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编著的《教育的温度(精)》是教育学的散文性理论专著,共六十六篇,每篇针对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结合生命的普适性,从人性的角度切入,阐述教育的问题、教育的哲理。《教育的温度》装帧精致,纸张质感悦目,设计风格颇有品味,是专门为潜心教育的专业人士、重视育儿的家长、重视自我教育的人士等特殊定制的收藏版本。且因文风雅俗得宜,比喻形象丰美,说理精透深刻,具有人文意义上的普世性,也特别适合普通人反复阅读,是值得珍藏的教育类散文名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育的温度(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格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格编著的《教育的温度(精)》是教育学的散文性理论专著,共六十六篇,每篇针对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结合生命的普适性,从人性的角度切入,阐述教育的问题、教育的哲理。《教育的温度》装帧精致,纸张质感悦目,设计风格颇有品味,是专门为潜心教育的专业人士、重视育儿的家长、重视自我教育的人士等特殊定制的收藏版本。且因文风雅俗得宜,比喻形象丰美,说理精透深刻,具有人文意义上的普世性,也特别适合普通人反复阅读,是值得珍藏的教育类散文名著。 内容推荐 《教育的温度(精)》作者林格以睿智的笔墨,清淡的文风,优雅的格调,深邃的透见,格言式的感悟,博学的知识力,畅谈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以及作者对于教育的深刻领悟,贯穿了作者鲜明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做温暖人心的教育。作者把教育提升到一种“道”的高度来认识,比起空喊口号式地提倡教育改革,以及抽象化的教育理论,更多一份人文的深思,把教育上升到用来缔造心灵的高度。 目录 教育的温度 第一篇:生命,像水一样存在 第二篇:世界上有两种人 第三篇:悟性:人的内在发展之本质 第四篇:性格中的刚与柔 第五篇:如何思考问题 第六篇:解密幸福 第七篇:理想是深埋黑暗中的火种 第八篇:抓住一个问题十年不放 第九篇:金钱与快乐 第十篇:正直是一种财富 第十一篇:在浮躁的时代里,怎样锻炼定力 第十二篇:父性力量与母性力量的整合 第十三篇:当代青年最缺乏的是什么 第十四篇:当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时 第十五篇:教育的本质 第十六篇:如何管理自己的欲望 第十七篇:人的内在美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八篇:我们处于一个洗礼的时代 第十九篇:进退之道 第二十篇:守中而自在 第二十一篇:读书让人成为百万富翁 第二十二篇:知识就是力量吗 第二十三篇: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第二十四篇:人性的光辉 第二十五篇:什么是方法 第二十六篇:格局 第二十七篇:孤独时,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位 第二十八篇:教育的真谛是让阳光照进心间 第二十九篇:我们需要的人文素质 第三十篇:成功,就是每一步都做到100分 第三十一篇:伟大的事业要和伟大的人一起做 第三十二篇:不要把每个孩子都逼成“先进” 第三十三篇:教育唯一目的是唤醒人的自觉 第三十四篇:教育应当回到根部 第三十五篇:教育是最基本的政治安全 第三十六篇:教育的价值在于塑造强大的内心 第三十七篇: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 第三十八篇:给予,是人类最优雅的姿态 第三十九篇:善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缺乏的东西 第四十篇:过于功利的人生就像把无柄的刀子 第四十一篇:常在欢腾拥抱中 第四十二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第四十三篇:偶然性是为必然性开路的 第四十四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十五篇:如何修炼自己的气场 第四十六篇:守住心态 第四十七篇:只要你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 第四十八篇:我是怎样找到自己的 第四十九篇:追求教育是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 第五十篇:温暖人心的六大教育美感 第五十一篇:做人的常识——《名贤集》句解 第五十二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五十三篇:怎样阅读一本书 第五十四篇:教育的力量在于发现 第五十五篇:教育的目标是强大孩子的内心 第五十六篇:冷漠是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 第五十七篇:教育是王道 第五十八篇:人生自在两个字 第五十九篇:心的出路 第六十篇:空的哲学 第六十一篇:阅读是一种私生活 第六十二篇:养树养根,养人养心 第六十三篇:教育就是提供一双合脚的鞋 第六十四篇:为什么要当老师 第六十五篇:清、慎、勤、忍 第六十六篇:天若有情天亦老 修炼——林格教育箴言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篇 生命,像水一样存在 上进 上进是人发展的本真,也可以说,上进是人的第一天性,与含章之美,同为生命价值观的核心之一。 我倡导的上进,是源于人的内心要求的,是任何学说都不能否定的人生真谛。儒家的“拿得起”是一种上进,佛家的“能看破”是一种上进,道家的“放得下”似乎也是一种上进。台湾星云大师说,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欢,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彩,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圆通如水 圆通不是圆滑,是一种通达自如的认知模型。圆通,如水也。其精神内核是“活”与“动”。水是H2O的液态形式,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水是运动的,水在生命中运动,生命在水中运动。水,既能自己活动,又能推动别人;既能婉转自如,又能委屈求全;既能洗涤污垢,又能清洁自在;既能滋润万物,又有自己的方向。水运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水往低处流。 即一是只能疏导,不能堵塞。挖掘有效而科学的水渠,引导其方向。 二是有高度才能形成势能。越是有高度,形成的能量就越大。所以我们经常说,高度决定影响力。 三是润物细无声。水往低处流的过程中,渗透、浸染、浇灌??因此,最为有效的影响是无痕的影响。 四是流水不腐。水是有生命的,保持流水,一切就会有希望,比如办企业。 五是静水方可流深。 因此,水往低处流,是一种态度,一种美感,更是一种智慧。只有遵循这个基本规律,人才会越来越自由。 而我更愿意做这样一种自喻:散落了很多水泥、沙子、小石头,单是其中一种,未必有用,而用水把它们混同组织起来,就成为优质的混凝土,可以盖楼??最后水会“挥发”掉,人们也许看不到水的痕迹,但水曾经起过作用。这是我的人生终极定位,我希望自己能做这样的“水”——无,然后有。 无私 无私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去做事情,但,人是难以做到无私的。老子说,无私为大私。也就是说,当你的梦想远远超越了个人欲望之后,社会及更多人将因此受益,而你最终也将受益。我们似乎是别无选择的,我将尽自己所能,让周围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对内,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信念;对外,使无数人甚至全世界因为我们这一群人而受益。无,就是有。无私才能天地宽,天地宽才能容纳无限,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健康 心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金融学者林采宜在她的新书《底色》中这样写道: 小时侯,闻到烟味就知道爸爸回来了,家顿时有了安全感;长大后,闻到男朋友衣领上的烟味,感觉这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都说吸烟有害健康,那什么是健康?仅仅是活蹦乱跳的四肢?自从我们告别了有天有地的老式弄堂,搬进了“人笼子”;自打我们告别了夏天的扇子、蚊子,冬天的炉火,待在一年四季都是封闭的空调环境里……我们已经不再健康。 她还说,空地没有了,野草没有了,雨打芭蕉、鸟鸣树梢的自然声音被高保真音响所替代,我们在健身房的滚动皮带上汗流浃背地“跑步健身”,自欺欺人地营造所谓的“健康”,就真的“健康”了吗?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唯一的用处是体验活着的种种滋味。在林采宜眼里,男人把沮丧埋在烟灰里,就和女人把惆怅倾泻在泪水里一样,是倾诉情绪的一种方式。若戒了烟,犹如绝交了一个贴心的朋友,失去了最后一个排遣烦恼、寄托心情的朋友,我们的“健康”还剩下什么? 我并不赞同男人通过吸烟获得真正的健康,但我完全赞同林采宜对健康的基本认识,那就是“真正的健康是心的健康”。 心健康了,人就健康了,很多残疾人看起来“五体不满足”,但比正常人“健康”,而生活中有多少人看起来活蹦乱跳,其实是“残疾人”。 我很推崇高明的中医。高明的中医家与杰出的教育家一样,都紧紧抓住一个任务:医“心”。医“心”的第一任务就是调整人的整个心态,形成一定的认识高度(状态),进而对症下药,四两拨千斤,最后落实在人的自我恢复、自我教育的能力上,即所谓的“求医不如求己”。 健康是我们的第一财富。但我应拓广一下健康的内涵:健康是无形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健康、智慧、心态、道德、思想、观念、礼貌、平安、技能、明理、信仰、满足、勤俭、计划、开源节流等。 P2-5 序言 这是一本不成样子的文字集,所收文章大多写于2007年到2011年,其中贯穿的就是我的教育价值观——做温暖人心的教育。 在我的自我认识中,我唯一的爱好和擅长,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什么是学习呢? 童年的时候,经常看见老鹰在上空盘旋,无限遐想。后来我读到了一个关于老鹰自我更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最高寿命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一个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个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那儿完成150天的操练,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一只雄壮有力的老鹰又诞生了!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旧的牵挂彻底抛弃,才可以重新飞翔。只有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我们才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崭新的未来。 老鹰的再生说明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 其他动物也一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眼镜王蛇式的学习。据说,一般的毒蛇是一年蜕一次皮,而世界上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则是每个月蜕一次皮。学习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蜕皮,即自我更新,更新越快,内心成长就越快。一个自我更新速度快的人自然是包容的人,因为他自己明天可能就会否定自己今天的观点,故而他能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愤世嫉俗……学习最好的姿态是理解能理解的,尊重不能理解的。对于不能理解的,我们试图理解,并力争超越,万一无法理解,保持谦恭即可,此为智也。 在学习方式上,我自觉养成了一种学习习惯,那就是记录感悟的习惯。我认为,感悟是哲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唯一形式,只要保持感悟,哲学就在身边,不然,哲学就只存在于厚厚的、几乎让我们头疼的经典作家作品中。 近l5年来,每天记一点点自己的感悟,学而不用,学而忘掉,受益匪浅。恰张立红老师谈起,促使我从那些羞怯的“感悟”中选了一些比较短小的散文,不成样子,但似乎还有记载自己心灵生活的意义,就当是我的自说自话吧,满意就看,不满意自便。 是为序。 后记 整理好稿件后,实在有点忐忑:一是感到诸文肤浅而不成体系,读者有可能“笑之”;二是感到自己正在修炼之中,即使是目前的想法确实精进了一些,之前的感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也要有一些勇气。 不过,记录自己的感悟,确实见证了我个人内心成长的经验与发现,权作个人笔记本Ⅱ巴,这么想,心里也就平静了一些。 说些感谢的话。 感谢我的家人,尽管你们根本不关心我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你们只关心我的身体,我的安全,但,每当倦累了,我总能感到一种幸福与信任,超越了我的职业理想。 感谢柳斌、顾明远、孙云晓、郭思乐、杜和戎、李金初、程鸿勋、杨乃林等教育家,以及几十位校长、上百名一线教师能与我真心对话与切磋,使我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活化、透化,是你们教会了我“什么是教育”。在教育的行当里,我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人,唯一的优点是我比较勤奋,走遍全国各地上千所学校,每到一所学校,都得到了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照顾,花了大家很多的精力、很多的饭钱,点点滴滴之间,感激不尽。 感谢张立红老师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许多老师,是你们的鼓励让我把这个本子付诸于梓,并得到了王红卫老师的重视,愿意精心做这个“笔记本”,超越了功利和浮躁,力求出版之路的探索与实验。以前我经常讲,我出书是为了挣稿费的,但这本书例外,还真的不是为了稿费而出的,而是一种教育文本的实验,也想给对我有好感的、友善的朋友一个可以留作纪念的文字集。 关于如何读这本书。本书没有什么逻辑,任何一篇都是独立的,所以阅读时,不要去猜测背后的理论系统,适合在晚上睡前翻,也适合放在厕所边上,确实无聊的时候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