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本称《书》,前人把它解释为上古的史书。相传孔子对它作过删削整理。《隋书·经籍志》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至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
这本《今文尚书词汇研究》(作者钱宗武)是关于研究尚书的专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今文尚书词汇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钱宗武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尚书》本称《书》,前人把它解释为上古的史书。相传孔子对它作过删削整理。《隋书·经籍志》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至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 这本《今文尚书词汇研究》(作者钱宗武)是关于研究尚书的专著。 目录 敘 論今文《尚書》詞彙特點及傳統詞彙研究方法(代前言) 一單音名詞動詞的詞義特點及詞義引申的內動力 (一)單音名詞動詞的詞義特點是保存了大量本義義項 1.《說文》用本義,今文《尚書》書證亦用本義 2.《說文》用引申義,今文《尚書》書證卻用本義 3.《說文》用本義,《說文》引《書》用引申義,而今文《尚書》仍 用本義 (二)單音多義名詞動詞詞義引申的内動力是言語者的轉喻隱喻思 维和詞類轉換 1.轉喻性認知思維引發的詞義引申 2.隱喻性認知思維引發的詞義引申 3.實詞之間的詞義轉化、實詞虛化形成詞類轉換引發的詞義引 由 4.詞義虛化引申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三)單音多義名詞、動詞的引申系統,語義相關的單音多義名 詞、動詞的引申路徑 二形容詞的語義分析、結構特徵及其發展演變 (一)單音形容詞的語義分析 1.單音形容詞的語義類型 2.單音形容詞的同義類聚 3.單音形容詞的反義類聚 (二)複音形容詞的構詞類型及其特徵 1.複音形容詞和形容性短語的識別策略 2.聯綿形容詞的構詞方式及其類型 3.疊音形容詞的構詞方式及其特點 4.附音形容詞特殊的構詞形式 5.複合形容詞的構詞方式及其特點 (三)形容詞的來源及其發展演變 1.形容詞的來源 2.形容詞的發展 3.形容詞實義虛化 三同源詞的音義關係及形成機制 (一)今文《尚書》同源詞的語音關係 1.重疊型 2.相交型 3.離合型 (二)今文《尚書》同源詞的語義關係 1.詞彙意義有異,語法意義亦有異 2.詞彙意義有異,語法意義基本無別 3.詞彙意義空虚,語法意義相通 4.詞彙意義相近或相同,語法意義基本相同 (三)今文《尚書》同源詞形成的機制 1.話語經濟機制 2.聯想心理機制 四成語的結構類型、音律節奏和演變規律 (一)成語的原型結構與非原型結構 1原型結構 2.非原型結構 (二)成語的語法结構與語義關係 工咸語的語法結構 2.成語的語義關係 (三)成語的音律節奏 1.平仄相對 2.乎仄相替 (四)成語的語義分類和語義構成方式 1.成語的語義分類 2.成語的語義構成方式 (五)成語的演變規律 1.增加 2.刪減 3.改换 4.緊縮 5.移位 6.分取 7.組合 8.概括引申 (六)漢語成語的形態標準應限於四字格 五通假的特徵、原則方法和通假的成因 (一)實詞通假的早期特徵 1.一個被借詞,有幾個通假詞 2.一個通假詞可以作幾個詞的通假詞 3.被借詞和通假詞雙向通假 4.只用通假詞通假義,不用被借詞本義 5.既用被借詞詞義,又用通假詞通假義 6周一詞,既有本義,又有通假義 (二)虛詞通假的語例分析和界定標準 1.連詞通假的語例分析 2.介詞通假的語例分析 3.語助詞通假的語例分析 4.語氣詞通假的語例分析 5.嘆詞通假的語例分析 6.副詞通假的語例分析 (三)通假的原則和方式 1.通假詞和被借詞的聲音聯繫 2.通假詞和被借詞的詞形聯繫 (四)通假詞與多義詞、區別詞、同源詞、異形詞的辨析 1.通假詞與多義詞 2.通假詞與區別詞 3.通假詞與同源詞 4.通假詞與異形詞 (五)通假的形成機制 六詞義研究的傳統方法述論 (一)“因聲求義”的理論和實踐 1.“因聲求義”的理論根據 2.“因聲求義”的理論探索 3.“因聲求義”在《尚書》訓詁中的實踐 (二)“據形索義”的理論和實踐 1.“據形索義”的理論根據 2.“據形索義”在《尚書》訓詁中的實踐 3.“據形索義”訓詁方法的局限與啟示 (三)“正形尋義”的理論和實踐 1.“正形尋義”的理論根據 2.“正形尋義”在《尚書》訓詁中的實踐 (四)“依文繹義”的理論和實踐 1.“依文繹義”的理論根據 2.“依文繹義”在《尚書》訓詁中的實踐 (五)“語法定義”的理論和方法 1.“語法定義”的理論根據 2.“語法定義”在《尚書》訓詁中的實踐 主要參考書目 上古專書詞彙研究的新創獲(代跋) 後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