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事业需要传承,需要发展,更需要开拓、创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速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科普创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创新。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承载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科普创作的历史——历史是辉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书系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
本书是丛书系列之《电子英雄》,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松鹰的经典获奖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电子英雄/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松鹰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科普事业需要传承,需要发展,更需要开拓、创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速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科普创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创新。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承载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科普创作的历史——历史是辉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书系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 本书是丛书系列之《电子英雄》,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松鹰的经典获奖作品。 内容推荐 《电子英雄》是“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之一,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松鹰的经典获奖作品,展现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电子英雄》包括:攫雷电于九天的人;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法拉第;莫尔斯和电报;开尔文——不畏失败的一生;麦克斯韦和电磁理论;电话发明家贝尔;发明大王爱迪生;马可尼和波波夫;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电视发明家贝尔德;电脑之父冯·诺依曼;摩尔和摩尔定律;软件奇才比尔·盖茨;苹果之父乔布斯等内容。 目录 攫雷电于九天的人 印书学徒 天涯海角 筚路蓝缕 电学领域的垦荒者 我让这些见解去碰碰运气 著名的风筝实验 人定胜天 “我出生得太早了” 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法拉第 铁匠的儿子 科学在召唤 青出于蓝 电磁之谜 十年徘徊 “啊,电流!” 向纵深挺进 创立新说 老骥伏枥 莫尔斯和电报 在“萨丽”号上 攀登 突破 “丑小鸭” 一步之差 伟大的时刻 开尔文——不畏失败的一生 小大学生 后生可畏 在真理的边缘 海底电缆通信理论 无权的董事 劈浪向前 他的伟大所在 麦克斯韦和电磁理论 父和子 少年数学家 利器在手 接过法拉第的火炬 在阿伯丁 “应该突破它!” 大厦建立起来了! 千秋是非 这正是电磁波! 电话发明家贝尔 语音学世家 根深叶茂 了不起的理想 两年苦战 难忘的时刻 不知疲倦的宣传家 传遍全球 发明大王爱迪生 笨鸟先飞 “快报!快报!” 小电报师 多灾多难的发明家 一鸣惊人 喜事临门 会说话的机器 把光明带给了人类 啊,电灯! 天才出于勤奋 马可尼和波波夫 赫兹波引起的轰动 群雄逐鹿 波波夫脱颖而出 世界上第一份无线电报 马可尼崭露头角 “把鸡蛋立起来了” 两种遭遇 马可尼超过了波波夫 飞越大西洋的信号 再接再厉 发明权的诉讼 海洋上的信使 马可尼成功的秘诀 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 憧憬 爱上了无线电 马可尼的启示 在煤气灯下 真空三极管诞生了! 一泻千里 探索新器件 永无止境 电视发明家贝尔德 少年的梦 鸿鹄之志 前人的脚印 鸡窝里的凤凰 一张活生生的脸 时代跨过了他 电脑之父冯·诺依曼 阿伯丁月台上的邂逅 匈牙利天才少年 “埃尼阿克”呱呱坠地 “冯·诺依曼机” 普林斯顿的攻关战 《计算机与人脑》:最后的著作 摩尔和摩尔定律 硅谷之父:肖克莱“下海” 裂变:“仙童”的神话 摩尔的伟大发现 另立门户:英特尔崛起 “三驾马车” 奔腾的心 摩尔定律过时了吗? 软件奇才比尔·盖茨 西雅图童子军 湖滨中学的电脑迷 哈佛大学辍学生 初创微软公司 把握机遇:蚂蚁傍上巨人 视窗与微软帝国 天才与魔鬼 苹果之父乔布斯 领养的孩子 硅谷少年 里德学院的穷小子 创立“苹果” 改变世界的梦想 被逐的英雄 重振雄风 创造辉煌 附录:电子科学技术史和人物年表 试读章节 筚路蓝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比喻创业的艰苦就像架着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一样。富兰克林的事业也是这样开始的。当时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很落后。美国民族正处在摇篮里,还没有自己的文化和科学。富兰克林在婚后不久,倡导创办了北美第一所图书馆。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事。当时富兰克林只有二十五岁。 起初,这件事是在“共读社”上提出的。社友们每次讨论的时候,都感到手边参考书籍不够。富兰克林灵机一动,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藏书搬到社里来,让社友们共同浏览。第二天,一座小“图书馆”就成立了。书架上大小图书,琳琅满目,大家翻阅起来很方便。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没有专人管理,随便拿取,图书有减无增,没多久“图书馆”就瓦解了。这个尝试虽然失败了,却给人很大启发。他们总结经验教训,由富兰克林主持,用“共读社”名义发起募捐,请一位著名律师协助,成立了费城图书馆,也是北美第一座民办图书馆。首批读者50人,按规定每人先交纳40先令开办费,以后每年再捐10先令。图书馆成立以后,从海外购来一批图书,每周开放一次,捐款者可以自由借阅,但是要按照规定期限送还。费城图书馆成立以后,读者越来越多,有人把家里的藏书也捐赠给图书馆。消息传开,各地纷纷仿效,也建立起图书馆来,大大促进了北美草创时期的文化传播。 几年以后,依靠政府的资助,把图书馆改成公立的。从此,图书馆就成为人们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文化机构。 富兰克林既是图书馆的创始人,又是最热心的读者。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到图书馆去看书。他曾经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在酒楼茶肆或者哪种无聊的游戏上。”富兰克林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名言,直到今天还是人们的座右铭:“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一天,图书馆从国外买来一捆装帧别致的新书。富兰克林很有兴趣地翻阅起来。但是当他打开书的时候却皱起了眉头:书里全是他不懂的外文。富兰克林这时已经二十七岁,他下决心要掌握外语。那时,欧洲有大量劳苦群众为了逃避赋税、战祸到美洲来谋生,学外语的条件很好。富兰克林先学法文,三个月左右就能够看书了。接着,他又学意大利文。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位朋友,那小伙子是个棋迷,每天课后都要拉着富兰克林下几盘,常常耽误学习。富兰克林不愿浪费时间,就想了个办法,他和对方约定,每次只下一盘,胜者为师,或对话提问,或文法造句,可以随意命题,考核对方。谁不守约,就取消下次对弈。两人棋艺本来不相上下,所以互有胜负。富兰克林就用这个办法把那个小伙子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切磋琢磨,进步很快,不到半年意大利文就过关了。 外语学习常常有相通的地方,富兰克林在学会法文和意大利文以后,乘胜前进,紧接着又学会了西班牙文,可以直接阅读塞万提斯(1547—1616的原著。有一天,富兰克林心血来潮,想试一试难度最大的拉丁文。他幼年曾经在学校学过一年拉丁文,有些基础,只是多年没有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出乎意料的是,他拿来一本拉丁文书浏览,由于通晓了几国文字,融会贯通,居然十有八九都可以读懂!富兰克林又惊又喜,从这里他体会到,所有的学问只要勤学苦练,入门之后,循序渐进,就一定会有成效。 几年以后,富兰克林作了费城的邮政代表。他整顿邮务,改革市政,发起成立救火会,热心社会福利事业。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致力研究科学技术。富兰克林注重实验和观察,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认为科学和技术应当造福人类。这个观念导致他后来在科学技术上作出重大贡献。 富兰克林最早的科学活动,是发明新式火炉。这种火炉结构新颖,使空气进入炉膛前先经过预热,可以增高炉温,节省燃料。新火炉试制成功以后,他的一位开铸铁厂的朋友仿制出售,深受市民欢迎。宾夕法尼亚省长很赏识这项发明,要给富兰克林专利权。富兰克林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应当把自己的发明贡献给社会,不能用来谋取个人的私利。 富兰克林这种通过科学和发明为他人服务的哲理,对后来美国的科学史发生了深刻影响。1734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科学团体“北美增进有用知识哲学会”。他的科学活动从此进入盛期,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电学研究。 P9-11 序言 我热烈祝贺“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的出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得多么深刻!本书系的出版,正是科普工作实干的具体体现。 科普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1953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时说:“我们要多向群众介绍科学知识。”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双翼。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而科普工作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既是科普工作的指导方针,又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宣传内容;不是科学的发展,实质上就谈不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科普创作肩负着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的重要责任。“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同时求美,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能带给人们真、善、美的阅读体验,还能引人深思,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与创造力,从而提高个人乃至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教育的宗旨,科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只有全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中国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最近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经历了1949—1965年的创立与发展阶段;1966—1976年的中断与恢复阶段:1977—1990年的恢复与发展阶段: 1990—1999年的繁荣与进步阶段;2000年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6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达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地步,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科普工作也早已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展望明天,科普工作如同科技工作,任务更加伟大、艰巨,前景更加辉煌、喜人。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正是在这60多年间,我国高水平原创科普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书系中一部部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优秀科普作品生动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普创作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保证书系的高品位和高质量,编委会制定了严格的选编标准和原则:一、获得图书大奖的科普作品、科学文艺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传记等);二、曾经产生很大影响、入选中小学教材的科普作家的作品;三、宏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俱佳的优秀科普作品;四、每个作家只选编一部代表作。 在长长的书名和作者名单中,我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的名字,倍感亲切。作者中有许多我国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其中有些已经过世:也有许多一直为科普事业辛勤耕耘的我的同事或同行;更有许多近年来在科普作品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后起之秀。在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科普事业需要传承,需要发展,更需要开拓、创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速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科普创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创新。 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科普创作的队伍中来,只有新的科普创作者不断涌现,新的优秀科普作品层出不穷,我国的科普事业才能继往开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断为推动科技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更好、更多、更新的贡献。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承载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科普创作的历史——历史是辉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我深信,我国社会各界有志之士一定会共同努力,把我国的科普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