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拉长历史视野来看,当前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意味着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经济学”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背离,以及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伟大社会”纲领的回归。 其政策目标一是“以劳工为中心”,二是“以中国为中心”。其背后的政策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的深刻分裂,包括经济不平等恶化、社会分化、政治极化,以及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需要。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正在深刻影响各国经济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实现。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强化在舆论话语体系中的主导权,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的中国”。 作者简介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目录 回顾与回归:美国拜登政府百日执政评估 拜登政府所面对的执政局面 拜登百日执政的政治表现 拜登百日执政的经济表现 拜登百日执政的外交与安全议程 百日执政的对外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议程 结语 大历史视野下的“拜登经济学”与中国 大历史视野下的“拜登经济学” “拜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策目标、政策根源、政策工具、政策效果 对中国的影响 中美博弈背景下的国际经贸规则重构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新动向 中美双方的立场、诉求与行动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疫情时代的美国社会变迁及其国际影响 疫情背景下的民意与社会动态 疫情背景下的种族与排外问题 疫情背景下的劳资与阶级问题初探 疫情背景下的民生与经济问题浅谈 政治版图与选举展望 当前若干政策及其政治与选举影响 可能的国际影响 结语 中美博弈下美国对华舆论的演变 美国对华舆论的演变 美国对华舆论恶化的诱发因素 美国对华舆论演变的判断 前景展望与应对建议 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内外政策评析 国内赋权不足,兑现承诺难度大 “大国竞争”加速,实施途径调整 设置“护栏”,落实对华竞争 抓住机会窗口,铸定更多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