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桂琴。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桂琴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桂琴。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内容推荐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桂琴。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内容提要: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目录 家有小儿初长成 仲兄及第偶动心 少年落拓鞍马间 成家立室娶贤妻 玉局观中祈子嗣 慈母见背初觉悟 闭户读书为文辞 捉迷藏中巧教子 谈时论政说六国 最后的科场奔波 不惑之年的转折 阐字释名二子说 风行水上说“文甫” 痛失爱女心自尤 初现伯乐张方平 雷简夫慧眼识英才 欧阳修大度荐贤能 八月十五夜玩月 送石昌言使契丹 名动京师三父子 头白鸳鸯失伴飞 老翁井边老泉名 文房清供木假山 《上皇帝书》谢君恩 勉为小官心不愿 千古公案《辨奸论》 重阳菊宴抒怀抱 丹旒俄惊返旧庐 后 记 试读章节 “嗯?”苏序一抬头,看到了身上略有些浮土与枯草的小儿子苏洵扑向了自己。苏序张开双手,把苏洵揽入怀中,一边拍打着小苏洵身上的土、择去他衣上和头上的枯草,一边问道:“在哪儿呀?” “那边——”苏洵拖着长长的尾音。 “哪儿呀?”苏序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飘着几丝白云,看不出什么马的模样。 “那儿——刚才有一匹马,现在跑走了。”苏洵脆生生地说。 苏序笑了。他知道他的小儿子又开始思维奔逸了。小苏洵虽然只有五岁,但是他的思维总是和一般的孩童不大一样,总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嗯,知道了。去找妈妈给擦擦脸,换换衣服,好不好?”苏序慈爱地看着苏洵。 “好!”苏洵大声答道,一蹦一跳地跑进了屋里。 苏序站起身,掸了掸衣服。 “老爷,亲家公子来了,找二少爷,二少爷还没下课……”下人进来通报道。 “知道了,我去看看。”苏序快步走向客厅。 客厅里,石昌言端端正正地坐着看书。石昌言是苏序亲家家的二公子,知书识礼、勤奋进取,时年十八岁,与苏涣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石昌言见到苏序进来,忙放下书,起身行礼。 “坐坐坐——”苏序一边招呼石昌言,一边吩咐家人准备茶点。 “昌言啊,来找涣儿啊?” “是的,伯父。前几天,涣弟找我借本书,正好今天有空儿,就给涣弟送过来。”石昌言答道。 “昌哥哥一一”,还没等苏序答话,苏洵高声欢呼着跑进客厅。“昌哥哥,你好久都没来了,洵儿都想你了。,’苏洵仰着小脸儿,咧着小嘴儿,娇憨地说。 “这不来了吗?”石昌言抚摸着苏洵的小脸笑嘻嘻地说。··对了,你看,这是什么?”石昌言转身拿过放在案几上的红枣和栗子,在小苏洵的面前晃动着。 “红枣——,栗子——”,小苏洵大声说道。 “是呀,这不都是你最爱吃的吗?” “嗯——” “那昌哥哥剥给你吃啊?”石昌言宠爱地问。 “好。”小苏洵甜甜答道。 “洵儿,没有礼貌啊——”苏序的话音还没有落,“谢谢昌哥哥!”小苏洵马上站起身,规规矩矩地给石昌言鞠了个躬,亮晶晶的大眼睛转到案几上的红枣和栗子上,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祝昌哥哥早及第,早立业。” “啊?哈哈哈……”石昌言爽朗地笑了。 “嗯?”苏洵充满疑惑地看了看小苏洵。 “你这小家伙,怎么什么都知道啊?”石昌言想起了此前自己 曾经和苏涣谈论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当时小苏洵在旁边玩 耍,两人顾自兴高采烈地谈天,谁都没有想到小苏洵竟然记住了两人的谈话。今天,“及第、立业”的话语从小苏洵的嘴里冒了出来,怎能不让石昌言感到惊异? “伯父,洵弟聪慧伶俐,记忆力又好,以后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石昌言揽着小苏洵言辞恳切地说。 “呵呵呵,顺其自然吧。”苏序自己洒脱淡泊,不受拘束,对于名利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但却并不给与压力。 “洵弟,最近长什么本事了?给昌哥哥演示一下?”石昌言逗趣道。 “好。”小苏洵仰起了小脸儿,站到石昌言的对面。 “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小苏洵抑扬顿挫地拖着长音一字一字地慢慢背着。 “嗯 ?”苏序感到非常疑惑,自己并没有教过苏洵这首诗啊。 “好啊!洵弟!”那边石昌言已经大声地喝起彩来了。 “什么时候学会的?谁教你的?” 这是一首非常合时应景的诗歌。虽然西南春来早,但是,毕竟乍暖还寒,旷野尚未全绿,茫茫的枯绿中点染着初春的早芽,隐约透露出一抹抹青青之痕,走近细看,仿佛又踪迹全无。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初春时节,在一个连绵许久的霏霏细雨初停、新阳初现的时间段,背诵这样的一首诗歌,怎能不让石昌言惊异万分。P3-P5 序言 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过眼烟云,随着肉体的死亡而同时远去。只有道德文化是永恒的,精神产品永不磨灭,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如同日月光耀长空,如同江河长流大地,将与人类的存在长相终始。 在精神产品中,最易流传,对后世影响最大者当数文学作品。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都是此意。春秋时期提出的“三不朽”观念中,道德文化便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人不是神。他们与我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与情感,有许多相似的苦辣与酸甜,甚或遭遇过同样的坎坷与挫折,受到过同样的磨难与熬煎。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故我们才有可能感知他们,走近他们。本着以今溯古,,以己度人的精神,我们可以拨去历史的灰尘,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历史文化的伟人,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他们同舅父说,仲永已没有什么诗才了,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而且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其生呼吸共命运,使他们的精神复活,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成为我们现代精神家园中的楷模。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套选题,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阅读欣赏是享受前人之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创作出文学的精品来供后人阅读和欣赏,这样才能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注入新的水流,因此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创作。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我们需要的不是苗,也不是秀,而是实。 为使这套书能够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我们请很有学术功底而又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中青年学者来执笔撰稿。虽然每个人的学术修养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本套丛书的总体结构还是基本一致的。 但愿本丛书能够给读者诸君带来一定的启迪和补益。则善莫大焉! 后记 2012年元旦,给导师毕宝魁先生打电话,祝贺新年。导师很随意地问我,最近忙不忙。其时,大连市政府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刚刚出版,省里边的课题也顺利结项,手边的几篇小论文也基本修改完毕,便报喜似的说给导师听了。导师于是顺口问我,有没有兴趣写本小书。说实话,当时真的一愣,学术专著写过几本,但是叙事性的读本,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导师鼓励我,让我放心大胆地写,由他来把关。于是,我惴惴地接下了《苏洵故事》的写作工作。 对于苏洵,我有限的知识也就是文学史课上老师们讲的那些内容,缺乏深入系统地掌握。一月份整整一个月,我认真阅读所能搜罗到的关于苏洵的史料、论著、论文,认真研究,终于将苏洵的大体情况了然于胸,并列出了写作提纲。正式动笔是从二月份开始的。先写了两篇,给导师看了看,得到导师的肯定后,信心大增,竟然也是越写越顺畅了。看着写作计划逐渐接近尾声,贪玩的我还跑到云南玩了十天,真是不思进取呀!今天,2012年4月6日,历时六十六天,终于完成了全部书稿的写作。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导师毕宝魁先生多次打电话、发邮件进行督促。毕业已经十多年了,还是让导师如此费心,做学生的真是深感愧疚。接受写作任务的初期,正是学期期末,学校工作最忙的时候。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监考、批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国人最为重视的春节了,真是焦头烂额的。时值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小友黄彦翔同学寒假归来,帮着我翻检史料。在此,一并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