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主编的《延安时期的大事件(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以延安时期轰动一时的几个大事件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周恩来同志遇险事件,黄克功事件,王实味事件等,分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抗战时期身先士卒的英勇精神;中国共产党重视干部精神文化素质,正确引导青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有错必究的精神实质。以史为鉴,分层次地强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重视的基本问题,以期中国共产党能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领导的凝聚力,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红色书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延安时期的大事件(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任文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文主编的《延安时期的大事件(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以延安时期轰动一时的几个大事件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周恩来同志遇险事件,黄克功事件,王实味事件等,分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抗战时期身先士卒的英勇精神;中国共产党重视干部精神文化素质,正确引导青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有错必究的精神实质。以史为鉴,分层次地强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重视的基本问题,以期中国共产党能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领导的凝聚力,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红色书籍。 内容推荐 任文主编的《延安时期的大事件(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一书以亲历者的口述、回忆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延安的有影响的四件大事——“周恩来劳山遇险事件”“黄克功事件”“日军轰炸延安”“王实味事件”,记述了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细节、过程、结果以及影响,为还原事件的真相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目录 周恩来劳山遇险事件 亲历者记忆片段 劳山遇险口述:刘九洲 劳山战斗口述:陈贤仁 护送周副主席去西安口述:曹宏都 特殊任务口述:温太林 杨登福的回忆口述:杨登福 周副主席劳山遇险记口述:孔石泉 亲历者还原事件始末 周副主席劳山遇险前后 劳山事件黄霖 剿匪行动 红泉土匪悔过自新韩嗣愈 陕北进行清剿土匪 甘洛县派队清剿九野山土匪f 延安市地方法庭公审著匪白云山等五犯 延安县南区六乡法庭公审土匪案毕德明 延安市地方法庭枪决匪犯张学清—名 甘泉县公审土匪阎占奎等—律枪决王思荣 甘谷驿枪决土匪三名张凌云 延安县南区枪决土匪二名李丰太 中央警备区剿匪胜利张松焘 陕北土匪已告肃清 寻访目击者与知情者 范玉贵、刘福寿的口述回忆 当地农民要起祥、赵金山、米光玉、任有旺的口述回忆 侯彦明的口述回忆 白玉清的口述回忆 周子章的口述回忆 侯振国的口述回忆 黄克功事件 我所亲历的“黄克功事件”曹慕尧 黄克功事件目睹记金铁群 我的同学黄克功陈复生 档案中的黄克功案件刘全娥 日军轰炸延安 延河愤——1938年:日机轰炸延安历闻郑洪轩 日冠轰炸延安亲历记张宣 宝塔山的述说——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纪实曹慕尧 首次轰炸延安的二日柳青 日军轰炸延安周而复 被日军飞机炸伤致残刘鸿志 日机轰炸延安口述:李耀宇整理:李东平 王实味事件 往事回首 野百合花王实味 王实味事件王德芬 我和王实味雪苇 王实味的最后五十个月凌云 王实味冤案平反纪实温济泽 再谈王实味冤案温济泽 要求给王实味平反的申诉材料刘莹 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 我所知道的”王实昧事件”黎辛 事件探踪 王实味被秘密处死真相访谈录徐一青 为王实味平反的前前后后宋金寿 王实味在延安朱鸿召 试读章节 周副主席劳山遇险记 口述:孔石泉 孔石泉.劳山事件亲历者。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了新的局面。周副主席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出入国民党地区,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1937年4月25日,为了进一步解决国共合作后的红军改编问题,周副主席再次带领我们赴西安。这次去西安有3辆大卡车,原打算24日一起走,后因周副主席有重要事没有处理完,其他两辆卡车由两个班护送,先走了。我们这辆车第二天(25日)才走。周副主席坐在驾驶室里,张云逸同志和我们20多人都坐在车厢里。这些车辆都是担负从西安到延安的运输任务的。为了保卫周副主席的安全,中央保卫局派特务队的一个警卫班(12人)一同出发。 我们这次是第一次到国民党统治区的西安。出发前,周副主席的随从副官陈友才同志,遵照周副主席的指示,向大家介绍了西安的社会情况,并告诫大家,西安事变虽然和平解决了,但那里的斗争相当复杂,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的破坏和暗害。他还交代了在路上和到西安后的注意事项,勉励大家认真负责地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保持我军的光荣传统。 早饭后,我们就上路了。大家坐在车厢里,说说笑笑,情绪很高。因为以前长期在根据地工作,没有到过大城市,这次出去感到很新鲜。但同时,每个同志也都在思考,西安是国民党地区,情况复杂,心中无数,必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敌情。当卡车开到离延安50多里的劳山上一个转弯处时,突然山上枪声大作,密集的子弹朝卡车射来。显然,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搞的政治阴谋。一听到枪声,周副主席知道中了敌人的埋伏。但因山路崎岖,卡车不易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这时,周副主席临危镇定,疾速跳下汽车,立即指挥我们利用地形地物就地抗击敌人。由于我们只一辆卡车,武器又都是短枪和手榴弹,射程不远。敌人是国民党特务指挥的政治土匪,有200多人,武器多是长枪,还有机关枪,他们居高临下向我们疯狂射击,以为可以把我们全部消灭,气焰非常嚣张。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坚决勇敢地抗击敌人,使敌人不能一下就冲过来。战斗不久,警卫员刘九洲同志负了重伤,司机的腿也被打断了,我们的伤亡已经很大。陈友才同志也负了重伤,他在生命垂危之时,仍然念念不忘周副主席的安全.井强忍着剧烈的疼痛,继续指挥同志们坚持战斗,坚决抵抗敌人以掩护周副主席突围,不久叉中了一弹,壮烈牺牲。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周副主席当机立断,带领张云逸同志和我.还有一个新闻记者,迅速插向右侧一个开阔地,到达对面山上的丛林中(敌人当时是三面包围我们,右侧有个开阔地,这一面没有包围),冲出敌人的包围。 这次战斗是因敌人事先侦得了我们的行动,在劳山险要的地段,居商临下设置了埋伏。后来得知,陈友才同志因经常跟周副主席出入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官邸,他身上也带有周副主席的名片,穿的服装也是和周副主席一样的呢子制服。当敌人进到我们卡车附近,见到陈友才同志穿的服装和从他身上搜出周恩来的名片时,他们以为谋害周副主席的罪恶阴谋已经得逞了。加上敌人害怕我们派部队赶来,就仓皇撤退,没有再向我们追击。 我们冲出包围圈,穿过一片丛林,转上了回延安的公路。这时,遇到驻在延安三十里铺听到枪声飞速赶来救援我们的骑兵,使大家转危为安。周副主席命令他们派出一部分队伍赶到劳山,将负伤和阵亡的同志运回延安。 党中央和毛主席知道周副主席在劳山遇险后,非常焦急,直到周副主席安全返抵延安,大家才放下心来。周副主席、张云逸同志能安全脱险,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在返回延安的路途上,周副主席对为保护大家脱险而英勇顽强抗击敌人受了重伤和牺牲的同志们深感痛惜,他说:“陈友才同志在战斗中英勇沉着。工作中一贯认真负责,虽身在国民党区,但仍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他忠于职守,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德,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怀念,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的好榜样。”周副主席那充满对同志诚挚革命感情的声音,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陈友才等同志就安葬在延安南门外宝塔山下。 周副主席回延安后,没有再多休息,很快又踏上了去西安的征途。 为了纪念这次脱险,童小鹏同志为周副主席、张云逸同志和我三人合照了一张相。这张照片,现在已成为我怀念周副主席、张云逸同志和劳山遇险牺牲战友们的珍品,每当看到它,内心就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 P12-14 序言 编辑说明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回忆录、访谈录以及相关原始档案并配以历史图片为基本内容的史料集成。它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或者后代的讲述、回忆,来还原历史真相,呈现延安十三年的辉煌,从而改善当代人对“符号化”延安的僵化认识,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入选文章均来自已出版的图书、杂志、报纸,酌量选录地方党史办公室、政协文史机构等征研的资料。 丛书所选文章注重大历史背景下个人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尤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梳理。丛书内容虽以回忆、口述等形式呈现,但其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有益于对当代读者,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丛书共17种21册。内容包括口述实录、回忆录、访谈录、重要的档案材料及代表性研究文章。口述实录、访谈录与回忆录前均设置了对口述人或回忆人的简要介绍,并突出介绍口述人或回忆人在延安的工作或生活经历。 所选文章中,因个人当时的见闻条件、历时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以及可能附加的主观因素等,讲述人或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忆述不一定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观真实,且不同的亲历者对同一事件的细节叙述也常稍有出入,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历史应该是“人的历史”,不能只有一种“写法”或“说法”,更不存在“唯一性”,这样才能更趋历史“真相”。为尊重原作,编者收入时未强求统一,多以“编者注”提醒读者注意。 入选文章写作时间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到本世纪初,每篇文章自有其文字风格和时代的语言习惯,收入本丛书时,除特殊情况外,皆尊重原文,不做改动;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多未做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错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以修正。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依据现有出版规范做了统一处理。除特殊情况外,原文篇后注或行文注统一移作脚注,文献著录稍加统一。 由于我们工作经验不足,或翻检资料有限,或水平、认识有限,其中可能存在讹误或差错,敬请方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为一套大型汇编丛书,涉及文字与图片等著作权联系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我们进行了多方努力和联系,但仍有部分作者信息不明或原工作、生活地址变动而无法联系,希望版权人或版权继承人见书后与我们联系,以奉稿酬与样书。 谨以“红色延安口述·历史”的出版,向革命先辈致敬!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编委会 2014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