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1887-1939),原名师黄,字德潜。后改名夏,字中季。复更名玄同,别号疑古,字掇献。浙江吴兴人。现代著名语言文字音韵学家、经学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钱玄同》由余连祥所著,本书将钱玄同置于近现代这样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广阔时代,追溯了钱玄同从一个崇拜皇权、笃信经学的儒学转变为一个激进的启蒙思想家的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钱玄同/民国名人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余连祥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钱玄同(1887-1939),原名师黄,字德潜。后改名夏,字中季。复更名玄同,别号疑古,字掇献。浙江吴兴人。现代著名语言文字音韵学家、经学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钱玄同》由余连祥所著,本书将钱玄同置于近现代这样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广阔时代,追溯了钱玄同从一个崇拜皇权、笃信经学的儒学转变为一个激进的启蒙思想家的历程。 内容推荐 《钱玄同》由余连祥所著,《钱玄同》将钱玄同置于近现代这样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广阔时代,追溯了钱玄同从一个崇拜皇权、笃信经学的儒学转变为一个激进的启蒙思想家的历程,系统评价了钱氏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古史辨运动、音韵学、经学、国民启蒙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贡献,勾画出一位“术业专业而识解宏通,议论激昂而持躬谨介”(黎锦熙先生评语)、学术与道德完满结合、既对学术界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国学大师的形象。 目录 序 第一章 切齿纲伦恨毒蛇 第二章 热心复古的“革命党”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 第四章 学问与作文 第五章 国语运动中坚 第六章 艰辛的“完人” 第七章 寒宵凛冽怀师友 钱玄同文选 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恭贺爱新觉罗溥仪君迁升之喜并祝进步 我所希望于孔德学校者 亡友刘半农先生 我对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 《儒林外史》新叙 汉字革命(节选) 钱玄同致周作人函 钱玄同致胡适函 试读章节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此后,湖州城内就有了一府、两县三个治所。钱家在城南,属归安县。民国元年废湖州府,把乌程、归安二县合为吴兴县。宋初,吴越国归顺大宋,才有了“归安”县名,而钱家一直被认为是吴越国钱王的后代。钱玄同大概对“归安”有些反感,故自己填籍贯,一直填“吴兴”。钱家的家谱也自称《吴兴钱氏家乘》。不过兄长钱恂经常填籍贯为“归安”。钱家世居湖州城南方向鲍山脚下的鲍山村。鲍山村濒临东苕溪,可以远眺道场山多宝塔。旧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船。为了出行方便,有一条从东苕溪引水来的场基浜。场基浜延伸到鲍山村的浜,原先称邹家浜,钱家发达后就改称钱家浜了。 世居鲍山的钱家并不显赫。钱玄同的祖上为农耕之家。有时还要为生计发愁。钱家的转折,始于钱玄同的曾祖父钱允凤。乾隆年问,钱允凤在原配邹氏去世后,离开鲍山,带着年幼的儿子入赘湖州城内南街的李家。进城后的钱允凤,生财有道,还纳了妾张氏。钱允凤让李氏生的儿子延续李家香火,精心培养侧室张氏生的儿子广泰,设法在儿子广泰科考时让他改回了钱姓。钱广泰,又名港肽,讳孚威,就是钱玄同的祖父。钱广泰发奋读书,据《吴兴钱氏家乘》收录的《钱港肽墓志铭》记载,他“委身于学,少苦无书,冥思孤往,辄有所会,既昏而发愤,弃俗务,读书道场山之归云庵”。钱广泰没能考取举人,只取了个邑诸生的生员资格。不过也算跻身地方士林,也能跟当地文人吟诗唱和。更可贵的是,钱广泰精心培养儿子读书科考。两个儿子钱振伦和钱振常先后中举,并由仕而官。钱家骤然成为官宦之家。钱家祖屋和祖坟旁边有一池塘,吴地俗称“荡”。这个“荡”在钱恂于1921年编定的《吴兴钱氏家乘》中也有记载。钱家的这口池塘形如砚台,与道场山的多宝塔遥相呼应。据鲍山村人说,当年风水先生对这口池塘交口称赞。多宝塔形似如椽大笔,加上这口形如砚台的“荡”,才保佑钱家文运昌顺。 P2-3 序言 民国热的出现,已经有多年了。最初是学界研究的推动,发现了诸多被淹没的人,后来是民间力量的涌起,无数旧书得以刊行。人们不再以政治的眼光简单看人看事,视角发生了变化。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失望于当下文化人的表现,觉得可看之书不多,无论学术还是文章,民国的气象今人已不易见到了。 从民国过来的人对那段历史的感受,今人已不太易理解。我们今天看民国的历史,觉得有诸多陌生之所。那是旧传统未裂、新思想尚未建立起来的时代,强迫的力量没有催人之势,文人尚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在荒芜之地,各有所梦,旋转于自造的空间。章太炎、黄侃、胡适、周氏兄弟,在不同的路上前行,多有创造,遂留下有趣的华章来。 一个国度,倘精神未定于一尊,思想有矛盾之迹,并非可怕之事。在这样的空间里,一切都有可能了。我想起俄国思想家舍斯托夫,他认为谬误常常在我们的知识里。只有经历绝望的人,才能够体验精神的美丽。民国文人大多在忧患里存活着,他们思想里矛盾的地方,不仅没有囚禁他们的智慧,反有了突围的冲动。我们今天讨论他们的遗产,在惊讶之余,也会想想历史,在文化生态健全的时代,才会有多种景观的存在。知识与思想,在温室里是脆弱的。在复杂的精神角斗里,思想之门才可以开启。民国文人有的对传统抨击颇为厉害,有的乃国故的守卫者。还有的非左非右,颇通南学北学,在困惑里照样写出迷人的文字。 中国的历史常常因为铁板一块,没有异端力量的空间在。先秦失礼,遂有百家争鸣;秦帝称雄,便杀博士,就有了百花凋零之茜;这是历史的警示。民国乃千年罕有的变动的时代,遗民之曲,左派之歌,政客之舞均在.便相互催生了学说与艺术。这些有趣的故事,有古之绝响,也含有西洋的民主气息。驳杂的存在,才还原了人间的本色,伪士不及今天众多,可感可叹者,一时是说不完的。 讨论民国学术,一是自由的学风可鉴,有无数流派竞驰;二是文风多见个性,不像今人这般无趣;三呢,学术与人生是一体的,没有今天这般割裂之状。而且,那时候的文史哲,尚未都分开来,还有交叉的理念在。革创时代的学术和艺术,要求想象力和力量感的,这些都暗含于那个时代人的身上。仅以汉字注音与简化笔画的讨论为例,那里不仅有旧学的展示,新学中的爱意深深流着,有拓荒的快慰在。而且,关于学术传承的争辩,亦有闪光之点。在教育界,考试制度有多个层次,不是大一统的样子。马一浮在南方建立书院,讲儒家之学术;陈嘉庚建立厦门大学,东西方学术均在。在北大与西南联大,没有学历的名人可以任教,学者多有艺术创作的经验。这些也足够我们作思旧之想。生命的图案可以有趣地涂饰,那些人的精神生活的维度,显然是多重的。 这些无疑都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念故人而思来者。学术也是人生,而且是多致的人生,将那些历史的碎片一点点拼在一起,也是有价值的吧。我们出版这套丛书,乃是追溯旧梦,看看那些人与事,怎样驱走了哀怨之苦,在惨淡的岁月,还有生命的亮度在。自然,每个作者的经验不同,看法各异,但能从大量资料里回望以往岁月的斑斑痕痕,为读者展示一个时代的片影,也算一个纪念。忘不了的他们,是我们今人前行的灯塔。他们照着夜的路,不再使我们久误迷途。而今天的人,时时知道尚未攀登在精神高地,也便有奋起直追的勇气了。 2012年3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