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文学,正处在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向现代性转变的历史关键时刻。这时期的法国文学呈现出生机盎然,同时又充满矛盾的“不确定性”的品格特征,不同风格和气质的文学形式相互融合、同生共存。在当时法国文坛这个自由的创作园地里,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天才巨星,巴尔扎克和雨果就活跃在这一时期。这两位法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们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这本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巴尔扎克雨果》里,我们将以两位大师作为主角,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站在我们现在的时代立场上,去回望和探寻他们非同凡响的人生。
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悄无声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翻开人类历史的漫漫长卷,我们总能听到许多年前传来的声声巨响,那些重要人物的出现和他们的作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些伟大人物传奇的一生令我们感动和震撼!
当我们为人类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骄傲时,我们怎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此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巴尔扎克雨果》能让今天的读者感受到名人们所处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感受到名人们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的史诗般的创造历程,感受到心灵的启迪、激励和荡涤,更能让我们多一份深深的思考。
谨以《巴尔扎克雨果》向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向阅读此书的所有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对老夫少妻
巴尔扎克出生的那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第十年。lO年的时间,逐渐消磨掉了人们对当年大革命爆发时的狂热,无数的斗争和战争已经让人们感到厌烦和疲惫不堪,法国社会各阶层普遍产生了克服混乱和建立稳定秩序的要求。这一年11月的一天,在巴黎发生了一件改变法兰西历史命运的事件,历史学家将这起事件称为“雾月政变”。在这次政变中,军人出身的拿破仑·波拿巴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仿佛转眼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巴黎,这个矮个子的科西嘉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12月底,雾月政变后不久,公民投票几乎是全体一致通过了以拿破仑为核心的执政府的宪法。法兰西的命运从这时起,掌握在了这个人的手中。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大革命中被革命的大潮冲击得七零八落的法兰西当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混乱的境况。革命打乱了旧有的社会秩序,昔日的王公贵族没了从前的耀武扬威,而那些出身底层的平民则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个时候,军队是他们摆脱平民的身份、改变自己乃至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在拿破仑的手下,平民百姓出身的将领比比皆是。除了依靠在战场上杀敌建功立业,也有很多人选择了靠自己的“奋力拼搏”,找到改变命运的基点,在社会大潮中站稳脚跟。当时除了军界,政界、财界以及文化界,更是乱世英雄层出不穷。对此,用巴尔扎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杂货商人肯定可以成为法国元老,而贵族有时会沦为社会的底层。”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巴尔扎克家族就有,比如他的父亲。
巴尔扎克的父亲贝尔纳·弗朗索瓦·巴尔扎克与拿破仑是同时代之人,1746年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当家里的兄弟们一个个不是继续着庄稼汉的命运,或者沦为手艺匠人时,弗朗索瓦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年少时曾跟着村里的神父学习文化,后来又在一家公证人事务所当了个小学徒,掌握了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和诉讼技能。这些见识使得他对现状渐渐不满,并萌生了强烈的要出人头地的念头。成人以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只身一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灯红酒绿的首都巴黎,将这里当做改变自己命运的幸运地。
弗朗索瓦博览群书,自学成才,他丰富的学识和出色的诉讼才能使他很快在巴黎崭露头角,并受到了不少大人物的器重。随着与上流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他渴望跻身这个阶层的愿望也愈加强烈。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弗朗索瓦沉着应对,躲过了大风大浪的袭击。拿破仑远征意大利不久,他进入了油水丰厚的军队补给部门,并于1795年来到图尔城,担任当地一支军队的军粮给养总管。虽然并没有贵族的身份,但弗朗索瓦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却处处显出一副贵族的修养和姿态。这期间,已经51岁的他,喜欢上了巴黎富商萨朗比耶的女儿洛尔。洛尔当时只有19岁,她从小在母亲的严格管束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为人聪明伶俐,也醉心于贵族的地位和富足,和弗朗索瓦可谓“志趣相投”。
虽然未来的女婿和女儿年龄相差32岁,但考虑到自己的生意和弗朗索瓦的工作有着利益关系,同时弗朗索瓦本人也有着出色的理财能力,萨朗比耶夫妇认为这桩婚姻还是很值得的。他们深信,弗朗索瓦·巴尔扎克先生会给他们的女儿带来幸福和体面的生活。在媒人的说和下,这桩婚事很快成行。
没有母爱的童年
贝尔纳·弗朗索瓦·巴尔扎克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他体格健壮、性格开朗。他是卢梭的信徒,过着崇尚自然的极为俭朴的生活,喜欢喝牛奶、菜汁,热爱户外散步,有早睡早起的习惯。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头对自己的身体信心满满,曾自豪地称自己“漂亮得像大理石,结实得像棵树”。虽然年纪不小,但他依然保持着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且能言善辩,喜欢跟人说些妙趣横生的典故,擅长编笑话逗乐子。每次当他讲出一些自认为的老实话时,人们总能从里边找出吹牛皮的成分。弗朗索瓦平时喜欢舞文弄墨,曾经还写过数本小册子,并以此为傲。从这位父亲的身上,我们不难想象,他那个将来大有出息的儿子很难不受到他的影响。
与弗朗索瓦·巴尔扎克先生相比,他的夫人则显得忧心忡忡。年轻的洛尔是一位貌美又时髦的女性,她富于心计又十分能干。或许是家族遗传的缘故,她的脾气不太好,动辄发怒,经常一副傲慢而生硬的态度。而且她还老爱挑事、吵闹,疑心自己身体有恙,这与其丈夫的乐天派性格大相径庭。不过她的这些特点也遗传给了他们那个伟大的儿子,他那敏锐而细致的感觉大概就是从母亲身上遗传来的。
1799年5月20日,贝尔纳·弗朗索瓦·巴尔扎克位于图尔市意大利军衔的家里诞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地区的地方志上记下了这一时刻:本日,法兰西共和国七年(即1799年),旧历九月初二,住在本城意大利军衔的市民,贝尔纳·弗朗索瓦·巴尔扎克来此报告,他家于本日11时生下一个男孩。所承受的姓名为: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这个名为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男婴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知的《人间喜剧》的作者。
小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出生时,巴尔扎克家已经是图尔市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家,但这个孩子此后却并未享受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资产阶级的奢华生活。虽然,老巴尔扎克的活跃性格和乐天、冒险的精神对巴尔扎克的进取不无影响,但他对孩子们似乎从不关心。而孩子的母亲或许是因为婚后不满意自己的丈夫,加之她多疑和抑郁乖戾的性格,也不喜爱小巴尔扎克。于是,这个孩子在他尚未满月时,就被交给了一个宪兵的妻子寄养,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4岁。P3-6
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法国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和拿破仑称帝执政之后所激起的社会变革,正值新旧两种社会制度交接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然为一部分法国人所接受,但仍有人为旧有的封建制度做抗争和辩解。于是,故步自封与开拓创新、自由之风与守旧习气展开了激烈碰撞,各种思想在这样的大碰撞下喷涌而出,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开辟了一个思想争鸣的新天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法国文坛出现了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这样的大师级人物。
19世纪的法国文学,正处在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向现代性转变的历史关键时刻。这时期的法国文学呈现出生机盎然,同时又充满矛盾的“不确定性”的品格特征,不同风格和气质的文学形式相互融合、同生共存。在当时法国文坛这个自由的创作园地里,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天才巨星,巴尔扎克和雨果就活跃在这一时期。这两位法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们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以两位大师作为主角,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站在我们现在的时代立场上,去回望和探寻他们非同凡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