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由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原著,是一本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图书。卓娅和舒拉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苏联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在父母的倾心教育下,姐弟俩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养成许多优良品质:尊重长辈、乐于助人、学习勤奋、积极劳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等等。1941年,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入侵苏联,还在读中学九年级的卓娅辞别母亲,自愿加入游击队,走上保卫祖国的岗位。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她和同志们一起深入敌占区埋地雷,烧敌营,表现机智勇敢。1941年9月的一天,她在烧毁敌人的马厩时不幸被捕。凶残的德寇对她进行了种种摧残和侮辱:长时间严刑拷打,并逼迫他俩身着单衣,赤裸双脚在雪地上跑动……坚强的卓娅承受住了所有非人的折磨,拒绝回答德寇的问题,没有泄漏游击队的任何秘密。一无所获的敌人恼羞成怒,绞死了她。[1] 舒拉为了帮卓娅报仇,未满17岁的他成为了坦克手,但在胜利前夕,不幸牺牲。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小说。小说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卓娅和舒拉的成长经历,也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对祖国的爱,以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的抉择;也彰显出,当时苏维埃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前景,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崇高的理想、爱憎分明的品质和充满正义的人格力量,对卓娅和舒拉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祖国遭受苦难时,这些优秀品质终于全部绽放出来,使他们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反法西斯青年英雄的代表。
第一章 杨树林
我出生在唐波夫省北部一个叫“杨树林”的乡村。村子周围种着黑麦、燕麦和黍子。靠近村子,一些地面被许多深谷撕裂得七零八落。
冬天,深谷里疯跑着许多饥饿的野狼,时不时还传来它们的嚎叫声。可到了春季,一切都变了,雏菊、铃铛花、矢车菊等各种野花,开得姹紫嫣红,热热闹闹。
我们村子约有五千人,由于分到的土地养不活一家人,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家都要到唐波夫、贫兹,甚至莫斯科去打工挣钱。
我的家庭很和睦。父亲齐莫菲·西门诺维奇·丘里科夫,在村公所当文书员,他非常喜爱读书,与人辩论时,还常常引经据典。
当我在乡村小学读了三年书后,1910年秋天,父亲带我到基尔山诺夫报考了一个女子中学。基尔山诺夫是一座商业化的县城,虽然那天来报考的女孩子很多,但农家女孩子却很少。我记得有一个女孩子,脸庞红红胖胖的,发辫用亮丽的蓝色绸带系着。她看到我的时候,用鄙视的眼神打量着我,旋即就转过了身子。我紧靠着父亲,父亲轻抚着我的头,仿佛在说:“孩子,别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考试开始后,有人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招呼进一间大屋子里,屋子里的长案后边坐着3位主考老师。我记得我回答了一些试题后,就忘记了害怕,大声朗诵了以下的诗句:
今后我们将给瑞典人一点颜色看,
在这里建起雄城,
气死傲慢的邻居……
校舍是两层的楼房,父亲在楼下等着我。考完试后,我高兴极了,欣喜地向他跑过去,他也快速地上楼来迎接我……中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阿尔卡奇·别洛乌索夫在我们学校里讲授数学,讲得明白有趣。他的夫人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讲授俄文和文学。
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总是笑吟吟地走进教室,她年轻活泼、和蔼可亲,坐在讲桌后面,静静地看着我们,不说任何客套话,开始就念道:“树林脱下紫色的衣裳……”
她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动人力量,它那鼓舞人心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它的深刻的人道性。
她的课使我明白了:教师工作具有艺术性。若想做一个好教师,必须要有活泼的心灵,清晰的头脑,当然,还必须非常爱学生。
美术教员谢尔盖·谢民诺维奇·波马佐夫也让我怀念。由于我很爱好绘画,他发现这一点后,马上鼓励我说:“您需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好好学习,您在绘画方面有很好的天赋。”
在他的课堂上,我们除了了解什么是颜色、线条、比例、远近画法等以外,也了解构成美术精神的东西,即怎样学会随时随地了解生活,发现某些事物的独特性。还有,好的绘画作品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谢尔盖·谢民诺维奇给我们介绍了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等大画家的创作。他有一大本画册,粘着一些很精致的复制名画。他的讲课和那些名画,点燃了我想到莫斯科去,到特列佳柯夫画馆参观的念头……可是我知道,无论自己怎样渴望,那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日常生活都只能勉强维持,家里需要我帮助。中学毕业后我就回到了家乡杨树林。
在基尔山诺夫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十月革命”的消息,但我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到,那到底意味着什么。
回到杨树林后,我哥哥谢尔盖对我说:“新生活开始了,柳芭,你知道吗?是完全崭新的生活。我可不愿袖手旁观,我要参加红军去。”
谢尔盖只比我大两岁,可跟他比起来,我还像孩子。他了解很多事情,能清晰地分析形势。“哥哥,那我干什么呀?”我问他。
谢尔盖毫不犹豫地说:“当老师呀!当老师教书。你知道吗?以后学校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多起来。现在我们杨树林才两所学校,能供五千人读书吗?当然不能!以后我们人人都能上学,人民不能再过文盲的生活了。”
P1-3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小说。小说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卓娅和舒拉的成长经历,也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对祖国的爱,以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的抉择;也彰显出,当时苏维埃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前景,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崇高的理想、爱憎分明的品质和充满正义的人格力量,对卓娅和舒拉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祖国遭受苦难时,这些优秀品质终于全部绽放出来,使他们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反法西斯青年英雄的代表。
卓娅和舒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家庭。因为外公喜欢读书,不识字的外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文化的人,他们省吃俭用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到了学校。由此,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卓娅和舒拉的父亲,也从一个农村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卓娅和舒拉的家里充满着爱。从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笔端娓娓道来的卓娅,是乖巧的,懂事的,积极向上的;而舒拉则是淘气的,可爱的,聪明的。4岁的卓娅教2岁的舒拉说话,纠正他不精准的发音;因父亲去世,10岁的卓娅承担了一部分家务活,并照顾着弟弟;为了独自做完算术题,她可以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4点……卓娅15岁时,舒拉请妈妈给姐姐买一双半高跟鞋,放弃给自己买帽子的计划,因为姐姐是大姑娘了;当卓娅生病后,舒拉用自己劳动挣的钱请姐姐为她自己买布料做裙子;当卓娅英勇就义后,妈妈时不时伤心流泪时,舒拉紧紧地握着妈妈的手挨着妈妈坐着,陪妈妈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卓娅和舒拉的家里充满着书香。他们一家人都有阅读的习惯,逛书店买书成了他们家的节日。从父亲为广大村民读报,到母亲为卓娅和舒拉读书,再到卓娅和舒拉轮流读书,他们家里一直充满着朗朗的读书声。他们读盖达尔、高尔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马雅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莫里哀等许多知名作家的书,也读国内革命战争女英雄丹娘·索罗玛哈的故事,以及西班牙青年埃姆切里奥·科尔聂赫英勇炸敌人坦克的故事……这些阅读,对他们的人生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卓娅和舒拉的家里充满着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氛围。从卓娅和舒拉的父母到他们自己,他们一家一直都在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母亲在小学教书的同时,还在师范大学进修;父亲在齐米列捷夫研究院工作时,又在速记班学习,并且还准备进入函授工科大学;卓娅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可以开出长长的书单进行学习研究;而舒拉则把全部零用钱订了一本《科学与技术》的杂志,不仅把每一篇文章都读完了,并且还经常按照杂志上的解说制作各种东西。他们家笼罩着浓浓的学习氛围……这些良好的成长环境,塑造着他们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为他们成为时代的楷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编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