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女之别到男女尊卑(先秦性别角色研究)》编著者赵东玉。
本书的重点是运用理论的逻辑推理以及提供实证的历史依据,勾勒出先秦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轨迹,同时也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明化形态的进程。作者首先指出,从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男女之别”,即从性角色的差异向性别角色区分的过渡;乃至于到新石器末期,性别角色模式已经出现,实现了从“男女无别”到“男女有别”。接着,论述了夏商时期性别角色的初步形成、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角色的确定,形成了明确的性别礼制和规则,即:“男女有别”、“夫妇有别”。到了战国时代,性别角色得以更加强化,最终奠定了“男尊女卑”这一影响二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固性别角色模式。通观全书,其论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谓证据确凿、结论可信。我们从中体察到玉宝博士先从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出发,再分析其职业分工、家庭担当、社会责任的区别,乃至于走上男尊女卑的道路,这一性别角色变化历程,导致了近代社会以来,人们呼吁男女平等、强调女权,力倡走上社会公平、公正的道路,这是研究那段历史理应受到的启悟。
导言
一、学术史回顾和研究现状
二、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
三、研究价值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五、小结
上 编
第一章 从性角色的渲染到性别角色的出现——新石器时代的男女之别
一、原始生殖崇拜所反映的男女自然分工和性角色
二、从新石器墓葬看男女之别的痕迹
三、新石器时代男女性别角色出现的基本脉络
四、小结
第二章 夏商时期性别角色的初步形成
一、“传说时代”的男女之别
二、夏代的男女性别角色
三、商代社会中性别角色内涵的丰富
四、小结
第三章 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角色的确定
一、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规则及相关问题
二、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角色的深化
三、小结,
第四章 战国时期性别角色的强化
一、士为知己者死——战国时期的男子性别角色
二、女为悦己者容——战国时期的女性性别角色
三、小结
下 编
第五章 先秦文献中的性别词汇释要
一、“士与女”(“士女”)
二、男(“子”)女(“色”)
三、夫妇(妻)
四、父母
五、小结
第六章 先秦诸子对“性别角色”问题的省思
一、对男子“性别角色”的界定
二、对女性“性别角色”的确认
三、小结
第七章 先秦性别角色形成的规律、原因及影响
一、先秦性别角色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原因
二、先秦性别角色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三、小结
结语
附录一:内容提要
附录二:甲骨文著录书名简、全称对照表
附录三:参考文献
附录四:《博士学位论文》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