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丝编著的《和善宽容的故事》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品德教育故事呈现给青少年读者。《和善宽容的故事》一书选材于我国流传下来的经典民间故事,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有趣,能让广大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加深了解我国古代的品德教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善宽容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故事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李靖丝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靖丝编著的《和善宽容的故事》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品德教育故事呈现给青少年读者。《和善宽容的故事》一书选材于我国流传下来的经典民间故事,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有趣,能让广大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加深了解我国古代的品德教育。 内容推荐 李靖丝编著的《和善宽容的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故事丛书系列之一,《和善宽容的故事》选取了历史上爱国人物的故事,这些精品故事展现了我国优秀人物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青少年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目录 1.周公旦辅佐成王 2.蔺相如与廉颇 3.腹薄杀子 4.虞邱让贤 5.祁奚荐贤 6.萧何月下追韩信 7.汉武帝判斩邵平君 8.郗超举贤不避仇 9.王导隐忍庾亮防内乱 10.沈璞、臧质互助守城 11.沈攸之屈己度国难 12.长孙皇后贤惠辅唐王 13.马皇后遇事知情达理 14.戚继光审罚舅父 15.周文王访贤 16.齐桓公礼贤下士 1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8.汉武帝选贤任能 19.刘备三顾茅庐 20.李世民任人唯贤 21.秦穆公勇于认错 22.赵简子哭忆周舍 23.齐威王争求谏言 24.魏文侯兼听之道 25.刘邦听言得失 26.韩信虚怀若谷 27.戴渊改弦更张 28.周处悔过自新 29.唐太宗乐于纳谏 30.唐太宗与魏徵 31.僖负羁夫妻礼遇重耳 32.赵奢识子 33.汉昭帝明察秋毫辨真伪 34.汉章帝明察 35.谢安遇事不慌张 36.江湛有先见之明 37.唐太宗诚信之道 38.宋璩反感阿谀奉承 39.吕元膺识人 40.李沆有真知卓识 41。胡颖不信邪说 42.孙叔敖做令尹 43.韩信有气度 44.卓茂待人大度宽宏 45.陈重待人谦逊仁厚 46.钟离牧让稻 47.蒋琬待人宽厚有气量 48.索邈有度量 49.韦睿不自夸己功 50.唐太宗不夺人所爱 51.娄师德不计人过 52.契兹何力不计一矛之仇 53.韩琦待人宽厚 54.吕蒙正宰相不喜记人过 55.欧阳修有谦让之风 56.苏轼不计前嫌 57.钱若水谦虚不居功 58.王缮代人受过 59.赵孟粳谦让识大体 60.鲁之裕辞官 61.子罕以不贪为宝 62.公仪休嗜鱼却不受鱼 63.卜式豁达无私 64.第五伦清正廉洁 65.羊续悬鱼拒贿 66.管宁与华歆 67.是仪安于清俭 68.吴隐之操守清廉 69.陶侃节俭用物 70.李士谦乐善好施 试读章节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周朝。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时,还是个在襁褓中的孩子,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理国家大事。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旦很有才干,周武王在世时,他就曾辅佐武王治理国家,与太公望姜尚是武王的左膀右臂。后被封为诸侯,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武王身边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武王病重时,周公旦很焦虑,曾向先王祷告,愿自己代武王去死,让哥哥武王恢复健康。自代成王摄政后,国家大事全压在自己的身上,日理万机,废寝忘食。 尽管周公旦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还是招来了流言蜚语。他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对他摄政非常妒忌,散播流言说:“周公摄政不是纯心辅佐成王,是想乘机篡夺王位!”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早已蠢蠢欲动的武庚却认为时机来临了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连开国功臣姜尚都对他产生了怀疑。周公并没有因此放弃摄政之职,而是更精心地治理国家,同时,他也不能不做一些解释工作。他对姜尚等人说:“我为什么不避嫌疑而行摄政之事呢?是因为政权建立未久,我担心诸侯乘机叛乱,将来我无以告先王之灵。武王死得早,成王尚年幼,为了保住周朝天下,我不得不出来摄政。”姜尚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经过三年的征伐,平定了叛乱,杀死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这场战争虽然很残酷,消耗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但是大大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天下出现了太平局面,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经济也迅速繁荣起来。 待成王长大,可以听政的时候,周公就把政权交还给他。成王临朝时,周公就恭恭敬敬地面北称臣。可是过了不久,有的大臣在成王面前说周公的坏话,成王于是对周公产生怀疑,渐渐冷淡了他。周公有自知之明,就躲避到楚国去了。 成王年幼时,曾得过一场重病。周公很担心,就向神灵祷告说:“成王年少,还不懂事。如果有冒犯神灵的地方,那是我的过错,我愿代成王受惩罚。”这个祷辞被记录在书策上,作为文件收藏在档案库中。周公避难去楚国后,成王无意间发现了这一书策,读后很受感动,痛哭流涕,后悔自己对周公的不信任,于是下令召回周公。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