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荣所著的《荣斋随笔(风雅颂篇)》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荣斋随笔(风雅颂篇)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刘锡荣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锡荣所著的《荣斋随笔(风雅颂篇)》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内容推荐 刘锡荣所著的《荣斋随笔(风雅颂篇)》以当代文人之情怀与文字,写当代文人之逸事与风物,竟能写出汉魏样风骨,民国般故事,当是此书之精粹所在。 《荣斋随笔(风雅颂篇)》计文章三十一篇,分为:皇家与皇城根儿文化、名胜游冶与考据、各地风土美食、历史人文探索、宗教生活文化、古今文人世相、传统香事品茗、台湾风物文化等。全书人事真切,图文并茂,考据可信,文字颇有新趣,读来清雅中和,可得感悟一二。 目录 什刹海的酒吧 闲话斋饭 一醉青城山 刘文典的汉魏风骨 南社茶楼 慵懒的成都 观云山房 “三味书屋”的悲哀 古越风雅 日本的由来小国的政策 文人的名气 有趣的南北方 巴洛克艺术 何谓中国之“文艺复兴”? 私享慵懒 荣斋茶话 元大都的灯 紫禁黄昏 台北的永康街 一本杂志与人的春天 美食同里 太阳与戒疤 江南问雅 爵士乐 停与亭 佛教的永恒 乱世才情民国文人 流云康定 妄人文人 紫禁晨辉 试读章节 周末,带了钢笔和笔记本,再拿本书,装进书包,斜挂在身上,骑着自行车,从北长街顺了紫禁城西墙奔北,沿着皇城古迹,往东绕过北海公园东墙,从三元酒家路口往北,沿着景山西街,过西板桥、后门桥,再一路向北,十分钟就到了什刹海。什刹海的最高处是银锭桥,是乾隆皇帝看西山落日的妙处,还亲自为之树碑立传,御赐称“银锭观山”。 银锭桥东头是烤肉季,火了百年的老店,码头极好。旁边不远有个老北京式的茶馆,味道很是民国,那儿是我经常看书的地方。茶馆临湖,两孔菱花窗户正对着西边,都可以打开,是个看夕阳的好地方。早年间,北京城没有那么多高楼,更说不上什么污染了,这要是大晴天,就能开轩望西山,燕京八景中的“银锭观山”说的就是这一片儿的景致。我最爱坐的是靠里边的临窗座,那儿,清净。花一毛钱,要杯茶,能静静的读一下午书。当然,一毛钱的茶一定是“高末儿”了。所谓高末儿(也称高碎),就是茶叶店卖剩的茶叶渣儿,好赖茶叶混在一起,便宜,老北京的寻常人家,大都喝的是这种,买回之后,将那稍大一点的茶叶抓出来,招待客人,碎末儿自个儿喝。茶馆也一样,整叶的贵点儿,好茶也有,但少有人喝,茶馆嘛,总得什么都备着点儿,经理文老先生如是说。茶馆是国营的,由文老先生领导着俩大姐管理,都很是和善,爱聊天,只要我看倦了,总是凑过来聊几句,尤其喜欢听我说古。也许因为我是一介寒士,一毛钱也给沏杯整叶的。我也经常帮他们整理一下桌椅什么的,他们总说:“你是读书人,别耽误了做学问……”,不让做。看累了,写累了,饮一口。再看累了,就站起身抻抻腰腿,放眼西山一回,与那蓝天、白云对话一番。再收回眼神,默默地对着什刹海的水面、碧荷、垂柳、紫燕,低吟浅唱几句。 有茶客说我痴,有茶客说我酸,文老先生必定要杀出来批评人家几句,客人走了,文老先生也不理我,照旧坐在正中的柜台里看报去了。只是我偶尔抬头望去,他的老花镜滑到了鼻尖,抬起的眼神又恰好与我对视着,很亲,叫人心里暖暖的。 快二十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见过他,工作变动之后只要节假日,总要弄点儿时鲜去看看他,如今想来,早年间什刹海茶馆的那一段读书时光,是那样的美妙,三位国营的茶人是那么的和善,他们如是还在,都已经是九十上下的耄耋长者了。文老先生当年六十有六了,也不知文老先生现今魂归何处? 什刹海最是叫人流连痴迷的,当属各色鸟雀的欢唱,我边看书边听鸟唱,那委婉的交响,令人陶醉。那时候,这一带的茶馆酒肆都很清静,游客极少,来这里的人大多怀古,北京的文化人讲究一个人去那儿读书看报,静静地领略那份幽雅与独处,远不像如今大伙一起哄,都去,打牌喝酒侃大山。那时的我,即便到了月底手头工资花完了,也去,一个人坐在海岸边,腿晃荡在岸沿下,看看书,发发呆,偶尔几声鸽哨掠过,引发些念头,就做笔记,至今想来,珍惜得很是甜蜜。 什刹海一带的茶馆,很是老北京味道,气韵清雅古朴,原先的老式花格菱窗,绛色的条桌、条凳的模样,整个儿就是一个古代。茶馆大体分三等:低档的大壶大碗,高档的金边细瓷儿的小壶、盖碗,讲究的更是一码儿的紫砂茶具。各家儿的茶具不同,来的客人与伺候的仪规也不一样。但进门的一声吆喝,那必须是章程的,京味儿十足着, “来了——一位——请——” 现今,几乎看不到老北京的茶馆了,即便有,也都是加了许多现代元素,显得闹腾。湖水仍依旧,垂柳还依依,栏杆不古朴,游人如蜂巢。前后海霓虹胜过烟柳,一如六朝时的秦淮河般热闹,所有的岸边都是酒吧,比肩林立,华彩斗艳。白天灿烂,人涌涌,一拨儿一拨儿,纷攘熙熙。夜晚辉煌,影憧憧,三三两两,摩肩接踵。各家的音响比着震天的效果,各家的歌手比着音高,苍凉得高过两个八度。早年的清幽雅韵、宁静祥和的什刹海渺无踪影。 只有我心底的记忆了。 什刹海分前后海,以银锭桥为界,南北两分,各向两岸沿路幽远开去,一水儿的青灰瓦房,大宅院、大杂院、四合院,一进连着一进。大胡同儿、小胡同儿,曲里拐弯的纠结着,生人走进去,如入迷魂阵,这一带是老北京的代表,如今,北京的“胡同儿游”,这一带最好,从早到晚的,那紫红凉棚的黄包车们,成串响着铃铛,你若自高处看下,小火轮儿一样气派,把胡同儿跑得热闹非常。 打前清起,这一带就是王爷、官宦、有钱人家盖府邸和别墅的地方。早年,这一带有三十多处王府、寺院,现在保存好的有“恭亲王府” “醇亲王府”“广化寺”等处。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有名家居住,宋庆龄、郭沫若、老舍等。宅院大都临水或不远,亭台楼阁的,都能借着水运,自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了。 什刹海为什么叫什刹海?也就是海子边有“九庙一庵”十家寺院,寺院亦称“刹”。可见,最早是叫“十刹海”的,北京人声腔圆融,叫久了,一秃噜就把“十”秃噜成了“什”,就像前门外的“大栅栏”,不也秃噜成“大什栏”了? 说四海五湖,那太大。北京有人说是有三海,大错,实际上也是四海:北海,中南海,什刹海,什刹海其实是分前海、后海,后海还连着积水潭呢。积水潭因为是码头,所以不算海,叫潭。以银锭桥为界。前海圆阔,临街繁华,夏日观荷最盛,颇有些小西湖模样。后海狭长蜿蜒,垂柳栏杆,幽雅清净,赏月堪妙,古往今来北京城许多浪漫故事,都是在这里演绎得缠绵悱恻的。当然,“银锭观山”独好,是这一带的龙头景象,古来“燕京八景”之一嘛。 天气暖和时,早晚我常站在银锭桥上,背后是古来大名鼎鼎的“烤肉季”,自大清以来,各路有范儿的爷们儿,都必去“文吃”或“武吃”“烤肉季”去。“文吃”是店家烤好送上,细品浅酌,款款享受。“武吃”是自个儿边烤边吃边喝。关键是前者坐吃自理,后者站吃,且一条腿踏在条凳上,一手端着酒碗,甚是豪气,所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也。早年间的名角票友们,梅兰芳、杨小楼、裘盛戎、奚啸伯等都颇好此乐。老北京在“烤肉季”的“武吃”,那叫个“份儿”,现在则改叫“范儿”了。汪曾祺先生、王世襄先生亦曾流连过的。P14-17 序言 “雅”实在是一种最为高贵的概念或情状。 “雅”,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中,属“木”,在传统的占卜星相学中,则属于“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以文雅的高贵,广为象征。在古来的士大夫文人,乃至当下社会,依然是人们修为的标准。 是故,就有了雅道、雅乐、雅集、雅歌、雅士、雅事云云。 《诗经》有“风、雅、颂”。《毛诗序》以为“雅者,正也”。“正”是标准。所谓正道、正德、中正人和、正本清源等。 从中国所有的古籍中,从古人的一切学习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看到“雅”的存在,人们为了追求“雅”,一直不懈地完善自家,而这种普遍的努力,构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提升了皇家、士大夫、文人大众们的思想与生活方式。 如今,“雅”又成为当下的时尚。回溯中国之历史, “雅”总是在我们国家、民族、生活中涌动着。于是乎,我亦就相关“雅”的文化传统,做了些文章,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三更后笔 恰壬履重阳时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