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喜剧》《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第十二夜》《驯悍记》《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剧本,几个世纪以来流传不衰,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最璀璨珠宝。威廉·莎士比亚编著的《莎士比亚全集(共4册)(精)》全集涵盖莎翁所有37个剧本,选用朱生豪、陈才宇等权威大师的译本,制作华美大气,阅读收藏皆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莎士比亚全集(共4册)(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威廉·莎士比亚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错误的喜剧》《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第十二夜》《驯悍记》《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剧本,几个世纪以来流传不衰,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最璀璨珠宝。威廉·莎士比亚编著的《莎士比亚全集(共4册)(精)》全集涵盖莎翁所有37个剧本,选用朱生豪、陈才宇等权威大师的译本,制作华美大气,阅读收藏皆宜。 内容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编著的《莎士比亚全集(共4册)(精)》校订朱生豪所译的莎士比亚31种戏剧,补译7种历史剧、1种传奇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及若干短诗。校订底本采用2012年10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是迄今为止最全的莎士比亚作品译作。翻译质量上乘。本全集包含4个分册:《第一卷 喜剧》《第二卷 历史剧》《第三卷 悲剧》《第四卷 传奇剧 诗歌》 目录 总 序 补译者的话 第一卷 喜 剧 第二卷 历史剧 第三卷 悲剧 第四卷 传奇剧诗歌 附 录 试读章节 亚马多 凭着地中海里的波涛起誓,好巧妙的讽刺,好敏捷的才智!爽快、干脆, 一剑就刺中要害。它欣慰了我的心灵;真聪明!毛斯这是孺子献给老翁的一份礼物,名堂叫作“绿头巾”。①霍罗福尼斯这是什么修辞?这是什么修辞?毛斯说你头上长角。霍罗福尼斯你说话像个婴儿,抽你的陀螺玩去吧。毛斯把你的角借给我当陀螺,我会抽得你无地自容。万事俱备——就差你这 个羊角做的陀螺了。考斯塔德要是我在这世上一共只剩了一个便士,我也要把它送给你买姜饼吃。 拿去,这是你的主人给我的酬劳,你这智慧的小钱囊,你这伶俐的鸽蛋。啊! 要是上天愿意让你做我的私生子,你将要使我成为一个多么快乐的爸爸! 好,你正像人家说的,连屁股尖上都是聪明的。霍罗福尼斯哎哟,这是什么话!应该说手指尖上,你说成屁股尖上啦。亚马多 学士先生,请了。我们不必理会那些无知无识的人。你不是在山顶上 的那所学校里教授青年的吗?霍罗福尼斯最好说在山丘上。亚马多 随你怎么说,反正那也是山。霍罗福尼斯 我在那里教书,毋庸置疑。②亚马多 先生,王上已经宣布他最圣明的意旨,要在这一个白昼的尾闾,那就是 粗俗的群众称为下午的,到公主的帐幕里访问佳宾。霍罗福尼斯 最高贵的先生,用白昼的尾间代替下午,果然是再合式、确切、适当 不过了。真的,先生,这一个名词拣选得非常佳妙。亚马多 先生,王上是一位高贵的绅士,不瞒你说,他是我的知交,很好的朋友。 讲到我们两人之间的交情,那可以不用提了。请你千万记住你的屈膝的礼 节,戴上你的帽子,还有其他许多关系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仪式,可是那都不 用提了。因为我必须告诉你,王上陛下往往靠在我的卑贱的肩上,用他的御 指玩弄我的废物,我的胡子,可是好人儿,那也不用提了。我可以发誓,我说 的不是假话,他老人家曾经把特殊的恩宠赏给亚马多,一个军人,一个见过 世面的旅行者,可是那也不用提了。一切的一切是这样的,可是好人儿,我 要请你保守秘密,王上的意思,要我在那公主面前——可爱的小东西!—— 表演一些有趣的节目,一些玩意儿,一些热闹的花样,一些滑稽的戏剧,或是 一些焰火。我因为知道你跟牧师先生两位对于这种寻开心的事情是很来得 的,所以特来跟你们商量商量,请你们帮帮我的忙。霍罗福尼斯先生,您可以在她面前表演九大伟人。纳森聂尔牧师,我们奉王上 的命令,承这位最倜傥贵显而博学的绅士的嘱托,略效微劳,在这一个白昼 的尾闾,表演一些应时的娱乐于公主之前,照我说起来,没有比表演九大伟 人的事迹更适当的了。纳森聂尔 您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得到胜任愉快的人来扮演他们呢?霍罗福尼斯 您自己扮演约书亚,我自己或这位倜傥的绅士扮犹大·麦卡俾斯, 这乡下人手脚粗大,可以充当庞贝大王,①这童儿就叫他扮演赫拉克 勒斯——亚马多 对不起,先生,你错了,他还没有那位伟人的拇指那么大,他的棍子的一 头也要比他粗一些。霍罗福尼斯 你们愿意听我说吗?他可以扮演幼年的赫拉克勒斯,上场下场都 在绞弄一条蛇。我还可以预备一段话向观众解释。毛斯妙极了的设计!这样要是观众中间有人喝倒彩,你就可以嚷:“好呀,赫拉 克勒斯,你把蛇儿勒死了!”这样就可以把错处遮掩过去,虽然没有什么人会 有这么厚的脸皮。亚马多 还有那五位伟人呢?霍罗福尼斯我一个人可以扮演三个。毛斯三重的伟人!亚马多 我可以告诉你们一句话吗?霍罗福尼斯我们愿意洗耳恭听。亚马多 伟人要是扮不成功,我们可以演一出滑稽戏。请你们跟我来。霍罗福尼斯 来,德尔好伙计,你到现在还没有说过一句话哩。德尔 而且我一句话也没有听懂,先生。霍罗福尼斯来!我们也要叫你做些事情。 P91-92 序言 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在19世纪30年代进入中国,当时,泱泱神州大地正处于风雨飘摇之大变局中。我浩浩中华发生了有史以来波及最为广泛、影响极为深远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大交融和剧烈碰撞。传统的民族文化、思想面临极端陌生之泰西文化、思想的猛烈撞击,东方古华夏被民主与科学、自由与革命的警世之钟的巨响唤醒。夷语东渐,西学大张,异域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我炎黄子孙世代栖居之家园。时代发展孕育着新旧更替、中西互融,文化价值观念之嬗变催生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域外文学名著的译介引发文艺在内容与形式上产生沧海桑田之巨变;欧美典籍之译介和文化交锋,改变了人们禁锢已久的思想,开创了崭新的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而美善之所存、理趣之所蕴的莎士比亚作品传播,就是经典输人中的一个杰出范例。 中国人民喜爱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尊重莎士比亚,他的名字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在莎士比亚已经传人中国近200年,距中国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翻译出版《莎士比亚戏剧集》60多年后的今天,陈才宇教授对前人未言者补其遗缺,言而不详者补其疏略,依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2012)重新校订朱生豪的译本,补译朱生豪未及完成的8个剧本和全部诗歌创作,编纂这部全新的《莎士比亚全集》,对于莎学研究工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在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研究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 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生于不列颠岛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同年4月26日在圣三一教堂受了洗礼,并被命名。他在这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在16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斯特拉特福是“一座美妙的集镇”,拥有居民大约2000人,镇上街道相当宽阔,半木质结构的房屋以茅草为顶。集镇四周作物繁茂,牛群满谷,富有商业气息,是“不俗的商业中心”。镇上有20家旅馆和小酒店,有14道桥拱的大桥横跨埃文河,居民是好喝酒聊天的人。 莎士比亚(Shakespeare)一姓出自中世纪,英格兰许多地区都有此姓的居民,它的含义是“快速拔出利剑”。关于剧作家莎士比亚家族的第一个可靠记录是从理查·莎士比亚开始的,他是居住在离斯特拉特福4英里远的斯尼特菲尔村的农夫,此人很可能是莎士比亚的祖父。理查·莎士比亚大约卒于1561年的冬天,他生前拥有一座价值38镑17先令的房产,财富数量相当可观。 斯特拉特福镇从13世纪开始就已拥有在教堂支持下创办的免费学校。但是,16世纪教会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使学校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事世俗教育的学校,以取代教会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文法学校”(Grammer Sch001)。这一名称强调了这类学校教学的世俗性质,强调它有别于渗透整个中世纪教育的神学精神。莎士比亚可能就在镇上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在求学时代他所读到的英语诗集,不论其数目多少,其中一定包括了英文本的《圣经》。伊丽莎白时代的教育家普遍认为知识必须靠填塞,有时甚至必须靠挥鞭抽打才能装人学童的脑袋。学童通过“入门书”学习阅读,这种“入门书”是一张镶嵌在板子上的单页纸张,书上通常印着大小写字母表及主祷文。学童通过印有教义问答的字母书练习读写,他们可在大约年满7岁时被允许进入文法学校学习。学校纪律异常严格,体罚也很常见。文法学校按照市政厅的规定对属下的市民子弟实行义务教育,它的宗旨只有一条,那就是其名称所规定的:学习文法。使用的教科书是1522年故世的圣保罗公学的首任校长威廉·李利编写的《文法基础》,同时学习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的书信、演说词和论文,阅读罗马诗人维吉尔、奥维德,戏剧家普拉图斯、泰伦斯和塞内加的作品的片断。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如《错误的喜剧》《爱的徒劳》《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及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都切实而直接地反映了古典文学作品阅读对他的影响。 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在他的故乡斯特拉特福接触到了戏剧。尽管那些流浪演员的演出并不完美,演技也远非精良,但是这些戏剧却受到了乡村观众的欢迎,在莎士比亚的内心种下了热爱戏剧的种子。这些走村串巷的戏班所带来的戏剧艺术的魅力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并最终成为他一生所从事的职业。1575年,莎士比亚11岁时,曾与许多斯特拉特福居民一道,参加了赖斯特伯爵为伊丽莎白一世驾临而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伯爵的花园里还演出了哑剧,吸引了周围村镇的村民围观。为取悦于女王,赖斯特伯爵在城堡设宴,还在公园的草地上和湖滨演出戏剧。 莎士比亚18岁时与比他大8岁的安妮结婚。伍斯特市的主教登记处所出具的主教许可证书证实了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在他们结婚次日所出具的担保人契约里提到安妮的姓氏为哈瑟薇(Hathaway)。 有人说莎士比亚曾一度从事过教书职业,如果情况属实,那就不会是在他的家乡,而是在葛罗斯特某地,或者是考斯特沃尔特区。因为在当地的文件里,常可以见到莎士比亚和哈瑟薇这两个姓氏。莎士比亚所受的文法学校教育无法使他有资格担任学校教师的工作,但可以胜任学校教师的“助理教员”或助手之类的职务。 1585—1592年这段时期,有人说莎士比亚曾在斯特拉特福镇做过学徒,这一说法来自教区执事约翰·道多尔。根据他的说法,莎士比亚是被迫成为一名屠夫的学徒的,但后来他从师傅那儿逃往了伦敦,并被一家戏院收留而成为一名“跟班”。 另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莎士比亚“偷鹿”。为此,领地的主人露西爵士(sir L。my)还曾数次鞭笞过莎士比亚,有时还拘禁他,最终导致莎士比亚逃离故土。莎士比亚甚至还写了一首不敬的民谣,来描述露西如何逼迫他匆匆动身前往伦敦。我们不知道“偷鹿”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但许多莎士比亚传记都记载了这件事。 由于1585—1 592年这七年期间没有任何可靠的信息可查,因此我们不知道莎士比亚当初是如何进入戏剧界的。他可能是在斯特拉特福加入了某个巡回演出的剧团后随演员们一起来到了伦敦。莎士比亚在剧院的第一份差事是提词员的随从。莎士比亚登上剧坛之前,伦敦城内有四座建筑专供剧团演出之用,其中一家剧院名1114I'“花坛”,两家剧院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还有一家在伦敦大桥附近。莎士比亚熟悉这里所有的剧院,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更为了生计,他曾在“花坛”和“玫瑰”剧院演出。不管起点是如何的卑微,莎士比亚从演员成为剧作家并获得显赫地位的速度是极快的。莎士比亚既当演员又从事写作,1589年可能参加了两部历史剧的编写:一部是《战争使大家成为朋友》,手稿(未署名)现存不列颠图书馆;该剧描写11世纪初争夺英国王位的斗争。另一部是《爱德人”,其实就是当时正侵略我们的日本人。我国的大好河山正处在日寇的铁蹄之下,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正如火如茶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不会使枪弄棒的朱生豪在这里开辟的是另一个抗日的战场,即对侵略者进行一场文化意义上的抗争。可以说,他是以自己的笔直接投入到抗日的行列中来了。在日军占领上海期间,他的部分莎剧译稿几度毁于战乱。但他像一个不屈的斗士,毫不犹豫地进行重译。我们现在读到的部分译文(如《暴风雨》《仲夏夜之梦》)都是重译稿,《无事生非》甚至还是第三稿!到1944年初,朱生豪翻译完成了全部13个喜剧、10个悲剧、4个历史剧和4个传奇剧(共31种),剩下还有6个历史剧来不及翻译,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终于撒手人寰。临死前他对夫人宋清如说的一句话是:“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指莎剧)译完。” 可以说,朱生豪是用毕生的心血倾注于翻译莎士比亚的。这位战斗在文化战场上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我们今天阅读他的无与伦比的莎剧译文时,他的那种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敬仰的。 在我国的文学翻译史上,朱生豪所译的莎剧固然是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但也存在着种种未尽如人意之处。美中不足的原因既有翻译策略方面的,更在于工作条件的艰苦。他自己说过:“乡居僻陋,既无参考之书籍,又鲜质疑之师友,谬误之处,自知不免。”随着“朱生豪译莎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客观地指出朱译的不足,其实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朱生豪的译文虽做到了“明白晓畅”,但由于他喜欢重组原句,有时会使译文显得哕嗦或简慢。有些译得比较优美的段落,往往过于渲染铺张。最大的缺点是任意漏译:剧中小丑的插科打诨,一些俏皮话或双关语,淫秽不雅的词语,他会采取节译或删除的策略。因此,后人以他的译文为底本编纂《莎士比亚全集》时,校订和补译的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在这套《莎士比亚全集》,就是陈才宇教授在朱生豪译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样的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也已做过,他们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各有千秋,对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功不可没,但校订和补译均出自多人之手,虽然补全了朱译本没有译完的莎作,也纠正了朱译本中存在的不足,但由于出自多人之手,校补的风格往往不能统一。现在由陈才宇一人完成全部的校补工作,这一现象就可以避免。这套全集还对校补之处作了注释,并用另一字体印行,这样,以往出版的全集所出现的文责不清的现象也可以得到纠正。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套《莎士比亚全集》中属于朱生豪翻译的31种戏剧,是直接根据朱生豪的手稿校订的,这就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了朱译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陈才宇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古英语文学研究专家,又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英国文学的译者。早年他跟刘新民教授等人合作出版过《莎士比亚诗全集》,两年前又校订出版了《朱译莎士比亚戏剧31种》,此次出版全集时又弥补了《31种》中的若干不足。我相信,由他补译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已经为莎士比亚研究、朱生豪研究、中国莎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的翻译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伟民 2013年8月15日 后记 值此《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绍兴文理学院:这所学校虽不如早年我任教过的浙江大学著名,但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对朱生豪译文的校订和莎翁其他作品的补译,大部分工作是在那里完成的。如果我当年不能从繁重的英语教学中解脱出来,很难想象我会有时间和精力承担起编纂《莎士比亚全集》的艰巨任务。 同道和朋友之间,值得感谢的有蒋承勇教授:他作为浙江工商大学的领导,一直关心这套书的出版;刘新民教授多次陪同我查阅资料,还对我的译文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意见;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李伟民教授为全集写了热情洋溢的《总序》;朱生豪的哲嗣朱尚刚先生为我慷慨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包括一些插图;吴洁敏和朱宏达先生允许我使用他们辑录的《朱生豪年表》;美籍华人于海艺女士为我提供最新的英文原版资料;钟仲南、何海峰、罗丁瑞、何小玲、袁金麟等人十分认真地编辑了这套书。他们都是值得我特别道谢的。 在家中,我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那种人,繁杂的家务活都由爱人周彩英一手操持。她辛勤的付出使我能专心致志于书案的工作,在此提上一笔,算是我也谢过她了。 今年是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为纪念这位“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我国多家出版社都在出版《莎士比亚全集》。这种现象不免有炒作之嫌。我无意间也卷入其中,内心很有点惶然。再过2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殊不知出版界届时又将是何等热闹的一番景象!频繁地出版莎翁的作品,足以证明他的作品的经典性;但作为汉译文本,只会处在不断的完善与更替之中。大浪淘沙,那些经不起读者检验的汉译文本,一定会被时间所遗弃。我只是朱生豪译文的校补者,我的成果随时有可能会被优秀的后来者所替代。我知道这一点,因此真诚地期待读者的批评。 陈才宇 2014年4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