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黎姑娘/法国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都德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 弗富尔的婚礼

“谢伯太太!”

“什么,亲爱的?”

“我有福气……”

黎斯莱在这一天几乎重复了二十次,说他有福气,而且总是装出那种叫人心软的温和样子,低声『曼气,激动得说话都磕磕巴巴,为了不使眼泪一下涌出来,他不敢把声音提得太高。

说什么黎斯莱也不愿意在这会儿哭出声来——您想,要是一个新郎在大摆筵席的当儿大动感情,这像什么话!

而实际上他差点就克制不住。幸福压得他喘不过气,堵住了他的嗓子,妨碍着他说话。他唯一能说的就是时而微微哆嗦着嘴唇:“我有福气,我有福气……”

说起来也是事出有因。

打清早起可怜人就似乎觉得他是在做梦,而且是那种唯恐突然醒来的黄粱美梦。但他的梦倒像是没有止境。

它从早晨五点开始,到了晚上十点——弗富尔饭店的钟也就是九点光景——还在继续着……

在这一天里出现了多少好事,而所有这些细枝末节又都使他刻骨难忘!

你看,一大早他就乐不可支地在自己的单身房间里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脸也刮了,衣服也穿好了,口袋里还装了两副白手套……接着就来了几辆办喜事的轿式马车,就在打头那辆白马白缰、蒙着黄色花缎的马车里,新嫁娘准备行大礼的一身打扮恰似白云出岫一般……而后双双进了教堂,而这团白云却老在眼前晃动,袅袅然照得他眼睛发花……风琴、台婚、神父说教,与蜡烛光焰交相辉映的珠翠宝石、女人的春日倩妆……圣器室里的杂沓拥挤……白云不见了,湮没了,人们把他团团围住,吻他,而作为新郎的他,还得和那些因为他们的光临而使他倍感荣幸的巴黎商业界巨头们轮番地握手…一最后风琴奏起了收场的和声,但这下更热闹:教堂敞开的大门像在广告,这儿有喜事。台阶上观众与来宾的阵阵哄笑声与街上的呼叫声汇成了一片,这时黎斯莱听到有个穿拉毛围裙的妇女在评论:“新郎倒不怎么漂亮,可新娘简直是个天仙!……”

不用说,对新娘的这种褒奖,新婚男子自然心里感到美滋滋。

而后来到工厂在张灯结彩的工作室进午餐,到布洛涅森林郊游——这是顺着岳母谢伯太太,这位典型的巴黎小市民的意思,在她看来要是婚礼少了郊游,如到湖畔绕弯和看瀑布……那就不是婚礼。接着又回来举行晚宴。这时林荫道上华灯初上,人们都停下来想看看婚礼,看看这种坐着办喜事的马车直奔弗富尔饭店来的真正有钱人家的婚礼。

所有这一切宛如做梦。

而现在,当由于疲劳和喜兴过度给弄得精神懒散之际,黎斯莱犹如雾中看花那样看到一张巨大的,供八十人进餐的两边末端连成马蹄形的大餐台,餐台上一片笑盈盈的熟悉的脸,而他似乎觉得所有的眼睛里都映照着他的喜气。

饭局行将结束。空气中开始有嘈杂的说话声。桌子边闪动着交头接耳的侧脸,花篮后面隐现着黑燕尾服的衣袖,扑在果子冻上的儿童的笑脸,色彩缤纷、流光溢彩使台布显得生气蓬勃的齐眉的高脚甜食盘子……

呵!黎斯莱真是有福气!

除了他弟弟法朗士外,所有至爱亲朋都到齐了,他的对面坐着西陀涅,昨天还是个小毛丫头的西陀涅,今天成了他的妻子。入席前她卸去了头纱一从白云中走了出来。白色纯丝的连衣裙更衬托出这张俏脸的滋润而光洁的肤泽,而她那花环式的头发——虽说效法别人但编得那么精巧——含有一种挑衅味道,仿佛是一个个隐隐欲飞的小翅膀。但是丈夫们大都看不透这类玩意儿。

除了西陀涅和法朗士,黎斯莱在这世界上最喜爱的就莫过于自己的合伙人乔治·弗罗蒙的妻子——他把她叫成“绍什夫人”,她是他的前主人和神明,已故老弗罗蒙的女儿。他把她的座位安排在自己身边,而且从他的神气里可以看到,他对她是百般殷勤和尊敬。她完全还是个少妇,跟西陀涅年华相仿,但姿色显得端庄和娴静。她感到自己在这个混杂的社交场里是个外人,因而很少说话,但尽量表现出亲切的样子。

P1-3

后记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他以自己清新的风格在当时法国文坛独树一帜。

都德出生在法国南部尼姆(现加尔省会),由于幼时父亲的小织造厂破产,都德自十六岁起不得不过独立的劳动生活。十八岁时,都德离开家乡依附在巴黎一家公司任职的哥哥,开始为《费加罗日报》及其他杂志撰稿。不久被介绍到第二帝国的一位显赫人物德·莫尔尼公爵处任秘书,因而有机会去科西嘉、阿尔及尔等地作公事旅行并接触政界人物。1867年与从事过创作的裘丽哀·阿拉结婚。1866—1868年连续发表取材于故乡日常生活的《磨坊文扎》和反映十六一十八岁期间个人经历的《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参加了近卫军,陆续发表了充满爱国主义情思的著名短篇《柏林之围》、《最后一课》、《新教师》等(后收集在1873年的《月曜日故事集》内)。

1870—1890年都德致力于长篇创作,出版了《弗罗蒙小弟与黎斯莱大哥》(1874)、《富豪》(1877)、《流放中的王子》(1879)、《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芙》(1884)、《不朽者》(1881)、以及《戴达伦》三部曲(1812—1890)。这些作品大都刻画了贵族资产阶级、议会政客,学者名流和演员的腐朽堕落、尔虞我诈的生活场景。此外还发表了文学回忆录《巴黎三十年》、《一个作家的回忆》,以及几个剧本。1897年都德在剧场突然发病去世。

对阿尔封斯·都德作品的评介,我国国内大都集中于有中译本的几种著作,特别是短篇。对于他的一些有分量的长篇则介绍得还很不够,其中包括《弗罗蒙小弟与黎斯莱大哥》。

去年译者有幸看到这部作品的原著和俄译本,并注意到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推崇和重视。1925年,孙俍工编了一本《世界文学家列传》,在都德篇内有这样一段文字:“真正把他的名加入大家之列的作品是《年幼的弗罗门和年长的里斯列》。他因此作而得了学士院的赏金。”

研究都德生平及其创作的人恐怕都会承认,在都德的创作生涯中存在着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它的年代应该确定在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正是都德与裘丽哀·阿拉结合以后的数年,《弗罗蒙小弟与黎斯莱大哥》是他的成名作,它奠定了都德的文学地位。

《弗罗蒙小弟与黎斯莱大哥》系作者根据本人舞台剧《小弗罗蒙》改写,题名借用故事所发生的巴黎一家企业名称(犹如西方惯用的××兄弟公司,××父子公司)。1875年俄译本译为《一家商号的故事》。译者考虑到国内习惯,认为不妨改用现在的书名《巴黎姑娘》。

《巴黎姑娘》以巴黎马莱区一家素负盛名的弗罗蒙工厂为背景,通过西陀涅——一个女徒工出身的巴黎少女的性格形成和堕落,描写了善与恶的斗争,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问题。小说于1874年以连载形式在巴黎《公益报》(Bleu pnblic)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翌年发行单行本,获得法兰西学士院国家奖。此后几十年间在法国重版十二次以上,被转译成英、德、西、俄、瑞士、丹麦等多种语言出版。

小说之所以取得成功,不仅由于它是继巴尔扎克之后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反映了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生活(都德似巴氏作法,在书目下附加了“巴黎场景”的小标题),而且因为作品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都德在文学创作中,没有巴尔扎克的广度,但往往有巴尔扎克的深度(列宁曾用都德笔下戴达伦形象,来揭露和揶揄资产阶级社会的夸夸其谈,这并不是偶然的)。在《巴黎姑娘》中,暴发户、百万富翁老伽蒂努瓦的形象甚至比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更为可信。都德没有慷慨地赋予伽蒂努瓦以高老头那样的儿女深情,而仅仅是让他在心坎里掠过“那么一种即使在最冷酷的老人心中也不会绝对没有的迟暮的温情”。所以当孙女克莱尔在破产前夕登门求援时,他一个子儿也没借给她。而“名演员”德洛贝尔和小食利者谢伯,在都德神来之笔的涂抹下,足使所有文学作品中同类人物黯然失色。

如同所有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都德在创造戴西蕾、德洛贝尔太太,以至泼拉纽斯小姐这样一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妇女群像时,显然伴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活动。但他的笔触是那么轻、幽默而蕴藉,与契诃夫或狄更斯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怪英国人把他称为法兰西的狄更斯。

书中着墨最多而且最成功的人物自然是西陀涅。作者从小说开场,西陀涅与瑞士侨民黎斯莱的婚礼—下转到了她过去的历史,像是在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她性格的形成正是受到典型环境的制约,她是巴黎这样一个特定的资本主义大城市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西陀涅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得到加强和膨胀。在这中间,读者可以清楚看出是资产阶级颠倒了的审美标准在起作用,一个想跳出贫困生活的女徒工经不住物质生活的引诱,在一步步向险诈、狠毒、道德败坏的资产阶级人物演化。从这个人物身上,读者很容易感到,西陀涅的形象与巴黎的形象已融为一体。小说最终,作者借西吉斯蒙之口喊出了“啊,坏蛋……坏蛋!……”之后,又加上了自己的话:“但不知道这些话他是向谁而发——对那个女人还是对那座城市。”

因此,黎斯莱的死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剧。他在这钟声又打过了六点,巴黎上空出现了像战地硝烟似的烟幕中,读者感受到的是善良和正义的倒下,作为一种个人努力,在强大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无力的。

小说之所以至今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它与人们本身的体验能发生强烈的共鸣。

自然,对贤妻良母型的克莱尔,善良和正义化身的黎斯莱,瘸姑娘戴西蕾的遁居生活,有些地方写得有些夸张,但从整个效果来看没有很大损害。

都德文笔的清新细腻,始终是他文学上成功的得力因素。

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谬误或不妥之处一定很多,望读者加以指正。在成书最后阶段曾得到郝德山同志的帮助,并此致谢。

徐吉贵

八一年五月于北京

目录

第一卷

 一 弗富尔的婚礼

 二 西陀涅·谢伯的身世——一个楼台上的三户人家

 三 假珍珠

 四 萨维纳的流萤

 五 人尽可夫

第二卷

 一 妻子的接待日

 二 真假珍珠

 三 布隆迪尔街的啤酒馆

 五 西吉斯蒙·泼拉纽斯为自己金库担心

 六 平衡表

 七 信

第三卷

 一 法官

 二 表白

 三 可怜的小东西齐齐姑娘

 四 候车室

 五 惊变

 六 她答应再不做这个事了

第四卷

 一 关于蓝色小传信神的离奇传说

 二 原形毕露

 三 期票到期

 四 弗罗蒙公司的新职员

 五 夜总会

 六 西陀涅的报复

译后记

内容推荐

都德编著的《巴黎姑娘》以巴黎马莱区一家素负盛名的弗罗蒙工厂为背景,通过西陀涅——一个女徒工出身的巴黎少女的性格形成和堕落,描写了罪与恶的斗争,提出了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问题。

书中着墨最多而且最成功的人物自然是西陀涅。她出生在一个每况愈下的小食利家庭。父亲谢伯当年曾在一家大企业里工作,有专用的双轮马车去各处办理公司业务。但有一次,他运气不好,从四轮马车上摔了下来。经过这次所谓坠车事故以后,任何室内工作都会引起他的头晕病,期间他轮番地做过书刊、葡萄酒、钟表和其他物品代销人。遗憾的是,什么事情他一干就腻,总认为各种营生对自己是屈才,成为一个什么也不能干,游手好闲的地道二流子。

西陀涅长大后在一家人造珍珠店当徒工。这是一个手工作坊,生产场所简陋、破旧,工作条件低劣,制作一些假珠宝,表面光的假货活计。西陀涅的生活态度也许就是在这个地方受到教育的吧。

少女西陀涅目睹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她想跳出贫困生活,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她爱慕虚荣,不甘心于做一个普通工人的妻子,过普通人安分守己的生活。她把自己的姿色和爱情当成待价而沽的商品,不断寻找新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地变换对象。从青年工人法朗士到厂主侄儿小弗罗蒙,最后嫁给42岁的黎斯莱。对她的选择许多人不理解,但西陀涅看中的是黎斯莱的弗罗蒙公司合伙人的身份。虽然通过婚姻改变自己命运这本身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但这种过于功利主义的选择,在西陀涅眼中,只是挤身于上流社会的跷板,因而,她注定是浮躁的,不安分的。

黎斯莱是善良、忠厚的,他从工人一步步地奋斗到印刷工厂的合伙人。他热衷于技术创新,发明新的机器。而西陀涅只热恋于上流社会的交际,夜夜笙歌。婚后,西陀涅就发现两个人个人性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快她厌倦了平庸的生活,红杏出墙,勾搭上了已是弗罗蒙工厂厂主的小弗罗蒙,因为小弗罗蒙年轻帅气,是个花花公子,熟知上层社会的生活。西陀涅的荒淫生活,是建筑在大量金钱挥霍的基础上,她购买别墅,珠宝首饰,花钱如流水,把弗罗蒙工厂推上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她破坏了丈夫黎斯莱的名誉,最后致他于死地。

编辑推荐

《巴黎姑娘》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都德的成名作。曾获法兰西学土院国家奖。

小说以巴黎马莱区一家素负盛名的弗罗蒙工厂为背景。描写爱虚荣的少女西陀涅由厌弃劳动,追求物质享受而堕落为一个道德上的罪人的过程,西陀涅从踏入社会做艺徒起,就把姿色和爱情当成待价而沽的商品,她不渐变换对象,从青年工人法朗士到厂主侄儿小弗罗蒙,最后嫁给老黎斯莱。她葬送了法朗士的前途,使他亡命异乡;她残害了女友戴西蕾,使她跑进塞纳河,她勾引了小弗罗蒙,破坏了他的家庭,并使工厂遭破产,她败坏了丈夫黎斯莱的名誉,最后致他于死地,作者通过善与恶的强烈对比,激起人们对产生西陀涅这种人物的社会环境的憎恶,从严酷的生活中汲取道德教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