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擂台赛史上十大口水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还是定风波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擂台赛史上十大口水战》为《史上十大口水战》丛书的第一卷。从春秋时期儒家和墨家哲学的核心观点和论战关键入手,以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的重心转变和进一步发展为补充,“思想擂台赛”正式摆开——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农……诸子百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作者还是定风波条分缕析地介绍了这一时期思想交锋的焦点,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对这段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交锋进行了全面而生动的阐释。“口水战”这一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还原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生平、学说、各家学派的传承及流变,可谓百家争鸣的普及版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内容推荐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擂台赛史上十大口水战》以新鲜活泼的文字再现了春秋战国这三百年间的思想论战,复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景观。儒、墨、道、名、阴阳、兵、法……诸子百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作者还是定风波条理分明地介绍了这一时期思想交锋的焦点,以现代的语言、用紧密联系现实方式,对这段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生动的阐释。亦庄亦谐的笔法,杂糅中西古今的叙述与评议,带给读者非同寻常的阅读快感。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著书立教 儒墨初争

 1.天生仲尼

 2.侠客墨子

 3.墨式疗法

 4.墨家天下

 5.“打酱油”的杨朱

 6.孔子门人

 7.从子贡到孟轲

 8.好汉孟轲

 9.我本善良

 10.王道还是霸道

第二章 无为天道 逍遥鹏鲲

 11.骑青牛的老子

 12.反者道之动

 13.无为而治

 14.快乐的庄子

 15.从齐物到逍遥

 16.庄生晓梦

 17.听庄子讲故事

 18.继续听庄子讲故事

第三章 逻辑王者 稷下先生

 19.新墨家的诞生

 20.别墨的七种武器

 21.从别墨到刑名

 22.稷下欢迎您

 23.稷下的那些人们

第四章 神奇之术 阴阳五行

 24.气分阴阳

 25.五行相生

 26.五行体系之构建

 27.万物的解释

 28.最聪明人玩的游戏

 29.万年历是怎样炼成的

 30.从四柱到八卦

 31.术数之门

 32.毁誉满天下的中医

 33.辩病还是辩证

 34.医非人人可学

 35.羽化而登仙

第五章 攻城略地 合纵连横

 36.兵者诡道

 37.不战而屈人之兵

 38.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39.鬼谷身世

 40.鬼谷门人

 41.口水战是门技术活

 42.合纵与连横

 43.超级大忽悠的末路

第六章 师徒儒法 醇语峻声

 44.儒家的现实主义者

 45.天行有常

 46.道德的起源

 47.荀子的解决方案

 48.韩非的武功家数

 49.职业经理人的哲学

 50.从商鞅到韩非

 51.外科大夫韩非

 52.一揽子工程

 53.是耶非耶

 54.韩非子的故事

 55.还有靠得住的吗

第七章 人间诸理 一炬销踪

 56.世传吕览

 57.天上人间诸理备

 58.新儒家还是新法家

 59.吕氏逆流

 60.仓鼠之路

 61.终结者李斯

 62.沙丘之谋

 63.当年黄犬过东门

后序

试读章节

儒墨之争是先秦最激动人心的桥段之一,而这儒墨之争的起点就是孔子。后世批儒挺儒者不少,但大多不过矮子观场,人云亦云。矮子看戏,看不见戏台上的东西,听人说小旦俊俏,于是逢人便说小旦俊俏;听人说老生可厌,于是逢人便说老生可厌。批儒的往往说什么“孔子拥护奴隶制度”,其实孔子哪里知道什么是奴隶制度哟!孔子理想的社会是“选贤任能”、“天下为公”的公有制。挺儒的则搞出了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还是刘谐说的好啊,难道上古的人大白天都要点蜡烛吗?所以批儒的,看看人家墨家是如何批的;挺儒的,再看看儒家是如何反击的。别说强爷胜祖,至少也不能太难看了不是?

孔子是个私生子。有的同学听说“私生子”几个字就眼冒绿光:“哇,圣人!哇,私生子!”却不知上古的那些重量级人物里,有几个不是私生子。孔子是私生子,秦始皇是私生子,刘邦是他妈梦见个金甲神人然后说怀上了的,其他还有什么看见了个大脚印踩上去,或者在野外吃了个鸟蛋的……这种故事只会去骗骗上古的人,难怪舜的老爸一心想把舜弄死,而刘邦在老爸要被项羽煮了的时候说,咱们是结拜兄弟,我爸也是你爸,你要煮了咱老爸,也分一碗给我好了。古人婚姻未必自主,自主的婚姻也未必幸福,但私生子却必定是两情相悦——哦,恋奸情热而生,其基因或许更为优良也未可知吧。孔子父母是不合礼法而结合的,他母亲到死也不告诉他父亲葬在哪里。

孔子还是个孤儿。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武侠小说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代大侠,最好是个孤儿——现在有女生择偶条件为“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无疑符合了一代大侠的先决条件,但孔子并没有沿着武侠剧的角色发展下去,而是沿着励志剧的路线,告诉我们,即使是私生子,即使是孤儿,即使生在一个投胎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仍然不要放弃,上流社会在向你招手呢。

十七岁丧母的孔子就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他做过仓库保管员,养过牛羊,当过会计。他养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做的账本没有一笔差错。而他的学问也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博学的人,甚至那些上流社会的人也要向他请教那些繁文缛节。但孔子的理想并不止于此,他要对三代的文化做一个总结,他要给这个乱世开个药方。

孔氏药方第一个字就是“仁”。仁者,人也,“人”才是这天地之间最最重要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何能事鬼”,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第一句话就是,伤了人吗?而不问马。套用萨特的话来说,就是,“儒家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孔子的理论里,很少关心宇宙的起源,终极的价值,他只关心人事,或者说,他只关心这些东西对人的影响。咱们中国人只会拉家常而很少关心宇宙自然,可能也是因此吧。

仁者爱人,那么如何才能“仁”呢?孔氏药方的第二个字就是“恕”。恕是什么呢?最基本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要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都不希望的情况,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坐在车子里的,要站在路人的角度思考;玩劈腿的,要想想同样的情况换在身边人身上,你能不能接受。更高级的则是“己所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就像孟子说的,你喜欢音乐不是?但是一个人欣赏好,还是大家都能欣赏音乐好呢?

儒家是用同情心来“让世界充满爱”的,而如何来培养这种同情心呢?这就是孔氏药方的第三个字“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一个公司只是靠种种规章制度、罚款、打小报告来约束员工,那么员工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惩罚,而在惩罚所达不到的地方,除了把活儿做得尽可能少点儿没有别的可想;但如果一个公司努力培养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风俗,让员工知书达理,有荣誉感和归宿感,那么那些偷工减料挖墙脚的,都会遭到大家鄙视而待不下去。

所以孔子很重视教育。孔子是开放平民教育的第一人,他“有教无类”,学费只要十斤干肉。后世看见学堂挂孔子像,就斥为封建余孽,却不知学堂挂孔子就好比木匠家挂鲁班,无非鲁班是木匠的祖宗,而孔子是教师的祖宗罢了。

按理说,这是一个很理想的路线图,但却处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因为孔子走的是上层路线。孔子的路线图太慢,“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虽然三年可以小成,但要一百年才能大成,后患又多,虽云礼治,实际上还是要依赖人治,“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走上层路线,又有哪个统治者能采用呢?不过是装装门面,以表示自己尊重专家罢了。小国担心的是不是被大国吃掉——大国胃口正好着呢。至于老百姓是“免而无耻”还是“有耻且格”,又有什么关系?

孔子最后十年是在讲堂书斋度过的,除了继续其教育事业外,就是修订六经,而最重要的一本,就是《春秋》。《春秋》实践了孔子的“正名主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该提倡的,什么是该鄙视的,什么是荣,什么是耻,都在这本书里,都在这本书的书缝里,此之谓“春秋笔法”,所以孔子还是影射史学的祖宗。孔子后来说,后人知道我,是因为这部《春秋》;后人骂我,也是因为这部《春秋》。

几十年后,还真有一个人向孔子叫板,那个人叫墨翟,一场口水大战风雨欲来。

P1-4

序言

老虎有爪子,熊有掌,蝎子有尾巴,而人有口水。牛会顶,马会踢,蜜蜂会蛰,而人会骂。狼会把别的动物咬死,鹰会把别的动物啄死,蛇会把别的动物毒死,而人会把别的人“用口水淹死”。

呜呼,口水之义亦大矣!古书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儒墨相争,孟子把墨家的言论称之为洪水猛兽,口水泛滥起来,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先贤们慎对口水,实在是防微杜渐哪!治口水也如治洪水一样,疏胜过堵啊!

口水既然这么厉害,自然很早就被人类当成“生化武器”。人类学家说,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阶段,听说尼安德特人之所以被晚期智人淘汰,正是因为后者有语言而前者没有,可见口水真的是能淹死人的。古书上还说,仓颉造字,有鬼夜哭。因为文字一旦出现,即使千里之外,仍能骂人。鬼魅害人,也要天时地利人和,夜路不行,危路不入,鬼魅也没什么招儿;而人却能骂人于千里,气死人于无形,难怪人越来越多而鬼越来越少了。

等到世上的其他动物都在人类三尺垂涎的鼓动下渐渐消亡,如果没被关进笼子里,多半也端上了餐桌,准备和口水亲密接触的时候,口水战也开始了。古人打仗,往往找几个善骂的,在阵前向对方辱骂,轻则挫对方士气,重则对方“将不胜其忿”而大出昏招,有时久攻不下的围城,竟给“骂”开了。

口水战实在也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进步。古人曾经云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近人也曾经云过,“要文斗,不要武斗”。现在的那些东夷人和西夷人,时不时在国会上打架。蛮夷就是蛮夷,真是不及我华夏多矣,须知这世上有很多完全不用动手就能达到目的的办法。清朝有人为钗黛的优劣争得“几挥老拳”,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哪怕在墙上写上几句什么“喜欢林黛玉的是小狗”,或“喜欢薛宝钗的是乌龟变的”,也要文明得多啊。所以如果在菜市场看到两位大妈吵得面红耳赤,掉了一地的生理器官,一定不要生气,须知我们人类与那些只会动拳头的猩猩表亲们的区别,也就在那两片上下翻动的嘴皮子上了。

古罗马人特别推崇演讲术和雄辩术,善于讲演善于辩论者备受追捧,名满天下,有些人甚至在临死前把遗产赠送给他们。文明就是文明哪,哪像那些来自北方的日耳曼蛮子,天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我们华夏作为东亚文明的中心,自然也不逊色于西方。两千年来,有多少场重量级的口水大战,令后人至今想望其风采。

口水战又名舌战。想当年,有多少青年才俊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封侯拜相,位列公卿。可恨那韩非,自己说话不利索,也不许别人说话;又可恨那孔丘,自己不会甜言蜜语,却说别人“巧言令色,鲜矣仁”,以至千年以来,大道之不行也久矣。看今天的粉丝之争,明清之争,中西医之争,不仅不能把祖宗家业发扬光大,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靠着这些口水战,慢说什么六国相印,就是六盒月饼也混不到啊。本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又岂能不把这些口水大战写出来呢。

有人又要问了,什么样的大战才能入选“十大”呢?史上的口水战可谓多矣,但够得上“十大”的,第一是级别够高,第二是影响够大,第三论战水平够给力,第四还要双方力量够均衡。如果力量相差悬殊,那不叫战,那叫殴,比如雍正把曾静关在牢里,像审犯人似的一问一答,最后声称对方被自己说服,那就不叫战,而叫殴;如果只见一方骂骂咧咧,另一方置之不理,那也不叫战,那叫攻,比如宋儒辟佛,却不见和尚来辟儒,那就是攻;如果一方动口,另一方动手,那也不叫战,那叫谁骂我我就打谁,比如清流东林们和宫里的残疾人互相看不惯,一个会骂,另一个就会杀。十大口水战就是十次华山论剑,东邪打西毒叫华山论剑,东邪打欧阳克就不能叫华山论剑,东邪打官兵当然更不能叫华山论剑了。

当然还有人不服——你说那个是“十大”,我偏觉得这个是“十大”。很好,孺子可教,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第一战就从谁能进“十大”开始。但是别忙,我还没说出哪个才是“十大口水战”呢,又为什么这些才是十大口水战?等细细说完了,再来分辩计较。

在请出十大口水战之前,再来一段《口水歌》吧。古人作文如作画,讲究反复滃染,又如做川菜,要把味儿做足。我既要“存亡继绝”了,又岂能不再滃染一回,也算是提纲挈领了。

鸿蒙开辟,六合炜炜。

天倾八极,地裂四维。

有圣人出,荐为五味。

辛甘交伐,乃有口水。

其形若何,淫雨霏霏。

其采若何,云蒸霞蔚。

其生若何,宿鸟惊飞。

其地若何,驴唇马嘴。

儒墨相攻,猛兽洪水。

盐铁善论,国事堪为。

两汉经学,今古谶纬。

牛李互斗,士族式微。

释家老子,高下者谁?

熙宁新旧,汴京遂围。

鹅湖之会,旧事堪追。

立宪革命,其辞萋斐。

国学西学,洋奴夏鬼。

救亡启蒙,甘冒不韪。

雄哉口水,取齐亡魏。

壮哉口水,变乱宫闱。

神哉口水,食之可肥。  至哉口水,皆言可畏。

圣人用之,天下称美。

奸人用之,人间鼎沸。

能不慎哉,口水之威!

一言可兴,一言可毁。

人身百物,以此为贵。

如尚疑之,必招谤诽。

后记

听说古代的序都是写在后面的。

大概那时的人写东西还是为了自己,没有想过要存亡续绝,也不指望能换润格养家,只是心里横竖总有些话憋着,不吐不快。所以通常是积上几年,整理成集,写段总结性的文字,或是闭门著书,书成之后写几句送给自己的话,自序云者,其实更是自叙。

到后来,序仍然是后写的,但却放在了前面,大约觉得那样读者看着方便,这序就不再是写给自己的东西,而是为人之作了。还有些,非得请些名人作序,增加身价,这是书的包装,自然更得靠前,好让买者未得珠而先观椟。

再后来,岁迁世异,著者可以签约,而作品可以量产,序文就真成了先写成的东西。先写序文,次列篇章,再定计划,每日多少字,每周多少字,多久结稿,现代社会之迅捷高效俨然矣。想想也是,现代人那么忙,十岁就不得闲,三十岁就感觉落伍,在都市尘嚣中东奔西走,在物质海洋中你追我逐,哪有余裕让头脑做别人的跑马场。如果一本书本要读上很多遍,如果一本书只能让人在夕死的那天早上才能闻道,要它何用?书必须解决眼前的问题,书必须满足眼前的需要,读书或为进阶之梯,或为消遣之具,谁耐烦听你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又有谁喜欢你在那里沥血呕心。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如此丰富,如瀚海流沙,如果现在被人忘却,那就会永远被人忘却,又有谁敢像司汤达一样声称为五十年后的人写东西——五十年后,人类还在地球吗?!

选择如此之多,鼠标轻轻滑过,便是千山万水,所以如果要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要抓住读者的心,先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快餐又怎么了?这年月又有哪个不是快餐?又有谁耐心种上一棵树,等到老时,用它的果子酿成酒,在树下小酌?网络上三个月一代新人,城市里三年一变模样,人人都在追新弃旧,故乡只在梦里。量产又怎么了?连人都在量产,教育产业链延伸到妊娠期,起跑线订立在幼儿园,十二个星座十二种型号,总有一款适合你。

所以我把序写到后面绝非标新立异,也绝非信而好古,而是只能如此而已矣。因为在第一卷尘埃落定之前,连我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最初只想写成一篇,把口水战的各方标出姓名、武力值、智慧值、绝杀技、各回合结果、总比分。但甫一动笔,就发现那不是适合我的路子,也不会是我喜欢的东西。于是又改成大约二十篇,各家大佬次第登台,各献绝技,所以孔子这个开山祖师,只得了一篇文字。谁知道写到后来,竟多出两倍来,这才知,笔一旦提起来,不光会有神差,且有鬼役,文章自有命,半点不由人。

所以文章真的是定制不了的——至少对于我是这样,它是自己长成的。它有自己的生命,我可以让它出生,却没办法控制它的生长。押沙龙说,我真想把我看见的告诉你们,而我,又怎么能控制我看见的东西。所以还是随它去吧,跑是跑了点儿题,可这又不是命题作文,也不用担心会有个老师打个低低的分数,无非是破愁解闷的道具,谁又在意打麻将的时候看会儿电视呢?何况,如果庄周可以忽言化鱼,忽言解牛,司马迁可以把历史写得像武侠小说,独我不能吗?更何况,本不过一“IT民工”,闲写着玩玩,又没有从社科院之类的地方领一毛钱的官帑,治史这么伟大的事,岂是我辈所能做的,我顺手写写,别人顺路看看,人乐乐,我亦乐乐,岂不两妙。

至于孔子篇幅之短,其实也无大碍,一则孔子更为人熟悉,二则秦以后清以前的口水界,孔子门下占了半壁江山,想绕开都难。讲汉代的今文古文,总免不得六经吧,讲宋代的朱学陆学,总离不开四书吧,所以孔子还会常见面的。先秦的擂台,让墨子庄子们多抢点儿镜,也算公平。谁叫墨家在秦火之后,就像蒸发了一样呢。

至于有人说墨子没有想过把学说流传下去,我想那大概也怪不得他。想想墨家最大的对头儒家在先秦有多少大佬,而墨家才几个。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墨家真正的大佬只墨翟一个人,而儒家,有孔子的温情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荀子的现实主义,如果再加上两百年后董仲舒的神秘主义,四大天王全齐了,其战斗力又哪里是墨家能望其项背。而最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墨家的兼容性太差,主张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思想,这就把所有的异见者都推到了对立面,或许能红极一时,在历史的长河中则必遭淘汰——如果没有来得及修正的话。

墨家的另一个对头法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说墨家是“皎皎者易污”的话,法家则是“矫矫者易折”。尽管靠着上层路线把两大显学儒家墨家都踩到了脚下,又成功实现金蝉脱壳,以外儒内法的形态继续存在,但法家的全盛之世,也只有区区几十年。中国这么大,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思想能坚持几年?反而是中庸的儒,不为天下先的道,最终胜出。这可真应了老子那句话,柔弱者可以胜刚强。这大概也是古老文明的通态,也就那些新兴文明,才天天玩什么冒险呀斗争呀飞跃呀,而在咱们几千年的文明来看,那些东西都是浮云啊浮云,能玩多久呢,一千年够了吗?

这一卷还花了很多篇幅写阴阳五行,这也并不是因为我对这些东西有多么偏爱,更不是因为我对这些东西有多么赞成,而是谁要是不知阴阳五行,就不算真懂得古代中国人,阴阳五行里有中国人的生老病死。古代世界的中西分野,阴阳五行也是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与“万物分阴阳,阴尽成阳,阳尽成阴”,都是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解释,都是对神创论的一种革命,但革命的结果,或为万恶的资本世界,或为美丽的动物庄园,谁知道呢?我知道有些人希望我对阴阳五行的“伪科学”或玄学本质大加鞭挞,我也知道有些人希望我能论证出阴阳五行比西洋科学更为高级,但那些都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只是,阴阳五行学说是工业革命之前,统治世界最多人口最多时间的一种宇宙观。如果阴阳五行真的是那么不值一哂的话,恐怕早就给一脚踢破,又哪里会统治中国智识阶层两千年之久呢?你也许可以说,这种东西强大而无用,但你也得承认,这东西虽无用,却足够强大。阴阳五行的强大,只消看看其迷你版的近亲辩证法是如何的上天入地无往不胜就知道了。你也许可以说,这种东西不适应现代社会,但你也得承认,这种东西的确很适合古代社会,它让中国人对宇宙不再疑惑,对万物不再好奇,对历史洞若观火。尽管,失去了好奇心的中国人,从此只关心技术,而不关心宇宙原理,将科学之门的钥匙,拱手送给了西方人,但站在两千多年前的当口,又有谁知道呢。

既然先秦的口水大战,早不止儒墨两家,汉书所列九家,除小说家外,都各有戏份儿,那么这第一卷也起一个总标题,就叫《春秋战国的擂台赛》吧。

至于第二卷,则从盐铁往事引入主题吧。内容则不局限于汉昭帝年间的那场涉及经济、军事、政治、民生且决定中国走向何方的大辩论,而是从西周的封建经济,再及其后齐国国家管制的重商主义,秦国国家全面控制的重农主义,再到汉初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再到武帝的国进民退,到中国模式的诞生,最后才揭开盐铁论的大幕,让那场决定中国走向何方的大辩论成为压轴之音,这样或许能从另一角度——从经济角度解释中国何以成为中国吧。

至于第二卷会写成什么样子,也不是我所知道的。还是随它去吧,而我,只想通过它看见一些先前没有看清的东西,并把我看见的告诉你们。

书评(媒体评论)

以网络化的论述再现先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让我们重温思想的魅力。

――李少君(《天涯》杂志前主编)

回到百家争鸣的年代,感受思想解放的脉搏。

――赫连勃勃大王(百家讲坛主讲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