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面对,不能没准备
早晨在报上读到一则专题报道: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日本,1997年有二十五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成立了一家叫做“爷婆”的公司,生产专供老年人使用的生活设备;这个公司年纪最大的员工七十五岁,预估营收会越来越好,并且会掀起一股跟风。
第二则消息是欧洲一些富裕国家的企业不再排斥年长的劳工,芬兰把劳工的工作生命延长二到三年,六十到六十四岁的就业率增加一倍,相对降低退休金开支,增加税收,经济成长也更加快速。
以我看来,除非这些人真的乐于工作,否则就是国家要人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但就算是延长退休年限,最终还是得退休。有能力加入那类“爷婆公司”的,毕竟还是幸运的少数,因此退休仍然是大多数人生命中需要通过的关卡。
一般说来,退休是从职场上退下来,但我认为家庭主妇也该有退休生活。我不是说主妇到了某个年龄就抛下锅铲,丢掉扫把,离家出走;而是在子女成长以后,传统生活要重新调整。写了几十年专栏,我接触到太多不快乐的主妇。她们没有职称,没有薪金,没有升迁,当然也没有退休及退休金。抚育子女时期虽辛苦却充实而满足,“少年夫妻”也还有不少情趣;但子女长大,“老来伴”并不一定理想。如果继续老样子走下去,难免郁闷绝望。所以为自己拟一套不必离开家的退休生活是必要的,尤其女性平均寿命比较长,未来的日子如何过,靠的是自己。
我认识几位早有觉悟的主妇,她们有公开的私房钱,日积月累,倒也有个还不错的数目,心头踏实一点。她们去参加女性成长团体(有些硬是从丈夫那里争取来的),学习课程,交朋友,发现自己有某些潜能,就更进一步加强发挥。她们没有具体的退休关卡,是愉快而平顺地滑过空巢期,进入了退休生活。
退休不过是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只是在这个阶段里,年岁增加了,健康衰退了,胆子变小了,怪癖增多了,使得这段人生路变得可厌可怕。在家里闷气,外出又不受尊重。这社会对老人是鄙视的,年轻人嫌老人碍事、挡路,连恋爱结婚都会被嘲笑。
有些老人是一群早起的鸟,晨间很多场所都看得到他们在运动;太阳升起以后,就不见他们活动了。其实我很敬佩这些晨运的长者,但愿他们散了以后的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没有了职权和职位,人生的真正价值才会凸显——不是由别人评价,是自己给分。几十年在职场上让别人评分约束,现在自己退休生活过得好不好,自己可以决定考绩的分数。
如果不是为了经济压力,何苦伟大到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因为终有一天,还是无职可就的。所以只要活下去,人人会退休,不能不面对,也不能没准备。
摩拳擦掌迎退休
“太羡慕你了,我现在是数着日子等退休。”每次见到这位老友,她一定热切地拥抱我,好像拥抱未来的退休生活。因为她曾不止一次地说:“我要趁着自己还不太老、还有体力的时候,去一次长程的半自助旅行。买一堆书读,要学西班牙文,学瑜伽,要……天哪!我太贪心了。这不怪我,要怪这几十年缠着我的工作,虽然有些事情也可以利用空闲做,但是断断续续,太不痛快了。”
我懂这心情,越靠近退休越强烈。尤其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因为肩挑家庭和工作两副担子,就得付出更多的精力在职场上,能分给自己的爱好上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少得可怜。退休前我参加过老人大学的座谈会,看他们多元而丰富的课程表,看他们展出的摄影作品,都需要充裕的时间才能有成绩出现,那时,我庆幸自己终于离退休不远了。
P23-26
做个快乐退怖族
报上说:由于抗老化医学进步,人类寿命大幅延长,到2050年,有些国家必须把退休年龄提高到八十五岁,才能维持工作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率。
有人读了这则报道会欣喜,我则庆幸自己活不到那一天。朋友笑骂我是阿Q,明知活不到那时才说什么庆幸。当然,以现代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来看,八十五岁才退休是太可怕了;但就算人的寿命可以再延长个几十年,就算延到八十五岁才退休,还是要过退休这道关卡。
不少人退休后就各种病痛上身,更有不少人退休不久就恹恹去世。退休是正常现象,这些却不是正常现象,但这些不正常现象却引发一些人的恐惧,担心自己退休后也会走上那条路。用不正常的现象来评估正常的现象,其中的误差就太大了。
我常想和别人分享自己自在、充实、愉快的退休生活,因此老友王荣文一句邀稿的话,我就兴冲冲的立刻执笔。我不想引经据典,只想把自己和亲友以及朋友的亲友那些退休生活过得好的实际经验,汇集起来写成这本书。
根据过去几十年写专栏的经验了解: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一个人怎样生活。退休生活也是一样,性格开朗的,平时就有好奇心、童心的,有兴趣、喜欢学习的人,退休只是换了另一个舞台。
一位诗人朋友写得好:
人是生命的舞者
退休是转换了舞台和舞码
但是这舞还在跳着
退休后可能是一场没有观众的独舞
没有他人的掌声肯定
但却是自由的
无固定格式的 随性的
所以享受这独舞吧
尽力舞出生命中最佳的姿态
直到舞不动的那一刻
我只想提醒那些转换了舞台却不愿再舞的退休族,站在不同的舞台上,与其呆呆闷闷地算日子,不如欣喜地起舞,因为,人生总是要落幕的。
其实,只要多留意,我们周围就有很多活得很有意义的退休族。难的是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特点”,譬如:喜欢怨天尤人,对什么都没兴趣;总是羡慕别人有的而忽略自己有的;妄想用人力对抗生命的自然法则;封闭不愿接受新知,为自己设限太多;人生的价值只局限在社经地位;懒——认定退休等老、老了等死是唯一的一条路,等等。这些性格上的特点在没退休前虽已存在,但那时还有份工作可做,生活还有重心;一旦退休,唯一的重心已失去,这些特点就变成好好生活的大障碍。
市面上不乏怎样过好退休生活一类的书,可是能起共鸣的读者,事实上是和作者有类似的性格。我对自己这本书的期望是,多一个实际体会到退休生活乐趣的人,验证退休生活绝不是无聊、寂寞、虚空。这样经验的人越多,自在、充实、愉快的退休生活就不是神话,而是事实。感谢老友王荣文,以及所有为这本书劳烦的小朋友,特别是我的前老邻居杨雅棠、旧识徐开尘,他们为这本书大大增色。希望若干年后他们退休时,还能用这本书做参考。
养老发展,文化先行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吴玉韶
我国已经进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013年老年人口总数超过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而到了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与此同时,老年群体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家庭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占主体,新一代老年人文化程度更高,经济实力更强,消费观念更新,对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基于此,一方面可以判断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庞大的市场潜在需求也为老年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对于新一代的老年人来说,以阅读为主的文化性活动,有理由成为其老年生涯重要内容。此次,华龄出版社与大龙树(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老年悦读”系列丛书,适逢其时,深谋远虑,符合市场的需要。
这套书中既有对老年人生的思考,又有老年社会应对之策,还有如何迎接老年生涯的心理与生理指导的书,内容不可谓不丰富;而书目的来源,既有中国港台地区的优秀老年图书,也有大陆作者专为老年人撰写的图书,正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据悉,本套丛书还将更广泛地陆续引进世界各国、地区优秀的、关于老年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相信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中国权威的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扛鼎之作,成为老年人认可的“品牌书”。
以我多年对老龄问题的研究经验来看,做老年产业,并想取得一定的成绩,一定要冷静、理性、科学地对待,要细化市场,要真正研究老年人市场和真正的需求,只有真正地抓住老年人的心,才有可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都要度过老年生涯,而且“老”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要想安享晚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先行。对于全社会来说,也要先认识真实的老年生活状态,然后才能思考我们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继而努力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社会。
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人才,为他们出书更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小心求证的态度、直抵人心的内容、顺畅平和的表达,还要有悦目的装帧、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设计形式等等。这些,都在这套书的策划理念中有了体现和尝试。当然,可能还有不到之处,需要今后不断地进行调整。
这套书不仅仅是给老年人看的,中年人也要为步人老年有所准备,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嘛!
毋庸置疑,每个老年人都非常希望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在这套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薇薇夫人一直是“自在生活家”典范,她以自己自在、充实、愉快的退休生活为主轴,用细腻、平和的笔触,畅聊“退一步,海阔天空”“变心:为自己活”“寻伴:同甘共乐”“处世:活出精彩”“访谈:退休达人”等老年生活话题,分享各式退休经验,使《美丽新生活:乐在退休》与其他同主题书籍多由生涯规划专家所写相较,更显真实而贴心。
本书曾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薇薇夫人一直是“自在生活家”典范,她以自己自在、充实、愉快的退休生活为主轴,加入其他老朋友的各式退休经验分享,《美丽新生活:乐在退休》与其他同主题书籍多由生涯规划专家所写相较,更显特殊性与真实性。内容包括:「退」一步,海阔天空:何时想退休,为什么?何时真的退休,做什么?退休前该做什么计划?变心:为自己活──向自身:重心在己心(调整)。寻伴:同甘共乐──对他者:重心在他伴(建立)。处世:活出精采──处人世:重心在事物(规划安排)。访谈:退休达人──包括汪其楣、郑石岩等。结语:做个快乐退休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