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夷吾命悬一线
春秋时期,齐国颍上有一位叫做管仲的人,他年少丧父,只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家里生活贫苦,管仲年少即挑起了家庭重担,为了维持生计,他与朋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后来又去从军。管仲这个人,被很多人看不起,他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伙经商,却经常占人家便宜,将赚来的钱多拿走一些,大家认为他品德低下,谁也没想到,这一个市井之徒竟然在日后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还被后人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又名夷吾,也称敬仲,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所以,他与周王室同宗。管仲的父亲管庄曾是齐国的大夫,因为去世得早,家道中落,到管仲少年时,家里已经很贫困。为了生计,他去做当时被人们认为是很微贱的商人,经商过程中,他去了很多地方,结识了不同的人,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管仲曾经想过走和父亲一样的路,入仕途为官,可惜努力多次均未成功。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诸儿顺理成章继承王位,是为齐襄公。这个君主品质不佳,做了很多不容理法的事情,这让齐国大臣颇为忧虑。当时,另两位王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由管仲及其好友鲍叔牙辅佐,公子纠很聪明,公子小白较有远见,两兄弟各有长处,辅佐公子小白的鲍叔牙对先王的安排不太满意,他认为公子小白早早就失去了母亲,没有可倚仗的人,加之不如公子纠聪明,便无继承大统的可能,而自己辅佐小白,自然也不会有做齐国重臣的机会。他将自己的忧虑告诉好友管仲,管仲安慰他,将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情况仔细分析,并预测将来助国君安定国家的一定是鲍叔牙。
不久,齐襄公乱伦事件发生,齐国大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夺得王位。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与鲍叔牙早早就替各自的主子找到了出路,在齐国大乱时带着公子纠与小白逃亡外地。一年后,公孙无知被齐国贵族杀死,齐国没了国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见到时机成熟,都赶紧设法回国,想要夺取君主之位。
齐国拥立新君的势力中,有个正卿高溪,他的势力最大,因为与公子小白自幼相好,他赶紧派人去请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白接到高溪的密信后,和鲍叔牙仔细分析国内形势,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另一边,逃至鲁国的公子纠自然不甘落后,可是公子小白已经先行出发,若是自己带着亲信浩浩荡荡往回赶,不仅目标过大,时间上也肯定来不及。于是,管仲决定先行回齐,截击小白。回齐国的路途中,管仲与小白相遇,尽管小白有大队人马,但是管仲非常沉着,待公子小白的车马靠近,他操起箭对准小白射去,一箭中的,小白应声倒下。
见公子小白被自己射死,管仲便率人马回去,接未来的国君公子纠,可惜,管仲计算失误,以为已经被射死的小白其实只伤了衣带上的铜钩,公子小白的智慧在被管仲伏击时发挥到了极致,他咬破舌头装死倒地,骗过了老谋深算的管仲。管仲离开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他们飞速赶回齐国,鲍叔牙先人城内,与高溪等会合,重臣的拥护扫清了一切障碍,公子小白进城,顺利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有才干的人来辅佐自己,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鲍叔牙,可是,鲍叔牙却谢绝了齐相之位,他言辞恳切地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齐桓公听了很不高兴,管仲曾经想置自己于死地,任是谁也不会请仇人来做臣相呀,没准哪天,又被他送上一箭呢。但是鲍叔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说自己只是平庸之辈,真正的能人是管仲,只有管仲才能富强齐国。之前管仲射杀小白,也是因为各为其主,主意都是公子纠出的,若齐桓公能赦免管仲的重罪,他自然会效忠国君。鲍叔牙不仅指出管仲的过人之处,还请齐桓公尽释前嫌,以得贤能。
齐国新立国君的事不仅惹恼了公子纠,还得罪了鲁国国君鲁庄公,趁着君之新立,鲁庄公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帮助公子纠夺取君位,同时也为自己捞到好处。鲁庄公没想到,自己遇到了对手,新上位的齐桓公并不示弱,双方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军逃回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叫鲁庄公杀掉公子纠,并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鲁国大夫施伯向鲁庄公进言,说管仲绝对不能回到齐国,管仲的才能世间少有,齐桓公此番前来,绝不是要杀掉管仲报仇雪恨,而是要任用他为政,若有了管仲的辅佐,齐国定能迅速强大起来。可是,战败的鲁庄公害怕都来不及,哪敢与齐桓公对抗,他乖乖交出了管仲与召忽。此时的管仲,战战兢兢,命悬一线,回到齐国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管仲心中惶恐着,平安到达了齐国,受到老友鲍叔牙的热情接待。鲍叔牙命人打开囚车,去掉刑具,让管仲洗浴更衣,并表示希望管仲能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觉得自己没有为公子纠死节尽忠,现在又去辅佐仇人,会让天下人耻笑。鲍叔牙诚恳劝解,说做大事的人应不拘小节,管仲是治国奇才,桓公又有做霸主的宏愿,若能辅佐桓公成大业,日后定能功高天下,德扬四海。管仲思前想后,最终答应了鲍叔牙的要求。
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选了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前往迎接管仲,既表示了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也让天下人都知道了自己的贤达大度。
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受到齐桓公的重用。两人经常商谈国家大事,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甚有惺惺相惜之感。管仲尽心辅佐齐桓公,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使得齐国势力迅速壮大,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卡片10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事称管鲍善交也。”这个故事说的是两个情谊深厚的好朋友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有位好朋友叫鲍叔牙,两个人友情很深。管仲年少家贫,为了家中生计,就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两人赚了钱,管仲总是给自己多分一些,但是鲍叔牙对此从来不计较。可是,别人就开始议论管仲的人品,认为他连好朋友的便宜都占,不讲朋友情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贪图金钱,实在是因为他家中贫苦,需要多些钱财来养家,多分钱给他,是我自愿的。后来管仲弃商从军,可是三次参加战斗,都当了逃兵,从战场上跑了回来。人们又讥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深知朋友的为人,又向人们解释说,自己的朋友管仲并不是怕死,只是因为家中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若是管仲战死,母亲怎么活呢,管仲是不得不做逃兵的啊。可以说,鲍叔牙对管仲,是有知遇之恩的,无论别人怎么议论,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诚挚,为了感谢鲍叔牙,管仲很多次都想要为好友做点事情,以报答对方,可是每次不但没办好,还给鲍叔牙带来麻烦。鲍叔牙没有像别人那样,认为朋友不中用,反而说管仲没有将事情办好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
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极力说服桓公尽释前嫌,任用管仲为齐相,不仅让管仲射杀齐桓公的重罪被赦免,还得到施展拳脚的大好机会,最终成为“春秋第一相”。
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