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东宁主编的《百名中国院士的青少年故事(3)》共收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9人的青少年故事。如竺可桢、茅以升、华罗庚、林巧稚、苏步齑等。这百余位院士,都是在各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佼佼者,是共和国的科技精英,共和国大厦的栋梁之材。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每个人都有一部酸甜苦辣的奋斗史。
这百余位院士,都是在各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佼佼者,是共和国的科技精英,共和国大厦的栋梁之材。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每个人都有一部酸甜苦辣的奋斗史。《百名中国院士的青少年故事(3)》便收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9人的青少年故事。
汤东宁主编的《百名中国院士的青少年故事(3)》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百余位院士青少年时代的故事,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文笔叉细腻生动,亲切自然。
1928年5月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小镇——镇海镇,李志坚降生了。他为李家带来了喜气。“看他的眼睛,多有灵气,将来一定很有出息!”来庆贺的左邻右舍中有人这样说。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是商业繁华的城市。宁波人的精明是出名的,这里出过许多才子,这是一方人杰地灵的水土。志坚家所在的那个小镇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然而在志坚出生的那个年代,这个美丽的小镇也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是一片悲惨凄凉的景象。
志坚的父亲是做生意的,但家中生活也十分拮据,志坚的母亲精打细算,才刚能维持一家子的生活。父亲常在外面奔波,因为没有文化,没有社会地位,常常被人瞧不起、受欺负。这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不受欺负、扬眉吐气,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做官为民,自己这一辈子没有文化,只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儿子能有文化,有出息。因此,虽然家境贫困,但志坚的父母还是坚持送志坚去读书,并让他一直读下去。父母刻骨铭心的期望给了年幼的志坚很大的激励,使他从小就懂得: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志坚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远,每天天刚蒙蒙亮,志坚就背着一个小帆布包上路了。那是一条很窄小的山路,崎岖不平,就越发显得漫长了。多年以后他回忆起来,还觉得那段路很长。
生活的艰苦使他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家里供他上学的不易,因此读书十分用功。早晚走在路上时,他还要想一想老师讲过的内容,背背课文。一到家,除了帮家里干点活之外就是看书、做作业了。勤奋,再加上天资聪慧,志坚的成绩一向十分优异,深得老师们的喜爱,老师的鼓励又促使他更加勤奋地学习。那期间,自然老师对他有很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他都非常感谢那位老师。自然老师总对志坚提一些很活的问题让他动脑认真思考,总是鼓励他提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志坚提出的各种问题。从那时起,志坚就养成了好问问题,而且一问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他在以后读书、搞……
P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