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哥儿俩(精)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凌叔华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凌叔华所著的《小哥儿俩(精)》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作者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作者追忆儿时的写意画。说到幼年时代的事,觉得都很有意味,告诉朋友一遍又一遍都不嫌麻烦。怀恋着童年的美梦,对于一切儿童的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

内容推荐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小哥儿俩(精)》是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

凌叔华所著的《小哥儿俩(精)》这些优美动人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珍品,直至今天,仍然可以给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广大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感染。

目录

小哥儿俩

小哥儿俩

搬家

小蛤蟆

凤凰

弟弟

小英

干代子

开瑟琳

生 日

倪云林

写信

无聊

异国

集外

小床与水塔

红了的冬青

一件喜事

一个故事

八月节

阿昭

中国儿女

附录一 再谈儿童文学/茅盾

附录二 论自然画与人物画/朱光潜

试读章节

小哥儿俩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春节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头一天爸爸早就打了两次电话催七叔叔早些回家过节;妈妈出门买了许多材料,堆满了厨房的长桌子,预备做许多菜。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二乖!还不起,太阳都出来了。”大乖方才醒了,照例装着大人口吻叫弟弟起来,其实他还未满八岁,比弟弟大两年。

二乖一些没理会哥哥说什么话,现在不晓得做了什么可怕的梦,只顾把他的胖胖的圆脸往被窝里藏。

这样一来,哥哥可看不上眼了,跳下自己的小床,披了墙上晒暖和的棉袍,走到弟弟床前,摇他几下,摇不醒,他叫起来:

“妈妈,你来看看二乖,他又把脑袋放在被窝里睡觉。”

这一喊没把妈妈喊来(妈妈早就上厨房去了,不在隔壁)倒把二乖惊醒了。他的小喇叭嘴,老是那样笑呵呵的样子,他忽然坐起来搓眼问道:

“哥哥要去了吗?”

“去哪里?今天放假!”

放假两字特别响亮,这响亮声直窜进小心窍里,使他们想起快活的事来。二乖一边穿衣服一边说:

“妈妈说今天有好东西吃。”

“七叔叔今天回家,上回他答应给我们带一只像表叔家那样的百灵来。”大乖说着好像已经看见七叔叔像上回一样骑了一头黑驴手拿一个鸟笼子的样子。他一边跳着跑出房门,一边唱道:

“七叔叔,八叔叔,七个八个小秃秃。”

二乖一边洗脸也跟着唱:“七叔叔,八叔叔,七个八个小猪猪。”

妈妈从前院走进来喝道:

“怎么好拿七叔叔唱着玩,他听见要生气呵。”

“七叔叔来了吗?”大乖急问道。

“刚才到,快洗干净脸才许出去。”

“怎么没有听见小毛驴铃铛响?”大乖说着赶忙地擦脸。

“你猜他总得骑驴才能回来吗?这回他坐汽车回来的。”妈妈说着,一边替二乖拉正了领子。

“二乖,咱们跟七叔叔要鸟儿去。”大乖放下洗面巾拉着二乖就跑。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果然带了鸟来,还是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把笼子摘下来让我细细地看看它怎样说话。”二乖推着七叔叔的手央求道。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那鸟的全身羽毛比妈妈的头发黑得还可爱,那双滴溜转的圆眼睛不住地向着孩子们凝视,一会儿把黑滑的小脑袋一歪,圆眼珠子一转,像想什么心事似的,忽然它的蜡黄色的长嘴上下张开了娇声叫道“开饭,开饭”。

孩子们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他一边叫着,一边用手指伸进鸟笼子缝里,“小舌头多小呀!”

大乖用他的最宝贵的新式自来铅笔插进笼子逗鸟玩,也喊道:

“八哥,八哥,再说一遍。”

这只鸟似乎非常懂事,一点也不认生,望着小孩子又叫道:“开饭,开饭,小秃子叫开饭!”

这声音简直像是从一个小女孩子的嘴里出来似的,不但孩子们听了乐得起劲,连七叔叔同爸爸都围到桌前来了。  “它从前的主人家一定也有小孩子的吧?”爸爸同七叔叔说。

“是学校的花匠卖给我的,他家有五六个小孩子。”七叔叔说。

“五六个小孩子把它喂大的是不是,叔叔?”大乖赶紧问。

“他们喂大了它,还教它说话。你们天天下课回来像先生教学生那么教几次,它更会说许多话了,我还看过会背出一首长诗的鹦哥,这没有什么出奇,只要肯耐烦教,一遍不会,教两遍,教一百遍都不嫌麻烦就行了。”

七叔叔末了讲的什么孩子们简直没听见,他们俩又都目不转睛地呆向着笼子看,他们想到自己要做先生,这是多好玩的事,大乖还在那里想要哪里做讲堂,上课下课打钟或是摇铃,他想到小学校是打钟,幼稚园是摇铃的。

大乖正想同二乖说好就在今天实行这大计划了,恰在这顷刻间妈妈来喊大家去吃春卷。

孩子们本来不肯离开八哥去吃早饭,要求妈妈把鸟笼子提到饭厅去看着吃,无奈妈妈向来不大轻易答应孩子的要求,要求最成功的也不过是折中办法,这回也不外这样,允许了一半,只许把鸟笼子挂在饭厅前面的桌上,吃点心时隔着玻璃窗望得见。

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他差不多吃过一两卷后,都只吃包卷的粉皮,忘了放馅了。二乖因为还小,常傍妈妈坐,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二乖离开饭桌便向廊下跑去,大乖也在后跟了来。

“孩子们,吃这一点不吃了吗?一会儿嚷肚子饿,可没有东西吃,听见没有?”妈妈看着孩子的入迷,这样从背后喊住问。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吃饱了,不吃了。”

七叔叔叹着笑道:“糟了,孩子们都着迷了,是叔叔害他们的!”

叔叔把花匠交给他的用鸡蛋炒的小米交给大乖,留着喂鸟,又说最好只给它凉开水喝,随便喝别的水恐怕会生病。

大乖叫二乖拿着小米的口袋伺候着八哥吃完再添,自己却一手拿一个茶杯,在那里很小心地把热开水倒来倒去要把水弄凉了给鸟喝。

“哥哥,你说要哪里做讲堂?”二乖问。

“草亭子做讲堂顶好,那边没有人吵。”大乖常装出大人的气派来说话,脸色非常郑重。

“我要教它念会第一册国文,要它背得一个字都不错,比你还强得多。”

二乖也没觉得哥哥的话不好听,因为爸爸常当他面说过几次他念书不行,比大乖差得远了。大乖也说惯了一些瞧不起他的话。他还是笑嘻嘻地望着哥哥说:

“哥哥,我教它唱‘先生早呵’?朱先生昨天夸我唱这歌顶好。”

“你做唱歌先生好了,可是教唱歌的时候,不要笑。”

“我们什么时候开学呢?” “愈早愈好,今天早上吧。”大乖很有把握的样子说了。

好容易妈妈允许了可以把鸟笼带到园子里,这一早上,可把两个孩子忙透了。P3-8

序言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梅杰给我打来电话,他代表海豚出版社邀请我为他策划的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担任主编,也许他认为我一辈子与中国儿童文学结缘,且大半辈子从事中国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了解较多,有利于全套书系经典作品的斟酌与取舍。

一开始我也感到有点突然,但毕竟自己从童年开始,就是读《稻草人》、《寄小读者》、《大林和小林》等初版本长大的。后又因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几乎一而再、再而三与这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为伴,并反复阅读。很快地,我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欣然允诺。

近几个月来,我不断地思考着哪些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哪几种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版本?一方面经常与出版社电话商讨,一方面又翻找自己珍藏的旧书。同时还思考着出版这套书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长期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蒙昧状态。而清末宣统年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的《无猫国》的出版,可算是“觉醒”的一个信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了。即便从中国出现“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算起,也将近一个世纪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地成长,渐渐走向成熟。其中有些作品经久不衰,而一些作品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了踪影。然而,真正经典的作品,应该永远活在众多读者的心底,并不时在读者的脑海里泛起她的倩影。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初叶的门槛上,常常会在心底提出疑问: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到底积淀了多少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重温这些经典呢?

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环顾当下图书出版市场,能够随处找到这些经典名著各式各样的新版本。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当初那种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新奇感、愉悦感、崇敬感。因为市面上的新版本,大都是美绘本、青少版、删节版,甚至是粗糙的改写本或编写本。不少编辑和编者轻率地删改了原作的字词、标点,配上了与经典名著不甚协调的插图。我想,真正的经典版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致的、典雅的,书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气息,都要与作品内在的美感、精神、品质相一致。于是,我继续往前回想,记忆起那些经典名著的初版本,或者其他的老版本——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震,那里才有我需要的阅读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渴望着这些中国儿童文学旧经典,能够以它们原来的面貌重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至少,新的版本能够让读者记忆起它们初始的样子。此外,还有许多已经沉睡在某家图书馆或某个民间藏书家手里的旧版本,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以原来的样子再度展现自己。我想这恐怕也就是出版者推出这套书系的初衷。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怀旧感情的意义。其实,怀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它是一种自古迄今,不分中外都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需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让一行行的脚印在脑海深处复活。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将要出版了。

我们出版这样一个书系,不是炒冷饭,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洒,这项劳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是向往未来的,我们正在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自己是怀着崇高的信念,追求中国儿童文学更崇高的明天的。

2011.3.20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