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小说不追求崇高、悲壮的美,力求平淡中的和谐美。背景多以平民、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主,《天鹅之死(汪曾祺精选集)(精)》透露着一种传统“文人”的情调,又兼有民间活力的因素。90年代后的小说在整体风格上渐渐趋向一种苍凉感。本书集还收录了《云致秋行状》、《迟开的玫瑰或胡闹》、《辜家豆腐店的女儿》、《莱生小爷》等作者经典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鹅之死(汪曾祺精选集)(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汪曾祺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汪曾祺的小说不追求崇高、悲壮的美,力求平淡中的和谐美。背景多以平民、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主,《天鹅之死(汪曾祺精选集)(精)》透露着一种传统“文人”的情调,又兼有民间活力的因素。90年代后的小说在整体风格上渐渐趋向一种苍凉感。本书集还收录了《云致秋行状》、《迟开的玫瑰或胡闹》、《辜家豆腐店的女儿》、《莱生小爷》等作者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汪曾祺的小说没有苦心经营的玄奥题旨,总是透露着最自然平淡的灵气。 这本小说集收录了汪曾祺的成名作和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文字看似平淡,读来却有一种幽远意境,随处透露着一种传统和谐的“文人”情调。 《天鹅之死(汪曾祺精选集)(精)》收录了《受戒》《天鹅之死》等名篇以及汪曾祺在90年代创作的很多经典作品。 目录 天鹅之死受戒 大淖记事 寂寞和温暖 七里茶坊 晚饭花 异秉 云致秋行状 故里三陈 昙花、鹤和鬼火 鉴赏家 天鹅之死 迟开的玫瑰或胡闹 小芳 捡烂纸的老头 护秋 生前友好 可有可无的人 鲍团长 黄开榜的一家 小姨娘 忧郁症 仁慧 露水 卖眼镜的宝应人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喜神 丑脸 兽医 水蛇腰 熟藕 莱生小爷 钓鱼巷 关老爷 小孃孃 合锦 百蝶图 礼俗大全 金冬心 捕快张三 鹿井丹泉 试读章节 由轮船公司往东往西,各距一箭之遥,有两丛住户人家。这两丛人家,也是互不相同的,各是各乡风。 西边是几排错错落落的低矮的瓦屋。这里住的是做小生意的。他们大都不是本地人,是从里下河一带,兴化、泰州、东台等处来的客户。卖紫萝卜的(紫萝卜是比荸荠略大的扁圆形的萝卜,外皮染成深蓝紫色,极甜脆),卖风菱的(风菱是很大的两角的菱角,壳极硬),卖山里红的,卖熟藕(藕孔里塞了糯米煮熟)的。还有一个从宝应来的卖眼镜的,一个从杭州来的卖天竺筷的。他们像一些候鸟,来去都有定时。来时,向相熟的人家租一间半间屋子,住上一阵,有的住得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到生意做完,就走了。他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吃罢早饭,各自背着、扛着、挎着、举着自己的货色,用不同的乡音,不同的腔调,吟唱吆唤着上街了。到太阳落山,又都像鸟似的回到自己的窝里。于是从这些低矮的屋檐下就都飘出带点甜味而又呛人的炊烟(所烧的柴草都是半干不湿的)。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赚钱不大。因为是在客边,对人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 这里还住着二十来个锡匠,都是兴化帮。这地方兴用锡器,家家都有几件锡制的家伙。香炉、蜡台、痰盂、茶叶罐、水壶、茶壶、酒壶,甚至尿壶,都是锡的。嫁闺女时都要陪送一套锡器。最少也要有两个能容四五升米的大锡罐,摆在柜顶上,否则就不成其为嫁妆。出阁的闺女生了孩子,娘家要送两大罐糯米粥(另外还要有两只老母鸡,一百鸡蛋),装粥用的就是娘柜顶上的这两个锡罐。因此,二十来个锡匠并不显多。 锡匠的手艺不算费事,所用的家什也较简单。一副锡匠担子,一头是风箱,绳系里夹着几块锡板;一头是炭炉和两块二尺见方,一面裱着好几层表芯纸的方砖。锡器是打出来的,不是铸出来的。人家叫锡匠来打锡器,一般都是自己备料,——把几件残旧的锡器回炉重打。锡匠在人家门道里或是街边空地上,支起担子,拉动风箱,在锅里把旧锡化成锡水,——锡的熔点很低,不大一会就化了;然后把两块方砖对合着(裱纸的一面朝里),在两砖之间压一条绳子,绳子按照要打的锡器圈成近似的形状,绳头留在砖外,把锡水由绳口倾倒过去,两砖一压,就成了锡片;然后,用一个大剪子剪剪,焊好接口,用一个木棰在铁砧上敲敲打打,大约一两顿饭工夫就成型了。锡是软的,打锡器不像打铜器那样费劲,也不那样吵人。粗使的锡器,就这样就能交活。若是细巧的,就还要用刮刀刮一遍,用砂纸打一打,用竹节草(这种草中药店有卖的)磨得锃亮。 这一帮锡匠很讲义气。他们扶持疾病,互通有无,从不抢生意。若是合伙做活,工钱也分得很公道。这帮锡匠有一个头领,是个老锡匠,他说话没有人不听。老锡匠人很耿直,对其余的锡匠(不是他的晚辈就是他的徒弟)管教得很紧。他不许他们赌钱喝酒;嘱咐他们出外做活,要童叟无欺,手脚要干净;不许和妇道嬉皮笑脸。他教他们不要怕事,也绝不要惹事。除了上市应活,平常不让到处闲游乱窜。 老锡匠会打拳,别的锡匠也跟着练武。他屋里有好些白蜡杆、三节棍,没事便搬到外面场地上打对儿。老锡匠说:这是消遣,也可以防身,出门在外,会几手拳脚不吃亏。除此之外,锡匠们的娱乐便是唱唱戏。他们唱的这种戏叫做“小开口”,是一种地方小戏,唱腔本是萨满教的香火(巫师)请神唱的调子,所以又叫“香火戏”。这些锡匠并不信萨满教,但大都会唱香火戏。戏的曲调虽简单,内容却是成本大套,李三娘挑水推磨,生下咬脐郎;白娘子水漫金山;刘金定招亲;方卿唱道情……可以坐唱,也可以化了装彩唱。遇到阴天下雨,不能出街,他们能吹打弹唱一整天。附近的姑娘媳妇都挤过来看,——听。 老锡匠有个徒弟,也是他的侄儿,在家大排行第十一,小名就叫个十一子,外人都只叫他小锡匠。这十一子是老锡匠的一件心事。因为他太聪明,长得又太好看了。他长得挺拔四称,肩宽腰细,唇红齿白,浓眉大眼,头戴遮阳草帽,青鞋净袜,全身衣服整齐合体。天热的时候,敞开衣扣,露出扇面也似的胸脯,五寸宽的雪白的板带煞得很紧。走起路来,高抬脚,轻着地,麻溜利索。锡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老锡匠心里明白:唱“小开口”的时候,那些挤过来的姑娘媳妇,其实都是来看这位十一郎的。 老锡匠经常告诫十一子,不要和此地的姑娘媳妇拉拉扯扯,尤其不要和东头的姑娘媳妇有什么勾搭:“她们和我们不是—样的人!”P26-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