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盲目心理学(日常生活中荒诞行为的心理学解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玛格丽特·赫夫曼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盲目心理学(日常生活中荒诞行为的心理学解读)》——《重口味心理学》之后,更深度解读人类荒诞行为的本质,只要看透人的非理性,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都将对你“隐身可见”。

全球知名心理学家、TED演讲嘉宾玛格丽特·赫夫曼,揭开心理学最后的盲点:为什么人的行为如此不理性?为什么人们会做明知是错的事情?2013年最受瞩目的全球畅销心理学著作。

巴曙松、范玮琪、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联袂推荐,《金融时报》&高盛集团年度最佳图书奖。

内容推荐

《盲目心理学(日常生活中荒诞行为的心理学解读)》简介:你一定发现过:热恋中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有些人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讨厌和自己不同的人;那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的谬论;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人总喜欢自欺欺人;宁愿听从错误命令也不愿自己思考;即便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会说出来……

玛格丽特·赫夫曼所著的《盲目心理学(日常生活中荒诞行为的心理学解读)》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脑神经科学相结合,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和数十种心理学实验证明了人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生物:为了自己大脑的舒适感,很多人会盲目接受风险,直到灾难性的后果来临才后悔不迭。人性盲点造就了这个“荒谬”的世界,来测试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多荒谬吧!

目录

引言

第1章 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第2章 爱情让人盲目

第3章 你的思考不会违背你的信念

第4章 你无法控制大脑,是大脑在控制你

第5章 每个人都知道有问题,但就是没人说

第6章 服从命令最容易,也最危险

第7章 所有人都听话,这个组织就完了

第8章 袖手旁观,早晚有天轮到你

第9章 眼不见,就能心不烦吗?

第10章 金钱,让你忽视道德标准

第11章 真相,只有少数人能看到

第12章 做一个掌握真相的“少数派”

致谢

试读章节

第2章 爱情让人盲目

爱情常会对缺陷视而不见,

永远以欢乐为念。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970年,风疹疫苗首次被接种,但是,在此之前若干年,怀孕时患上风疹对于母亲和胎儿来说都是很危险的。迈克尔(Michael)的母亲知道这一点,她的家庭成员中有许多位医生,但是,她却无能为力。因此,迈克尔在1948年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

长大以后,他身体虚弱,不能从事体育活动。但是,仿佛他知道他的未来必须依靠头脑而不是发达的肌肉一样,迈克尔非常聪明。所有他的耶稣会的老师都知道他是一个需要爱护的学生,他肯定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进入一流大学,有可能将来做一名牧师。“牧师”的愿望没有成真,但其他期望都实现了。迈克尔成长为一个聪明得让人震惊的人,几乎是第一眼你就能看得出来。他也非常幽默,这成为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偿缺点的优点。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广播行业,开始是在广播电台,之后转入电视台。电视工作非常紧张,他在电视台的工作时间与他第一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时间相冲突。通常,他会勇敢地正视现实,以掩饰内心的恐惧。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心脏手术不是在他们二十几岁时需要考虑的事情。后来,在公共游泳池中,当孩子们对他胸口上从上而下厚厚的红色伤疤感到惊讶时,他会解释说自己是一个仿生人,只是利用一小片发出滴答声的塑料来维持生命,这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多少有点吓着他们。

就像19世纪的结核病人一样,濒临死亡让迈克尔比其他人更加想要活下去。每一次的经历都是那么地生动,每一次的遭遇都是如此地致命。当心脏中的塑料瓣膜开始失效,需要再做一次心脏手术时,他不是特别担心,因为他知道惯常的程序。对朋友们来说,在医院里坐在他的病床前,被那位手指修长的、喜欢保时捷汽车的心脏外科医生马格迪·雅克布(Magdi Yacoub)的故事逗得开心快乐,这是小镇上再好不过的社交场景之一了。但是,有一点越来越清晰,一旦涉及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迈克尔可就不是令人满意的家伙了。无论女士们发现他有多么地魅力超凡、体贴周到,并且见解深刻,他都不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在第三次手术前,与他相处了9年的女友莱斯利(Leslie)下决心是时候要离开他了。莱斯利约他喝茶,跟他解释说,尽管她非常爱他,但她还有一段很长的人生之路需要她认真考虑。谈话结束之后走着返回办公室时,他想到了几种心脏可能会停跳的方式。

不过几年之后,迈克尔重新回到了广播电台,他与一位同事相爱并且结了婚,有一段时间,他拥有了自己曾经梦想的一切:美满的婚姻,可以为他赢得尊重的令人兴奋的工作,可以让他与作家、艺术家、音乐家们聚会,他们都非常欣赏他的勇气和智慧。迈克尔开始打算生第一个孩子,但之后他再次病倒。这一次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但在手术安排好之前,他离开了人世,当时他38岁。

当我嫁给迈克尔时,我是故意视而不见吗?当然,我是的。我了解他的心脏状况,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与他坠入爱河,我认为这没有关系。我们要永远生活在一起,想办法呗。现在我知道了一些实际情况,我们有相同的姓名首字母,都是外国移民,上过同一所大学,同样的中等身材,这些事实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当坚决。但是,我应该早做研究就好了,发现他的寿命会很短,或者与心理学家谈论悲伤的痛苦,或者读一些讲述孀居忧伤生活的书。但是这些事我一样也没有做。我不去看这些让人伤心却又确定无疑要发生的事情,假装它们不存在。

爱情是盲目的,并非神话中描写的那样因为丘比特的箭是随机射出的,而是因为一旦被这些箭射中,我们就变成了睁眼瞎。当我们爱上某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把他们看得比在别人的眼里还要聪明、机智、漂亮和强壮。对于我们来说,心爱的父母、配偶或孩子有着无限的才能、潜力和美德,仅仅是个陌生人是不能够识别出这么多优点的。当我们出生时,是爱让我们得以存活。如果母亲失去对孩子的爱,任何一位刚生完孩子的母亲如何能够悉心照料孩子呢?任何一个孩子又怎么能够存活下来呢?如果我们在爱的怀抱里成长,我们会确信其他人信任我们,可以维护和保护我们。因为我们受到爱护,因此我们可爱,这种自信是构成我们的个性和自信心的基本材料。我们相信自己,至少部分相信自己,因为别人信任我们,而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又非常地依赖。

作为人类,有很大的动力驱使我们去寻找和保护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和让我们感到安全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与和我们相似的人结婚,跟与我们相似的人比邻而居,并且要和与我们相似的人一起工作的原因:那些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每一个人都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爱情也在做同样的事,只是它蕴含着无限多的热情和动力。我们之所以赞赏自己,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别人的爱,为了保护我们的尊重所依赖的重要,我们会激烈地战斗。纵然我们的爱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它看起来也像是真的一样。的确,似乎有些证据表明,不仅是所有的爱基于幻想,而且爱也积极地要求幻想,为的是让爱得以持续。

当心理学家对约会中的青年未婚男女进行研究时,他们分析了一方对爱侣的看法,然后将它与爱侣一方自己的看法加以比较。他们发现两人的看法相去甚远,因为情侣把她的爱人看得比爱人自己认为的要好,而且在这种对伴侣的理想化发生时他们的关系更有可能得以继续保持。当人们在伴侣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伴侣自己都没有看到的优点时,他们就会对他们的关系更加满意。换句话说,对所爱之人理想化有助于关系的持久。

这些积极幻想的有益作用远不止于此。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他们就会开始适合你对他们的幻想。因此,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你对爱侣的想象越好,爱侣就会开始不辜负你的幻想,你也就会更爱他们。这听起来有一点像神话故事,但是,亲吻青蛙会让他们感觉真的是在扮演王子或公主。这确实有一种魔力: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是因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才爱他们,而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才爱他们,或者需要他们成为我们认为的那种人而爱他们。

P19-22

序言

“去吧,去吧,去吧,鸟儿说:人类忍受不了太多的现实。”

——T.S.艾略特(T.S. Eliot),《四首四重奏》(Four Quartets)

2011年7月19日,阿德里安·桑德斯(Adrian Sanders)议员向詹姆斯·默多克和鲁伯特·默多克(James and Rupert Murdoch)提了一个问题,让他们二人无言以对。

“你们知道‘视而不见’这个词吗?”

我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过这件事,文化、媒体、体育特别委员会认为,这个问题让默多克父子坐立不安。

当我阅读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前董事长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和肯尼思·莱(Kenneth Lay)的庭审记录时[1],我的头脑中第一次产生了“故意视而不见”这个概念。在结案陈词中,法官西米恩·莱克(Simeon Lake)就法律要点给陪审团做出了如下说明:

如果你发觉被告对那些原本对他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故意紧闭双眼的话,你就会发现被告早就知道真相。如果被告对于既存事实装瞎的话,就可以推定他是知情的。

莱克法官当时引用的是对视而不见的司法解释:如果你本来能够知晓某事,或是应当知晓某事,可是你却想方设法装作看不见,那你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本案中,斯基林和莱不但本来应当知晓,并且完全有机会知晓安然公司糟糕的经营状况。他们却声称对情况一概不知,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们本应知情,所以他们罪责难逃。

一旦“故意视而不见”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产生,我就开始到处观察它的身影。我在婚姻中看到了它的存在:为什么她对所有的出差从不过问?我也在医院里看到它的存在:为什么他会逃避体检?为什么他会开始吸烟?董事会的会议室里也充斥着视而不见: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怀疑过那个注定要失败的交易呢?

当我向来自各种背景的朋友和同事们说到“故意视而不见”这一现象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对于我所谈论的,他们也深有同感。政客会回忆起他们通过的法规,其实当时他们就知道它根本不起作用。医生则描述他们会应患者的要求进行治疗,然而,病人得到的这些治疗却是不必要的。律师则详细地讲述他们如何费劲地忘记委托人不应与他们分享的信息;而由于公司错失明显的流行趋势,导致产品设计师大发脾气,他们发泄着心中怒火。当我向会计师和审计师谈论“故意视而不见”这一现象时,他们就会以神秘兮兮的口吻描述他们如何被客户道德伦理的“灵活多变”所同化,可是,公司的总经理却向我描述,即便在一个小企业,想要了解它的经营状况到底如何也会非常困难。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伊拉克战争和全球变暖:这都是政府铸就的大错,而造成它的原因,或者说使其恶化的原因是政府不愿意面对令人不安的现实。

“故意视而不见”开始为世人所知是在19世纪,当时是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提出来的。在里贾纳(Regina)诉斯利普(Sleep)一案中,一位法官做出了如下裁决:除非陪审团发现,被告要么知道财物来自于政府库存,要么“对事实装作看不见”,否则,他就不能被宣判犯下了侵占政府财物罪。从此之后,英国的司法机关就将“故意闭眼”的人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称为“默许”或“推定知情”(constructive knowledge)。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大量其他的说法,如蓄意或故意忽视、有意逃避和故意漠视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有机会获知,也有责任被告知,但两种责任都被逃避了。现在,这一法则最常用于洗钱和贩毒的案例:如果有人给你一大笔钱,托你捎带一个手提箱,那么,如果你不查验箱子里是什么,你就属于故意视而不见。

对“故意视而不见”这一法律概念存在着一个最大的争议,就是它并没有表示“对于事实的回避是有意为之”这个含义。法律不关心你为什么一无所知,只关心你不知道这件事。而我感兴趣的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被蒙在鼓里。是什么力量在发挥作用,使得我们可以无视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看到隐瞒使消息变得更具破坏力,从而让我们变得更加容易受到它的攻击呢?在经历了重大失败或灾难之后,为什么总会有人站出来说他们看到了危险,也发出了风险提示,但是,他们的警告却被人置若罔闻呢?作为个人、公司和国家,为什么我们特别习惯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并且狂喊道:我们怎么可能会视而不见到如此地步?

我对“故意视而不见”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调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直观察到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随着调查的进行,我将自己的考察范围进行了限定,仅仅考察公司这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的资料最丰富。但是,有一个正在影响我们视而不见的根源在于生活和工作的人为分隔,这让我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每个公司的员工都是个体的集合,这些人在被雇用之前其行为和习惯都表现得很好。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处于团队之中,个人都容易感染视而不见的毛病。企业间的区别就是员工的视而不见所能造成损害程度的大小。

个人也好,集体也罢,视而不见不是受到单一因素的驱使,而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我们会屈服,不管面对的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无法注意和获知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有限,仅仅这一点就让我们不能了解一切。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对吸收的东西加以过滤或编辑。因此,是让其“通过”,还是忽略它的存在,我们的选择就成了关键。我们多半会接受那些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的信息,而对动摇我们脆弱的自负和最重要信仰的信息,我们会很随便地加以过滤。爱情是盲目的,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众所周知,但有一点并不明显,那就是爱情可以对多少征兆视而不见。思想观念非常强势地隐藏了那些对于未被迷惑的头脑来说明显的、危险的或荒唐的东西,以及大量关于我们如何生活,甚至我们在哪里生活的信息,从而让我们受到蒙蔽。害怕冲突、害怕改变致使我们闭塞视听。对于服从和顺应的无意识冲动(以及更多否定的冲动)使我们免于正面冲突,而从众的心理又给我们的懒惰提供了一个令人舒适的借口。金钱也有让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力量,甚至是对于那些精英也不例外。

当然,故意视而不见并非总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我们看不到真丝领带上的污渍、女友脸上长的粉刺或者邻居的邋遢时,这种视而不见就会对我们的社会交往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对政治分歧的不予理会则可以营造平静的工作氛围。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视而不见会给人以积极的帮助。在伦敦大轰炸其间,相比面对一个恐怖的未来认命了,不如跳舞和参加晚会这种方式更能鼓舞人们的士气。正因为不必每天面对人类必死的命运,我们才能保持乐观和生活的劲头。

或许正是视而不见这种纯粹的实用性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养成了习惯。它似乎无伤大雅,并且感觉还有效率。但是,导致我们看不清世界真实面目的作用机制也会置我们于险地。忍受着父母的虐待而长大的孩子在成人之后会感到疯狂、迷惑和焦躁不安,因为他们生活的现实一直在被人否定。由于拒绝观察那些改变他们理论的数据和事件,理论家们注定要与时代脱节。骗子大行其道,乃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我们的渴望,使我们对有可能让他们骗人的伎俩大白于天下的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公司到处是唯唯诺诺的员工,等于是提高了公司的风险级别,而且这种风险远远超过他们能够挽救公司的能力。如果这些危险一直不能被人公开承认,它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越来越危险。

故意视而不见虽然十分普遍,但它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在本书出现的最鼓舞人心的一些人就有这个勇气去关注,而且有坚定的决心去观察,这正是他们能够做出非凡成绩的原因所在。他们并不是知识特别渊博,也不是位高权重,更没有天赋异禀。他们不是英雄豪杰,他们是人。但是,他们有勇气直面现实的行为揭示了故意视而不见的一个核心事实:当视而不见实际上让我们变得行动不便、易受伤害和软弱无力的时候,我们却在想当然地认为这会让我们平安无事。但是,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和恐惧,我们就会获得真正的力量,释放出我们寻求改变的能量。

书评(媒体评论)

赫夫曼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对那些威胁到我们家庭、生活和自我评价的事实视而不见,更可取的是,她还指出了冲破黑暗的道路。

——丹尼尔·平克,畅销书《驱动力》和《全新思维》作者

整本书充满了警世醒语,让人看了好惶恐,也点出很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检讨。

——范玮琪

大部分的“犯罪”都不是发生在看不见的暗处,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只是很多人都选择视而不见。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看得见的伤害,而是许多人选择忽视所造成的伤害。

——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