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这个时代的时尚。

是什么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富裕和安宁?在今天,人们已越来越不把农村问题仅仅当作农村问题来看待;在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把当下的新农村建设纳入整个社会建设体系来考量。我们希望通过倡导“新乡土叙事”,搭建一个纸上文化平台,借助文学体现乡土命运,不仅仅描摹那些日益孤独寂寥的空心村;那些蜗行的乡村爹娘的背影;那些奔走在打工路上的人群;那些混迹于都市而难于真正融入的外乡人……我们更期待由此挖掘其在人文领域中令人深思的时代命题。

我们倡导的“新乡土叙事”,将负载着对土地、对村庄、对乡土人生的情感,以及与这个飞速运行的时代相映的想象力和文化原创力,再现当代乡村人命运的悲欢,反思这个时代的本质,思索我们的路途。

我们寻求的“新乡土叙事”,将包含:乡村人文传统的洗涤与传承;进入城市的门槛;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平法则;乡村面对城市正在不断调适的价值观体系,以及城市面对乡村,人们对公正抚慰体系的呼唤……

我们渴望的“新乡土叙事”,更包含“新农村建设对于农业人生的希冀”,那种理想主义,那种被寄予众望的国家倾向,我们期待在“新乡土叙事”中能展现其间的闪光处,让人看到来自乡土的希望,看到来自草根的智慧。

与那些只关注自己杯水情绪波澜的文字相比,“新乡土叙事”在当前高速运转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全社会追求科学、和谐发展的背景下,无疑具有历史的纵深意义和价值。

本刊“新乡土叙事”形式不拘,小说、散文、诗歌,以及一切的民间文本均值得我们期待,只要有真情,有实感,有真爱,有痛感,都是好文字。

P8-13

序言

◎九年,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也许只是一朵稍纵即逝的浪花。

◎九年,在我的人生旅途上,却留下了一行抹不去的深深的脚印。

◎从小喜欢水,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我,从来不缺水。

◎从波光潋滟的西湖,到潮起潮落的钱塘江,水一直是我生命中的血脉,它让我和水性江南有一种至死无法割裂的精神联系。

◎后来去了干燥的北方,渐渐爱上了北方的雄浑大气,但却始终忘却不了江南水韵的沉静细腻。

◎于是,回归江南,走进《江南》,再次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九年,弹指一挥间。

◎在我将要和《江南》告别的时候,我想留给她一份小小的礼物——《江南九年》。

◎礼物很轻,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心意很重,它是我和《江南》九年朝夕相伴生死相依一路走来的见证。

◎岁月无痕,文字也许可以留下如丝的印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