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爱如山(教授妈妈亲子三书)
分类
作者 李振霞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爱如山(教授妈妈亲子三书)》的作者李振霞坚持用赏识教育理念教育子女,认为赏识的核心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放手,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特别的爱。作者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将四个孩子全部养育长大成才、成为博士,其方法归纳为:第一,家长首先要构建成人与孩子间在人格上平等的亲子关系,创设一个充满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包容、提醒的和谐氛围;第二,父母要学会在爱与管束之间掌握好平衡点;第三,父母要学会放手、不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不做孩子的“仆人”。

内容推荐

“教授妈妈亲子三书”是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最成功母亲”的李振霞教授教育思想与理念、养儿育女经验与感悟的心血结晶。本系列图书包括《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我家走出四博士》三部作品。

在《父爱如山》里,作者从妈妈的视角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自己的丈夫如何以隽永深沉的父爱,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调动孩子的主体性,从而养育出四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成就卓越的有为青年。另外,作者也中肯地评析了时下流行的“狼爸”育儿法则,给所有年轻的爸爸们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爸爸。

目录

自序 天下最好的爸爸

第一章 融融的父子情

 父爱子女情意深

 用生命换来的牛奶

 让孩子感受最真诚的爱

 抓好孩子启蒙的金钥匙

 协助妈妈喂母乳

 平等商谈不霸道

 不把坏心情带回家

 再苦也要笑着说

 暖水瓶爸爸

第二章 强烈的责任心

 细微处见精神

 不做“甩手掌柜”

 百善孝为先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撑起家庭的重担

 教子养伤不忘读书

 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读书

 热心关爱第三代

 建立稳定的大后方

第三章 耐心好“家教”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像萤火虫一样照亮别人

 和孩子谈话有诀窍

 不怕别人问

 家有藏书胜黄金

 玩中乐、乐中学

 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

 舍得让孩子吃苦

 两耳需闻窗外事

 与孩子分享成就

 时间都用来读书了

第四章 “修身齐家”的顶梁柱

 知子莫若父

 家里的第一“小提琴”

 适当开开小灶

 教孩子恋爱

 变化再多,也要计划

 不用“铁腕”治孩子

 给自己加压

 爸爸开刀不叫痛

 走自己的路

 每个孩子都该会劳动

 精打细算过日子

 教孩子做人

第五章 快乐的“老教练”

 带孩子玩的“大哥哥”

 注意锻炼孩子的胆量

 勇于自我批评

 别让神经绷太紧

 小病小痛不是事儿

 鼓励孩子玩游戏

 “学一样,精一样,狠练基本功”

 学习与健身要兼顾

 和孩子一起增强体能

 让孩子自幼经受各种“洗礼”

 搞好素质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

后记

试读章节

舍得让孩子吃苦

没有哪家父母不爱孩子、心疼孩子的。但把孩子“捆绑”在家庭四壁中,怕孩子外出遇风险,限制孩子的行动,却是家教的禁忌。

“狼爸”禁锢孩子,对孩子进行苛刻的“社交控制”:不让孩子接触社会,怕“受到错误思想的‘毒害”’;不经他的考核,不让孩子与同学有深度交往,怕受到不良影响;不让孩子参加校集体旅游,怕“不安全”;不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怕影响学习;不让孩子打篮球,怕不懂珍惜时间……

我家孩子的父亲则相反,他爱孩子,心疼孩子,却主张孩子到社会的大熔炉里锻炼,经风雨,见世面。

当年大女儿高中毕业后,被送到北京西北郊北安河公社插队劳动,很苦,甚至当农村教师,夜里独守校园,特别危险。他不像有的人走后门把孩子调回来,而鼓励孩子独立锻炼,不怕经风险。

我们的大女儿金萤在高中毕业后,按当时的规定到北京西北郊北安河公社插队劳动。后来,那里的一所中学缺少一位化学教师和一位物理教师。没有老师上课,社里决定就地取材,征求下乡知青的意见,请他们报名支援。当时在那里的知青人数不少,但没有一个愿意报名。其中原因有很多:高中毕业教初三,有水平问题;中学是在乡村的边上,校舍破旧,邻居很少,人们感到不够安全;还有的怕当了中学教师,就会妨碍抽调回城……

金萤经过思考,服从了组织安排,也没有和父母商量,自己去担当了这个教职。我们知道她已到中学上了班,一个人担任两门课程。她高中毕业去教初三,也知道困难,但她更怕在农村干几年活,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忘记了。当教员既可以温习、巩固已有知识,还可在教学中吸取新知识。我先生和我虽然有些担心她的这个决定,但并没有反对。我们相信困难是可以锻炼人的。

她明白自己知识不够,常常趁没课的时间,骑自行车到海淀区的教师进修班去听课,再骑自行车回到中学,往返七八十里路。她爸爸和我看到孩子这么劳累,很心疼。

有一次,我对我先生说:“算了,能教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不要跑来进修了。再说,每次学完天都黑了,自己骑自行车回去走那么远的路,很危险。”

可是,我先生却坚定地说:“还是要她锻炼,多学一点是一点,到海淀进修,一方面是为了教好现在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会学得更多、更扎实。我估计早晚会恢复高考,因为中国发展需要大学生。孩子总需要读书,高中毕业生再读书,就是考大学。”

我觉得他看得很远,也就同意了他的意见,忍痛让女儿来回经常跑,补习课程。这样一来,金萤教得很好。她同时负责的两门课,学生都很满意,最后还受到了学校的表扬,被评为优秀教师。

我去过金萤教书的中学。晚上看到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了,院子里只有金萤的小屋才有灯光。我很担心她,每次过去都要和她一起住。她一面安慰我说“妈妈不要怕”,一面用一个大门杠把门顶上。学校没有什么像样的墙,很多地方已经倒塌了,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大门很破,关不严,也没办法上插销。所以,女儿只有把自己的小屋顶上门杠。有一次我是冬天去的,屋子很冷,外面寒风呼啸着,好像还有什么林子里野兽的吼叫声。一个大人在那里住都会很害怕,何况一个二十岁的姑娘。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矛盾,到底怎么才能让她回到城里来呢?

三位弟弟骑自行车去看姐姐,回来说:“爸爸妈妈想想办法吧,姐姐教书的大院子只有姐姐一个人住,太危险。”

我心里很矛盾,但又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力更生,在农村很好地锻炼。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先生以后,他坚决支持。

后来,孩子爸爸和我又找几个儿子谈:“爸爸妈妈不是对姐姐不关心,让姐姐在农村好好锻炼几年,苦一点,累一点,哪怕经受一点风险,对姐姐有好处。以后经受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风浪、再大的沟沟坎坎,姐姐都能够有勇气撑过去。”

当时是1975年冬,离粉碎“四人帮”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爸爸说,孩子们会考大学,我还将信将疑。没想到1977年秋恢复了高考,我们全家当然十分高兴。金萤又有了考取大学的机会。女儿有些信心不足,我们一再鼓励,结果她不仅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而且以高分考取了她所喜欢的医科大学。

P103-105

序言

天下最好的爸爸

2001年3月份,我写的书《我家走出四博士》出版以后,先后有十七个省、直辖市请去到四十多个地区,做了一百三十多次巡回演讲。每次课堂,大家反映和我所看到的情况是来听讲的人妈妈居多,爸爸很少。散了会,买书、“抢书”,也都是妈妈冲在前面;挤到台上恳请我签名的也都是妈妈,爸爸寥寥无几。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有的听众,当然也是妈妈,直截了当地向我提出应该讲讲爸爸,讲讲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有的听众还建议让四个博士的爸爸也来讲一讲。后来,博士爸爸也尽可能参加了一些这方面的活动,但这个问题却始终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里。

我讲课的题目是“成才与家教”,重点是介绍我家的四个博士儿女成才的家教经验。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在我家,孩子爸爸的责任心是非常强的。凡是家长会及其他有关孩子们的会议、报告,他都同我一起参加。可是,在我面前的听众中,每位妈妈背后的那位爸爸究竟到哪里去了?他们在家里是否负起了做爸爸的责任?

这确实是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和关怀的一个大问题。

我希望,每个孩子的爸爸都是关爱孩子、教育孩子、责任心很强的爸爸。怀着这种期盼,我总结了我家四个子女教育中的父教经验。我希望,天下的父亲都能成为一个好爸爸。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爸爸,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标准各不相同,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著名古代通俗人生百科《三字经》中讲得很泛:“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里提出了爸爸有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且提得很高、很重,同教师的责任并列。这恐怕是古往今来千古不易的通理。严格说,一个不想承担教育子女责任的爸爸,不仅不是一个好爸爸,而且从根本上丧失了做爸爸的资格。《三字经》里讲的“教”,自然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时是上私塾或请家教)。但说教得好不好,责任完全归咎于老师,这在我看来是不够恰当的。爸爸对孩子受教育的效果,也同样有责任。应该说,《三字经》中对这点是没有忽略的。在这两句话之前,就举出一个例子加以强调:“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把子女教育好当然是父母的荣耀,但首先是责任。不教育,没有适宜的方法,哪里能够“名俱扬”呢!

一篇以生动事例论述古代贵族如何对待子女教育的著名文章《触龙说赵太后》流传很广。这篇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至今仍是颇有价值的,叫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谓“深远”,就是要看得深一点、远一点——不但要关注眼前吃得好一点、穿得漂亮一点、玩得痛快一点,而且要考虑到子女们一生如何处世为人、建功立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触龙特别不赞成贵族子弟“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这里说的“重器”是指权力,也可以说是贵族的特权。他认为这种无功的位尊与权力、无劳的厚俸和过多的物质享受,不仅会危及子女身心和整个家族,而且会祸及子孙、殃及社会。所以,触龙主张做长辈的不要总把子女掩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要及时支持子女自立,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放手让他们到社会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在这篇文章里,触龙要劝说的主人是赵太后,是长安君的母亲,虽是女人,但却是赵国当朝的主事人。因而,文章所说的道理对于任何要做一个家庭主心骨的爸爸,应该也是适用的。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家教思想的精华,是值得很好学习和继承的。

但是,我也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这些老道理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分工很细,教育也已经产业化了。做爸爸的只要能挣钱就行了,只要有钱,就不难找到合适的场所、优秀的教师;有了教师,就可以把子女教育的全部责任都承担起来。像西方的什么“伊顿公学”之类,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一概都承包了,那多省事又省心啊!也有个别师范学校的教师说:“你们只要把小孩养到六岁,胖胖的,以后的事就全交给我们了。”

我听后十分怀疑。父母对子女们的爱心、亲情、关怀、诱导、开智和身教等,难道是用大量的金钱,或者是某个能干的老师完全代替得了的吗?教育是要投入心血与精力的,是钱能够替代的吗?家庭教育对孩子难道是可有可无的吗?所以,我不认为这种以“家教现代化”为口实,把家庭教育全部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为基础、委托他人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不相信这样的模式会成功地培育新中国的第四代、第五代。

让我们回到本题上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怎样才算一个好爸爸?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我先生的经验和他自身的体会,以及其他好爸爸的示范,起码应该做到三条:

第一,尽最大努力保证孩子们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需求,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身体是人一生活动的物质载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无用的。这一条在今日之中国对大多数人已无困难,但在我们孩子生长发育的年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却是颇不容易做到的。当然,今天也有今天的问题,如营养失衡、肥胖症等,所以我提“基本物质需求”。

第二,保证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乐观的性格。孩子心灵的培养,不只是个别家庭的问题,而是会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家庭对孩子健康心灵的培养无疑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精神疾病在某一个家庭里常常是多发的,就是一个证明。心理不健康,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抑郁、多虑、失眠,甚至精神病。当然,精神病患诱因颇多,有先天性的,也有遗传因素的区别,并非都是由心灵不健康引起的,但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而为人父者,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个也是终身的教师和榜样,地位重要,责无旁贷。

第三,为孩子们建立一个立身社会的基础。尽最大努力保证他们的受教育权,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业,掌握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拥有各种健康的业余爱好。

我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必要的文化准备,这三条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作为父母,才能算是起码有了对子女的“深远”的爱。这三条说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因而都要爸爸和妈妈的共同努力,而其中爸爸的责任尤重。所以,我想它应该成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够格的好爸爸的基本标准。

美国出了一个对孩子严厉得被人指责为虐待的“虎妈”,曾著有《虎妈战歌》。时隔不久,中国又走出一个“狼爸”,自称“打孩子”是他家教中“最精彩的部分”,并著有《所以,北大兄妹》一书。四个子女中有两个同时考上北京大学,于是,人们送了他一个绰号——“狼爸”。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荣誉”称呼,并且说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爸爸”。

上面我谈到的做一个好爸爸的三条基本标准,看似简单,要想真正做到却需要下真功夫,千方百计做实事。这不是靠摆摆父道尊严的架子,板起一副神圣威严的冷面孔,动辄训斥甚至体罚,讲什么“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等貌似正确的歪道理,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以爱为基础的深切关怀,巨大耐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千方百计地诱导和采取适宜的方式才能做到的。有人说,好爸爸不仅是好老师、好保镖,还得是好朋友、好哥们儿。对此,虽然大多数人都难以完全做到,但这多种身份的形象说法,作为对一个好爸爸的基本认同,大概不会遭到绝大多数父亲的反对吧!

下面结合四个博士的爸爸的大部分生活现实以及自己所观察到的其他人的个例,特别是对于现在已经做了爸爸的三位博士儿子的少许了解,谈谈我对“做个好爸爸”的看法,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写于2004年春,修改于2014年春

后记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狼爸”自称是“天下最好的爸爸”,不知是通过哪些资料同天下父亲做过鉴别,究竟通过多少父亲和自己做了比较?

2012年,“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父亲”。

“我是天下最好的爸爸,我应该叫‘好爸爸’。”

记者问:“‘狼爸’称呼是怎么来的?你自己会叫自己什么?”

“狼爸”答:“‘狼爸’这个称呼是一位好友起的,只是一个符号,不存在褒贬。如果给自己起外号,我认为应叫好爸爸,即天下最好的爸爸。”

“狼爸”称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爸爸。我不敢说我先生是天下最好的爸爸,但说是一个好爸爸,当之无愧。这从孩子的眼睛里就可以看出来。

一次,在纪念我先生的生日时,接到一封从加拿大温尼伯市寄来的邮件,是老四金延的信,祝贺爸爸生日快乐。随信寄来一个生日卡。信上说;“我在杰乐斯(音译)商店找了半天,挑出了这卡片。它中间的短诗,最能代表我的心情。”

于是,他翻译了生日卡上的短诗。诗是这样的:

虽然我们不说它,

像我们能够做的那样多。

但是,在我们的心中,

您的位置仍然很高。

我们赞赏您,敬重您,

非常爱您。

我们感谢您所做的一切。

虽然我们不曾告诉您,

您有多么特别重要。

直到像这样的一天到来。

我们希望您知道

我们多么看重,

照亮我们生活的父亲。

金延还满怀激情地写道:“最后,还想再对您说一遍,您的确是个好父亲。有您这样的父亲,我感到很幸运。”信上还说:“我、老三、哥哥、姐姐,所有的孩子都非常敬重您,爱您。”

从这封信与生日祝福卡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先生是个对孩子情深意长的好爸爸。这是我全家的共识。

我写这本书,是希望存留我经历的各种美好的记忆,留下孩子爸爸对子女的谆谆教诲,留下他那勤奋、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留下他的那种善良的心与人格魅力,以传给我的第二代、第三代……然而,我更大的企盼是,希望普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好爸爸,都有一个情深的爸爸。

感谢为我出书辛勤操劳的出版社的编辑,感谢我的女儿、三个儿子与三个儿媳阅读初稿并提出意见。当然,更要感谢助我成书的该书的主人公——我的先生!他虽然不愿意自己写自己,但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他始终给予我关心和帮助,帮助我酝酿和构思,帮助我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时光和至今谈起仍历历在目的往事,帮助我进行文字上的修订。也可以说,这本书是两个人教育孩子的共同回忆。

李振霞

2014年6月修改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我并不刻意教育我的孩子一个个成博士,我只是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振霞

李振霞追求真理的锲而不舍,以及爱家人、爱他人、爱子女的传统美德是今天的爸爸妈妈们学习的好榜样。

——《光明日报》

李振霞的教育艺术,其核心为呵护、环境、唤醒、生成。她营造了一个适宜孩子生命生长的环境:氛围放松、关系和谐、心灵自由、对话与合作……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主体得以凸显,能成为博士家庭,就容易理解了。

——《匈牙利新导报》

造就“家庭博士群”的学者母亲李振霞教授,对儿女深切的爱和成功的教育方法,为天下的父母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感动中国的十大优秀母亲”颁奖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