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王志艳创作的《杜甫》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杜甫/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人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
出版社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王志艳创作的《杜甫》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内容推荐 王志艳创作的《杜甫》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目录 第一章 童年无依 第二章 漫游吴越 第三章 双星交会 第四章 十年长安 第五章 谋取徽职 第六章 乱世流亡 第七章 身陷长安 第八章 凤翔廷争 第九章 贬谪华州 第十章 弃官而去 第十一章 草堂“栖乌” 第十二章 成都幕府 第十三章 寓居夔州 第十四章 草堂生活 第十五章 困病江陵 第十六章 寂寥残年 第十七章 病死船上 杜甫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杜预的小儿子杜耽日后成为晋凉州(甘肃武威)刺史。杜耽的孙子杜逊在东晋初年南迁到襄阳,任魏兴(陕西安康西北)太守。他也成为襄阳杜氏的始祖。 杜逊的儿子乾光的玄孙杜叔毗为北周硖州(湖北宜昌西北)刺史,其子鱼石在隋【隋朝(581年一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受禅帝位于大丞相、上柱国杨坚,改元开皇,建立隋朝】时为获嘉(在河南省)县令。在此期间,鱼石迁居到河南巩县。 杜鱼石的孙子杜审言就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虽然没有像杜预那样位至台辅,在功名事业上作出一番过人的功绩,只做了一个膳部员外郎,死后追赠著作郎,为五品官,但其文采风流,名噪一时,曾得到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赏识,是武则天时代相当有名的文人。 少年时期,杜审言就善写骈俪【指骈体文,文章的对偶】句法之文,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为“文章四友”。在诗歌创作上,杜审言又与沈俭期、宋之问一起,对近体律诗,特别是五律的体式成熟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如果说,杜预是作为一个完美的人格榜样使杜甫深深钦服,并因此建立起自己人生理想的,那么可以说,由于现实生活并没有给他以实现政治思想的机缘,他是作为一代诗人扬名世间的。所以说,杜甫受到祖父的文学影响更为直接。 同时,杜甫对祖父的诗歌成就也相当重视。他曾在诗中说: “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 由此可见,杜甫十分自豪地以诗歌创作作为了自己的家学传统。而这一点,也无疑会激发他创作诗歌的热情和取得卓越成就的勇气。 与以上两位对杜甫影响至深的先祖相比,杜甫的父亲似乎已有些维系不住这种辉煌的家声了。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曾作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官至奉天县令(陕西乾县)。 杜甫的母亲崔氏虽然出身于清河望族,但在杜甫年幼时便已去世,甚至连名字都湮没【指埋没、清除】了。以至于后来有人根据杜甫在成都生活数年,诗中遍题川中风物——对黄四娘家的溪边繁华都曾留诗,但对闻名于世的成都西府海棠却未置一词,来推测其母亲可能名为“海棠”,且出身低微【微弱、细小;微薄;旧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而杜甫是在有意避讳【由于道德或审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险而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这种捕风捉影的说法虽然已被人反驳,但也表明,到杜甫出生时,他的家庭虽然还享有“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世家特权,但世家的风采已经黯然无光了。 712年2月12日,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这时,他的父亲杜闲已经过了30岁。杜甫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曾有个哥哥,但幼年夭折【年少而亡;比喻事情中途废止】了。另外,他还有4个弟弟:杜颖、杜观、杜占和杜丰,以及一个妹妹,后来远嫁钟离(今安徽凤阳)韦氏。这4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是继母卢氏所生。因为在杜甫出生后几年,他的母亲就病逝了。 由于幼年丧母,父亲又在外地做官,杜甫很小便被寄养在东都洛阳的二姑母家。二姑母对杜甫关怀备至,使幼年的小杜甫得到了极为细心的关怀。 有一年,杜甫和二姑母的儿子同时染上了流行性传染病,姑母请来女巫禳灾【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女巫告诉她说,在她家房柱子的东南角睡觉是吉利的。于是,姑母就把本来属于亲生儿子的东南角床位让给了杜甫。 结果很凑巧,正像女巫所预言的那样,小杜甫果然在东南角的床位上一天天好了起来,而姑母的儿子却不幸死去了。P2-3 序言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以社会写实著称。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为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相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为“大李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其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一生共留下1500多首诗歌,其作品集称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自幼聪颖好学,知识渊博,颇具政治抱负,十四五岁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文学才能。从20岁起,杜甫便漫游全国各地,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5岁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杜甫来到当时的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但奔走求宫未果,政治理想找不到出路,生活日渐陷入穷困。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嘲讽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杜甫在经历10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反对朝廷政治、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由此也看到了国家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并经历了仕途坎坷、饥寒跋涉的痛苦生活。面对混乱的长安,他写成了《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潜逃到凤翔行在,被授予左拾遗,后因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瑭求情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开始用诗歌记录自己的亲身体验,广泛、深刻地反映那个时代和社会的面貌,表达自己忧国优民的真实情感。 48岁时,杜甫弃官,此后多次携家人逃难,路经秦州、同谷等地,到达成都,并建立成都草堂,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比较安宁的生活。此后各地叛乱不断,杜甫再次四处漂泊,曾寓居夔州,后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最终病逝在湘江舟中。在这期间,他的主要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八首》《岁晏行》等千余首诗,占全部杜诗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的社会面貌。 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代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也令杜甫的诗歌具有了很高的人民性。 本书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