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技的世界/大家一起来探秘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余志亮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要求每个人都要不厌其烦地获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作为祖国栋梁的青少年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应在广阔的知识天地里遨游,海量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余志亮为广大青少年编写了这套“大家一起来探秘”系列丛书。

这本《科技的世界》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我们编写这套“大家一起来探秘”的宗旨并不是要求青少年读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更不是要求青少年在阅读这套丛书时能“记住”多少知识。书中有很多问题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重要的是,青少年在阅读这套丛书时,能以轻松的心态获取新知,激发出探索奥秘的激情与兴趣,逐步培养自己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

这本由余志亮编写的《科技的世界》是其中一册。

目录

第一章 生活中的科技世界

 体温表的诞生——伽利略(1593年)

 高压锅的发明——帕平(1681年)

 打字机的问世——米尔(1714年)

 水泥的问世——亚斯普丁(1824年)

 火柴的发明——沃克(1827年)

 自行车的发明——麦克米伦(1839年)

 邮票的发明——罗兰·希尔(1840年)

 电冰箱的发明——林德(1873年)

 拉链的发明——贾德森(1893年)

 速溶咖啡的发明——加藤佐取(1901年)

 味精的发明——池田菊苗(1908年)

第二章 物理化学科技篇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牛顿(1687年)

 避雷针的发明——富兰克林(1754年)

 蒸汽机的发明——瓦特(1769年)

 电池的发明——伏打(1’799年)

 轮船的发明——富尔顿(1807年)

 火车的问世——斯蒂芬森(1814年) 

 电磁感应的发现——法拉第(1831年)

 电报机的发明——莫尔斯(1837年)

 照相机的发明——达盖尔(1839年)

 发电机的问世——法拉第(1840年)

 内燃机的发明——奥托(1866年)

 挂钩的发明——哈姆尔特·詹内(1867年)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1869年)

 电话的发明——贝尔(1875年) 

 电灯的发明——爱迪生(1879年)

 汽车的发明——本茨(1885年)

 无线广播的发明——赫兹(1889年)

 柴油机之父——狄塞尔(1892年)

 X射线的发现——伦琴(1895年) 

 无线电的发明——马可尼(1895年)

 镭元素的提炼——居里夫人(1902年)

 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1905年)

 燃气轮机的发明——莫斯(1918年)

 电视机的问世——法恩斯沃思(1927年)

 复印机的发明——卡尔森(1938年)

 原子反应堆的建立——费米(1942年)

 原子弹的发明——美国政府(20世纪40年代)

 晶体管的诞生——巴丁、布拉顿(1945年)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莫希菜(1945年)

 激光器的出现——汤斯(1954年)

 机器人的发明——恩格尔伯格(1959年)

第三章 工艺技术篇

 ·陶器的发明(26000年前)

 铁的制造技术(约公元前2700年)

 玻璃的发明(公元前2000年)

 造纸术发明——蔡伦(105年)

 飞梭纺织的发明——约翰·凯伊(1,733年)

 机床的发明——维金森(1’774年)

 降落伞的发明——加内林(18世纪末)

 充气轮胎的发明——邓洛普(1888年)

 尼龙纤维的发现——卡洛萨斯(1934年)

第四章 生物医学篇

 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1665年)

 牛痘疫苗的接种——琴纳(1796年)

 免疫疗法的应用(18世纪末)

 麻醉剂的发明——莫顿(1846年)

 遗传定律的发现——孟德尔(1864年)

 云南白药的发明——曲焕章 (1908年)

 器官移植的成功(20世纪初)

 青霉素的发现——弗莱明(1928年)

 克隆技术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

 杂交水稻先驱——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

窘五章 天文地理篇

 历法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春秋战国时期)

 地动仪的制造——张衡(公元132年)

 “地心说”的开创——托勒密(2世纪)

 大衍历的制订——僧一行(公元725年)

 天体运行论的提出——哥白尼(1515年)

 望远镜的发明——伽利略(1609年)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1609年)

第六章 军事航空篇

 火炮的发明(1331年)

 潜艇的问世——科尼利斯·德雷尔(17世纪20年代)

 热气球的发明——约瑟夫-蒙戈菲尔(1783年)

 飞艇的发明——罗伯特兄弟(1784年)

 飞机的发明——莱特兄弟(1903年)

 水翼艇的发明——弗拉尼尼(1905年)

 水上飞机的发明——瓦赞兄弟(1905年)

 直升机的问世——布雷盖(1907年)

 坦克的发明——福斯特公司(1915年)

 航空母舰的诞生——英国海军(1918年)

 雷达的发明——马可尼(1922年)

 现代火箭的发明——哥达德(1926年)

 战略弹道导弹的出现——德国(20世纪40年代)

 航天飞机的诞生——美国军方(1981年)

试读章节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筒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关于咖啡的发现,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大约在850年,有一个叫卡尔迪的阿比西尼亚牧羊人,发现自己的山羊有一种奇怪的举动:一直在啃一种常青的灌木。于是他决定尝几颗这种植物的干果。一尝之后他发现,这种干果能起兴奋作用,便到处宣扬他的发现。他碰到了一个在祈祷时老爱打瞌睡的老人,便劝这位老人尝一尝这种植物的干果。老人尝了之后,果然有了精神。原来这种常青植物含有咖啡碱,而少量的咖啡碱就能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和肾脏的作用而使人出现兴奋状态。于是咖啡便传播开去,成了人们喜欢的一种饮料。由于咖啡对人有刺激作用,所以在从阿比西尼亚出口到也门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之后几百年间,咖啡在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饮料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出现了无数次禁止饮用的情况。但由于它深受人们的欢迎,最终无法禁止。1838年,美国国会开始用咖啡来取代美国士兵和海员给养中的朗姆酒。最开始时是用咖啡汁,但事实证明液体式的11111并不适用。生活在芝加哥的一个叫加藤佐取的日本化学家发明了粉末状的速溶IIIiF,并于1901年开始出售。1906年,一个叫华盛顿的美国化学家研究了一种精制的速溶咖啡,并在市场上大量出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部购买了国内生产的全部速溶咖啡,给咖啡业以巨大刺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购买了二亿六千万磅的速溶咖啡,全部供应部队使用。普通的粉状111]l~是一种不溶的浓缩物,生产过程是先把绿色的咖啡豆混合起来,烘烤,磨碎,然后用蒸馏法有效地提取。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一种新的干燥法。先把提取物进行冰冻,然后放在真空内去掉水分,留下干的浓缩物,再把它制成速溶的固体颗粒,这样制造的11111具有更加美妙的香味。

味精是人们所爱用的调味佳品,它早已风靡世界,几乎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味精的发明者是日本的池田菊苗,商标名称叫做“味之素”。说到味精的发明,也有一段故事:1908年的一个夜晚,东京大学化学教授池田菊苗还在实验室里和助手一起进行着实验,直到晚上9点多钟,他们才结束工作,早已饥肠辘辘的池田菊苗匆匆赶回家去吃饭。饭桌上,池田菊苗大口地吃着夫人准备好的晚饭,特别鲜美。他一面喝,一面仔细端详着这碗汤。他看到碗里不过是一些细细的海带丝和几片薄薄的黄瓜片,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池田菊苗就问妻子,这碗汤加了什么东西。池田夫人回答说,除了海带和黄瓜,什么东西也没有放。海带是北海道产的,刚从展销会上买来。当天晚上的饭桌上,“海带为什么有它特殊的鲜味”成了一家人谈话的主题。第二天,池田把妻子做汤剩下的海带带到实验室.开始对海带进行一番详细的化学分析,试图找出有鲜味的成分来。经过半年的研究化验,池田终于从海带中提出了可以增加鲜味的成分——谷氨酸。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取谷氨酸了。从海带中只能提炼出微量的谷氨酸,而且代价较高,缺乏实用价值。池田想:在海带里含有谷氨酸,在别的东西里是否也有呢?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从小麦中提取的方法。这就是把小麦粉进行浸泡,洗掉其中的淀粉,取出所谓的“面筋”,再加上盐酸,一起放在高压罐里加热,使其水解。然后,把水解液存入结晶槽里放上10天,使它慢慢冷却,谷氨酸便成了盐酸盐而分离出来。这时再加苛性钠(烧碱)中和,谷氨酸就变成谷氨酸钠——味精了。其实,在池田菊苗之前,早就有分离出来的谷氨酸了。德国化学家李特豪森在研究氨基酸的过程中就曾分离出了谷氨酸。但谁也没有发现谷氨酸具有鲜味这一特点。而池田则在偶然中发现了谷氨酸可以助鲜的秘密,并进而发明了味精。P12-14

序言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要求每个人都要不厌其烦地获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作为祖国栋梁的青少年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应在广阔的知识天地里遨游,海量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我们为广大青少年编写了这套“大家一起来探秘”系列丛书。

“大家一起来探秘”系列包括《动物的进化》《植物的命运》《人类的发展》《科技的世界》与《神奇的太空》共五本。大干世界,万紫千红,使人目不暇接。在这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年代,青少年朋友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接受新的知识,产生新的幻想,认识新的人,接触新的事物,遇到新的矛盾。我们根据青少年所见、所闻、所想,以及切身感受的感官世界,将这套科普知识丛书分成这五部分。本系列丛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青少年应了解和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与其他同类书相比,这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1.先进性。本系列丛书与时俱进,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实际,集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最新发现于一体,阐释了青少年所遇到的各类科学难题,突出了“新”字。可以说,本系列丛书,既有基础性科学知识之奠基,亦有前瞻性科学知识之升华。

2.系统性。本系列丛书从动物、植物、人类、科技与太空五个层面系统描述了青少年应掌握的基础科学知识。每个分册均依照历史先后顺序进行由远及近的描述,且分类明确、浅显易懂、层次清晰。另外,我们在编这套丛书时,配备了大量的图片,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在收获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欣赏了有趣的动植物及太空世界。

3.准确性。我们编写这套丛书时,查阅了大量科普方面的书籍,原则上不收录未获得验证或没有足够证据证实的科学知识。在我们查阅大量书籍的同时,出版社的相关同志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本套丛书有疑问的部分一一进行了查阅与校订,大大提高了这套丛书的准确性。

4.实用性。本书从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对青少年在科学知识上的不系统、不全面、有疑点等烦恼给予了很多相关指导,内容丰富,实用性很强。

近些年来,国内科普读物可谓是铺天盖地,其中不乏精品。我们在编写这套丛书时,尽量突出其特色,将图书做好做精。《动物的进化》按照历史进程、依据进化论原理深入浅出地描述动物如何一步步走来;《植物的命运》将各类奇特植物分以类别,选择有特色的植物进行描述;《人类的发展》对人类器官奥秘、人类的特异功能奥秘以及人类的文明、征战奥秘进行解密;《科技的世界》选择了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发现、科学技术的革新进行了阶段性阐述;《神奇的太空》则对宇宙谜团进行了解释,描述了银河系、太阳以及星座和天体构成等。

我们编写这套书的宗旨并不是要求青少年读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更不是要求青少年在阅读这套丛书时能“记住”多少知识。书中有很多问题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重要的是,青少年在阅读这套丛书时,能以轻松的心态获取新知,激发出探索奥秘的激情与兴趣,逐步培养自己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等诸多因素,书中疏漏与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7: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