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华所著的《无名的造神者:热贡唐卡艺人研究》是一份关于“艺人(艺术)”的田野民族志,聚焦于“唐卡”这样以图像呈载神性的艺术,与作为“造神者”的无名艺人研究。热贡,有盛名的“热贡艺术”,是安多地区著名的画坊,也是知识分子的故乡,位于现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藏语称“热贡”,Re-gong),其中的吾屯上下庄(藏语称“桑格雄”)以唐卡艺术称著于世。 “唐卡” (thang-kha)即在布纸上绘有神圣图像的卷轴画:“唐”(thang)指空间,“卡”(kha)为卷起的轴画。现今,村落与寺院仍依循古制,画师(画僧)以“无名”的谦卑姿态,将唐卡作为神圣与世俗生活中的实践与价值核心,并在人与物的关连上呈现密不可分的关系。唐卡艺术,体现佛教“空性”的物质观,决定了画师“无我”人物形态,这也是“圣物”与“造神者”的关系。本书从“人物”的传记生命出发,在人的生命与物的流动中,看到背后文化的驱策力量与逻辑。
《无名的造神者:热贡唐卡艺人研究》是一份关于“艺人(艺术)”的田野民族志, 聚焦于“唐卡”这一以图像呈载神性的艺术与作为“造神者”的无名艺人研究。
作者陈乃华从“人物”的传记生命出发,在人的生命与物的流动中,揭示文化背后的驱策力量与逻辑。《无名的造神者:热贡唐卡艺人研究》主要探讨了处于安多藏区的“中间圈”艺人团体的移动性与移动方向所隐含的长时段各文明与帝国间的交换关系,在实地考察“汉藏边界”甘川青草原这块走廊地带后,对半藏半汉、游走边界的艺人团体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串联起“边缘艺术”、“民族艺术”和“西藏当代艺术”与中原帝国之间的关系展演。
前言
第一章 移动的艺人团
1.1 唐卡艺术与人类学
1.2 西藏艺术:图像世界的交换与神性
1.3 艺术的社会性/底边而外部的艺人团体
1.4 散布在“中间圈”的画坊与艺人团体
第二章 “造神者的村落”:热贡吾屯及其画师
2.1 画佛的男人与种地的女人
2.2 夹处之域的安多热贡
2.3 半藏半汉的移民:底边而外部的艺人团体
2.4 “安多的托钵僧”:作为储藏地的西北
第三章 画师群体:西藏的“无我”人物世系
3.1 佛教的“空性”物质观
3.2 “疯圣人”:西藏的“无我”人物
3.3 “游学”与“游艺”:安多的三类画师
3.4 作为旅行、贸易与朝圣者的唐卡画师
第四章 以“肉身皈依”:唐卡制造与神圣性的彰显
4.1 图像技艺(记忆)的传承
4.2 作为精神母题的寺院
4.3 画师的身体感与作者观
4.4 穿越轮回的画师传承
第五章 人与神的关系:唐卡与仪式研究
5.1 吾屯与山神永候哉:带着信仰移动的艺人团体
5.2 环绕热贡隆务河谷的六月会祭祀
5.3 部落的竞争与结盟
5.4 教法与神谕:“一开一合”的寺院与神庙
第六章 唐卡流通史:图像世界的神圣交换
6.1 艺术的民族志:神性的交换与帝国的浮沉
6.2 西藏的政治哲学:“一佛一转轮王”思想
6.3 画师世系与画坊传统:五世达赖喇嘛与“雪堆白”
6.4 以技艺修持,以画面供养
第七章 总论:艺术,作为文明的心史
7.1 作为理解“边疆”的艺术
7.2 储存在“边缘”地带的“文明”:石泰安与凌纯声的研究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