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徽因的会客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楠楠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30年代的每一个星期六,都会有一个“周六聚会”,地点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而这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就是她,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她是一个有争议的妻子、有情趣的主妇、有理想的母亲,是一个浪漫的建筑家、认真的生活家、才华横溢的学者。她的洒脱与固执,坚守与开通,多情与理智,生生地把那些声名赫赫的男人,弱化成了客厅里的壁灯,一明一灭都是为了衬托她的明亮。

她是这个客厅的女主人,是这个家庭里的灵魂人物。她曾经从锦衣玉食的青春打马走过,也曾经在清寒的生活中坦然经营着不灭的理想,任是风霜侵扰、暴雨如注,她都像客厅外的那株丁香一样,俏生生地迎风而立,硬是把这个客厅打造成了一段历史记忆的符号。

《林徽因的会客厅》(作者杨楠楠)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林徽因的会客厅》内容介绍: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里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林徽因的会客厅》的作者是杨楠楠。

目录

关于那个客厅

林徽因:

我是,一树一树刚烈的花开

胡适:

大家的先生

金岳霖:

我不是客人,你明白吗?

徐志摩:

只有在这里,他不敢放肆

沈从文:

最天真的『乡下人』

李健吾:

那把寂寞的切梦刀

冰心:

如果只可以有一次刻薄

陈岱孙:

我很高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卞之琳:

永不消逝的断章

钱端升:

我要收藏起知识分子的尊严

萧乾:

用心写作的战地记者

张奚若:

游走在志士与学者之间

费正清:

你们,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

周培源:

无可救药的浪漫

凌叔华:

那只孤独的风筝

叶公超:

愤怒的书生

常书鸿:

失落的国宝

梁思成: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他也爱极了这个清幽雅致的院子,春天花开的时候,坐在花荫里喝杯茶、聊聊天、绘绘图,是何等惬意的事!而他也相信,再加上这位小姐的巧手装扮,这个院子、他们将来的新家,一定会更加舒服、漂亮。

很快,事情就定下来了。这位娇美的小姐除了任性,还是个出了名的急性子。她想做的事情,恨不得马上就能有效率地做好。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这位被医生反复叮嘱不能过度劳累的年轻太太,常常也是个“不听话”的病人。尤其是有事忙的时候,更是常常“忘了”医嘱,恃勇逞“能”。

没多久,这里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家。正牙牙学语的女儿新奇而欢快地跟着妈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他们心爱的书籍、转遍大半个地球淘来的珍贵资料、一家人的衣物,被女主人迅速而有条理地归置到了合适的地方。

为了住得更舒服些,他们作了一些小小的变动。比如,他们把窗户上糊的纸换成了玻璃。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阳光了,并且一眼就能看到院子里漂亮的花花草草。

林徽因用上了主妇的心思和美学家的思维,把他们的新家布置得很漂亮、很舒适。尤其是客厅,更是成了整个家里的亮点。

靠窗的位置放了几组柔软舒适的沙发。这对夫妻都喜欢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的温暖干净的感觉,尤其贪恋艳阳熏暖的午后,坐在这里的懒散闲适的感觉。小茶几上摆了一个花瓶,可以在里面插上时令的鲜花,或许热烈,或许清新,或许艳丽,简简单单就能让整间屋子里一年四季都飘散着一股恬淡的花香。

绿树成荫的时候、花香满天的时候、大雪飘飞的时候,坐在沙发上,透过窗子望出去,真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味道。

这就是他们以后的家。他们的新生活、新事业都要从这里展开。

而名震整个中国文化圈的太太的客厅,就这样悄悄地落成了。此后有六年的时间,这里客似云来,成为历史深处的一个经典片段。

这是1931年。风华正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辞去在东北大学的工作,回到他们熟悉的北京,加入了刚刚成立的营造学社。

其实,住到这里之前,他们的家在米粮库二号。这个地名或许会让你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你去那里看看,也会瞠目结舌。因为那里会集了许多学术界的名流,如陈垣、傅斯年、胡适等人都曾在那里住过。

可梁思成和林徽因却不喜欢那里。整个米粮库胡同还不到三百米长,住宅设计得也不是很合理,显得有点儿狭窄,出入不方便,也显得沉闷。这种格局显然是不能满足这对年轻夫妇的生活要求的。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搬家。

几乎是第一眼,他们就相中了北总布胡同三号的四合院。宽敞明亮,安静清幽,不但看着舒服,住起来也很舒服。

看房子跟找对象差不多,眼缘很重要。如果心里疙瘩,再好的房子也住不长久。

而现在,他们找到了中意的房子,满心欢喜地继续着在北平的新生活。他们的人生正欢快地进入热烈的夏天,一切正走向梦想中无数次描摹的模样。

已经成为母亲的林徽因,多了些少妇的韵味,依旧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而她标志性的热情也仍然没变,一如既往。跟随丈夫一起加入营造学社的林徽因,担任了校理的职务。所以,我们美丽的主妇一方面要照顾孩子、母亲,另一方面要打理家里永远层出不穷的家务,同时还要工作、会友,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林徽因真正成为家庭主妇,就是在总布胡同。那时候,家里雇用了两个厨师、两个保姆、一个车夫、一个专管书房的听差。而且,因为梁思成是梁家的长兄,她必须承担起长嫂的责任。加上她是林家的长姐,还要兼管着娘家弟妹的一些事情。所以,这个新家里通常都很热闹,常有弟妹们来吃住。她曾经画过一张床铺图,共计安排了十七张床铺,每张床铺都标明谁要来睡。她必须准备好十七套铺盖,以及他们的早点与茶水。

就算忙成这样,也禁不住林徽因时不时就冒出来一些新点子。P7-9

序言

这时我家住在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这也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家。这是一个租来的两进小四合院,两个院子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缨花和散发着幽香的丁香树。父亲和母亲都非常喜欢这个房子。他们有很多好朋友,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各自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做着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例如:张奚若和钱端升伯伯在政治学方面,金岳霖伯伯在逻辑学方面,陈岱孙伯伯在经济学方面,周培源伯伯在物理学方面……在他们的朋友中也有文艺界人士,如作家沈从文伯伯等。这些知识分子研究和创作的领域虽不相同,但研究和创作的严肃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似,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相似,因此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领域,涉及的面和层次比较广、深,思想的融会交流有利于共同的视野开阔,真诚的友谊更带来了精神力量。我当时不懂大人们谈话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他们聚会时的友谊和愉快。

一晃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那个要仰望着家里客人的小小孩童,已经成了鬓发斑白的老人。过往的一切繁华与动荡呼啸而过,留下来的只是那些深深浅浅的回忆。

那些装着想念与敬畏的人们,在经过北总布胡同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向里望上两眼。尽管都知道那些人已经不在了,那样的笑声与激情已经消失了,那里也早已经面目全非,却总是忍不住,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或许,这样就能在那浮动跳跃的光影里、在那幽深的胡同里,接近从前的某些片段。

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只是如常地生活着,操心着他们的柴米油盐、生活疾苦。甚至,在走过那个让无数人神往的地方时,也没有放慢脚步。他们有多少余力去在意、关心、了解,一个世纪之前,这里曾生活了什么人呢?比起这些,他们似乎更想知道他们在这里最终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们身边,就在那已经远去的历史辰光里,聚集在这个胡同里的人们,曾经或激情、或沉静、或固执地怀着一个梦想,于艰难的时世中开垦着这个民族的生命和未来。

无论时光走出了多远,无论生活遭逢了怎样的流年,总是有些人会虔诚地记得他们。

因为他们值得。

他们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买不到的正能量,发乎责任、止于道义。终其一生,不死不休。

这些人的背影,光耀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正面。

国之精神,时代之精神,大家之精神,于方寸之地、咫尺之间,昭昭如日月。

林徽因的会客厅,在奉献了一个缩影的同时,也让文化的精神、文艺的气度、文人的襟怀、学者的风范,有了更生活化、人情化的解读。

请读者朋友们原谅我的“大胆”。这里集合了一些根据大量真实资料考据并临摹出来的场景,有更鲜活的对话、更人情化的视角。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她除了是一个女神,还有哪些让你觉得熟悉和真实的面貌?

在这本书里,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尝试,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诸君在崇仰之外,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些让人仰望的大师。他们,其实也是有血有肉、有麻烦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在历史回避了若干细节之后,我们不就是靠想象来还原的吗?而向来严肃的历史,或许就是因为小心的求证、大胆的假设,而格外多了些让人欲罢不能的风情。

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