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是指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其他专门的公司完成。
早在20世纪末,许多知名企业为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摆脱人力不足的困境,就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企业有效地运用外包策略,不仅可以避免组织无限度膨胀,更能专注于专业的目标。例如,在企业行政业务中,运用人力派遣的外包策略,将企业内部的季节性、突发性的人力需求,委托派遣公司聘雇行政助理、专业人才,再派到公司去上班,借此节省人力成本,以及庞大的劳保费用。在企业经营中,外包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
在企业内部,管理者也应该拥有外包思维,将每个人提供的工作结果作为交换物,强化日常工作的“契约”精神,把结果放在第一位,明确服务标准和所要得到的结果,清晰地界定出目标。
外包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更加看重结果,只有提供令发包人满意的结果,对方才会付费,做事过程中无论有多辛苦、多艰难,但没有结果就是零。
但很多企业从上到下都没有这种思维,一项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可以适当批评,但往往并不会扣发工资或要求赔偿。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周先生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某天,总经理安排他送一份重要样品给北京的重要客户。
于是,周先生联系了一家快递公司。因为样品非常重要,快递公司安排小韩专程送达。小韩是穿上结婚刚买的西装,从上海乘坐高铁到达北京的。
从北京南站前往客户公司的路上,遭遇堵车。小韩想到样品必须按时送达,只好下车跑步前往客户公司。
在跑的过程中,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来了,把小韩从上到下淋透了,头发也乱七八糟的。
因为周先生特别交代过,这个客户很重要,必须注意形象。所以,小韩只得临时再买一套衣服,并在计时旅馆开了一个房间,准备换衣服、整理发型。小韩进了房间,急急忙忙把衣服往床上一放就到洗手间去了。
当小韩收拾整齐从洗手间出来时,顿时傻眼了,由于忘了关房门,放在床上的东西不见了!西装、手机、样品都被偷了!当然,这份重要样品也没有送到客户的手中。
现在我们来看,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不会付钱给快递公司?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应该付钱,甚至还要向快递公司索赔。那么,这就是外包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我把这项工作外包给你了,我付钱是要交换把样品送到的结果,如果样品送不到,快递公司的员工无论有多少理由,我都不会付钱!
而如果是周先生亲自去送,过程和结果跟小韩的一样,情况会怎么样?
大多数管理者都会以各种原因体谅下属,觉得他已经尽力了,还自己花钱重新买了西服,批评一下就算了。扣薪水?象征性地扣一点然后再安抚吧。索赔?那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面对同样的情况,因为快递公司是外包的,而周先生是内部员工,处理方式就可能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这样的事情如果多了,公司必然会面临问题,因为你总是付出报酬却得不到结果。这是管理者应该警惕的问题。
在企业内部,要让一切贯彻到底,就需要倡导“外包思维”,以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起一种等同于外部客户的关系。也就是说,员工接受了这个工作安排,就是接受了这个外包订单的供应商,只有当员工提供了企业所要的结果,才会向员工支付相关的费用,员工才能领到薪水。
作为管理者,在公司里不妨试着依照下面的原则做事:
如果你做不好账,我可以请会计事务所去做。
如果你设计不出来,我可以请设计工作室去设计。
如果你招聘不到人,我可以请人来帮助我们招聘。
如果……
在实际的操作中,外包思维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促使个人将自己看成独立的承包人、部门把自己看做是虚拟的专业服务公司……当以这样的思维去工作时,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必须考虑要提供怎样的服务和产品才能让客户付费?到底提供什么价值?别人到底要不要用自己,等等。这样一来,企业的贯彻力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