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1O个月的时候,上下两颗小门牙已经冒了出来。儿科医生说长牙时期孩子的牙床会感到不舒服,总想咬东西。照医生的建议,我去买了一个专门让婴儿啃咬的软塑环。平时出于卫生考虑,总不让她将玩具放进嘴里,这回我得先做个示范,让她明白这是可以放到嘴里咬的东西。我将这个洗干净的小塑环放进自己嘴里,做出使劲咬的动作。看到妈妈夸张的表情,苗苗乐得咯咯直笑。但是很快我就后悔莫及,因为从这之后,她每次拿起这个花花的塑环就要往我嘴里塞,让我咬着去逗她乐,却怎么也不肯自己咬。这个塑环始终没能达成它的作用,因为小女儿认定了这是“妈妈的玩具”!
一转眼间苗苗大部分的牙齿已经长出来了。她特别喜欢吃葡萄,不带核的葡萄她一口气能吃20多颗。看她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一副急不可待的吃相,我和她爸爸便故意向她要。但是她每每将葡萄举到我们嘴边,犹豫一下又赶快将小手缩回去,急急放进自己嘴里,太舍不得了!对这么一个还不会讲话的小人儿,你跟她讲“孔融让梨”的道理不是徒劳吗?
一天,苗苗翻开放在茶几上的杂志,被一幅逼真无比的摄影图片上的葡萄吸引住,情不自禁地用小手从书上抓起“葡萄”往嘴里送。我们在旁边看到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家伙机灵得很,马上明白我们在笑什么。她不慌不忙地继续用胖胖的小手去“抓起”书上的葡萄,分别送到爸爸妈妈嘴里,一反平日的犹豫和不舍,大方得很。她的小脑瓜里一定在打小算盘:这回让你们吃个够,下回我吃的时候就别再跟我要了!
苗苗最感兴趣的“玩具”是大人的汽车,只要有机会就会爬到驾驶座上摆弄一番,十分神气地学着大人开车,将方向盘转来转去。虽然家里玩具一大堆,包括她能坐进去自己开着走的玩具车,但是每当坐上真汽车的驾驶座,她就显得特别的兴奋。每次经她摆弄后,汽车里所有能动的东西都得重新调整,包括收音机音量、空调、雨刷、车灯、后视镜等,因此我不愿让她去玩大人汽车。爸爸却纵容她,父女俩常在车房里玩得不亦乐平。
一次我带着爷爷、奶奶和苗苗去超级市场,停好车后我刚一离开驾驶座,被奶奶松开了安全带的小家伙已经从婴儿座上溜下来,快捷地爬到前面去摆弄。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她揪了下来。购物完毕,发动汽车后自是又得一番调整。但这次有个地方老是发出急迫的滴答声,弄来弄去都没法将此声音去掉。这辆买回来不久的“陆上巡洋舰”越野车我很少开,加上我一向只管开车,不常用的汽车功能从不去管它,这时说明书偏又找不到,这可真让我犯愁了。
眼看天色已暗,我心里越发着急,给先生打电话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奶奶建议不管这声音,就这样开回家。我却不敢冒这个险,万一这是因为车子有故障,电脑在发出警告呢?要是开到路上出了问题,车上老老少少的岂不更麻烦?这个突发事件让三个大人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我回头责问在婴儿座上看热闹的小人儿:“你到底弄了什么地方呀?”小人儿还不会说话,却明白我在问什么,小手往仪表盘上一指。我顺着她指的地方按下一个键,嘿!还真灵!那烦人的声音马上就停止了。大家惊奇之余,欢天喜地往家赶。
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跟先生报告,让他检查一下那车子是不是有问题。先生前去看了一下,从车中回过头来生气地质问我:“那是紧急停车灯,你居然不知道!”
P1-2
华人在美国,做一个好妈妈很不容易,但作者做到了,而且她还是一位漂亮优雅的妈妈,一位充满公益爱心的妈妈,一位有着坚强毅力的妈妈。圣迭戈的华人读者通过长期阅读她的文章和与她交往中已经了解到这一点,相信中国的读者也一定会从她的这本书中体会出来。
美国《华人》杂志社社长、出版人马平
一位繁忙的劳碌的女性,是怎样用心、用爱,在白日为孩子们编织了幸福的璎珞,在深夜又将它们细细串起。我被这样的情景深深打动着。珍视童年,珍爱生命,这,才是本书给予我们最大的感动。
儿童教育专家姚莉
养育和教育孩子,从来都需要妈妈的智慧。有智慧的爱,就像为孩子搭起了一座桥。孩子走上这座桥,因为感受得到爱,所以敢于前行;又因为看得到路的前方,所以渴望自由。领孩子到桥边,然后给他自由,让他选择自己的成长之路。读蔡丽的育儿故事,每一位妈妈都能从中学会爱的智慧。
热心家长田俊萍
这是一本有新颖教育理念,有坚韧教育信念的书。它针对中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深入的剖析,其中闪烁的教育智慧发人深思;它针对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能理性思考,但绵延的爱总是能化繁为简,巧妙应对。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皆能受益。
出版社编辑刘月琴
蔡丽,人长得漂亮,事业干得漂亮,文章也写得漂亮。她把儿女成长过程中充满童真的趣事、稍纵即逝的动人情景以及教养子女的心得体会,写成既能独立成篇又有连贯性的系列短文“妈妈手记”,通过《华人》杂志这个媒体,献给所有的母亲,这件事做得更是漂亮!
“妈妈手记”已在《华人》杂志连载了五年时间,七十余篇短文已编织成一幅异彩纷呈的长卷风景画。它展现出蔡丽同她的先生教养子女的既艰辛又富有生活情趣的历程。这里有欢乐、有眼泪、有欣喜、有惊骇、有自豪、有气恼、有困惑、有无奈……真可谓酸、甜、苦、辣、成,五味俱全,父母都要一一品尝。
“妈妈手记”都是纪实性的短文,每篇都讲述一两个小故事,有简单的情节,这些小故事,记叙的往往是人们认为司空见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甚留意也很少去琢磨的,而它又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些有趣情景,若不认真观察和及时记录,会瞬间消逝且再难重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好笑、最好玩、最惹人疼爱的。“妈妈手记”及时捕捉到许多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它不仅是幸福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内容,给家人平添融融乐趣,而且待孩子长大成人,回望童年时,会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给他们心灵深处的人生画面留下弥足珍贵的一笔。
“妈妈手记”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就是蔡丽不是做一般的、泛泛而谈的简单记录,就事论事、婆婆妈妈地单纯讲述孩子成长的生活琐事,而是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在不断地思考、探讨、总结,由个别推论到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悟糅合到文章之中,使人深深感到,她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妈妈,而且是一个有深刻思想、有独到见地、认真寻求最佳育儿方法的“探索者”。
正如文中所说:
孩子好比是一棵小树苗,完全让它顺其自然地生长也是不行的,家长有园丁的责任。
有时候大人以为孩子在胡闹,其实是因为大人只站在自己的高度去看问题,如果能蹲下来在孩子的高度看事情,就会明白视角是不一样的。
因为和孩子对话是最好的引导机会,让孩子爱讲话,一方面能培养他开朗的性格,另一方面能促进他与人沟通,这对于他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十分重要。
注意多给他独立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多鼓励,使他培养起自信心。
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有同样的体质和性格,毕竟人不是工厂里统一的标准模具做出来的。对症下药很重要,很多家长知道孩子体质弱,只想到加强体育锻炼,可是如果不找出根源,就会事倍功半。另外,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建立好的心态,改变他们一些心理弱点,使他们成长为更容易被群体接受的“性格更好的”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在纠正他的同时得小心不要伤了他。当众教训孩子,往往只是大人出气,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唯恐别人认为自己不管教孩子。但是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效果并不好,因为孩子跟大人一样,也有面子和自尊。当众出丑受训,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当场对抗,引起逆反心态。
过于看重奖牌,无意中会让孩子为追求得奖而学习,为输赢而斤斤计较。其实,让孩子产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的目标,让孩子一辈子受益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而不是奖牌。
所有这些心得、体会和感悟,都是蔡丽在育儿实践中经过缜密思考而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客观、公正,富含哲理,对每个期望孩子成材的父母的启迪、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妈妈手记”在《华人》杂志连载近几年来,从收到的读者来信、来电,看出它已经引起社会的反响与共鸣。现在由希望出版社结集出版,定会是一本拥有众多读者的“畅销书”。无数的妈妈会把它作为育儿范本来读自不必说;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来讲也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我还深信教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儿童心理学家等,会从中给自己的研究课题,找到真实、具体、生动的例证。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让这本书赢得更多的读者,收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王振佳
还没有做母亲之前,曾听人说,养育孩子是责任比快乐大,付出比回报多,这让我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情迎接孩子的到来。在工作、事业、孩子、家庭之间劳碌奔波,做妈妈确实很辛苦,但是,享受着孩子清澈天真的眼神、无忧无虑的笑声、妙趣横生的童言童语,做妈妈也无比幸福。
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有一天忽然惊觉孩子成长的速度快得令人惊讶。想到抱在手里亲、挨在身边听故事的小人儿不久就会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开始将孩子成长中瞬间即逝的故事记录下来。童年的记忆在每个人心中都占着最宝贵的一角,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这一串串的成长小脚印将是妈妈送给他们的珍贵礼物。
在美国生活多年,感到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上大相径庭。中国家庭教育特别强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让孩子在严格严厉的管教下形成自律、自觉、自制的内涵。美国父母对孩子比较放任自由,总是赞赏有加,从来不吝给孩子送上“你是最棒的!”“我为你骄傲!”这类极致的表扬,让孩子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形成自信、自立、自强的气质。我在中国当孩子,在美国当妈妈,常常对比和思考,怎样糅合中美文化传统、择取教育理念精华。孩子只有一次童年,家庭教育不必沉重。传统父母居高临下的角色不再适合今天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现代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和教练,在家庭教育中要更重视沟通和亲子和谐关系……
过去6年多来,我的“妈妈手记”育儿故事经美国《华人》杂志社社长马平女士诚邀在教育专栏连续发表,获得众多读者热情的反应和回响。感谢从国内来美探亲的作家王振佳先生给予鼓励和推荐,感谢希望出版社将我的故事精心汇编并出版,让更多的读者分享我在美国当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乐趣的育儿心得和教子经验。很多与我素昧平生的前辈和朋友们,为着孩子教育的共同理念而为本书的出版激情投入、奉献心力。我相信,只要社会各方都能重视孩子教育,中国的下一代将更有希望!愿所有孩子都能在开放的氛围中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蔡丽
2009.8
蔡丽著的《我在美国当妈妈》通过70余篇真实故事,以培育一双儿女拥有自觉、自律、自制内涵和自信、自立、自强气质的亲身经历,为读者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智慧育儿以思考与启发……
《我在美国当妈妈》通过七十余篇短文,展现出蔡丽同她的先生教养子女的既艰辛又富有生活情趣的历程。这里有欢乐、有眼泪、有欣喜、有惊骇、有自豪、有气恼、有困惑、有无奈……无数的妈妈将它作为育儿范本来读,同时本书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来讲也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