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由陈华强、何宜庆所著,本书采用SCP范式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银行体系前十家银行的绩效水平,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绩效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银行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其中的作用。采用Logit模型,就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变量和外部因素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当代中国学术文库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陈华强//何宜庆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由陈华强、何宜庆所著,本书采用SCP范式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银行体系前十家银行的绩效水平,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绩效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银行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其中的作用。采用Logit模型,就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变量和外部因素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 内容推荐 《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由陈华强、何宜庆所著,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从各方面看都占大数,因此,本书在定量分析部分用商业银行(或主要商业银行)数据代表银行体系数据。 《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银行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机理分析。本文分类推导了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不同推动机制。 第二,银行体系结构与实体经济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数据直观分析了银行信贷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结构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采用SCP范式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银行体系前十家银行的绩效水平,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绩效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江西省为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银行体系的发展和区域实体经济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银行结构的优化,银行绩效得到提升,四大国有银行绩效提升更快,并推动了实体经济增长。 第三,实体经济促进银行体系的变迁研究。《当代中国学术文库: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归纳了世界各国银行体系和我国银行体系变迁的史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银行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其中的作用。分析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得出应以诱致性变迁为主,辅以强制性变迁的结论。 第四,实体经济波动与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本书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对1978年到2009年间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判断,采用虚拟变量进行了标识。采用了Logit模型,就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变量和外部因素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和储蓄率与银行脆弱性显著相关。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银行体系的界定 1.2.2 实体经济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关文献 2.1.1 早期思想 2.1.2 近期文献 2.2 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关文献 2.2.1 银行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增长 2.2.2 银行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2.2.3 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实体经济的增长 2.3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2.3.1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2.3.2 银行体系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2.4 一个简短的述评 第3章 银行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3.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3.1.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3.1.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进 3.1.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 3.1.4 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3.2 银行体系的性质、健全程度对实体经济的推动 3.2.1 银行体系比较研究 3.2.2 不同类型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 3.2.3 银行体系的性质、健全程度对实体经济的推动 3.3 我国银行体系的类型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推动 3.3.1 我国银行的类型及其特征 3.3.2 中央银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 3.3.3 政策性银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 3.3.4 商业银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银行体系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增长研究 4.1 银行体系结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 4.1.1 银行体系信贷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增长 4.1.2 银行体系所有制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增长 4.1.3 银行体系区域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增长 4.2 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行为和绩效:SCP范式 4.2.1 SCP范式与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研究 4.2.2 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 4.2.3 我国银行体系的行为 4.2.4 我国银行体系的绩效 4.3 我国银行体系的效率(绩效)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4.3.1 基于DEA方法下我国银行体系的效率测算 4.3.2 我国银行体系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区域银行体系的发展与区域实体经济的增长 4.4.1 银行体系和经济结构的匹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4.4.2 区域银行体系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4.4.3 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4.5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银行体系的变迁研究 5.1 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的互动关系 5.1.1 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互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5.1.2 实体经济发展与银行体系关系的动态变化 5.2 银行体系变迁的一般史实 5.2.1 世界银行体系的变迁 5.2.2 我国银行体系的变迁 5.2.3 银行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 5.2.4 实体经济发展在银行体系变迁中的作用 5.3 实体经济促进银行体系变迁的机理 5.3.1 实体经济发展对银行机构分布的影响 5.3.2 实体经济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5.3.3 实体经济发展与银行体系的所有制变迁 5.4 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银行体系变迁的过程 5.4.1 实体经济发展和银行体系的供求平衡 5.4.2 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5.4.3 实体经济发展与银行体系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体经济波动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分析 6.1 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内在根源:理论溯源 6.1.1 宏观视角 6.1.2 微观视角 6.2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现实诱因 6.2.1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说明 6.2.2 我国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的模型推导 6.3 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判定、测度 6.3.1 我国银行脆弱性来源的风险分析 6.3.2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定性分析 6.3.3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定量分析 6.4 实体经济波动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6.4.1 模型选择与被解释变量的界定 ’ 6.4.2 解释变量的界定 6.4.3 模型分析的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7.1 我国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 7.2 前述研究主要成果 7.3 我国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7.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