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共3册)
分类
作者 邓坚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坚主编的《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共3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水文文学作品集,其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浸润着汗水、雨水和江河水。水文人通过对自己身边日常工作生活的描写,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感人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探求;记录了半个多世纪、几代水文人成长的历程和理想追求;展示了水文人坚韧、自信、谦虚、豁达的情怀和“求实、团结、进取、奉献”的水文行业精神。

内容推荐

邓坚主编的《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共3册)》从征集、整理、编辑到出版,工作历时两年,共收到全国水文部门报送的作品2500多篇,入选作品近400篇,共计约70万字。《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共3册)》在作品的选择上,既考量思想艺术性,努力体现水文文学作品的行业性和文学性,也注意体式、题材、内容、风格及地域、时间的多样性,兼考虑地域、时代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所选作品基本都是水文人自己所作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过的文章。

目录

听懂水文(序)

前言

报告文学通讯

20世纪50—80年代

年轻人在特克斯河岸上

忆库宁教授

水利尖兵——记和田地区一些年轻的水文工作者

战斗在长江最上游

深山峡谷两青年

初上征途——一个归国华侨女青年研究预报洪水

的经过

探索水文变化规律 当好水利尖兵

我国广大水文人员积极为农业和其他经济建设服务

黄河上的水文战士

王本库和他的战友们

闪光的锚座——记全国水文系统先进工作者吴书昌

水啊,水

菜刀剁在楼顶上的水位

他占有优势——记水位观测员黄永体

20世纪90年代

虎渡河畔的黄嫂子

南水北调奉献曲

洞庭湖滨女站长

黑山峡之鹰

冲不倒的水文人

涛峰浪谷的搏击——’98抗洪水文工作扫描

一个无愧于新疆水文事业的人——记全国劳动模范

新疆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吴贵武

青藏高原设站记

再现精神

好人张继兰

21世纪

现代社会中的“原始部落”

峥嵘岁月情悠悠——共和国第一代水文人张化

美的故事

白洋淀畔的五朵金花

春天里的“播种”——河北水文系统传统教育

报告纪实

生命与使命的壮丽合奏

觅得清泉润三晋——山西省水文局水源勘测中

心找水纪略

征战人工异重流水文战士竞风流

跋涉者的足迹

难忘的“63·8”

一代领军人物——纪念路秉懿同志

一个水文人的承诺一无偿献血先进柴利惠

对着党旗映奉献_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获得者张宇仙纪实

危难时刻显身手 运筹帷幄献真情——阿坝州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让湖北水文的旗帜在堰塞湖上空高高飘扬

大山深处的水文人

一位水文局长与淮河洪水相伴十八个日日夜夜

救命人家——记湖南益阳水文局职工李国庆和

他的妻子段意花

江西水文:鄱阳湖的“御林军”

水文士兵“许三多”——记徐州水文局邳州监

测中心职i王勇成

用生命铸就的丰碑

终身守望江河的水文人——记天津市水文工作

的战斗群体

用生命谱写的抗洪歌——记“7·16”武江洪

水中坚守在乐昌峡的水文人

孤岛水文人

用生命书写忠诚——追记四平水文分局伊通站

共产党员张春江

2010年边城丹东抗洪组歌

默默芬芳最动人——献给把脉江河的水文工作者

守在暴雨中心里的人

河源看水人的平凡轨迹——记黄委会玛多水文

巡测分队助工谢会贵

水文尖兵——记党的十七大代表湖南省永州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勘测科科长何江波

让人忘不了的那些水文人

《新春走基层:冰河观测者的一天》解说词

小说

门堂记事

天边

看水人

骆驼岛的春天

风雨红柳

大河滔滔(节选)

春节守站

山里妹子

两个人的测站

姥姥和姥爷的故事

面对站长的坟茔她长跪不起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邂逅

那高高的古槐

毕竟东流去

后记

试读章节

年轻人在特克斯河岸上

我们乘坐的小尕斯车离开伊宁市,朝东跑了大半天,才在一个叫昆根的偏僻小镇上停下来。向镇上的老人探问了去克孜勒塔尔的道路。第二天清晨,我们徒步进发了。越过辽阔的哈拉布拉草原,穿过广漠的戈壁,太阳躲到西山背后的时候,我们爬土了高峻的山峰。特克斯河水就像匹脱缰的烈马从山峦的峡谷里冲出来,在我们脚下万丈悬崖的深谷中奔闯和咆哮。我们走过一段难行的崎岖的小路,爬下陡峭的山崖,到了河岸边,眼前才出现一个低矮的小土房——卡甫乞海水文站算是被我们找着了。

水文站的小土屋门前,特克斯河的波涛日夜地拍打着河岸;房子四周空旷旷的,丛生着骆驼刺和野草,远处几户哈萨克牧人也早已转移到夏牧场去了;屋前屋后的群山像巨人一样地耸立着,沉思默语。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静寂,方圆几十公里的土地上只有这问小土屋里有着人的声息。就在这样一个几乎被高山深谷和外界隔绝着的环境里,四介年轻的有着英雄气概的朋友——毛耀勋、滕若照、李富贵、李承德,日日夜夜地工作和生活在这里。

这几个年轻人热情愉快极了。我们刚落座,就被拉到河岸上去看他们的工作。河岸上堆着几堆卵石,卵石旁边钉着大木桩。年轻人一面和我们谈话,一面还不时地拿上标尺和记录本去观测水位。6月,正是特克斯河水初涨的季节,有的木桩已经被淹没到河水里,年轻人就脱下裤子站在齐腿深的激流里执行着自己的任务。滕若照和李承德告诉我们,观测水位是他们经常和主要的工作,一个小时也不能间断。夜晚,人们已经酣睡了。可是,在这深山峡谷里的漆黑的河滩上,还影影绰绰地闪着朦胧的人影和手电的光亮,年轻人一小时观测一次水位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值班的人观测完了,带着一身寒气悄悄地走进小土屋,在昏暗的灯光下记下观测的情况,生怕惊醒同屋的伙伴。

山区是狂风暴雨最爱逞威的地方,有时暴雨倾盆,有时狂风怒号着。年轻人一点也不胆怯,依然按时地走出小屋来。毛耀勋爽朗地笑着,对我们说“刚来时,我们也曾担心完不成任务,可是,日子一长,就不再这样想了,只是打算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一些。”

河岸上系着一只小木船,简直小得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年轻人对我们说“这是测船,我们的好多工作都离不开它!”在波涛湍急的河上,年轻人带上救生圈,系上救生带,一次又一次地驾驭着小船,冲过急流去观测流速和流量;把它划到河心去采取水样来测验含沙量。李承德是广东人,曾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总站工作过,是去年来边疆支持水利建设的。他说:“照理讲,测船是要有很多仪器和电讯设备的。我们这只小木船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却很需要它,也就心爱地叫它‘测船’了。”年轻人告诉我们,没有仪器吓不住他们,比如说观测流速吧,本来水文站是要有很多近代仪器的,至少也得要有高架浮标投掷器,可是在这里,年轻人就只好靠两h爪办法了,一个是看天然浮标,一个是把测船摇到河心去把浮标投放到激流里。这样测量的效果虽说没有仪器那样精确,但也是比较准确的,他们就这样把面临的困难克服了。

年轻人在这样寂寞和艰苦的环境里,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改变这里的一切。起初他们住在帐篷里,后来觉得工作是要长年累月地做下去,就需要有间住房才好。于是大家就动手盖房了。没有木料怎么办,毛耀勋和李富贵从30里外的卡甫乞海把旧木头和旧木板顺着特克斯河放了下来,刚放了5公里,就碰到峭石夹壁的一个回水湾,木排在回水湾里转来转去。桨断了,他们就用木板绑起来当桨用,连续冲击了8次,木排还在漩涡里打转。一直到天黑,才把木排从回水湾里摇出来。打墙没有夹板和石锤,他们就从老远的哈萨克牧人库尔曼卡孜家里借来。哈萨克兄弟怕“毛主席派来的年轻人”砌不成房子,都来帮工和出主意。第八天的早晨,他们就喜洋洋地搬进了新房。

新房布置得很简朴,四角放着木床,中间搁着两张大方桌,墙头吊着的木架上齐整地摆着厚厚的一摞书,东墙上安的玻璃窗显得特别雅致。天一亮,金灿灿的阳光就爬进小土屋来,向年轻人第一个问好。这时,他们就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创造性的劳动日。这里,跟城市远远地隔着,他们并不依靠从80里外买菜蔬等来改善生活,而是自己在土屋周围的空地种植了萝卜、白菜、黄瓜、大蒜和大葱,一畦畦嫩绿的菜秧就像年轻人一样的生气勃勃。这里还喂着鸡群,一群群小鸡尾随在母鸡后面咯咯咯地歌唱着;门前的树荫下,两个老母鸡卧在一个大铁盆里正在孵小鸡。土屋的近处还有小锅台,年轻人轮流值班做饭。远处哈萨克牧人也常到这里来作客。阿伙尔卡、曼卡孜每次总要带些馕、牛奶和马奶来;他们也热情地用糖果、烟卷款待客人。

年轻人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挚的友谊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曾经做过几年水文工作的李承德,耐心地帮助毛耀勋、滕若照和李富贵学习水文技术和知识;李富贵文化水平低,三个人都帮助他。就这样,年轻人各个方面的知识都长进得很快。这里,常年看不到电影,可是年轻人还是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黄昏,他们就跳进河里游泳,然后回到土屋门前玩着扑克或象棋,有时还到哈萨克老乡家里去作“骤绳”和“咬羊毛”的游戏。现在,年轻人都把这个小土屋当做“家”,都说不愿意离开这个家了。有时,一个人去县城取信件和报纸,如果天黑不回来的话,大家就倚门而望,一直到远方山崖上像荧光忽闪忽闪地出现手电的光亮时,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在小屋里,我们畅心地谈着。年轻人说:“寂寞是寂寞些,可是喜欢在这里住着,一年,两年,甚至更长一些。”毛耀勋告诉我,他们只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提供出特克斯河准确可靠的水文资料,将来好在这里修三门峡那样的大水库和古比雪夫一样的电站。

固球单位不详

原载《新疆日报》1957年7月12日P3-5

序言

听懂水文

老子云:“上善若水。”事实上,虽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滴水穿石”“大浪淘沙”,也能“浊浪排空”“洪流汹涌”,无水则“干涸土地”“赤野千里”。无从考证的——共工败触不周山导致洪流泛滥、耶和华怒而催动足以毁灭人类的大水……这些神话或传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自远古已降,人类既与水共生同存,也饱受水患之害。

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今,面对水,人类已不再是完全被动的一方。但人力所至,如何趋利避害、化害为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之于水,恰如“犹川谷之于江海”,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一切水利工作的前提,就是要预先掌握、破译和了解水的信息——水文。

我们都知道,水资源兼具公益性和经济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水利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演替,对人类、社会、自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水文学正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亘古及今、传统而现代的学科,水文工作关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支撑着水利事业乃至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水文人,则肩负着“江河哨兵”的责任,既是迎战滔天洪水的“尖兵”,也是监督保障江河水质的“卫士”。那么,水文人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有哪些所思、所想?

或许,这套书集能给你一些心灵感触式的答案和启发。

《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水文文学作品集,其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浸润着汗水、雨水和江河水。水文人通过对自己身边日常工作生活的描写,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感人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探求;记录了半个多世纪、几代水文人成长的历程和理想追求;展示了水文人坚韧、自信、谦虚、豁达的情怀和“求实、团结、进取、奉献”的水文行业精神。

在人们把“倾听”看成一种“奢求”的今天,这套书集要“倾听”的,是水文的真实状况,是水文发展的必然,更是水文由衷的呼唤:水文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这也是从当代水文的特殊地位、独特形象出发,探求水文文化定位的一份尝试和努力。

当然,“倾听水文”也是对水文人的倾听。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与水文人在一起,记得水文人有一句话:“选择了水文,就要拥抱江河;选择了江河,就要面对孤独。”与水文人接触,你会感到,水文人热爱江河,如同热爱自己的亲人,江河情结就是水文人的毕生相守;水文人了解江河,凡是有水流淌的地方,就有水文人的足迹;水文人忧患江河,希望人们从水文信息中了解和认识目前人与水的和谐关系与失衡状况。水文人总想说——人类只有在河流的歌唱声中才能找到安宁与幸福,要尊重江河,敬畏自然。

品读《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一个个坚忍不拔的身影、一段段意味犹深的往事、一幕幕感人泪下的场景,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眼前。书里描绘的、讴歌的可能是我素昧平生的人,但他们就是我辛劳如许、执着如斯的同事、同志和朋友,就是那些战斗在防汛抗旱一线、拼搏在瀚水险滩、砥砺在江河湍流,可亲、可敬、可爱的父老兄弟和姐妹。他们朴实无华,为我国的水文工作、水利事业,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披肝沥胆、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当我掩卷遐思,却总在不经意间扪心扣问:我看明白了吗?听懂了吗?这两个用江河水脉大写的字:水文。原来,这两个字后面有着如此斑斓绚丽而又朴实无华的生命投入和抱定坚守!可以说,这套书承载着水文人的情感诉求、心灵呼唤,是水文人与社会、与大自然对话的一个窗口;也是水文人传承与发展自身行业文化的成果,更是水文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可贵展现。

鉴往,意欲知来。今天,在处理人与水的关系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水文科学和水文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水文需要不断创新并充满挑战,水利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民生水利与可持续发展,围绕人水和谐的行动和目标,水文人和光同尘,披荆奋斗,正在为水文行业和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

这套书的付梓出版,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往事,更是对水文行业发展脉络的一种文化梳理,让我们能够更加睿智地走向未来。

有感是为序,以求证于读者。

刘宁

2013年1月8日

后记

历时两年,《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的《诗歌卷》《散文卷》及《报告文学通讯小说卷》三书终于付梓告成,让人几分欣喜,几分慰藉,更多的是思索与启示。

自2010年8月,水利部水文局先后两次在全国水文系统下发征集作品通知,组织成立编委会和编辑工作机构,同时确定由江西省水文局、水利部水文局、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分别负责《诗歌卷》《散文卷》及《报告文学通讯小说卷》编辑整理工作。编辑组成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奋敬业的精神,对作品集进行了多次审核,先后召开3次编辑工作会议,2次编委会议,1次评审会议,从地域、年代、题材、作品背景及写作风格等方’面严格把关,对每一篇文章的取舍去留都慎之又慎,斟酌再三。同时为了能展现水文事业发展历史的延续性,加强了主动搜集工作,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以及《中国水文志》、水利部水文局科教处档案等资料,找线索查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水文工作通讯》《中国水利报》《新疆日报》等报刊中补充收集早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文学、通讯、诗歌、散文等文章百余篇。最终,经过编辑们的共同努力,确定了本书终稿并编辑成卷,将这份沉甸甸的劳动果实呈现在大家面前。

虽然,我们尽力想把最好的文章挑选出来,但在近600万字的浩繁卷帙中挑选出约70万字作品,确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难免水平有限,遗落明珠。同时,因为时间紧迫,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错漏,在此一并表示深深歉意。

编辑这套丛书,虽然很辛苦,却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希望这三卷作品能带给全国水文职工一点惊喜、一点快乐,带给读者精神层面一点享受。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激发水文职工的创作热情,促进水文文学艺术创作,从而推动水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更多的人积极投身水文事业,传承并发展独具特色的水文文化。

是的,一个行业,有了自己的精神,有了自己的文化,这样的行业,就有了一种生命,一种灵性。只有丰富的精神,才能让人的心灵宁静充实。《倾听水文全国水文文学作品集》是现代水文建设的一个成果和窗口,是水文传承发展自身文化的努力和追求。水文人必将迈着豪迈的步伐,在践行“大水文”发展理念,服务民生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征途中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编辑组

2013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