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哲人王(心学大师王阳明传)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乐文城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还原圣人真面目,目前最客观最走心的王阳明传记。

大明王朝三百年,只出阳明一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冠顶,千古无出其右者。

曾国藩、张居正、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等一致推崇的心灵导师。

现代人修身养性的必读之书。

《哲人王(心学大师王阳明传)》的作者是乐文城。

内容推荐

《哲人王(心学大师王阳明传)》内容介绍:他是一位思想巨匠,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师出无门,却独具谋略、娴于兵法,创造出诸多军事奇迹,一生从无败绩;他是一位诗文英杰,文思似天风浩荡,文心如川流奔涌,深林幽谷、天心月圆,都曾见证过他潇洒的仪态与隽永的文辞;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大明王朝三百年,只出阳明一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冠顶,千古无出其右者。曾国藩、张居正、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等一致推崇!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和思想主张,在今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其“心学”是现代成功学最佳指导思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

《哲人王(心学大师王阳明传)》的作者是乐文城。

目录

序 事功不足道,哲学才关键

第一章 圣人小时候

第二章 人生头等大事

第三章 朱熹理学述要

第四章 朱熹理学的成圣之道

第五章 科举之路

第六章 仕途风云

第七章 出入佛道两家

第八章 宫廷斗争

第九章 龙场悟道

第十章 知行合一

第十一章 任职庐陵县令

第十二章 新的任命

第十三章 漳南战役

第十四章 再显神威

第十五章 最后的战争

第十六章 战后生活

第十七章 密谋造反

第十八章 千里追杀

第十九章 决战鄱阳湖

第二十章 奇葩皇帝明武宗

第二十一章 恶意构陷

第二十二章 致良知,寻找处事最恰当的准则

二十三章 阳明心学的成圣之道

二十四章 明武宗驾崩之后

二十五章 此心光明

附录 秒杀众人的儒家智慧

《弟子规》原文;从《弟子规》讲起;孔子;孟子;荀子

后记 警惕道德追杀

试读章节

王伦承袭了魏晋名士的风范,如果也像嵇康这样,恐怕不会让人喜爱,好在他还是比较注意个人卫生的,只在个性上有些放浪形骸。读书读到高兴的时候,王伦会禁不住放声吟诵,偶尔还会跳跳拉丁舞。平日里他常常操琴弄曲,并且觉得一个人不过瘾,还非要拉着他的弟子,让他们和着自己一起唱。

王阳明的父亲名叫王华,字听辉.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成化十七年的时候,王华考中了状元。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会发现,王华有一种处变不惊的高深功夫。据说在宁王叛乱的时候,有谣言传来说王阳明遇害了,王华听到这个消息却表现出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好像遇害的是个陌生人似的。

事实_卜,在小时候王华就表现出一种与同龄人不同的气质。那时他和同学一起在龙泉寺中念书,因为那里经常闹鬼,王华的同学一个个都被吓走了。但是唯独他丝毫不为所动。后来他受聘到祁阳当老师,那里的士子中流行着嫖妓酗酒之风,大家都嫖。但是王华却不嫖。有几个士子为了让他嫖,就把他灌醉,然后放两个妓女到他床上,看他到底嫖不嫖,没想到王华最后还是没有嫖。

众人见此都赞扬王华洁身自好,不过据野史记载,王华不嫖主要是害怕得性病。祁阳那阵子花柳病流行得厉害,他可不敢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当然了,这是野史,不足为凭,据我辈考证,王华不嫖,的确是洁身自好。

王阳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腹有诗书才华横溢之辈,同时两个人的道德品性都非常高洁,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王阳明,尤其是在他的追求和道德情操方面,这样的环境对他是有深远影响的。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倘若王阳明生活在另外一个环境里面,他的祖父和父亲回家谈论的不是诗书礼乐,而是打麻将和斗地主,那就完了,王阳明不再是王阳明,很可能会变成王阳暗。这并不是说别的环境一定造就不出王阳明这样的人物.只不过相对来说,那会困难一点。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即公元1472年10月31日。围绕他的出生有着许许多多奇异的传说。一般妇人怀胎十个月必会分娩·但史料记载,王阳明的母亲郑氏怀胎十四个月却还没有分娩。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除了能证明王阳明的母亲有病之外别无其他,但是史料这么记载,却是为了突显王阳明的与众不同,证明他绝非凡人.为他以后的成功做神话上的铺颦。

根据史料上说,王阳明的母亲郑氏久未分娩,一家人都为此感到着急。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虽然有处变不惊的功夫,但是自己的儿子老不出来,他也免不了为此忧心。其实,他们真的没什么好急的,哪吒他妈怀了他三年还没把他生出来呢,王阳明他妈只怀了他十四个月,真他妈没什么好急的。

后来有一天,王阳明的祖母岑氏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从彩云中下来,敲锣打鼓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用《王阳明年谱》中的话说就是“祖母岑梦神人衣绯玉云中鼓吹,送儿授岑”,这个梦刚刚做完,王阳明也就随之诞生了。

这样的出生实在是太具传奇色彩了!我们知道,在古代,一般传奇人物的出生总是非常奇异的,做梦只是前奏而已,出生的时候往往还会伴有更多的异象。满屋子红光肯定是少不了的,有时候甚至连蛟龙赤蛇也会登场亮相。但是,这些真的是弱爆了,让我们来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出生的吧!

据说,佛陀出生的时候。天空中自然出现两条银河般的水带,为他沐浴,各路天神梵王纷纷现身.赶过来赞美他。那些凶恶的人忽然变得温顺起来,身患疾病的人也登时痊愈。释迦牟尼佛自己更了不起,刚刚落地呢,他就自己走出七步路,脚下现七朵莲花.并且还开口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种种事情说明,在人间有非凡创举的都不是凡人,反过来说,如果你要知道自己这一生是否会有非凡创举,就要看自己出生的时候有没有异象。我反复问过我妈了,我出生时晴空万里,就连打个雷下个雨都没发生,别的方面也很平常,什么异象都没有,这倒也是很奇异的。据说,老子出生的时候“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但是“老子”出生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实在可恨!  倘使我们结合王阳明的一生去看,很容易就会得出结论,他生平的那些奇异事迹全是他作为圣人的某种表现。如果我们看的传记比较多,就会发现,一般作者要推崇一个人的话,常常就是这么干的,列举他小时候的一两件事,以证明他的天才是与生俱来的。而事实上呢,那些事情都是很随机、很普遍的,往往什么都证明不了,因为放谁身上都能列举出一两件这种事情来。

但是,当传记作者要推崇一个人的时候,他们还是要这么做,因为还是有人这样相信着。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就十分相信,在他得知那个梦之后,就把王阳明取名叫王云,他出生的那座楼,也被命名为“瑞云楼”。

看得出来,王阳明的祖父这是在给自己的孙子打广告,可惜的是,他所广告的产品不怎么给力,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方面,反而到了五岁的时候,还一直不会讲话。据说爱因斯坦也是五岁了都不会讲话,所以小孩子五岁了,还不会讲话,那不必担心,因为他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王阳明或者爱因斯坦。P2-4

序言

任何一个稍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对王阳明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一个真正通达内圣外王之道的第一流人物。他的军事才能挽救了大明朝的命运,他的学说影响了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孙中山等一系列后世名人。著名学者黄宗羲曾称赞王阳明: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显然,王阳明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部关于他的传记面世了。看这些书,我们会发现那些作者根本不是把王阳明当成一个人来写的,完全是把他当成一个神来写的,无不对他倍加推崇和赞扬。

我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在这些书中增加一本,也随波逐流地赞扬他一番,我的目的是要大大地赞扬他一番,赞扬出新意,赞扬出感情。但与此同时,是对他的哲学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和辨析。清朝学者王士慎说,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绝顶。但不管是立功、立德还是立言,都是以他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那是他的根、是他的道。而且,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来讲,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也比他的事功更有意义,更能给我们带来指导和启发。

但是,到底什么是哲学呢?这个问题我其实并不怎么了解,我只知道哲学家的书都像板砖那么厚,所以,那不仅是启迪智慧的钥匙,也是防身必备的武器。我就曾遇到过一个手持板砖的歹徒,要抢我的钱,结果被我抡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将其击退了。可见从威力上讲,哲学书要比板砖大很多。

如果说我对哲学有什么精微认识的话,那么一定是这方面的,我甚至可以用数学公式精密地论证出康德的书和莱布尼茨的书在打斗中可以发挥出多大的攻击力,又或者是计算出洛克的书和黑格尔的书谁的威力比较大,等等,但是对于哲学本身,尽管我对此很有兴趣,知道的东西却非常有限了。

根据罗素先生的意见,他认为哲学是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那一片区域。有一些问题,诸如,生命真的有意义吗?如果有的话,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宇宙有其统一性或者目的吗?世界分为心和物吗?等等,这些问题科学无法给出答案,而神学又多半只给出错误的答案。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哲学要做的事情。根据冯友兰先生的意见,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

从罗素先生和冯友兰先生的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哲学的定义是什么,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思考。思考本身就是意义非凡的,所以,有的哲学家,尽管他们的哲学之中存在着漏洞,但是当我们对此作出思考的时候,我们的智慧仍然能够得到成长。看待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也是如此,他哲学之中精华的部分自然能让我们获益,应该加以吸收和运用,与此同时,对他哲学之中那些不太容易下结论的地方进行思考和辨析,同样也能够让我们获得巨大的益处。

后记

前阵子朋友邀请我去一个探讨儒家文化的语音群里,主要是让我去做一个听众,因为怕我只在那里听会太无聊,所以又说,到时候让我也讲讲。但是最终我没有讲,因为不知道什么缘故,我讲的话他们听不到。他们说,让我按住F2再讲,我说我按了,事实上我都快把F2按到桌子里面去了,但他们还是听不到我讲的话,最后没办法,我就只好在那里听,并且一直听了很久。

我发现,在群里面,大家谈儒家文化的时候,总喜欢从道德提倡的角度出发。之前我在网上看过不少儒家文化的讲座,其中大部分也是如此,喜欢提倡道德。他们一边感慨世风日下,一边对儒家文化喷喷称赞,用极其夸张的面部表情,渲染出儒家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里面关乎道德的那部分。

在以前我也特别热衷于提倡道德,尽管我自己是不讲道德的一一意思是说我没有完全做到。但是现在我停止这么做了,因为这些话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与其随着他们的脚步继续去说,不如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些道德准则到底对不对?就算是对的,极力提倡它会不会产生糟糕的效果?

陈凯歌曾拍过一部名为《搜索》的电影,可以拿来做这方面的参考。电影中的主人公因为没给老人让座,结果遭到了道德追杀。事情被曝光之后,那主人公到哪儿都有人指指点点。单从表面上看这件事,主人公没给老人让座,显得不够高尚,但这是发生在特定情况之下的,那就是主人公被查出淋巴癌晚期,心情极度灰暗,所以才会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但是大家根本没有思考到这一点,甚至没有人有这种思考,大家都只从事情的表面出发去做道德评判。

拿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来说,几年前我退学出来写作,我做这个决定有自己的理由,并且我觉得这个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但是我周围的人,根本没想我做这个决定有什么理由,那些理由是对是错,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他们全没搞清楚,马上就对我进行道德追杀,说我这么做对不起父母云云。倘使他们和我讲道理,我倒还能反驳,现在他们直接从道德上进行抹杀,我就根本无从辩解。

这种种原因说明,我们应该警惕道德追杀,因为这完全能给人造成灭顶之灾,因为你不知道当一个人在做某个决定的时候,各方面的因素是怎样的,因为,乍看起来一些人的举动或许不道德,但事实上他可能有他的理由,如果因此对他妄加道德评判的话,害了他不说,你自己也将成为一个道德暴徒。道德当然是好的、高尚的,但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它才是好的、高尚的。

儒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提倡道德的,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尤其在宋明新儒学之中,理学和心学体系,更重要的应该是其哲学意义,而不是其伦理意义。宋明新儒学所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告诉我们要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而是告诉我们: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以此为目的?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的?拿王阳明来说,他的哲学就是在解决这三个问题。

现在我们看儒家文化,应该也从这方面人手,道德方面,这几百年几千年来我们讲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也应该放一放了,至少应该不再把它当作重心来讲,而是把这重心转移到它哲学的那方面。对这方面进行思考,以培养小我们的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才是更重要和更有意义的。如果我们一味把目光盯住道德提倡,而忽略了儒家文化的哲学精华,那这实在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