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传来“啊——”的一声惊呼,一只微网虫不小心从其攀附的星口水母钵身上滑落,缓缓跌向海底。
耳材虾群一下乱了,四下逃散,独眼的耳材虾不慎被挤倒,被拥挤的虾群连踩了几下,好不容易爬起来,却正好被掉下来的微网虫压倒。
这只微网虫尚未成年,体长略过4厘米,可能比成人的小拇指稍短些,但要细很多。等到微网虫慌忙费劲爬开,憋气的独眼耳材虾立即破口大骂,“该死的死肥虫!丑八怪!不应
微网虫属叶足类,是步行者的先驱。微网虫的身体像蚯蚓,头部长锥形,向前变细。躯干两侧具有9对表面具网状结构的矿化骨板。该叫丑九怪!”
“丑九怪?谁?”微网虫吃了一惊。
“就是你!”独眼耳材虾站起来,怒气;中冲地挥舞着头部的附肢,摆出一副纵然你是个庞然大物,我也能将你大卸八块的姿态,“我跟你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你要出来吓别的动物就不对了!”
微网虫一声不吭,他一心想着如何找到安全的处所,最好是能重新攀附上一个在水中漂浮的星口水母钵。虽然他长了足有10双腿,但这些腿过于细长和柔软,并不适合行走,甚至都不能长时间直立站着。不过,由于每个腿尖都有两个爪子,适合攀附。
“没听到我的话吗?还是哑巴了?”见微网虫不答话,耳材虾更来气了。
海底钻出个安宁虫
不远处的海底,软软的泥面上突然冒出一个针尖大的东西,因为太小,让人难以察觉。这个针尖是一只安宁虫的翻吻的前部。翻吻是安宁虫身体前端包围着口,能翻出翻入的构造。
安宁虫是一种曳鳃动物,虫体细长,长约6厘米,由翻吻、躯干和尾附器组成。翻吻不发育,表面光滑,前端具环形长刺。咽细长,近基部的咽齿粗大,五边形排列,其余部分的咽齿细小,呈规则的斜列式排列。躯干细长,表面具约100条细密的横环,横环具向前倾斜的刺,刺的大小向躯干后端渐渐增加。尾附器细长,肠道直,肛门开口于躯干的末端。
不一会儿,安宁虫已钻出大部分的翻吻,这下独眼耳材虾也发现他了。
“安宁虫!”独眼的耳材虾爬到安宁虫跟前问道,“你不躲在地底下,跑出来吓唬谁呀?”
“你是谁?”安宁虫反问。
“问我吗?我是你大爷呀!”独眼耳材虾气势汹汹地挥舞着头部的附肢,死盯着安宁虫的独眼显得格外冷峻。
“真没礼貌!你欠抽吧!”安宁虫有些生气了,立即张开翻吻前部环状排列的长刺,并加速往外冒。
独眼耳材虾见状,赶紧停止挥舞头部的附肢,边叫着,“吓唬谁呀,下次别让我再碰到你!”边赶紧躲到一个高和宽都约1厘米,和我们的指甲盖差不多大的钱包海绵身后,大气不敢出。
“哇哦!累死了!”安宁虫约6厘米长的全身都钻出海底,放松躺着,无力地叹道。
“喜欢叫苦叫累的,一定是懒虫!”说话的是一个像树一样固着在海底生长的高足杯虫,树干状的固着柄长约4厘米,和微网虫“丑九怪”的身体差不多长。
“你又是谁?太无礼了!”安宁虫气呼呼地问。
“我是奇妙高足杯虫,刚才跟你开玩笑的。”高足杯虫边说话边张开花萼一样的萼片,使自己看起来像朵盛开的花,接着又翻转花托似的萼基把支撑杆插入海底,开始过滤摄食水中的微生物。
高足杯虫与现生的内肛虫相似,由一个管状固着柄和其上托着的萼组成。萼的基部环绕着18个相当于触手构造的萼片,萼片的内侧有纤毛,可从穿过萼片之间间隙的水流中滤取食物。
奇妙高足杯虫是高足杯虫中的一种,萼上长着细长片状的支撑杆,可以防止水流对取食锥产生的压力会使虫体倒伏。P6-11
首先要感谢黄迪颖研究员帮助修改动物特征的说明部分,感谢《科学大众》杂志社的张洁帮我修改标题并做了文中的小标题。
感谢画功非常扎实的插画师陈曦,我们常在QQ上沟通修改图,她的快速反馈常令我惊叹。另外,她对我的要求总是不厌其烦,以至于有的地方我觉得还不够满意,但最终都不好意思再叫她改了。我想,看过我以前作品的读者,很可能会发现这次的插图比旧作好很多,而忽视了其实我写的故事也比以前棒了。
感谢我的导师王向东研究员一直以来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陈旭院士总是鼓励和帮助我写作科普书并给我许多有益的指点!感谢戎嘉余院士在工作上给予过的帮助,使我能方便地接触到更广泛和前沿的古生物学知识。
衷心感谢我的父母王坚先生和姜桂英女士对我的培养,母亲还曾帮我看护女儿,父亲现在还常给我做合口味的饭菜。也要深深感谢外婆周宝英女士曾照顾我多年,给我夏的凉爽和冬的温暖。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女儿胡珈,给我妙不可言的爱、被依恋的幸福、不管多累都有坚持的勇气和力量。
把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生命进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述出来,是一件有相当难度的事情。不少科学家嫌工作太忙、时间太紧或者表达不畅,会婉拒科普文章的写作邀请。如果把它写成浅显易懂的科幻小说拿给儿童看,或读给他们听,难度就更大了,写的人就更少了。《丑九怪历险记》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者,经过努力撰写出版了这本科幻童话小说,难能可贵,可赞可贺。
作者用别样的方式,展现了5亿多年前生命进化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创造,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次大事件诞生了赫赫有名的“澄江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就产自我国云南省。30年来,中国学者在挖掘出大量精美的软躯体化石的基础上,锲而不舍,日夜研究,初步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把海洋动物史上最早期无比壮观的海洋生命景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世界面前,使人们知晓了当今世界多数动物门类的祖先早在5亿年前就诞生在了我们星球上。
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作者花了很多时间、动了不少脑筋,试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曲折离奇的情节和五颜六色的彩图,把小朋友们带到远古时代;用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长他们对古生物的好奇心。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世界是欢乐、美好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悲伤、不悦和消极的东西,培养小朋友的耐心,让他们学会等待,遇难不怯、知难而进,坚持理想、不怕失败,因为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黄山花岗岩裂缝里的松树种子,它们在日晒雨淋中,顽强执著、默默坚守、破土出芽,长成参天大树的情景。深切期盼通过这样润物细雨的方式,在幼小儿童的心灵里,种植生活的哲理,让它潜移默化,铸就人生;也希望陪读的家长能分享并拥有这份在古代海洋里邀游的优雅感受。
戎嘉余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丑九怪历险记》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一只身陷危机的微网虫(绰号“丑九怪”)克服困难的历险过程,向读者展现了距今5.2亿年寒武纪大爆发中澄江动物群的大部分代表性动物的真实面貌。希望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能体会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坚强、勇敢、乐于助人的精神。
本书可作为2~6年级儿童的科普读物,也可作为亲子读物。作者王小娟是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者。
《丑九怪历险记》的作者王小娟是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者,经过努力撰写出版了这本科幻童话小说。
本书试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曲折离奇的情节和五颜六色的彩图,把小朋友们带到远古时代;用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长他们对古生物的好奇心。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世界是欢乐、美好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悲伤、不悦和消极的东西,培养小朋友的耐心,让他们学会等待,遇难不怯、知难而进,坚持理想、不怕失败,因为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