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民卿编著的《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精)》毛泽东是当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并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集体记忆。正如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绕开孔夫子一样,研究近现代中国历史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决不能不研究毛泽东。
正是毛泽东,开启了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被中国的先进分子作为改造中国的行动指南,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正是因为找到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命运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金民卿,1967年生,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导。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党建党史学科负责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封建思想依然残留,并反复回潮,而世界各种思潮蜂拥进入中国,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上下求索,寻求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出路。青年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者正是以此为背景,追寻青年毛泽东读书求知和社会实践的足迹,逐一研究他先后接受改良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实验主义、工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各样的理论主张。并在多次重大历史运动中进行实地检验,比较鉴别,最后逐步认识到这些思想观点的局限性和危害。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实践指南。
金民卿编著的《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精)》以大量的资料展现青年毛泽东广泛吸收新知识、亲身参与和领导组织工农运动实践,并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早期的重要论述以及其与师长、同学、朋友之间来往信件等多角度剖析毛泽东思想从改良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复杂、艰难的必然过程,表明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外来强加的,而是长期上下求索,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比较鉴别得来的。因此是弥足珍贵的。是不可动摇的。
前言
导论 开拓者的思想起步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逻辑
二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曲折进程
三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独特模式
第一章 曲折的求学经历与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一 曲折的求学之路与特殊的求知方式
二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早期积累
三 新学西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吸收
四 国学主导、中西合璧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第二章 思想结构的初步建构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
一 思想结构初步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
二 社会实践的初步经验及其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三 思想结构的初步形成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
第三章 理论视野的急遽开阔与思想结构的内在冲突
一 思想解放的狂飙突进与理论主张的多元共生
二 理论视野的迅速拓展和思想结构的混杂无序
三 思想矛盾在五四运动实践中的理论外化
第四章 多种主义的实践体验与思想方向的逐步确定
一 岳麓山下的空想社会主义实验
二 新村主义设计及其无疾而终
三 工读主义实践及其迅速放弃
四 问题研究会规划及实验主义尝试
五 驱张运动及改良主义实践
第五章 思想方向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实践
一 思想方向日益明确,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 创办文化书社,深入学习和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 创办俄罗斯研究会,深入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道路
四 创建党团组织,把个人信仰上升为组织化实践
第六章 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的实践挫折与思想上的自我清算
一 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及其实践挫折
二 根本转变前夕的思想矛盾
三 一次全面彻底的自我思想清算
第七章 政治信仰的全新选择与思想转变的彻底完成
一 中国思想界的裂变与新民学会的内部分化
二 青年毛泽东对几个关键问、题的郑重选择
三 思想转变的完成与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化
第八章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特色模式和当代启示
一 影响思想转变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 自我清算式的思想转变模式
三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当代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