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由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每一位老红军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的伟大和卓越源于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团队无往而不胜;有了卓越的信仰,组织将不会为生存而挣扎;有了崇高的信仰,个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执政地位,也就没有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总有一些壮举会跨越时空阻隔,总有一些精神会在历史长河中留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由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每一位老红军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的伟大和卓越源于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团队无往而不胜;有了卓越的信仰,组织将不会为生存而挣扎;有了崇高的信仰,个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执政地位,也就没有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总有一些壮举会跨越时空阻隔,总有一些精神会在历史长河中留存! 内容推荐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浙江省委老干部局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抢救性报道,由浙江老年报的记者专门上门采访、撰写,由21位老红军口述曾经的革命经历和红色岁月,突出展现老红军参与革命及新中国建设的生动、有意义的往事、故事,血肉丰满、具象生动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党、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故事采写完成后,配上有关精彩图片,由红旗出版社精心编排后出版,彩色印刷,作为献给党93华诞的珍贵礼物。 目录 序:红军精神永放光芒/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胡和平 第一部分 亲历长征 郭德琳:难忘战火中的温情,延安开荒种地 张先进:子弹不长眼睛,和敌人第一次相遇就以死相拼 谭玉福:18岁第一次过草地,5次过草地4次爬雪山 贾少山:雪山四季不化,爬三步滑一步到陕北 刘全德:14岁参军,当红军有饭吃 张海禄:没有上过战场的后勤老兵 王德友:为避开敌人,行军总挑最难走的小路 第二部分 浴火重生 王黎夫:敌营十年,九死一生 唐洪滨:数次重大战役里滚爬过来,一枚哑炮救了一命 秦秋谷:18岁唱着抗战歌曲走上革命路 郑子雄:家史就是浙南革命斗争史的缩影 李光福:戎马生涯最难忘那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邹念先:永不消逝的电波 刘勉之:从北到南,先革命后建设 第三部分 多面人生 钱宛正:“革命小丫头”成长在隐蔽战线 张更生:从陈毅身边走出来的交通员 王一夫:依然嘹亮的歌声穿越70年历史 金孟加:创造“笕桥速度” 周康生:“小兵张嘎”成长记 祁崇孝:历经劫波爱党如初 刘庭耀:一生挚爱《延安颂》 后记 试读章节 陈赓派我去当卫生员 “他喜欢叫我小鬼,我的作战图最早就是他教的” 1934年夏天,郭德琳从红军大学调到彭杨学校工作。当时郭德琳在9连当卫生员,他回忆,陈赓是校长,当时学员到野外演习,卫生员也要去。 陈赓校长先做好演习计划,会提前赶到演习地点,找个隐蔽的点坐下,别人看不到他,他却能清楚地看到演习的每一幕。“那时候的陈赓很年轻,大概30岁,一把胡子,个子不是很高,瘦而结实。”听得出,郭德琳对大将的仰慕。 演习差不多结束了,陈赓校长出来,走到郭德琳面前说:“小鬼,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做笔记没?画图了吗?”郭德琳拿笔记本给他看,不对的地方、写的白字都被改正过来。他还告诉郭德琳图哪里画得不好:“山最高的地方画上点,山坳处画上点,连起来就是山了……” “陈赓关心战士们的学习生活,他喜欢叫我小鬼,我的作战图最早就是他教的。”郭德琳说,每一次演习完,陈赓都要叫“小鬼,笔记本拿来看看”。 1934年,郭德琳在的部队被统编为干部团,陈赓当团长,宋任穷为团政委。长征出发前的头两天,陈赓团长和宋任穷政委碰到了郭德琳,听说他被分配去工兵连,看看他弱小的身子,宋政委说:“一杆长枪、200发子弹、4个手榴弹、8斤米,你背得起来吗?你背起来打仗去行吗?”陈赓团长接着说:“你还是去上级干部队当卫生员吧。”就这样,郭德琳被派到了上干队当卫生员了。 我接受了保护“五老”的光荣任务 “肖劲光直接点了我的名,保护‘五老’的光荣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了,, 1934年10月12日,长征的大部队从瑞金的九堡出发了,就如周恩来电报中所说“鸽子飞了”。在出发的沿途,老乡们一路歌唱欢送战士们,塞个鸡蛋,送双草鞋,不停地说:“快点打败白狗子,快点回来!”大家热泪盈眶。 当部队走到湖南时,上干队接到了一个任务——保护“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成仿吾)的行军安全。“肖劲光(上干队队长)直接点了我的名,保护‘五老’的光荣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了,高兴得难以形容。”到现在,郭德琳依然很兴奋。 “‘五老’中,徐特立年纪最大,59岁。他们都当我小孩一样。”郭德琳回忆道,大家把徐特立亲切地称为“怪老头”。为什么?这个“怪老头”看到别人扔掉的破布条草鞋,他就会捡起来。这种草鞋是用破布条织成的,一个上午至少可以捡十几、二十几双。他把这些又脏又烂的破布条草鞋串在他用来当拐杖的木棍子上,然后往肩上一扛,捡得越多他乐趣越多。到了休息或防空隐蔽时,他就坐下来专心致志地把破布条草鞋上的布条一根根拆下,然后在小溪里洗干净,扎成一捆捆,又穿在棍子上扛着走,太阳一晒就干了。别的部队不懂他在做什么,就叫他“怪老头”。“怪老头”看看单位的同志,谁没有草鞋或者草鞋太破了,他就给人家一捆布条打草鞋。 长征途中休息时,“五老”就开始给大家讲故事了,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我国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义和团、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郭德琳知道的很多历史事件最早都是从“五老”他们那里学到的。在泸定县的高山上休息时,“五老”还请肖劲光来支海军舞。这一刻,美好而惬意,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却是奢侈的。 国民党的飞机经常在头顶盘旋。有一次又来了,郭德琳一看飞机扔了4个炸弹,大叫:“下了四个蛋,快卧倒!”“五老”立刻卧倒在路边低处。还好“五老”没事,可是担架队的两名队员腿部负伤了,赶紧止血、包扎后仍跟着部队前进。 奉命照顾美国客人的起居 “为了让马海德、斯诺能睡个好觉,我用开水把床板烫过,烫死臭虫” 郭德琳从红军大学结业后,被分配做校政治部的青年干事。8月1日,全校要开会庆祝“八一”建军节。前一天下午,经中央总政治部介绍,来了两位外国客人,说是次日要参观庆祝“八一”建军节的各项活动,命校政治部热情接待,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前一天,校政治部主任罗桂波带了2个美HA来,指定郭德琳等3个青年接待。一个美国人说着生硬的普通话:“他叫马海德,是医生:我叫斯诺,是记者。我们来参观的。”小宣传员还和他开玩笑说:“你是‘死老’。”没想到斯诺还能更正说:“我不是‘死老’,我是斯诺。”大家都笑开了。 P4-6 序言 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代伟人的诗词,一直传颂着我党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征程,这不仅是肉体的磨炼,更是精神的洗礼。 时光穿梭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瑞金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启了一次永载人类史册的二万五千里的远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队至上的高尚品德,其中关键就是“信仰的力量”。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执政地位,也就没有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们要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为了铭记革命历史,弘扬新时期的红军精神,践行中国梦,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013年开始了“历史抢救行动”,联合采写并在《浙江老年报》上连续刊发“红色典藏”系列报道,图文并茂地收录了21位红军时期离休干部的故事,抢救和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史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他们当年风华正茂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一生对党矢志不渝的答案,告诉今天的年轻人,事易时移,长征精神永不磨灭。把“红色典藏”系列报道交由红旗出版社结集出版,就像一束火把,点燃了信仰的篝火。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长征,有坚定的信仰支撑,纵有困难坎坷、迷茫忧愁,都不会迷失方向和自我。 在《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中写到的这些红军时期的浙江老同志,无论是地下工作者,还是后勤老兵、陈毅身边的交通员,所有的指挥官和士兵在接受命令时,都会在行一个标准的军礼的同时坚定地说这样一句标志性的话:“保证完成任务!”这句“保证完成任务”说明了红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红军战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他们敬业、专业、自律,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时光荏苒,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已日渐稀疏,但“保证完成任务”这句嘹亮的回答言犹在耳,对今天仍有强大的指导意义。红军的伟大和卓越源于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团队无往而不胜;有了卓越的信仰,组织将不会为生存而挣扎;有了崇高的信仰,个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浙江进入新时期后,改革再出发。“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需要长征精神,“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需要长征精神,“五水共 希望我省各地各部门要以纪念建党93周年、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活动为契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长征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把红军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紧密结合,成为全省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总有一些壮举会跨越时空阻隔,总有一些精神会在历史长河中留 借写序之际,深切表达我对已逝老同志的缅怀,并衷心祝愿健在的老同志晚年幸福,健康长寿,阖家欢乐!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胡和平 2014.6.18 后记 也许大家能记住战场上将军的振臂一挥,却很难记住枪林弹雨中战士们的身影,而历史都是由那些背影构成的。为了记录这些老同志的背影,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传统,2013年8月,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领导提出对浙江当时健在的红军时期离休干部,开展抢救性报道活动——将他们的革命经历进行整理和记录,作为档案精心留存下来。 这项工作受到了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列为2013年与2014年的工作重点。系列报道完成后,省档案局将所有资料入档,并举办专题展览,浙江教育科技频道也将相关内容制作成专题纪录片。这组系列报道最后集结成了这本《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 活动启动之初,我省尚健在并列入采访报道活动的有21位红军时期离休干部,平均年龄95岁,最年轻的88岁,最年长的已有104岁,其中7人走过漫漫长征路。他们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他们的述说,留存的物件,都成为历史,走进了档案。 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抢救红色财富。可惜活动启动至今,有6位老红军相继离世,其中有2位还没来得及采访到本人,这让我们深感抢救性报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收录在书中的文章都首先刊登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浙江老年报》每周定期出版的《人物访淡》专版上。稿件始终坚持思想性,同时兼顾可读性,重现老一辈血与火的激情,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融合的传奇,矢志不渝地追求国强民富的中国梦。 系列报道刊出后,在全省老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老同志来电来信,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也专门给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领导正式发出感谢公函,表达对“红色典藏”系列报道的喜爱,认为这是铭记红军长征历史、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引导老同志老有所为,为党的事业增添了正能量。许多老人还将报道拿给子孙学习,让红军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参与《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编辑出版工作的各单位人员,许多都是年轻人,在T作中享受了精神盛宴及心灵洗礼。老红军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铸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作风,聆听这些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讲传统,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讲奉献,对年轻一代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也能鼓舞下一代更好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们将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做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宣传报道,同时为老同志做好服务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典藏——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编辑委员会 2014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