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井明子主编的《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公民教育模式)》的特征是在把握世界公民教育相关理论动向(上篇)的基础上,遴选出多达14个国家的个案(中篇)进行研究,并对超越国境影响各国的跨国力量也予以了适当的关注(下篇)。通过这些过程,我们试图多角度、综合地俯瞰世界公民教育的样态。在各国篇中,我们的研究对象广泛涉及亚洲诸国(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原苏联国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美诸国(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而不是像诸多先行研究那样只关注欧美。另外,我们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不将超越国界的跨国力量及其影响因素纳入视野,就无法准确把握个别国家的教育状况,因此在下篇着力考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理事会、积极进行境外援助的美国国际开发署、散居在世界各角落的“华侨”们的对公民教育的理论及实践。
前言001
上篇 今天,世界为何关注公民教育001
中篇 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017
第一章 亚洲国家的公民教育019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劳动者”及其嬗变019
第二节 印度:多元化与价值教育032
第三节 目本:以实践·参与型教学中的市民培养044
第四节 马来西亚:培养具有高度“国民”意识的“马来西亚公民” 057
第五节 新加坡:“官版公民性”的背景及其现状069
第六节 泰国:培养良善之公民083
第二章 北美、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公民教育096
第一节 澳大利亚:重建国民意识096
第二节 加拿大:连接“多元文化”与“社会”的公民教育110
第三节 美国:“尊重民主主义”的“统一”与人格教育126
第三章 原苏联国家的公民教育137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眼中的“好公民” 137
第二节 俄罗斯:政府、国际组织及NGO的多样性合作151
第四章 欧洲国家的公民教育 164
第一节 法国:理想市民及其排他性164
第二节 德国:从政治教育到公民教育177
第三节 英国:公民必修课中的参与、合作与责任教育191
下篇 超越国家的公民教育动向203
第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民教育205
第二章 欧洲理事会的公民教育216
第三章 国际开发援助机构对美国市民社会的援助226
第四章 探索中的华人意识及其公民教育238
结语248
附录
各国信息小贴士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